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一新记录种
1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1 位作者 阎冰 吴斌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敛拟相手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头胸甲近方形,宽度约为长度的1.2-1.3倍,胃、心区分区明显,额后部具4叶,外眼窝角为锐三角形,指向前方,侧缘无齿,眼柄长度大于宽度;雄性螯足粗壮等大,掌节背面具2列梳状栉,可动指背面具16-18个纵行突起;步足扁平;雄性腹部三角形,第3节最宽,第6节长于第5节;雄性第一腹肢细长挺直,末端角质突起长而细锐,弯曲呈45°。本研究对敛拟相手蟹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拟相手蟹属蟹类的分类和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蟹 手蟹属 新记录种 红树林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中国南部沿海近亲拟相手蟹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明柳 徐岩 +3 位作者 高霆炜 潘红平 吴斌 阎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为了研究我国南部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对12个地理群体共2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12 bp的COⅠ基因片段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40... 为了研究我国南部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对12个地理群体共2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12 bp的COⅠ基因片段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40个单倍型,其中Hap2为12个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占个体总数的69.81%。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Hd为0.5089,核苷酸多样性水平Pi为0.001126,表现出中等水平的Hd和低水平的Pi。单倍型邻接发育树和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系谱结构。近亲拟相手蟹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00036~0.0017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48~0.0017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近亲拟相手蟹群体遗传分化水平低,其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结果提示,近亲拟相手蟹近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大约发生于5.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研究表明,较长的幼虫浮游期以及海洋环境中缺少影响群体扩散的屏障可能是近亲拟相手蟹各地理群体间能进行广泛的基因交流,从而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的重要原因,更新世的剧烈气候变迁亦可能对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近亲拟相手蟹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手蟹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16S rRNA基因的拟相手蟹分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明柳 徐敬明 +1 位作者 吴斌 阎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72,共11页
拟相手蟹属因其形态极其相似成为相手蟹科分类中最有疑问的一个属。通过对中国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斑点拟相手蟹P.pictum、三栉拟相手蟹P.tripectinis、P.ungulatum及褶痕拟相手蟹P.plicatum5种拟相手蟹的形态对比发现... 拟相手蟹属因其形态极其相似成为相手蟹科分类中最有疑问的一个属。通过对中国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斑点拟相手蟹P.pictum、三栉拟相手蟹P.tripectinis、P.ungulatum及褶痕拟相手蟹P.plicatum5种拟相手蟹的形态对比发现,可从它们的螯足形状(包括螯足掌节背面的梳状栉,可动指背面突起数目)及雄性第一腹肢形状对其进行区分。对其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种拟相手蟹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9.3%,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近亲拟相手蟹与褶痕拟相手蟹汇聚成一支,随后与P.ungulatum聚在一起,斑点拟相手蟹与三栉拟相手蟹汇聚成独立支系。形态和分子证据均支持5种拟相手蟹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蟹 形态特征 16S RRNA基因 分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法优化拟均相体系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菊香 王仁章 +2 位作者 庄培贤 雷海滨 赵燕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L9(43)正交设计,研究了拟均相体系制备双醛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高碘酸钠浓度为0.6 mol.L-1、反应pH值为4、反应时间为2.5 h的最佳条件下,双醛淀粉的双醛含量达到92.5%。
关键词 双醛淀粉 体系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超声活化拟均相低温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庚 陈梅梅 +3 位作者 赵志毅 高梅 彭冬梅 张雅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4,共6页
设计以橡子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微乳化超声活化法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AS)的新工艺,考察了橡子淀粉原料粒度和纯度、预处理温度、微乳剂及其用量、超声活化和NaIO4氧化等对制备DAS的影响。首次提出了DAS制备的微乳化超... 设计以橡子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微乳化超声活化法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AS)的新工艺,考察了橡子淀粉原料粒度和纯度、预处理温度、微乳剂及其用量、超声活化和NaIO4氧化等对制备DAS的影响。首次提出了DAS制备的微乳化超声活化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微乳化超声活化的原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以醛基含量为考察指标下,预处理温度为5060℃;乳化体系以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为宜;超声活化淀粉乳的优组合为:超声活化温度50℃、超声活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40 W、超声频率40 kHz。NaIO4氧化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 h、pH 3.54.0、n(NaIO4)∶n(淀粉)=0.8∶1.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DAS醛基含量最高达到98.56%。经光谱和理化性能等指标的检测证实所得的DAS与文献报道的DAS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淀粉 微乳化 NaIO4氧化 超声活化 双醛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均相两段工艺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庚 刘峰 +5 位作者 储著龙 李凤月 彭冬梅 孙明 毕文柯 陈雨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ialdehyde starch,DAS),考察预处理阶段中温度、酶处理、超声活化和氧化阶段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投料比、NaIO4浓度、淀粉乳浓度、相转移催化剂对制备双醛淀粉...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ialdehyde starch,DAS),考察预处理阶段中温度、酶处理、超声活化和氧化阶段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投料比、NaIO4浓度、淀粉乳浓度、相转移催化剂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影响,前段的预处理采用超声活化处理,后段的氧化工艺考察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并用正交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以醛基含量为考察指标,预处理时不宜用酶,处理温度50~60℃,经30℃、40W、40kHz超声活化淀粉乳30min能有效提高淀粉与NaIO4的氧化反应活性,制得高醛基含量的DAS。相转移催化剂对提高产品醛基含量有一定作用。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40℃、n(NaIO4):n(淀粉)=1.0:1.0、NaIO4浓度0.5mol/L、淀粉乳质量分数10%、体系pH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DAS双醛含量为96.81%。经光谱和理化性能等指标的检测证实所得的DAS与文献报道的DAS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NaIO4氧化 超声活化 转移催化剂 制备 双醛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促催化拟均相低温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庚 袁磊 +6 位作者 王立峰 曹祟江 杜迎吉 夏凤池 王雪瑶 鞠兴荣 邰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9,共7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用紫外光照催化拟均相制备双醛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pH为3,反应时间为2.5h,高碘酸钠浓度为0.5mol/L。此时产品的醛基质量分数可达97.6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用紫外光照催化拟均相制备双醛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pH为3,反应时间为2.5h,高碘酸钠浓度为0.5mol/L。此时产品的醛基质量分数可达97.68%、产率为85.65%;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色度和理化等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产物为双醛淀粉,且品质质量与市售品或文献值相符。用紫外光照射对拟均相低温氧化法制备DAS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波长短、功率高和效果好。在活化阶段对淀粉的活化有提高作用,且有紫外光活化使DAS产率从无光照的71.82%增加至82.01%,醛基质量分数从80.78%提高到92.87%,且光照活化效果顺序是254nm〉365nm〉无光照;在氧化反应阶段紫外光照对NaIO4氧化淀粉成DAS有促催化作用,紫外光照产率提高了5.66%~8.85%,醛基含量提高了2.53%~8.68%,而光照催化氧化效果顺序是254nm/25W〉254nm/15W〉365nm/25W〉365nm/15W〉无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双醛淀粉 光促催化 氧化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的空间分布及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连晋欣 臧娜 +4 位作者 陈新军 瞿俊跃 操亮亮 花传祥 林东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0,共8页
【目的】探究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和相拟钩腕乌贼(Abralia similis)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为掌握西北太平洋枪乌贼类种群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资料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9月“淞航”号远洋综合调查船西北太平洋调查航... 【目的】探究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和相拟钩腕乌贼(Abralia similis)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为掌握西北太平洋枪乌贼类种群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资料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9月“淞航”号远洋综合调查船西北太平洋调查航次采集的生物样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初步分析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在西北太平洋的分布特点,以及体质量-胴长关系和体征变化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均主要分布在水温较低、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黑潮-亲潮过渡区,在黑潮水域及其南部水域的分布较少。富山武装乌贼胴长为11~49 mm,体质量为276~5775 mg;相拟钩腕乌贼胴长为10~36 mm,体质量为345~2761 mg;两者均在黑潮-亲潮过渡区分布的个体体型为最大。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的体质量与胴长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拟合关系b值小于匀速生长b=3的假设。两者体征均随着体质量增大而趋好,并且在黑潮-亲潮过渡区的个体体征较佳。【结论】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在9月份主要分布在黑潮-亲潮过渡区,利用该过渡区作为索饵育肥场,生长发育处于负异速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山武装乌贼 钩腕乌贼 体型生长 体征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和相拟钩腕乌贼生态位变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嘉琦 刘必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23,共9页
为深入了解大洋性小型头足类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19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的样本,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对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和相拟钩腕乌贼(Abralia similis)两... 为深入了解大洋性小型头足类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19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的样本,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对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和相拟钩腕乌贼(Abralia similis)两种小型头足类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站点间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δ^(15)N和δ^(15)N_(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和δ^(15)N_(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发育过程中,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和δ^(15)N值与胴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δ^(15)N_(b)值与胴长显著相关(P<0.05),而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δ^(15)N和δ^(15)N_(b)值与胴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富山武装乌贼成鱼期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SEAc=1.78‰2)且与稚鱼期的重叠度较低(0.19),相拟钩腕乌贼稚鱼期(SEAc=0.68‰2)与成鱼期的营养生态位宽度(SEAc=0.39‰2)变化较小,两者之间重叠度中等(0.37),稚鱼期两种乌贼种间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中等(0.33),而成鱼期种间重叠度较低(0.20)。研究表明,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δ^(15)N值主要受同位素基线值空间变化及摄食作用的影响,而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δ^(15)N值则更多受同位素基线值空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山武装乌贼 钩腕乌贼 稳定同位素 摄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板换热器轴向错流通道湿法捕尘拟均相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其鹏 桂月明 +2 位作者 朱家骅 程远贵 夏素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0-436,共7页
提出了螺旋板换热器轴向错流通道冷却冷凝湿法除尘的方法,指出了PM2.5在尾气对流传热传质边界层内热泳和伴随水蒸气冷凝的扩散泳运动特征和冷凝液膜吸收除尘机理并建立了拟均相模型,获得了PM2.5浓度衰减函数和以冷凝通量nw为参数的捕... 提出了螺旋板换热器轴向错流通道冷却冷凝湿法除尘的方法,指出了PM2.5在尾气对流传热传质边界层内热泳和伴随水蒸气冷凝的扩散泳运动特征和冷凝液膜吸收除尘机理并建立了拟均相模型,获得了PM2.5浓度衰减函数和以冷凝通量nw为参数的捕尘效率模型。通过“三传”类比获得了从尾气流速求取模型参数的方法,并通过恒壁温条件下冷却冷凝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水蒸气组分扩散体积通量即PM2.5扩散泳速度‰是控制性参数,其值在20-40mm·s-1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板换热器 轴向错流 冷却冷凝 湿法除尘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基-15-冠-5的拟固相合成
11
作者 孙文阳 王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给出冠醚化合物的一种新合成方法——拟固相合成 ,即利用三苯甲基醚易结晶的特殊性质 ,在有机溶剂中均相反应 ;蒸除部分溶剂后 ,加水使冠醚化合物以固体形式分离 ,从而实现了液相反应。
关键词 羟甲基-15-冠-5 合成 三苯甲醇 冠醚化合物 分离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上的保拟相似线性映射
12
作者 王琳琳 张芳娟 +1 位作者 吉国兴 庞永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研究了B(H)上的拟相似不变子空间和保拟相似线性映射,其中H是复可分的无限维Hilbert空间,B(H)是由H上的有界线性算子全体所组成的Banach代数.由于拟相似不变子空间一定是相似不变子空间,因此由已知定理可得出B(H)上的拟相似不变子空间... 研究了B(H)上的拟相似不变子空间和保拟相似线性映射,其中H是复可分的无限维Hilbert空间,B(H)是由H上的有界线性算子全体所组成的Banach代数.由于拟相似不变子空间一定是相似不变子空间,因此由已知定理可得出B(H)上的拟相似不变子空间共有三种形式,即{0},CI和B(H).应用线性算子逼近的方法,证明了B(H)上的每一个有界满的保拟相性映射一定是零乘以一个自同构或反自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线算子 性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化三相环流反应器的CFD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展 孙宇维 +3 位作者 魏骎 李久义 李海涛 张忠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5,共5页
采用欧拉法对环流反应器中气-液-固三相流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通过氧气-水-催化剂冷态实验体系的实验数据验证模型与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环隙区域液相环流的主要推动力为反应器中心气流上升造成的套管内外压力差。从操作... 采用欧拉法对环流反应器中气-液-固三相流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通过氧气-水-催化剂冷态实验体系的实验数据验证模型与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环隙区域液相环流的主要推动力为反应器中心气流上升造成的套管内外压力差。从操作条件优化和反应器设计角度,提出提高环隙区域气含率的两种方法——增大环隙套管内外压力差和降低气泡直径。结合实验工况探索了不同气流量下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状态,为优化热态反应器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环流反应器 气-液-固三 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星型磺酸型拟均相催化剂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14
作者 潘翠 魏荣卿 +2 位作者 刘晓宁 季杰 姜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4-1327,1331,共5页
以聚苯乙烯星型树脂(PS-g-LPS)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星型磺酸型拟均相催化剂(vHP-SPS-Cat),采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因星型... 以聚苯乙烯星型树脂(PS-g-LPS)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星型磺酸型拟均相催化剂(vHP-SPS-Cat),采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因星型柔性链上磺酸基的拟均相催化作用,表现出优于传统均相催化剂浓硫酸以及两种固相磺酸树脂(大孔和凝胶)的催化性能,其最优催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4 g/mol(相对于正丁醇)、n(乙酸)/n(正丁醇)=1.3∶1、反应时间为1h。该催化剂能够在125℃高温下使用10次,酯化产率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星型磺酸型催化剂 磺化 酯化反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均相体系制备氧化淀粉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3,共1页
该发明采用了一种介于非均相与均相之间的拟均相反应体系制备氧化淀粉,即通过加入极性溶剂对淀粉进行拟均相预处理后,使淀粉糖环上的羟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被破坏,分子链中缠绕的部分被解开,而加入的极性分子进入了淀粉分子链之间,这... 该发明采用了一种介于非均相与均相之间的拟均相反应体系制备氧化淀粉,即通过加入极性溶剂对淀粉进行拟均相预处理后,使淀粉糖环上的羟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被破坏,分子链中缠绕的部分被解开,而加入的极性分子进入了淀粉分子链之间,这样淀粉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减弱,间隙增大,呈疏松状态。因此氧化剂分子更易进入这种疏松状态的淀粉分子之间,从而使氧化反应均一而易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淀粉 体系 制备 分子链 反应体系 极性溶剂 极性分子 淀粉分子 氧化反应 非均 预处理 淀粉糖 作用力 氧化剂 状态 疏松 羟基 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内HPPO反应模拟及优化
16
作者 李木金 高瑞 +1 位作者 施德磐 周紫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3-1758,共6页
针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单根反应管,建立了HPPO环氧化反应一维拟均相模型,考察了n(C3H6)∶n(H_(2)O_(2))、H_(2)O_(2)质量空速、撤热介质温度和H_(2)O_(2)进料量等参数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n(C3H6)∶n(H_(2)O_(2))对... 针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单根反应管,建立了HPPO环氧化反应一维拟均相模型,考察了n(C3H6)∶n(H_(2)O_(2))、H_(2)O_(2)质量空速、撤热介质温度和H_(2)O_(2)进料量等参数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n(C3H6)∶n(H_(2)O_(2))对反应管热点温度有较大影响;H_(2)O_(2)质量空速过低易引起反应器飞温;为提高H_(2)O_(2)转化率、PO选择性和时空产率,并降低床层热点温度和H_(2)O_(2)分解率,可将n(C3H6)∶n(H_(2)O_(2))控制在6~9,H_(2)O_(2)质量空速控制在0.3~0.6 h^(-1),H_(2)O_(2)进料量低于3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一维反应器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倒排文件的快速相似性检索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立德 罗航哉 薛向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高维空间中点数据的索引方法 (即 MIF)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多维倒排文件 .和传统索引方法相比 ,新方法有许多优点 ,例如它能以较低的复杂度建立索引结构、支持非常高的维数、极低的 I/ O代价等 .实验结果表明 。
关键词 索引结构 性检索 多重倒排文件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非混相驱微观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学伟 梅士盛 杨正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3期91-93,共3页
以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实验系统,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应用微观网络模拟技术观察了原油与CO2间的流动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了CO2非混相驱驱油机理,并确定了CO2与大庆榆树林原油的拟混相压力。
关键词 非混 微观实验 压力 榆树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Ⅱ) 反应器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志刚 朱子彬 +2 位作者 张成芳 吴勇强 俞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6-871,共6页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维流动使得轴径向反应器的温度场和浓度场极其复杂 ,对于乙苯脱氢反应 ,在催化剂封区域存在一个低温区和高苯乙烯浓度区 .此反应器模型得到了年产 3万吨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工业数据的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二维流动模型 轴径向床 反应器 设计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固相缩聚反应器动态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济 顾幸生 张素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7-1731,共5页
PET固相缩聚过程涉及反应固体颗粒和反应器床层两个空间尺度的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多相对象。以反应过程控制为目标,在已有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同时考虑可逆化学反应和小分子产物内外扩散两个控制因素,并借用固定床拟均相模型的... PET固相缩聚过程涉及反应固体颗粒和反应器床层两个空间尺度的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多相对象。以反应过程控制为目标,在已有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同时考虑可逆化学反应和小分子产物内外扩散两个控制因素,并借用固定床拟均相模型的建模思想,将小分子产物在颗粒内外扩散形成的浓度梯度用一个有效系数来表示,从而建立了简化的PET固相缩聚反应器一维动态模型。在相关文献的实验条件下求解分布参数模型的数值解,并进行启动过程仿真和过程动态分析,计算反应器出口质量指标,与文献曲线和数据对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 分布参数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