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干渡越辐射束团纵向分布重建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肖肖 李佳 +6 位作者 闫文兵 冉朝晖 杨鑫 赵全堂 宗阳 曹树春 张子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7-84,共8页
实验上通过相干渡越辐射(CTR)能谱分析法测量束团长度以及进行纵向束团形状重建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束流诊断手段。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太赫兹辐射能谱,通常实验所用探测器只能测量辐射的强度谱的幅值,且由于缺少相位无法直接进行束团... 实验上通过相干渡越辐射(CTR)能谱分析法测量束团长度以及进行纵向束团形状重建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束流诊断手段。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太赫兹辐射能谱,通常实验所用探测器只能测量辐射的强度谱的幅值,且由于缺少相位无法直接进行束团形状重建。目前重建算法主要有Kramers-Kronig(K-K)相位分析法和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利用这两种算法分别对高斯分布和带拖尾的高斯分布模型进行验证并进行了对比,其中K-K得出的重建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迭代算法在解决重建反转歧义、重建噪声抑制等表现良好。同时利用这两种算法对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平台CTR实验结果进行了重建及分析,得出了对应的重建结果,为后续高能电子束成像平台的束流诊断反馈提供了一种参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渡越辐射 纵向束团重建 重建算法 束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渡越辐射的测量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光昶 郑志坚 +8 位作者 杨向东 谷渝秋 刘宏杰 温天舒 葛芳芳 焦春晔 周维民 张双根 王向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4,共4页
为了探索超热电子的加热机制,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靶背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学渡越辐射(O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实验在100T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上进行,飞秒激光与铜膜靶作用后,靶表面发光信号由空间分辨装置聚焦成像... 为了探索超热电子的加热机制,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靶背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学渡越辐射(O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实验在100T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上进行,飞秒激光与铜膜靶作用后,靶表面发光信号由空间分辨装置聚焦成像并引到CCD或OMA谱仪的狭缝上。测得的积分成像图案呈圆环状,光斑形成区域直径约为225μm,在圆环边缘附近出现局部化明亮光信号,该现象表明,超热电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成丝效应,其分布也不均匀。光谱在300~500nm之间出现一系列非周期锐利尖峰,在400nm(2ω0)附近出现的尖峰应归因于v×B加热机制产生的超热电子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C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辐射 超热电子 成丝效应 v×B加热机制 相干渡越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脉冲激光辐照固体靶背表面的渡越辐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昶 张建炜 +1 位作者 王亚平 郑志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在超强脉冲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利用光学CCD相机和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固体薄膜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渡越辐射(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测量结果显示:TR空间分布图案呈圆环状,而辐射区域有发散角和光强分布;TR光谱在800 nm附近... 在超强脉冲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利用光学CCD相机和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固体薄膜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渡越辐射(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测量结果显示:TR空间分布图案呈圆环状,而辐射区域有发散角和光强分布;TR光谱在800 nm附近出现尖峰,是激光的基频波,这一现象归因于超热电子束在输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微束团而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如果考虑超热电子的产生和加热机制,共振吸收和真空加热对超热电子都有贡献,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加热机制则是共振吸收对电子的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脉冲激光 辐射 相干渡越辐射 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脉冲激光辐照固体靶背表面的光辐射
4
作者 王光昶 张建炜 +1 位作者 邓利 郑志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435-436,共2页
在超强脉冲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利用光学CCD相机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分别在固体薄膜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光辐射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光辐射空间分布图案呈圆环状,而辐射区域有发散角、有光强分布,包含多种辐射成... 在超强脉冲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利用光学CCD相机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分别在固体薄膜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光辐射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光辐射空间分布图案呈圆环状,而辐射区域有发散角、有光强分布,包含多种辐射成分;光辐射光谱在800nm附近出现尖峰,是激光的基频(ω0)波,这一现象归因于超热电子束在输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微束团而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CTR);如果考虑超热电子的产生和加热机制,共振吸收和真空加热对超热电子都有贡献,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加热机制则是共振吸收对电子的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相干渡越辐射 超强脉冲激光 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脉冲激光辐照固体靶背向光发射的测量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光昶 郑志坚 +8 位作者 杨向东 谷渝秋 刘宏杰 温天舒 葛芳芳 焦春晔 周维民 张双根 王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5-789,共5页
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金属箔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发射的积分成像光谱和散射光光谱.积分成像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光谱呈圆环状,在圆环边缘附近出现局部化明亮光信号确定为超热电子输运穿越固体靶引起的光学渡越辐... 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金属箔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发射的积分成像光谱和散射光光谱.积分成像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光谱呈圆环状,在圆环边缘附近出现局部化明亮光信号确定为超热电子输运穿越固体靶引起的光学渡越辐射(OTR);散射光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光谱在300~500 nm之间出现一系列非周期锐利尖峰,在400 nm(2ω)附近出现的尖峰归结于v×B加热机制产生的超热电子束中的聚束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CTR).渡越辐射光强随靶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发射 光学辐射(OTR) 超热电子 v×B加热机制 相干渡越辐射(C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零相位法测量超导加速器ps级电子束纵向长度
6
作者 罗星 劳成龙 +5 位作者 王建新 吴岱 周奎 和天慧 单李军 肖德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本文基于微波零相位法,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CTFEL)2×4-cell超导加速器的下游腔作为零相位腔,测量了上游腔增能后的电子束纵向长度,并通过束流动力学模拟证明,当两个超导腔正常工作时,上游腔出口处的电子束纵... 本文基于微波零相位法,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CTFEL)2×4-cell超导加速器的下游腔作为零相位腔,测量了上游腔增能后的电子束纵向长度,并通过束流动力学模拟证明,当两个超导腔正常工作时,上游腔出口处的电子束纵向长度与下游腔出口处的接近。实验结果表明,CTFEL2×4-cell超导加速器能实现半高宽小于6.8ps的电子束,满足装置出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纵向长度 微波零相位法 自由电子激光 相干渡越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电子束团长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艾蕾 赵全堂 +7 位作者 宗阳 冉朝晖 袁肖肖 曹树春 李佳 申晓康 赵书俊 张子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0-576,共7页
为提高高能电子成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实验需低能散、低发射度、短脉冲的高品质束流。本文利用相干渡越辐射能谱分析法测量基于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高能电子成像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团长度。通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太赫兹辐射能谱,... 为提高高能电子成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实验需低能散、低发射度、短脉冲的高品质束流。本文利用相干渡越辐射能谱分析法测量基于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高能电子成像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团长度。通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太赫兹辐射能谱,利用自相关曲线拟合法得到电子束团长度。实验结果表明,当束流宏脉冲峰值强度约为24 mA,即电荷量约为15 pC时,电子束团均方根长度约为0.7235 ps。另外,用Kramers-Kronig(K-K)相位分析法可重建一种可能的电子束团纵向分布。电子束团长度测量的研究可优化束流品质,对后续高能电子成像实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电子束团 迈克尔逊干涉仪 相干渡越辐射 太赫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