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理论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文俊 孟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5,共9页
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对泥沙的起动、输移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在相对隐蔽度理论分析及其应用方面的部分成果,包括:基于不同维度的相对隐蔽度及隐蔽度的分布规律;基于隐蔽度分析的底坡、岸坡及床面上泥沙起动流速;基... 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对泥沙的起动、输移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在相对隐蔽度理论分析及其应用方面的部分成果,包括:基于不同维度的相对隐蔽度及隐蔽度的分布规律;基于隐蔽度分析的底坡、岸坡及床面上泥沙起动流速;基于隐蔽度分析的宽级配非均匀沙起动特性Shields带状曲线成因分析以及基于隐蔽度分析的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试验等相关研究,最后对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隐蔽度 泥沙起动 底坡 岸坡 Shields曲线 水下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岸坡上散体均匀沙起动条件初步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孟震 杨文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1,共6页
人们往往利用滑动起动模型来解决岸坡上的泥沙起动问题,而采用滚动模型来研究泥沙起动的成果却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坡面上泥沙颗粒的转动支点难以确立。为此,本文提出了对"虚拟力矩"的设想,运用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研究成... 人们往往利用滑动起动模型来解决岸坡上的泥沙起动问题,而采用滚动模型来研究泥沙起动的成果却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坡面上泥沙颗粒的转动支点难以确立。为此,本文提出了对"虚拟力矩"的设想,运用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岸坡上散体均匀沙的滚动模型,推求了对应的近底作用起动流速公式。最后建立了无因次起动切应力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在不同起动标准下对应的数值关系,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坡 散体均匀沙 相对隐蔽度 虚拟力矩 起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孟震 杨文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2大派别。针对韩其为定义的二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给出了统计意义上的宽级配非均匀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计算式,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基于泥沙相对隐蔽度的宽级配非均匀...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2大派别。针对韩其为定义的二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给出了统计意义上的宽级配非均匀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计算式,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基于泥沙相对隐蔽度的宽级配非均匀沙中"大颗粒"、"小颗粒"、"中等颗粒"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隐蔽度 均匀分布 均匀沙 非均匀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差异化初步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孟震 杨文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0,共5页
根据目前的泥沙起动及水下休止角的相关研究,得出滑动起动与滚动起动模型的矛盾,进而对泥沙界广泛认同的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在数值上等于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提出质疑。本文分别进行了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物理试验。试验表... 根据目前的泥沙起动及水下休止角的相关研究,得出滑动起动与滚动起动模型的矛盾,进而对泥沙界广泛认同的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在数值上等于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提出质疑。本文分别进行了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物理试验。试验表明:作为散粒体,泥沙颗粒的水下休止角在数值上小于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 休止角 内摩擦角 可动层 相对隐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