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磷虾渔业兼捕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1
作者 王紫一 赵国庆 +4 位作者 黄洪亮 张港琛 李帅 李灵智 杨嘉樑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南极磷虾渔业兼捕渔获情况,根据我国2019—2022年南极磷虾捕捞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和月间兼捕渔获平均中心深度,探讨了南极半岛北部海域(南极海域48.1、48.2和48.3亚区)磷虾渔业兼捕鱼类的时空... 为深入了解南极磷虾渔业兼捕渔获情况,根据我国2019—2022年南极磷虾捕捞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和月间兼捕渔获平均中心深度,探讨了南极半岛北部海域(南极海域48.1、48.2和48.3亚区)磷虾渔业兼捕鱼类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19—2022年间,兼捕主要发生在1—8月,共出现17种兼捕鱼类,其中优势种1种,常见种3种。不同兼捕鱼类在48区各亚区内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且资源密度也有较大差异,48.1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1.12 kg·网^(-1),其主要兼捕品种为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以及一种南极鱼科(Nototheniidae)鱼类,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以及德雷克海峡;48.2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19.45 kg·网^(-1),其主要的兼捕品种为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主要分布于南奥克尼群岛西北部以及南乔治亚岛东部海域;48.3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6.23 kg·网^(-1),其主要兼捕品种为拉氏雅南极鱼(Nototheniops larseni),主要分布于南乔治亚岛,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也有出现。各亚区年间兼捕种类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优势种变化不大。1—3月作业区域集中于48.2亚区,兼捕鱼类出现的主要深度处于45~60 m,月间中心深度变化较小;3—6月作业区域集中于48.1亚区,兼捕鱼类出现的中心深度逐渐增加至100m以深;6—8月主要作业区域集中在48.3亚区,同时在48.2亚区也有部分捕捞活动,两区域中兼捕鱼类出现的平均深度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中,48.2亚区的平均深度为220.1 m,48.3亚区的平均深度为97 m。兼捕鱼出现的中心深度随水深变动而变化,平均水深达到400 m时兼捕鱼中心深度最大,为127.2 m。研究结果可为南极48渔区海域渔业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捕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时空分布 年际变动 南极48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上各种股价指数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南新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27,共2页
世界上各种股价指数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夏南新在世界各股票交易市场上,通常以股价平均数和股价指数来反映股市行情。股价平均数是以平均金额的形式表示的,通过股价平均数可以看到所有股票在计算期的平均股价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股价指... 世界上各种股价指数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夏南新在世界各股票交易市场上,通常以股价平均数和股价指数来反映股市行情。股价平均数是以平均金额的形式表示的,通过股价平均数可以看到所有股票在计算期的平均股价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股价指数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的,通过股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价指数 对比分析 计算公式 上市公司 交易量 相对重要性 报告期 几何平均法 权数 指数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股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发布方式 被引量:1
3
《证券市场导报》 1991年第1期13-14,共2页
股价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相对法及综和法两种。相对法是先计算各股票股价的个别指数,再求出它的算术平均,此法求得的指数称为相对指数。总和法是先将股票的股价合计后再改成指数,依照此次计算的指数称为总和指数。通常利用总和法计算股价... 股价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相对法及综和法两种。相对法是先计算各股票股价的个别指数,再求出它的算术平均,此法求得的指数称为相对指数。总和法是先将股票的股价合计后再改成指数,依照此次计算的指数称为总和指数。通常利用总和法计算股价指数时,都依据股票的重要性加权。其权数一般都用成交量或发行量。在上述股价指数计算方法中,被采用的最多的是以发行量为权数加权的股价指数。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显示个别股票在股市中的相对重要性。考虑到发行量加权股价指数的普遍性及其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股价指数 深圳 股票 编制方法 发行量 相对指数 相对重要性 总和法 交易所 成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昌黎海湾扇贝养殖设施上的污损生物IRI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雯夫 《河北渔业》 2010年第11期42-43,61,共3页
2009年8月、10月,在河北省昌黎县海区9个站位点,两次对海湾扇贝养殖设施上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共采集藻类、动物类污损生物(附着生物)29种。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来分析、比较,找出该海区优势种、主要种等种类的数量变化和分布规律... 2009年8月、10月,在河北省昌黎县海区9个站位点,两次对海湾扇贝养殖设施上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共采集藻类、动物类污损生物(附着生物)29种。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来分析、比较,找出该海区优势种、主要种等种类的数量变化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有效防治该海区海湾扇贝养殖的污染因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污损生物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主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物价指数评介
5
作者 暴奉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90-95,81,共7页
为了使我国编制的物价指数能如实反映情况,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不但要研究我们自己的经验,还要有分析地研究外国的有关经验。”现将外国编制物价指数的有关问题评介如下: 一、物价指数公式的选择外国物价指数公式种类繁多,概... 为了使我国编制的物价指数能如实反映情况,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不但要研究我们自己的经验,还要有分析地研究外国的有关经验。”现将外国编制物价指数的有关问题评介如下: 一、物价指数公式的选择外国物价指数公式种类繁多,概括分为简单(不加权)指数公式和加权指数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物价指数 商品 有关问题 重要程度 加权综合 价格变动 平均价格 指数公式 交易额 相对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口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渊 王燕平 +4 位作者 张静 李军 晏磊 张鹏 林龙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5,共7页
根据2012-2013年在北部湾口海域秋、春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并分别计算该海域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及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共捕获鱼... 根据2012-2013年在北部湾口海域秋、春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并分别计算该海域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及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6目100科195属301种,其中以鲈形目鱼类占据绝对优势,两个季节同时被捕获鱼类75种.秋季优势种类数明显低于春季,且均以中小型鱼类为主,种类更替现象明显.TINCLi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5、7.50、11.58)、(1.95、3.01)和(1.54),在种级水平上,该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较低,分布相对集中,亲缘关系较近.北部湾口海域的△^+和∧^+值分别为46.34和47.82,相比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其△^+值最接近于北部湾,表明二者间鱼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在大尺度范围内,该海域△^+值并未表现出明显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鱼类 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 分类多样性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 北部湾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的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于振海 金显仕 李显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2006年黄海中南部4个季度月(1、4、8、10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了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时空生态位宽度、时空生态位重叠以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以期对该海域主要鱼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2006年黄海中南部4个季度月(1、4、8、10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了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时空生态位宽度、时空生态位重叠以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以期对该海域主要鱼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航次总共有鱼类57种,其中冬季39种,春季42种,夏季31种,秋季40种。4个航次共有相同鱼种22种,隶属于14科20属。时空生态位宽度值大于1的10个鱼种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鱼安鱼康Lophius litulon、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小带鱼Trichiurus muticus、虻鲉Erisphex pottii、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白姑鱼Argyrosomusargentatu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这10种主要鱼类的生物量变动在黄海中南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是递增的。细纹狮子鱼与星康吉鳗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小带鱼与星康吉鳗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比,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黄鱼安鱼康,而IRI值最大的是鳀鱼,通过二者计算所得到主要鱼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排序不同。作者认为,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比,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鱼类生物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均匀度和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 时空生态位宽度 时空生态位重叠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利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熊飞 刘红艳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现状,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渔业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分析.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共采集鱼类54...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现状,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渔业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分析.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共采集鱼类54种,隶属于3目9科35属,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主体,约占总种数的96.3%;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共1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7.8%.渔获物分析表明,各渔具年度间渔获物组成差异不显著,圆口铜鱼、铜鱼、圆筒吻鲴、长鳍吻鲴、瓦氏黄颡鱼、中华沙鳅和福建纹胸跳等种类为优势种;大部分捕捞个体体重小于150g,体长小于200mm.该江段流刺网、小钩和百袋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3.60~9.45、1.33—4.32、2.55~7.80kg/船/日.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上游江津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不多,渔业捕捞规格小型化趋势严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下降.该江段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建议采取休渔和渔民转产转业等措施,加强物种和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特有种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熊飞 刘红艳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50,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渔业捕捞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宜宾江段的流刺网和小钩等主要作业渔具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对渔获物种类组成、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 为了解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渔业捕捞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宜宾江段的流刺网和小钩等主要作业渔具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对渔获物种类组成、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宜宾江段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3目10科29属,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圆口铜鱼、瓦氏黄颡鱼、异鳔鳅鮀、宜昌鳅鮀和蛇鮈为该江段的优势种.采集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2.4%,其中一半以上的特有鱼类为偶见种.宜宾江段渔业捕捞规格普遍偏小,大部分捕捞个体体质量在100 g以下,体长在150 m m以下.该江段流刺网和小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仅为每船1~2 kg/d .宜宾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特有鱼类变为偶见种,渔业捕捞渔获量偏低,捕捞规格偏小,建议采取休鱼等措施,促进物种和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渔获物 相对重要性指数 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龙山 赵贵根 +2 位作者 李渊 高天翔 张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9-1127,共9页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统计渔获物物种组成,计算该海域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对资源密度、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统计渔获物物种组成,计算该海域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对资源密度、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种组成比例与台湾海峡大体一致。秋冬春夏4个季度优势种种类数均较少,分别为4、2、1、3种,且季节更替明显。不同季节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Margalef种类丰富度均值为3.54,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均值为1.99,Pielou均匀度均值为0.71;各调查站位Margalef种类丰富度均值为7.87,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均值为2.94,Pielou均匀度均值为0.75,表明该海域生物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分析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可为今后开展海洋工程建设渔业资源损益评价、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和海洋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密度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夏季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2 位作者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本蟳、双斑蟳、枪乌贼和口虾蛄等。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 相对重要性指数 聚类分析 相对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虎 汤晓鸿 +5 位作者 郭仲仁 刘培廷 施金金 于雯雯 贲成恺 袁健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定量63种,定性1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是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文蛤(Meretrix mer... 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定量63种,定性1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是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文蛤(Meretrix meretrix)、泥螺(Bullacta exar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i)、加州齿吻沙蚕(Nephtys californiensis)、双齿围沙蚕(Nereis aibuhitensis)以及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umus dilatatus)等。年平均总生物密度65.15 ind·m-2,平均总生物量94.21g·m-2。和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有增无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生物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以春季最高。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上方,群落结构稳定性较高,未出现明显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量 相对重要性指数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良明 李渊 +5 位作者 张静 宋普庆 张然 张立 姚壮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5,共8页
南沙群岛是南海中最靠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岛;南沙群岛海区南起3°57′N,北至11°55′N,西起103°30′E,东至117°50′E,由众多礁、滩、岛屿等组成,为典型的热带海域。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 南沙群岛是南海中最靠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岛;南沙群岛海区南起3°57′N,北至11°55′N,西起103°30′E,东至117°50′E,由众多礁、滩、岛屿等组成,为典型的热带海域。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共开展了春秋2个航次的调查;根据该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共获得鱼类357种,隶属于27目108科219属,其中暖水性鱼类327种,暖温性鱼类30种。优势种鱼类(IRI>500)有菲律宾尖牙鲈(Synagrops philippinensis)、土佐副眶棘鲈(Parascolopsis tosensis)、锯棘尖牙鲈(Synagrops serratospinosus)等5种,多为中小型鱼类,且季节间变化较大。分析多样性指数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较大(3.05~4.20),两季间变化最为明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春秋两季间变动范围较小(2.31~2.69);Pielou均匀度指数(J’)季节间基本保持一致(0.69~0.70);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低于春季,而且两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结构都偏离平衡状态;同时分析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春秋两季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群落主要以生长较快,个体较小的r选择物种为主,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鱼类的洄游、不同适温性鱼类的迁入迁出以及繁殖群体的补充、个体生长、捕捞等都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 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数量生物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3 位作者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指数更低,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更高。群落中多毛类比例较高而棘皮动物比例较低,表明黄河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处于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状态。多样性分级结果表明,3次调查多样性指数均为差级,后调查丰富度指数为差级,前调查、中调查丰富度指数虽为中等,但非常接近差级。与历史资料相比,棘皮动物生物量已经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物量 栖息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1 位作者 李凡 吕振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201,共9页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 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 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0.82~3.55 kg&#183;h-1,平均网获尾数为509~1234 ind&#183;h-1.春季虾类资源量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夏季、秋季和冬季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虾类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0.22 ~0.69,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0~0.78,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6 ~0.46,且多样性指数均以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冬季莱州湾虾类群落结构可划分为3个组群:莱州湾东南部近岸组群(A族群)、西部近岸组群(C族群)和湾口组群(B族群).ANOSIM分析表明,冬季3个组群之间差异极显著,两两之间差异亦极显著;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组群的划分与各水域环境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旨在为莱州湾虾类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及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虾类 群落结构 相对重要性指数 多样性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海域春夏季节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缴建华 白明 李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0,共8页
根据2014年5月及8月在天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36种,平均资源密度为126 297.13个/km^2和1 494.40 kg/km^2。以个体密度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 根据2014年5月及8月在天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36种,平均资源密度为126 297.13个/km^2和1 494.40 kg/km^2。以个体密度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80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0.5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37。资源密度及物种多样性,8月均优于5月。优势种为口虾蛄,重要种为火枪乌贼、日本、斑、六丝钝尾虾虎鱼。天津近岸海域游泳动物渔业资源呈现出低质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天津近岸海域 相对重要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初探——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崔欣婷 苏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3,87,共5页
该文探讨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阐述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建立不同的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湖南省常德市双桥坪镇的实地调查资料,构建包括耕地平坦指数、水塘灌溉指数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各因素的... 该文探讨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阐述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建立不同的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湖南省常德市双桥坪镇的实地调查资料,构建包括耕地平坦指数、水塘灌溉指数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对2001年双桥坪镇16个村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旱灾脆弱度较高,西部村庄的旱灾脆弱性普遍小于东部村庄。用同年的实际旱灾灾情损失资料进行验证,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评价 农业旱灾 空间尺度 常德市 湖南省 双桥 鼎城区 评价指标体系 承灾体脆弱性 相对重要性 2001年 旱灾脆弱性 调查资料 脆弱度 指数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源湾春季和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聪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根据2016年4月和11月在罗源湾进行的底层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94种,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两者占总种数的87.2%,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区系特点。罗源湾内春季和秋季... 根据2016年4月和11月在罗源湾进行的底层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94种,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两者占总种数的87.2%,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区系特点。罗源湾内春季和秋季的相对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30.0 kg·km^(-2)和175.3 kg·km^(-2),属渔业资源量相对较差的海域。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2.62和2.84;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1.52和1.64;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75,生物多样性处于偏低水平。优势种有细巧仿对虾、孔虾虎鱼、褐菖鲉、龙头鱼、大黄鱼和日本蟳,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罗源湾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经济种无法形成产量,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源湾 生物多样性 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山列岛海域虾类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衎尔 朱文斌 +4 位作者 梁君 李德伟 戴乾 卢占晖 徐开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7,共13页
根据韭山列岛海域2015年11月(秋)、2016年2月(冬)、5月(春)、8月(夏)的调查资料,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数量生物量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简... 根据韭山列岛海域2015年11月(秋)、2016年2月(冬)、5月(春)、8月(夏)的调查资料,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数量生物量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简称ABC曲线)及W统计量(W-statistics)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优势种虾类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共调查到暖温、暖水性虾类16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各季节优势种(IRI> 1 000)变化明显。虾类相对资源密度呈春、秋季高,夏、冬季低的季节性分布。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虾类群落的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影响(r2=0.726 2,P=0.001);冬季优势种主要为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此季节虾类的分布主要受水深的影响(r2=0.543 7,P=0.009);春季优势种为日本鼓虾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此时物种的分布与表层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夏季优势种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主,此时研究海域环境较为稳定,环境因子整体对虾类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P=0.008)。4个季节W统计值均小于1,其变化范围为-1.772×10-3~-2.47×10-4。秋、冬和春季数量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表明虾类群落受干扰较为严重;而夏季两曲线相交,受干扰情况较另外3个季节有所好转。通过比较数量、生物量优势度曲线斜率,还可以推测虾类的体型大小:当相邻两排序物种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值连线的斜率大于数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值连线的斜率时,该物种个体相对较大,反之较小。进而可推知:当物种数量足够多时,可通过比较某一物种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和数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处切线的斜率判断个体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山列岛海域 虾类群落结构 相对重要性指数 RDA分析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近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伟峰 叶深 +4 位作者 余玥 范青松 秦松 彭欣 陈少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8-435,共8页
在浙南海域布设42个调查站位,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进行了4个航次的系统调查。针对获得的头足类样品,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生态位的重... 在浙南海域布设42个调查站位,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进行了4个航次的系统调查。针对获得的头足类样品,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有头足类14种,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多钩钩腕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火枪乌贼;生态位变化范围为0.09—7.01,多钩钩腕乌贼、剑尖枪乌贼、柏氏四盘耳乌贼和火枪乌贼为广生态位种,四盘耳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田乡枪乌贼为中生态位种,其余为窄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值范围为0.00—0.70,种间变化较大;影响头足类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悬浮物,其次为叶绿素和盐度,温度和溶氧影响相对较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头足类群落结构83%的总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近海 头足类 生态位 相对重要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