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相对指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卢盛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以往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各地区同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使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种研究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分析。但实际上,各地区的异质性以及VAR模型的内在局限性,可能导致结论不稳健。为克服... 以往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各地区同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使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种研究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分析。但实际上,各地区的异质性以及VAR模型的内在局限性,可能导致结论不稳健。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进行研究,提出衡量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关指标,进而建立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对指数,并应用于1998-1999年省际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通货紧缩的1998~1999年仍然有效,而且货币政策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地区效应 相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毕业生的第三方评价(五)——若干相对指数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黎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在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时,我们发现,仅仅就工资绝对数量上还很难直接进行比较.判断彼此间的高低上下。需要引入相对数量来加以比较。
关键词 毕业生 相对指数 第三方 设计 评价 就业质量 数量 高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大学生恐动水平与体力活动关系:基于相对自主指数的健康促进实证研究
3
作者 吴睿佺 李富 +5 位作者 曹欣 付钰赛 陶晶 缪清清 唐卫卫 詹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8-703,720,共7页
目的:以江苏省为例,探讨医学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相对自主指数在恐动水平与体力活动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医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医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恐... 目的:以江苏省为例,探讨医学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相对自主指数在恐动水平与体力活动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医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医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恐动症量表(KCS)及锻炼行为调节量表(BREQ-2)评估体力活动、恐动水平及相对自主指数,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医学大学生恐动水平越高(r=-0.316,P<0.001)、相对自主指数越低(r=0.244,P<0.001),体力活动越低。相对自主指数在医学生恐动水平和体力活动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23.33%。结论:恐动水平和相对自主指数分别负向和正向显著影响医学大学生体力活动;恐动水平通过相对自主指数对医学生体力活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重视医学大学生内在因素,激发其体育锻炼活力是提高医学生体力活动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重视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升体力活动参与,促进其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大学生 体力活动 相对自主指数 恐动水平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影响研究——基于2013-2020年CHARL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纪江明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消除绝对贫困后,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考虑扶贫政策动向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农村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指... 消除绝对贫困后,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考虑扶贫政策动向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农村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利用CHARLS四期面板数据(2013、2015、2018、2020年),计算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运用Panel Logit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影响机制(包括影响效应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参加“新农保”相比,参加“新农保”有助于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对代际支持具有“挤入效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地方政府补贴标准因地而异,对农村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基于DID-PSM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根据影响机制与研究结论,从统筹层次、相对贫困识别与调整、区域均衡、代际支持等方面得出政策启示,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老年人 多维相对贫困指数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鹿翔 韩芙蓉 +3 位作者 高昕瑜 舒素芳 陆德彪 金志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夏秋两季出现极端大范围茶叶气象干旱的年份增多。茶叶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的正交经验函数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变化一致性,第二模态中沿海局部地区和内陆呈反相位变化,夏秋两季干旱强度的主模态时间序列分别存在2-6、2-4、6-10 a的振荡周期。【结论】浙江省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茶叶气象干旱的频率在下降,但出现极端干旱的概率在增加,应重点加强茶叶主产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防旱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象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强度 正交经验函数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冯建设 王建源 +4 位作者 王新堂 薛晓萍 陈艳春 李鸿怡 范里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6-772,共7页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干旱监测 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北坡近30年相对湿润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兴 万瑜 +3 位作者 崔玉玲 蔡新婷 宫恒瑞 普宗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4-251,共8页
利用中天山北坡乌昌地区1981—2010年的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通过Thorn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确定气候相对湿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应用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法,对相对湿润指数进行突变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呈... 利用中天山北坡乌昌地区1981—2010年的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通过Thorn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确定气候相对湿润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应用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法,对相对湿润指数进行突变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呈波动的增加过程,空间分布不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潜在蒸散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分布差异显著(P〈0.01),各区变化趋势较一致,基本上保持同增同减的过程;相对湿润指数在-0.88~1.10间,由南至北递减,在时间序列上均呈弱的负趋势。进入21世纪,气候干旱化态势显著,秋季气候干旱化速率快于其它季节,但未出现明显的突变时间区域;各区振荡周期存在差异,但3 a和6 a的周期振荡一致性较好,同时不同时段内7~8 a的低频振荡周期表现得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 气候趋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成骨细胞粘弹性与相对增殖指数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西正 匡震邦 +3 位作者 蔡绍皙 王远亮 徐世荣 黄岂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本文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Micropipetteaspirationtechnique) ,测量不同应变水平作用下Wistar大鼠成骨细胞的粘弹性。发现在细胞相对增殖指数最大时 ,细胞的粘弹性大于控制组 ,从细胞生物力学的角度证实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粘弹性 相对增殖指数 WISTAR大鼠 微管吸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重庆市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羽 吴艳飞 +1 位作者 徐刚 甘芬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3,共8页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年-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为基础,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各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干旱站点比以及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揭示重庆市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重...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年-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为基础,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各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干旱站点比以及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揭示重庆市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及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在空间上由大到小依次为渝东北、渝西以及渝东南,四季中,冬夏季高于春秋季;2年及四季干旱发生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且冬夏季强度较大;3四季干旱站点比表现为冬季最高、夏春季次之,秋季最低;4重庆市各等级气象干旱发生次数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四季总体表现为冬夏季高于春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ARC GIS 时空分布规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四川省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明田 蔡元刚 +3 位作者 张玉芳 黄晚华 刘琰琰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省年尺度干旱频率和强度均呈西高东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局部,高发区的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少发区主要在达州、泸州、宜宾等地和乐山-眉山-雅安一带,少发区的干旱强度以轻旱为主。年际变化趋势上,干旱强度有所减弱,但最近10年明显增强,且干旱范围扩大。2从季尺度看:冬旱频率最高,高发区主要在四川北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春旱频率次高,高发区与冬旱类似,但范围和频率都不及冬旱;秋旱频率较低,多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部分区域;夏旱频率最低,仅四川东北部和川西高原、金沙江河谷等地频率较高。在干旱强度方面,冬季强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干旱强度空间分布上,春冬两季相似,干旱强度东部小,西部最大,夏旱与春旱、冬旱有些相反,干旱强度东部强、西南部轻。年际变化趋势上,春旱强度呈减小的趋势,但范围略扩大;夏旱强度和范围都略有增强;秋、冬旱强度均呈略减趋势,但范围有所增大。3本文采用的干旱分级方法在四川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相对湿润度指数(M) 季节性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相对集中指数的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宗祺 昌敦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67,共5页
传统上,使用相对集中指数(RCI)描述港口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但将RCI的最优值定位为港口与城市两者维持相同幅度的增长,而与当前世界上诸多港口城市的现实发展状态相悖。文章改进了RCI,并应用改进后的RCI对我国典型港口城... 传统上,使用相对集中指数(RCI)描述港口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但将RCI的最优值定位为港口与城市两者维持相同幅度的增长,而与当前世界上诸多港口城市的现实发展状态相悖。文章改进了RCI,并应用改进后的RCI对我国典型港口城市在近十年的发展状态做了分析,发现这些城市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以港口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有可能加剧我国港口城市未来的竞争态势,因而建议港口城市规划者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发展模式 相对集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相对强弱指数与货币流量指数预测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宝宪 潘丽娜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50,共6页
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 ,各种技术分析方法不断被提出并引入到股票投资决策中来 ,这些方法对投资者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对RSI和MFI这两个技术分析指标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技术分析 相对强弱指数 货币流量指数 实证分析 预测准确性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的微原纤螺旋角和纤维素微晶相对取向指数在植株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稳生 陶灵虎 阮锡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用x射线衍射法对棉纤维细胞壁的微原纤螺旋角和纤维素微晶相对取向指数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是:微原纤螺旋角随果枝位和果节位的增加略有增加,相对取向指数随果枝位和果节位的增加略有减小。
关键词 微原纤螺旋角 相对取向指数 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参数Logistic的典型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全九 刘云鹤 苏李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0-219,共10页
为系统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对现有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利用修正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3种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特征,并确立了... 为系统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对现有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利用修正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3种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特征,并确立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参数a、b和c与相对有效积温特征值有关,随着c的增大,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且其增大或减小速率均与相对有效积温有关;参数a、c与b之间也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基于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相对化修正Logistic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描述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增长过程的单参数Logistic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变化过程。该简化模型参数少、形式简单、便于分析,因此易于应用,对建立其他作物的单参数相对叶面积指数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作物 相对叶面积指数 相对有效积温 单参数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指标指数体系的构建及例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武选 李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文章专门就相对指标指数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相对指标总指数这一新的指数类,构造了两套指数体系,利用我们熟悉的计划完成相对数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相对指标总指数 指数体系 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S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相对指标指数体系 统计指数理论 因素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近56年若尔盖湿地干湿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强皓凡 靳晓言 +1 位作者 赵璐 卢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77,182,共7页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M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倾向率为-0.018/10a,有干旱化发展趋势;冬、春两季干旱较为严重且近56年有趋湿倾向,夏、秋两季较为湿润但有趋干倾向,干旱程度依次为:冬>春>年>夏>秋。(2)秋季于1995年发生显著趋干突变(p<0.05),其他时间尺度无明显突变;(3)年际M存在25~30a,12~15a,7~10a三种尺度的周期变化,春、夏、秋、冬各季亦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且未来中短期内冬季仍是干旱期。(4)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减少和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的增加对湿地干旱化起主要作用,平均气温和风速的上升影响较小,其中降水量是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相对湿润度指数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定点监测相对绿度指数获得水体藻类生长动态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文庆 肖薇 +6 位作者 曹畅 张弥 王伟 王怡 王娇 陈争 蒲旖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609-7616,共8页
富营养化是中国内陆水体面临的普遍问题,相机拍照是一个监测水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采用RGB相机定点观测水体相对绿度指数(gcc)用以指示藻类生长动态的新方法。于夏、秋、冬三个季节共41 d在安徽全椒的两个小型水体(沟渠和池塘)上用RG... 富营养化是中国内陆水体面临的普遍问题,相机拍照是一个监测水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采用RGB相机定点观测水体相对绿度指数(gcc)用以指示藻类生长动态的新方法。于夏、秋、冬三个季节共41 d在安徽全椒的两个小型水体(沟渠和池塘)上用RGB相机进行了监测,研究gcc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机设置、校准和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①晴天条件下gcc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阴天和多云条件,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gcc更加稳定,选取正午时段的平均值能有效去除太阳高度角变化带来的干扰;②gcc变化序列符合实际藻类的演变动态,可以作为表征水体藻类物候的特征指数;③夏季gcc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④两个水体gcc的范围位于陆地生态系统gcc的变化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能为水体藻类动态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相机 水体 藻类 相对绿度指数 太阳高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飙 张强 +1 位作者 李春华 卢国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前西北四省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的确定主要来自业务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针对此,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49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日资料,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结合潜在蒸散特征,确定了春季第一场透雨阈值。与已... 目前西北四省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的确定主要来自业务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针对此,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49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日资料,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结合潜在蒸散特征,确定了春季第一场透雨阈值。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方法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各地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各地的能量及水热平衡,理论依据明确,选用的指标能充分反映各气象要素对气候干湿状况的综合影响,因此确定的透雨阈值稳定,月差异小。随后按照这一指标分析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自东南向西北逐步推进,陕南南部出现最早,主要在3月,关中、陕南北部出现在3、4月的概率之和>80%;甘肃河东大部、宁夏大部、青海东部出现在4、5月的概率之和>70%;青海西部是出现最晚的区域,基本上出现在6月。从出现日期的年代际变化看,甘肃河东出现时间最稳定,宁夏、陕西出现日期变化最大,青海西部与甘肃河西较一致,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甘肃河西、陕西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变晚趋势明显,其余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供在透雨监测、预测中使用,也可供在制定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时参考,以便于区域气候评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透雨 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贵州省近十年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传花 贺中华 +2 位作者 梁虹 张浪 杨铭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分析贵州省干旱分布特征,基于贵州省均匀分布的30个气象站点2010~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及相关分析研究贵州省近10年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月份的干旱强度和干旱发... 为分析贵州省干旱分布特征,基于贵州省均匀分布的30个气象站点2010~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及相关分析研究贵州省近10年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月份的干旱强度和干旱发生范围有所不同,且总体上呈干旱等级越高,干旱范围越小的态势。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在空间上有所差异,月尺度的干旱强度大于年尺度的干旱强度和季尺度的干旱强度,而季尺度的干旱表现为西高东低,年尺度的干旱表现为北高南低的趋势。按照年尺度和季尺度的平均水平来看,贵州省近十年无干旱发生。研究区干旱的发生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大,且受降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干旱 时空变化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