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流域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监测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张洋
张帅
崔金杰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出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3,共7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6BAD08A07-4)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No.2008ZX08012-004
+3 种基金
No.2008ZX08011-0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3011-2)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
文摘
利用改进的单雌系F1/F2代法,对黄河流域主要棉区河南安阳县、河北威县、山东武城县的棉铃虫种群进行了系统监测。在2007-2009年,连续3年保守地估计了以上3个主要植棉县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山东武城棉铃虫种群3年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86、0.00097和0.00052;安阳田间棉铃虫种群2008和2009年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90和0.00103;河北威县的田间棉铃虫种群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0。所有家系F1代和F2代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均值比较结果显示,山东武城县棉铃虫种群耐受性高于其它2个地区,其次为安阳县种群,威县种群敏感度最高。总之,我国黄河流域这3个主要棉区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毒素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抗性,抗性基因频率仍处于正常水平,但是棉铃虫对Cry1Ac毒素的耐受性有升高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的监测工作。
-
关键词
单雌系F1/F2代法
抗性基因频率
相对平均发育级别
棉铃虫
-
Keywords
genetic method of iso-female lines F1/F2
frequency of resistance alleles
the relative average development rate
Helicoverpa armigera
-
分类号
S435.62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