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冯建设 王建源 +4 位作者 王新堂 薛晓萍 陈艳春 李鸿怡 范里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6-772,共7页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监测 复合相对湿润指数 区域综合相对湿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四川省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明田 蔡元刚 +3 位作者 张玉芳 黄晚华 刘琰琰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省年尺度干旱频率和强度均呈西高东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局部,高发区的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少发区主要在达州、泸州、宜宾等地和乐山-眉山-雅安一带,少发区的干旱强度以轻旱为主。年际变化趋势上,干旱强度有所减弱,但最近10年明显增强,且干旱范围扩大。2从季尺度看:冬旱频率最高,高发区主要在四川北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春旱频率次高,高发区与冬旱类似,但范围和频率都不及冬旱;秋旱频率较低,多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部分区域;夏旱频率最低,仅四川东北部和川西高原、金沙江河谷等地频率较高。在干旱强度方面,冬季强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干旱强度空间分布上,春冬两季相似,干旱强度东部小,西部最大,夏旱与春旱、冬旱有些相反,干旱强度东部强、西南部轻。年际变化趋势上,春旱强度呈减小的趋势,但范围略扩大;夏旱强度和范围都略有增强;秋、冬旱强度均呈略减趋势,但范围有所增大。3本文采用的干旱分级方法在四川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相对湿润指数(M) 季节性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近56年若尔盖湿地干湿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强皓凡 靳晓言 +1 位作者 赵璐 卢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77,182,共7页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M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倾向率为-0.018/10a,有干旱化发展趋势;冬、春两季干旱较为严重且近56年有趋湿倾向,夏、秋两季较为湿润但有趋干倾向,干旱程度依次为:冬>春>年>夏>秋。(2)秋季于1995年发生显著趋干突变(p<0.05),其他时间尺度无明显突变;(3)年际M存在25~30a,12~15a,7~10a三种尺度的周期变化,春、夏、秋、冬各季亦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且未来中短期内冬季仍是干旱期。(4)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减少和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的增加对湿地干旱化起主要作用,平均气温和风速的上升影响较小,其中降水量是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相对湿润指数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定点监测相对绿度指数获得水体藻类生长动态的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文庆 肖薇 +6 位作者 曹畅 张弥 王伟 王怡 王娇 陈争 蒲旖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609-7616,共8页
富营养化是中国内陆水体面临的普遍问题,相机拍照是一个监测水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采用RGB相机定点观测水体相对绿度指数(gcc)用以指示藻类生长动态的新方法。于夏、秋、冬三个季节共41 d在安徽全椒的两个小型水体(沟渠和池塘)上用RG... 富营养化是中国内陆水体面临的普遍问题,相机拍照是一个监测水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采用RGB相机定点观测水体相对绿度指数(gcc)用以指示藻类生长动态的新方法。于夏、秋、冬三个季节共41 d在安徽全椒的两个小型水体(沟渠和池塘)上用RGB相机进行了监测,研究gcc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机设置、校准和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①晴天条件下gcc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阴天和多云条件,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gcc更加稳定,选取正午时段的平均值能有效去除太阳高度角变化带来的干扰;②gcc变化序列符合实际藻类的演变动态,可以作为表征水体藻类物候的特征指数;③夏季gcc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④两个水体gcc的范围位于陆地生态系统gcc的变化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能为水体藻类动态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相机 水体 藻类 相对绿指数 太阳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飙 张强 +1 位作者 李春华 卢国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前西北四省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的确定主要来自业务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针对此,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49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日资料,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结合潜在蒸散特征,确定了春季第一场透雨阈值。与已... 目前西北四省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的确定主要来自业务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针对此,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49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日资料,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结合潜在蒸散特征,确定了春季第一场透雨阈值。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方法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各地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各地的能量及水热平衡,理论依据明确,选用的指标能充分反映各气象要素对气候干湿状况的综合影响,因此确定的透雨阈值稳定,月差异小。随后按照这一指标分析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自东南向西北逐步推进,陕南南部出现最早,主要在3月,关中、陕南北部出现在3、4月的概率之和>80%;甘肃河东大部、宁夏大部、青海东部出现在4、5月的概率之和>70%;青海西部是出现最晚的区域,基本上出现在6月。从出现日期的年代际变化看,甘肃河东出现时间最稳定,宁夏、陕西出现日期变化最大,青海西部与甘肃河西较一致,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甘肃河西、陕西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变晚趋势明显,其余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供在透雨监测、预测中使用,也可供在制定西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标准时参考,以便于区域气候评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指数 透雨 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贵州省近十年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夏传花 贺中华 +2 位作者 梁虹 张浪 杨铭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分析贵州省干旱分布特征,基于贵州省均匀分布的30个气象站点2010~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及相关分析研究贵州省近10年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月份的干旱强度和干旱发... 为分析贵州省干旱分布特征,基于贵州省均匀分布的30个气象站点2010~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及相关分析研究贵州省近10年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月份的干旱强度和干旱发生范围有所不同,且总体上呈干旱等级越高,干旱范围越小的态势。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在空间上有所差异,月尺度的干旱强度大于年尺度的干旱强度和季尺度的干旱强度,而季尺度的干旱表现为西高东低,年尺度的干旱表现为北高南低的趋势。按照年尺度和季尺度的平均水平来看,贵州省近十年无干旱发生。研究区干旱的发生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大,且受降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 时空变化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河南省干旱易发区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冰 舒丹丹 +1 位作者 杨凡 段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3,共4页
鉴于河南省干旱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农业生产,选择能够反映农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的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评价指标,以春、初夏、伏、秋季为时间尺度评价了河南省典型年份的干旱事件,并与历史干旱记载进行对比,发现以春、初夏、伏... 鉴于河南省干旱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农业生产,选择能够反映农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的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评价指标,以春、初夏、伏、秋季为时间尺度评价了河南省典型年份的干旱事件,并与历史干旱记载进行对比,发现以春、初夏、伏、秋为时间尺度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在河南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省的干旱易发区。结果表明,春和初夏季是河南省最容易发生干旱的两个季节;空间分布上,未来干旱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在两种气候情景设置下,安阳、新乡、郑州、商丘、开封、宝丰、三门峡、许昌等地市均发生干旱事件,因此应重视以上地市的防旱抗旱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预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贵州辣椒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文 杨世琼 +2 位作者 左晋 刘宇鹏 于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明辣椒单产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辣椒产业优质高效生产及为贵州省辣椒产量预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分别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县市区(北部产业带选择湄潭... 【目的】探明辣椒单产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辣椒产业优质高效生产及为贵州省辣椒产量预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分别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县市区(北部产业带选择湄潭县、绥阳县和凤冈县,南部产业带选择盘州市、瓮安县和西秀区),对其在2010—2017年辣椒生育期内的气象条件和平均单产进行分析,构建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并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分区域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辣椒生育期内(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累积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与辣椒单产丰歉值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的北部和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代检验表明,全省预报的平均准确率达88.35%,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预报模型准确率高于南部产业带;全省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及检验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8.35%和84.34%。【结论】建立的辣椒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贵州省北部、南部两大辣椒产业带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产丰歉值的变化情况;建立的贵州省辣椒不同时段的预报模型可客观反映辣椒生长期内的气象要素变化对单产增减的影响,动态预报模型预测结果可信,预报准确率相对较高,可满足省级辣椒产量动态预报的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相对气候适宜指数 产量预报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北疆气象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祁嘉郁 巴特尔·巴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基于北疆地区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选用国家标准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和季为时间尺度,探究北疆地区干旱强度和频率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润度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出典型干旱年,... 基于北疆地区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选用国家标准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和季为时间尺度,探究北疆地区干旱强度和频率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润度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出典型干旱年,从56 a的数据分析来看,北疆地区干旱强度总体呈减小趋势。对比各年代干旱强度,以21世纪初干旱最轻,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干旱最为严重,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北疆地区年轻旱频率和中旱频率呈增加趋势,年重旱频率和特旱频率呈减小趋势,历年重旱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干旱频率,中旱频率略高于轻旱和特旱频率。季节尺度上,北疆地区春季和夏季干旱强度明显高于秋、冬季,在各季节不同等级干旱频率中,秋季轻旱频率最高,夏季中旱、重旱频率最高,春季特旱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时空特征 相对湿润指数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
10
作者 袁梦 谢保鹏 +2 位作者 田丽敏 陈英 裴婷婷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4-1316,共13页
为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式,明确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本研究聚焦六盘山甘肃片区,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10—2020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时空分布格局,并... 为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式,明确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本研究聚焦六盘山甘肃片区,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10—2020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时空分布格局,并根据协调关系划分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和多维减贫程度提升显著,二者均由中低水平转向中高水平,且空间集聚效应突出。(2)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以高度耦合为主,两系统相互作用程度较强。空间上两系统耦合度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且不同程度耦合度存在聚集形态,空间差异明显。(3)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的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两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但协调等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4)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类型以同步型为主,但协调等级多为失调。可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效率减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模式在六盘山甘肃片区仍存在较大深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多维相对贫困 综合指数 耦合协调 六盘山甘肃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单气象因子的干旱指数计算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爽 范兴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为建立可对短期干旱进行合理监测表征的气象干旱指数,从气象干旱发生的机制——水分供需矛盾(主要为降水量与蒸散量两大因素)出发,以旬尺度的蒸散缺水量占需水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气象干旱指数——缺水度指数(WSI),潜在蒸散量(PET)采用气温... 为建立可对短期干旱进行合理监测表征的气象干旱指数,从气象干旱发生的机制——水分供需矛盾(主要为降水量与蒸散量两大因素)出发,以旬尺度的蒸散缺水量占需水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气象干旱指数——缺水度指数(WSI),潜在蒸散量(PET)采用气温(T,℃)及相对湿度(RH,%)两大极易获取的气象因子计算,同时利用陕西省30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WS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风和大气压的影响条件下,相对于Penman-Monteith方程,基于T和RH估算PET误差较小,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值分别为1.17 mm和0.82 mm,但62.1%的数据计算结果偏小,部分站点80%以上数据偏小。对陕西省不同区域近年来旱情发展变化的研究表明,WSI能够识别出陕西省旱情易发区域及时段,同时对于短期干旱事件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较MCI指数能够更快地捕捉旱情发生,同时更加灵活简便,可以应用于气象干旱的监测预报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气温 相对湿 缺水指数(WSI)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精养罗氏沼虾4种肥满度指数比较
12
作者 杨明 丁福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研究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种肥满度指数的实际应用差异,探讨准确度最高的条件因子。【方法】采用Fulton条件因子K、Le Cren相对条件因子K_n、Jones条件因子B和Richter条件因子B′分别计算罗氏沼... 【目的】研究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种肥满度指数的实际应用差异,探讨准确度最高的条件因子。【方法】采用Fulton条件因子K、Le Cren相对条件因子K_n、Jones条件因子B和Richter条件因子B′分别计算罗氏沼虾的肥满度,比较4种肥满度指数的实际应用差异。【结果】实际体质量与反算体质量的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回归斜率准确度依次为K_n> B′> B> K,变异系数B′ B′> B> K;从回归截距判定,其准确度为K_n> B′> B> K。各肥满度指数的精准度依次为K_n> B′>B> K。【结论】从适用性、简便性和统计正确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应用Le Cren相对条件因子K_n作为肥满度指数的系统性误差最小,准确度最高,可作为罗氏沼虾肥满度的首选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肥满指数 Fulton条件因子 Le Cren相对条件因子 Jones条件因子 Richter条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干旱指数对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熊光洁 王式功 +3 位作者 李崇银 尚可政 马玉霞 庄少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6-697,共12页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1)SPEI指数能抓住降水和蒸发这两个影响干旱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西南地区季、半年、年尺度的干旱有较好的表征能力;(2)SPI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表征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也适用,但表征能力不及SPEI指数,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秋季是适用的;(3)M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部分站点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夏半年是适用的,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夏季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干旱指数 相对湿润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肥满度的初步研究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2 位作者 李健 戴芳钰 王清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1-53,共3页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性个体肥满度均大于雌性个体,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选育品系在养殖过程中肥满度为120日龄>100日龄>8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肥满 LeCren相对状态指数K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海涛 谢冰 +2 位作者 韩思雨 王天明 冯利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8-505,共8页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的91个红外相机点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梅花鹿4个季节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梅花鹿4个季节都集中分布在珲春保护区中部靠近中俄边境线区域,其多度分布在夏秋冬3季无显著差异,春季与其他3季有显著不同.运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梅花鹿种群多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蒙古栎林以外的阔叶林对梅花鹿有正向影响,梅花鹿的多度随着距人类活动的区域距离增加而增加,与野猪(Sus scrofa)共享同一生境,同时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陷阱 梅花鹿 相对多指数 负二项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北护城河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芳芳 张娜 陈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2-2303,共12页
以北京北护城河为例,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岸带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于2011年5—10月,根据河岸带在宽度、坡度、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距路距离和距路高度等结构指标上的差异,沿南北两岸各选取4类河岸带,并在与河岸带垂直的道路两侧分... 以北京北护城河为例,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岸带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于2011年5—10月,根据河岸带在宽度、坡度、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距路距离和距路高度等结构指标上的差异,沿南北两岸各选取4类河岸带,并在与河岸带垂直的道路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紧邻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对照区。在每月下旬的晴天或多云天,从8:00到18:00,对南北8类河岸带及其对照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10 h的观测。t检验分析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河岸带具有明显的温湿度调节效应,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各类河岸带的气温极显著低于对照区,而相对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区;河岸带的日气温和日相对湿度变化较对照区和缓,且存在季节差异,河岸带在春秋季表现出更明显的温湿度日极值调节效应。各类河岸带与其对照区在温湿指数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区在夏季均会使人体感到很不适,而河岸带南岸在6月和8月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北岸在8月也可改善舒适度。同时,不同类型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也存在差异:南岸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强于北岸,北岸气温显著高于南岸,而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南岸。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表明,南北不同类型河岸带之间在温湿度上的差异随季节而异:5月和10月的差异较显著,但6—9月的差异不显著,这些与植被覆盖度、乔木密度、冠层结构、河岸带宽度、距路距离,以及周边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城市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一部分,并可为城市河岸带的建设、修复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河岸带的结构指标 对照区 南北河岸带 气温 相对湿 温湿指数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整体成熟度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0,共8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两方面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碳减排三个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区域整体水平普遍高于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西部区域碳减排相对指数平均水平较低,各省份相对发展度指数普遍高于相对协调度指数。中国碳减排整体发展度指数水平高于协调度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协调度指数对协调发展度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力,整体协调发展度水平提升主要受制于产值能耗强度和能耗碳排放强度协调水平。针对研究结果,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能源高效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成熟指数 相对发展指数 相对协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8
作者 刘璇 郭建斌 +2 位作者 付高冉 韩炎穆 于澎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于2019年生长季(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流域,选取1块林龄38 a、林分密度为746株/hm^(2)、平均胸径19.94 cm、平均树高17.54 m的华北落叶松纯林,通过观测其树干液流,经尺度上推得到林分蒸腾量,并对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ET_(o))、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RSWC)以及冠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监测。研究表明,生长季内林分蒸腾变化范围为0.031~1.191 mm/d,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平均值为0.572 mm/d。利用外包线法确定的林分蒸腾单因素响应规律表明,T与ET_(o)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阈值为1.191;T与RSWC之间为饱和指数函数关系,阈值为1.094;T与LAI之间为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单因素响应函数研究,进一步构建了T的多因素耦合模型,且得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R^(2)=0.85,NSE=0.83,P<0.01)。通过T模型计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发现,无雨日ET_(o)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13.35%),LAI次之(-4.63%),RSWC最小(-0.03%);有雨日LAI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6.95%),RSWC次之(0.05%),ET_(o)最小(-23.60%)。对T随各主要因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在高ET_(o)、RSWC和LAI水平下,T的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确定了T对潜在蒸散量、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的单因素响应关系以及T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构建了多因素T模型,可用于评估和预测林分蒸腾量,量化各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蒸腾 华北落叶松 潜在蒸散量 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初探——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崔欣婷 苏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3,87,共5页
该文探讨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阐述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建立不同的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湖南省常德市双桥坪镇的实地调查资料,构建包括耕地平坦指数、水塘灌溉指数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各因素的... 该文探讨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阐述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建立不同的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湖南省常德市双桥坪镇的实地调查资料,构建包括耕地平坦指数、水塘灌溉指数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对2001年双桥坪镇16个村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旱灾脆弱度较高,西部村庄的旱灾脆弱性普遍小于东部村庄。用同年的实际旱灾灾情损失资料进行验证,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评价 农业旱灾 空间尺 常德市 湖南省 双桥 鼎城区 评价指标体系 承灾体脆弱性 相对重要性 2001年 旱灾脆弱性 调查资料 脆弱 指数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宽坝区域鸟兽多样性初步调查
20
作者 邱鹏 王锐 +4 位作者 周寅杰 简毅 林静 常博 张玉林 《江苏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为了解四川龙门山森林区域兽类与鸟类多样性,2020—2022年在四川龙门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观测区3条巡护样线上布设23台红外相机,2023年5月增设40台红外相机,每3—4个月回收数据1次。累计获得7 519个相机工作日,独立有效探... 为了解四川龙门山森林区域兽类与鸟类多样性,2020—2022年在四川龙门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观测区3条巡护样线上布设23台红外相机,2023年5月增设40台红外相机,每3—4个月回收数据1次。累计获得7 519个相机工作日,独立有效探测事件12 193次,其中兽类独立照片10 021张,鸟类2 094张。共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16科29种,记录到鸟类5目10科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4种,即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四川羚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豹猫、小熊猫、黑熊等20种,占野生物种总数的53.8%;在IUCN红色名录被评估为濒危物种(EN)有3种,易危物种(VU)有6种,近危物种(NT)有2种,占野生物种总数的34.6%。兽类相对多度较高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毛冠鹿、中国豪猪、野猪、花面狸、岩松鼠。鸟类相对多度最高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灰头鸫、乌鸫、白喉噪鹛。该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客观获取了龙门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兽类和鸟类的资源本底情况,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宽坝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相对多指数 四川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