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光化学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元均 关茜妍 +3 位作者 郭子研 谭照峰 陈云波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昆明市O_(3)污染过程中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显著升高,光化学反应活性强,在臭氧污染起始和加重阶段光化学生成作用显著,臭氧生成速率F(O_(3))峰值分别接近20×10^(-9)h^(-1)和16×10^(-9)h^(-1)。研究中还发现,昆明市处于VOCs控制区,除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等人为源VOCs以外,控制CO浓度也是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O3-NOx-VOCs敏感 昆明市 相对增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夏季羰基化合物来源及其对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雪 赵世阳 +3 位作者 张根 胡书豪 王金鹤 朱超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羰基化合物在大气光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大气自由基丰度、大气氧化性强度以及臭氧(O_(3))光化学反应产率.通过对2022年8月临沂市大气羰基化合物及相关物种外场观测,结果发现甲醛(HCHO)体积分数φ(HCHO)和乙醛(CH3CHO)体积分数φ(C... 羰基化合物在大气光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大气自由基丰度、大气氧化性强度以及臭氧(O_(3))光化学反应产率.通过对2022年8月临沂市大气羰基化合物及相关物种外场观测,结果发现甲醛(HCHO)体积分数φ(HCHO)和乙醛(CH3CHO)体积分数φ(CH_(3)CHO)分别为(4.95±2.01)×10^(−9)和(3.34±1.40)×10^(−9).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发现二次生成是HCHO和CH3CHO主要来源,分别贡献其总体积分数的34.28%和35.95%.用基于观测约束的模式(Observation-Based Model,OBM)分析发现影响甲醛二次净生成速率的主要前体物为生物源烯烃和人为源烯烃(主要是正丁烯、乙烯和丙烯).影响乙醛二次净生成速率的主要前体物是人为源烯烃(正丁烯和丙烯)、烷烃(正己烷和正丁烷)和苯.烯烃类物质是影响临沂市羰基化合物体积分数水平的关键前体物物种.羰基化合物对大气氧化性的贡献最强,占比高达为74.64%.本研究强调了烯烃对羰基化合物污染的重要影响,并指出光化学污染日,羰基化合物对大气氧化性的重要作用,对未来国内外中小城市羰基化合物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OBM模型 相对增量反应(rir) 关键前体物 大气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昌市典型污染过程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3
作者 徐媛倩 付广宇 +7 位作者 孙鹏 罗艺琳 曹佳慧 来子淳 孙航航 吕健翔 王杰 曹霞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6,共12页
为有效遏制大气污染,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控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本研究以污染前、污染中和污染后3个阶段为研究时段,对许昌市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实时监测,以期揭示V... 为有效遏制大气污染,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控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本研究以污染前、污染中和污染后3个阶段为研究时段,对许昌市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实时监测,以期揭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规律。结果显示,污染前、中、后阶段的VOCs浓度均值分别为33.5×10^(-9)、39.9×10^(-9)和28.7×10^(-9),占比最大的组分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其次为烷烃,且污染阶段的乙醛、丙醛与丙酮浓度显著高于非污染阶段。对比3个阶段的VOCs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污染中阶段的OFP为313.72μg/m^(3),分别是污染前、后阶段的1.4倍和1.6倍,表明许昌市在污染中阶段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潜力显著增大。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许昌市在污染后阶段处于VOCs控制区,在污染前、中阶段则处于过渡区。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人为源VOCs解析,研究时段工业源与燃烧源合计贡献54.4%,污染中阶段相较于污染前、后阶段,工业源占比分别增加5.1%和5.5%,燃烧源占比分别增加8.8%和8.7%,说明污染中阶段工业源与燃烧源对许昌市VOCs影响较大。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与浓度轨迹权重法(CWT)解析结果表明污染中阶段河南省东部与西北部城市对许昌市VOCs的影响正逐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挥发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rir)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对北京大气臭氧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1324,共7页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数计算,大气中NMHCs体积分数以苯乙烯体积分数最高。AHC占总NMHCs的大部分,而AHC中以R-AROM最高。大气氧化剂OX产生率随着NOx的增加而递增,平均产生率为12.5×10-9h-1,而O3产生效率平均为4.0。O3净产生率在正午12:00最大,O3产生的过程中以过氧氢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反应为主。敏感性试验发现,大气中O3体积分数主要受NMHCs体积分数的控制,其中以R-AROM和R-OLE对大气中O3产生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非甲烷挥发有机物(NMHCs) 臭氧产生效率 相对增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2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安雄 胡柯 +4 位作者 沈龙娇 钟章雄 段佳鹏 汪羽商 陈文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29-738,共10页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分析出武汉市臭氧浓度受前体物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共...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分析出武汉市臭氧浓度受前体物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观测期间武汉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2.5×10^-9,烷烃是武汉市VOCs的主要组分,其次是含氧VOCs(OVOCs)和卤代烃.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定量分析臭氧与前体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削减VOCs会引起臭氧生成潜势的显著下降,而削减氮氧化物则会使臭氧生成潜势升高,说明武汉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在人为源VOCs中,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最高,是影响臭氧生成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臭氧生成潜势 相对增量反应(r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中心城区VOCs对臭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萍 何鹏飞 +2 位作者 朱珠 贾国柱 黄斯婷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98-203,共6页
为评估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的影响,于2022年10月19日-11月8日在深圳市中心城区开展了环境空气中117种VOCs组分的在线监测,并使用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臭氧生成潜势(OFP)法来研究VOCs对臭氧的生成贡献,同时... 为评估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的影响,于2022年10月19日-11月8日在深圳市中心城区开展了环境空气中117种VOCs组分的在线监测,并使用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臭氧生成潜势(OFP)法来研究VOCs对臭氧的生成贡献,同时对比了臭氧污染日、非污染日VOCs的变化特征。观测期间,深圳市中心城区VOCs总浓度水平(TVOC)为23.18 ppb, RIR分析结果说明深圳中心城区臭氧生成为VOCs控制区,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部氮氧化物(NO_(x))削减不利效应,其中芳香烃、烯烃对臭氧的贡献相对较高。OFP分析结果类似,且识别出甲苯、间/对二甲苯、2-丁酮是深圳市中心城区臭氧污染管控的优控VOCs物种。对比臭氧污染日与非污染日发现,臭氧污染是由多种因素决定,VOCs浓度的直接升高并不会直接导致臭氧浓度升高,但仅从VOCs的浓度变化来看,臭氧污染日VOCs组分的浓度峰值、累积速度、消耗速度均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臭氧敏感 相对增量反应(rir) 臭氧生成潜势(OFP)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BM模型研究广州臭氧的生成过程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东峰 张远航 曹永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应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2000年夏、秋季臭氧生成过程的相对敏感性.在分析2000年7,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及其下风向的花都和新垦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应用OBM模型对上述地点的光化学... 应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2000年夏、秋季臭氧生成过程的相对敏感性.在分析2000年7,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及其下风向的花都和新垦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应用OBM模型对上述地点的光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以讨论这一地区的光化学反应类型.研究表明:7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RIR(AHC)>RIR(NO),臭氧生成处于VOC控制,下风向的花都RIR(NO)>RIR(AHC),臭氧生成处于NOx控制;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RIR(AHC)>RIR(NO),臭氧生成处于VOC控制,下风向的新垦RIR(NO)>RIR(AHC),臭氧生成处于NOx控制.该模拟结果与该地区的相关空气质量模型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臭氧生成潜势 相对增量反应(r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都市圈典型站点大气臭氧及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陈熀 郭佳 +6 位作者 纳丽 黄海梅 杨亚丽 缑晓辉 陆耀辉 王纯杰 张晓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2-1323,共12页
本文分析了银川都市圈的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工业区两类典型站点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对其生成臭氧潜力进行了评估,此外,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OBM模型)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生成对前体物... 本文分析了银川都市圈的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工业区两类典型站点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对其生成臭氧潜力进行了评估,此外,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OBM模型)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都市圈臭氧呈单峰型日变化,其中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采样点峰值出现在16:00—18:00,臭氧日最高小时浓度范围为131—200μg·m^(-3);工业区采样点峰值出现在14:00—17:00,臭氧日最高小时浓度范围为155—186μg·m^(-3).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采样点和工业区采样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日变化浓度均呈现出早晚高、日间低的趋势,最大浓度分别为28.70×10^(-9)、165.84×10^(-9).烯烃对两个采样点臭氧生成潜势均有较大贡献,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工业区采样点的贡献率分别为21.58%—67.59%和57.42%—89.73%.银川都市圈大气臭氧生成速率对VOCs中的烯烃和芳香烃的增量变化最为敏感,对CO以及烷烃的敏感性较弱,对于NO的增量通常为负响应.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气团来向的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相对增量反应 臭氧生成敏感 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