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佳琳 刘艳芳 +4 位作者 赵金梅 安睿 胡艺川 孙文杰 辛格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2-884,共13页
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城市快速扩张伴随的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单方面关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或高质量发展状态,较少讨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201... 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城市快速扩张伴随的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单方面关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或高质量发展状态,较少讨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2018年宁夏22个区县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状态,并采用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和影响协调力分析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态势,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格局,宁夏大部分区县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且两系统关系呈良性循环。(3)创新和安全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反向阻滞作用;绿色和协调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情境下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兴 李晓涵 +1 位作者 何奇龙 马九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7,共13页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数字普惠金融 耦合协调模型 相对发展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0,164,共8页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韧性 旅游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2期49-54,59,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四川省2012—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四川省2012—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及二者的相对发展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的综合得分呈不断上涨的趋势。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D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于2018年达到高级耦合协调的阶段。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大多数年份中呈协同发展的态势,少数年份新型城镇化的相对发展滞后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熵值法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减排整体成熟度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0,共8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两方面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碳减排三个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区域整体水平普遍高于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西部区域碳减排相对指数平均水平较低,各省份相对发展度指数普遍高于相对协调度指数。中国碳减排整体发展度指数水平高于协调度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协调度指数对协调发展度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力,整体协调发展度水平提升主要受制于产值能耗强度和能耗碳排放强度协调水平。针对研究结果,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能源高效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成熟指数 相对发展度指数 相对协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吕淑然 钟彪 侯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02-4409,共8页
能否统筹协调好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了2006—2020年北京市安全生产与... 能否统筹协调好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了2006—2020年北京市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探究了两者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但存在波动性;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近乎持续优化,相对发展状况由不同步发展逐渐转变为趋于同步发展;两者的耦合协调是循序渐进的,而驱动耦合协调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参加工伤保险人数等9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 耦合协调模型 相对发展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梦圆 白彩全 +2 位作者 何宜庆 尹海钊 张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4088-4093,4099,共7页
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和相对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较稳定,但局部城市呈微量动... 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和相对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较稳定,但局部城市呈微量动态波动,而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呈现出趋同集聚、优劣分异态势;区域生态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化较为显著,格局演变呈现出高低集聚、趋于改善的不规则分布,同时跃迁现象较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分布经历了两极分化严重到多数局部均衡的演变,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在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极化现象有减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效率 投影寻踪模型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静 李雪铭 刘自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 基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将其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背景参照体系,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定量测定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变化情况,并以环境优秀城市大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至2005年期间大连市独立于城市化发展体系之外的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综合指数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上升速度有所减缓;引入城市化发展体系后,经过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的测定计算,大连市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度自1999年以后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发展度等级从"优质匹配"下降到"严重滞后"。说明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和承载能力已经开始下降,对城市化持续、健康地发展造成了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发展 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俞彤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5-182,共8页
本文立足于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7年中国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总体趋于改善,东部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始终领先于中西部,而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间差距逐年扩大。各... 本文立足于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7年中国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总体趋于改善,东部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始终领先于中西部,而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间差距逐年扩大。各省份流通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存在显著差异性,耦合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正向关联。各耦合协调类型区的时空变动特征明显,区域间发散性耦合跃迁态势须引起高度关注。对于流通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应为当地流通企业提供税收和财政补贴。同时,重视流通配套发展,提升流通服务效率,实现流通产业的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兆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根据杭州市实际情况,从用水效率、经济发展角度选取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杭州市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根据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杭州市的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 根据杭州市实际情况,从用水效率、经济发展角度选取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杭州市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根据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杭州市的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杭州市处于粗放型用水阶段,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发展度波动较大,主要与用水效率波动较大有关;耦合度在0.48-0.50之间,处于拮抗阶段,接近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0.40-0.50之间,并且越来越接近0.5,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并向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过渡,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经济发展 相对发展度 耦合协调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丹丹 胡业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1-297,304,共8页
准确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DEA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 准确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DEA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轻度失调为主;(2)东、中、西部城市耦合协调作用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3)省会城市在省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中心辐射作用,并表现出随距离衰减的特征。东部省会影响居首,西部省会影响居尾。其内部各省会辐射作用存在空间差异性;(4)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具有一定的规模递增效应,同时城市规模等级越高,耦合协调程度波动性越小;(5)协调水平相对发展系数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脱节原因不同,政府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化 耦合 协调 相对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蔡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5-232,共8页
以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探索了不同研究年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性及其演变格局。研究表明:(1)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性测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2)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整体协调性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 以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探索了不同研究年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性及其演变格局。研究表明:(1)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性测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2)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整体协调性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且其水平高低与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密切相关。(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4个子系统(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内部局部协调性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且从总体上由拮抗阶段,经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推进。(4)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但同一研究年份不同城市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却逐渐增大。(5)在不同研究年份,4个子系统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力大小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协调性 相对发展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与水污染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士兴 王雅思 +4 位作者 夏楚 王安周 李中轩 赵荣钦 林璐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为加强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对水污染的影响研究,在构建排污产业集聚和水污染系统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发展等模型,综合分析了排污产业集聚、水污染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相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 为加强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对水污染的影响研究,在构建排污产业集聚和水污染系统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发展等模型,综合分析了排污产业集聚、水污染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相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市排污产业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且整体偏低,但年均增长率显著不同;水污染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市排污产业集聚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发展在2008、2012、2015和2017年均处于拮抗与磨合并存阶段,2020年则转化为拮抗阶段;相对发展类型由2008年的Ⅰ、Ⅱ、Ⅲ、Ⅴ4种类型向2020年的Ⅰ、Ⅱ、Ⅲ3种类型转化。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此,应推进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区域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坚决关停重污染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产业集聚 水污染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静蓉 周忠学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54-158,198,共6页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两体系的发展水平;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两体系耦合...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两体系的发展水平;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两体系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体系耦合互动效应明显,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也在逐年提升,表现为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三个阶段逐步演化以及两体系由不协调模式逐渐过渡到协调发展模式的发展轨迹,不断优化,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化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度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