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亚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103,共5页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需求因素)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支出比率对人民币汇率没有实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拓展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弱质性及其经济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书海 郭梦瑶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局部波动则主要由政府粮食政策的调整引起;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与粮食生产经济拉动效应中度负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与第一产业比重高度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弱质性 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汇率、通货膨胀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亚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2,110,共6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检验了中国经济相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相对价格的关系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对各省区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价格进行逐个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有23个省区的数据符合理论所预示,这也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各省区通货膨胀率长期存在差异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的差异与各省区的实际汇率之间存在较弱的长期协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通货膨胀 相对价格 相对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革命与服务业发展——兼论第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向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传忠 杜新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工业领域,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工业化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国际分工等途径间接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转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深化国际分工格局... 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工业领域,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工业化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国际分工等途径间接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转而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深化国际分工格局,进一步推进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推动了服务型制造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兴服务业,改造了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要抓住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服务业发展 相对劳动生产率 服务型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行业工资差距 劳动力需求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外商投资目的 外资进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已达到合理均衡水平了吗?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立夫 王祖佩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1,共6页
本文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选取中美两国1991—2012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GDP和就业人数作为样本数据,构建了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测算出人民币的均... 本文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选取中美两国1991—2012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GDP和就业人数作为样本数据,构建了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测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之比与两国实际汇率走势呈反方向变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持续上升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在2011年以后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已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已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即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达到合理均衡水平。因此,中国应在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前提下,适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础上的双向浮动。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