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成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4-30,共7页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已经减轻,资本主义的性质已经改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工人实际工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生产 现代资本主义 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再生产 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形式
2
作者 庄寿康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4期57-59,共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他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他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现代资本主义 绝对剩余价值 劳动力再生产 新形式 生活资料 劳动生产 劳动生产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劳动强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生产方法——读《资本论》札记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启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25-30,共6页
提高劳动强度,究竟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长期争论而未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近两三年来,这个争论仍在继续。有的同志认为,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的同志则认为,它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③... 提高劳动强度,究竟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长期争论而未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近两三年来,这个争论仍在继续。有的同志认为,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的同志则认为,它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③h上有的同。占认为,如果是个对会一切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同时相等地提高,则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消耗 劳动生产 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图示相对剩余价值
4
作者 邹春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3-35,共3页
相对剩余价值如何确定?在图式上如何表示?一些教科书都没有给以准确地说明和图示,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上卷对此进行过探讨。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正确理解 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劳动生产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 资本家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劳动强度对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一学习《资本论》札记
5
作者 顾志明 顾士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还是绝对剩余价值?多年来,经济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最近,我们重新学习了《资本论》一卷和三卷的有关篇章,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个问题作具体分析,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还是绝对剩余价值?多年来,经济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最近,我们重新学习了《资本论》一卷和三卷的有关篇章,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个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提高劳动强度为什么能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呢?马克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 马克思 资本论 单位商品价值 具体分析 外延量 工作日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剩余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鸿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12,共6页
1987年12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广州举行《资本论》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机器人”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核子、激光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 1987年12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广州举行《资本论》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机器人”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核子、激光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出现了自动化装置即“机器人”,建立了“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工厂,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大大减少;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地提高;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不是减少,而是急剧增加。于是有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家 企业工人 资本主义国家 自动化装置 资本主义简单协作 劳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三级追问 被引量:18
7
作者 彭五堂 余斌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0,共7页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发展,是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转变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然性;资本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发展,是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转变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对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马克思有关消费的两段精辟论述
8
作者 于光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0-31,共2页
听到一些关于"抑需求"的言论,使我想把记得的马克思的两段论述找出来,介绍给读者。这两段话都在《马恩全集》第46卷。第一段在这本书的上卷第391—392页上。那是一段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段论述: "... 听到一些关于"抑需求"的言论,使我想把记得的马克思的两段论述找出来,介绍给读者。这两段话都在《马恩全集》第46卷。第一段在这本书的上卷第391—392页上。那是一段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段论述: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要求在流通内部扩大消费范围,就象以前(在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扩大生产范围一样。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发展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发展消费 使用价值 生产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 消费量 论述 自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与资本关系发展过程的科学论述——学习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札记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瑞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0-65,共6页
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之后写的。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之后,马克思打算继续写作第二分册《资本一般》,内容包括:1,资本生产过程。2,资本流通过程。3,... 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之后写的。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之后,马克思打算继续写作第二分册《资本一般》,内容包括:1,资本生产过程。2,资本流通过程。3,资本生产过程和资本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于1861年开始着手写作。这就是《手稿》写作的开端。到1863年7月,马克思写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并给手稿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社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从属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关系 发展过程 生产过程 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资本主义的剥削
10
作者 孙德华 《思想战线》 1983年第4期20-27,共8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巨大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引起了现代资本主义社...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巨大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引起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新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又纷起制造种种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叫嚷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正在被“消除”;通过“股票民主化”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现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 资本家 科学技术革命 劳动价值 生产自动化 雇佣工人 资本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一)
11
《党校教学》 1986年第1期29-42,共14页
1、卖不出去的东西是不是商品?废品是不是商品?从商店买来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别人时,还是不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所共有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商品的社... 1、卖不出去的东西是不是商品?废品是不是商品?从商店买来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别人时,还是不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所共有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即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根本标志.一个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但不可能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如果一个物品没有效用(使用价值),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就不可能交换别的东西,它就不是商品,也没有任何价值.由此可见,劳动产品只要用来交换的,不管交换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价值 劳动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 资本家 马克思恩格斯 级差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活的辩证法——《资本论》第一卷的方法试析
12
作者 吕时达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1-8,共8页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接着又在第二版跋中强调说明了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正是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科学地...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接着又在第二版跋中强调说明了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正是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从而才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对于作为自己理论基础的辩证法,马克思生前曾想写一本专著,只是由于写作《资本论》的重担,没有时间做这项工作。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资本论》的辩证逻辑,全书无一处不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本文仅就《资本论》第一卷所包含的辩证法的一些主要内容作些考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部活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辩证法 资本论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 资本主义社会 一般价值形式 政治经济学 商品生产 货币转化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