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草药对仿刺参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亚楠 柳鹏 +2 位作者 李强 姜传俊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8-343,共6页
将以黄芪、党参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5%、1.5%和2.5%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37d,在试验开始后第1、2、3、4周采样,测定仿刺参的... 将以黄芪、党参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5%、1.5%和2.5%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37d,在试验开始后第1、2、3、4周采样,测定仿刺参的肠、触手、体壁、肌肉和体腔液中的抗菌活力及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于试验开始后第4周,用仿刺参"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以3.7×108个/mL的浓度在每头仿刺参背部注射0.1 mL的菌悬液,每天观察记录死亡个体症状,统计死亡率,计算相对保护率(共观察记录7 d)。结果显示:各组的抗菌活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总体趋势表现为2.5%添加组>1.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各用药组仿刺参的体腔细胞吞噬能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2、3周达峰值,总体趋势表现为1.5%添加组>2.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仿刺参3 d后全部死亡,第7天各用药组相对保护率依次为1.5%添加组>0.5%添加组>2.5%添加组,分别为30.0%、20.0%和10.0%。由此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1.5%添加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仿刺参 吞噬作用 抗菌活力 相对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鲫肠道内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启欢 叶应旺 +2 位作者 胡王 江河 陆剑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39,共6页
从养殖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纯化得到60株具有不同特征的菌株,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指示菌,点种法初筛得到12株菌株,再通过牛津杯实验筛选出4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4... 从养殖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纯化得到60株具有不同特征的菌株,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指示菌,点种法初筛得到12株菌株,再通过牛津杯实验筛选出4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4 mm以上)的益生菌疑似株,并进行了耐热试验、耐酸试验和人工肠液耐受试验,筛选出最符合益生菌功能特性的菌株YJ-9。该菌株在90℃高温水浴30 min后相对存活率为1.51%,在pH3的液体培养基中4 h内相对存活率为8.37%,活菌数都保持在106 CFU/mL以上,并且可以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缓慢生长。在急性毒力实验中,10倍于实验剂量的菌株YJ-9对银鲫无毒,动物保护实验证明菌株YJ-9能有效增强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抵抗力,相对保护率达到80%。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J-9可以作为一个新的饲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益生菌 抑菌 相对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俊 黄木珍 李安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3,共4页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否及免疫次数对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实验前后罗非鱼的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统计,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无佐剂疫苗进行首次浸泡免疫后,再分别用无佐剂疫苗及白油佐剂疫苗注射免疫1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50%和71.10%,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分别为1∶4.8和1∶128;而注射免疫2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82.50%和58.80%,其血清凝集效价分别为1∶6.4和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灭活疫苗 相对保护率 抗体凝集效价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黄杆菌减毒活疫苗对鳜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小哲 方伟 +5 位作者 林强 刘礼辉 梁红茹 黄志斌 徐德海 李宁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获知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减毒活疫苗(M170株)浸泡免疫鳜(Siniperca chuatsi)后的免疫应答,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免疫后鳜肝脏溶菌酶(Lys)基因、脾脏免疫球蛋白(Ig M)基因表达动力学,并检测了血清中Lys活性和... 为获知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减毒活疫苗(M170株)浸泡免疫鳜(Siniperca chuatsi)后的免疫应答,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免疫后鳜肝脏溶菌酶(Lys)基因、脾脏免疫球蛋白(Ig M)基因表达动力学,并检测了血清中Lys活性和抗体效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后,鳜肝脏Lys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第48小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0.9倍(P<0.05),直到第28天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免疫鱼血清Lys活性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4.35倍(P<0.05),第6天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免疫鳜脾脏Ig M基因相对表达量从第7天开始上调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28天其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98.7倍(P<0.05);而免疫鱼血清抗体效价在第7天开始高于对照组,第28天达到峰值(26)。免疫后第28天采用强毒株M168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相对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RPS)达85.9%。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株M170可引起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黄杆菌 减毒活疫苗 溶菌酶 免疫球蛋白 相对免疫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弱毒疫苗候选株筛选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蕾 刘礼辉 +6 位作者 杨圆圆 方伟 林强 付小哲 梁红茹 刘山桂 李宁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弱毒疫苗候选株,通过鱼体攻毒实验筛选天然弱毒株,用筛选的弱毒株制备弱毒疫苗,对杂交鳢进行免疫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强毒株攻毒... 为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弱毒疫苗候选株,通过鱼体攻毒实验筛选天然弱毒株,用筛选的弱毒株制备弱毒疫苗,对杂交鳢进行免疫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强毒株攻毒免疫的杂交鳢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RPS),综合评价弱毒株作为活疫苗侯选株的潜力。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舒伯特气单胞菌天然弱毒株OM170701,其对靶动物杂交鳢与非靶动物大口黑鲈均无明显致病性;该弱毒疫苗候选株能诱导杂交鳢肝脏中IL-8、IL-1β、补体C3表达量上调,免疫后72 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的4.95倍、5.57倍、3.94倍;免疫组IgM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第28天时免疫组IgM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7.26倍;攻毒后免疫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RPS为65%。结果表明,该弱毒株通过注射免疫能引发杂交鳢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 弱毒疫苗 免疫基因 相对免疫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恒恒 孟宪红 +5 位作者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曹家旺 张莹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32,共9页
本研究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健康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不同浓度PHB(0、0.5%、1.0%、... 本研究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健康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不同浓度PHB(0、0.5%、1.0%、2.5%、5.0%、10.0%)的饲料,分别对应对照组C和实验组E_(0.5)、E_(1.0)、E_(2.5)、E_(5.0)、E_(10.0)组,饲喂6周,统计每组中国明对虾的死亡率和相对免疫保护率,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酶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与时间、PHB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随PHB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_(1.0)组为最高值,并且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PHB浓度的增加,免疫酶活力整体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时间分布上,饲喂2–3周时,酶活力呈现高水平表达,其中,T-AOC在血清(E_(1.0)、E_(2.5)组)、肝胰腺(E1.0组);ACP在血清(E_(1.0)、E_(2.5)组)、肝胰腺(E1.0组);CAT在血清(E_(0.5)、E_(1.0)、E_(2.5)组)、肝胰腺(E_(0.5)、E_(1.0)、E_(10.0)组);POD在血清和肝胰腺(E_(0.5)、E_(1.0)、E_(2.5)组);SOD在血清和肝胰腺(E_(1.0)组)以及MDA在血清(E1.0组)、肝胰腺(E_(0.5),E_(1.0)组)较其他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PHB添加剂对中国明对虾免疫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各组和各时间段免疫酶的变化,E_(1.0)为最适浓度组,投喂2–3周时其免疫酶总体具有高水平活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聚Β-羟基丁酸酯 相对免疫保护率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