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和歌辞研究三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叙论称相和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和侧调五种调式,但在《乐府诗集》实际著录的相和歌辞中,却只收录了前四调的歌辞,并未著录侧调歌辞。这是由于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时参照的《宋书·乐志》因存在阙文而无侧调歌辞的缘故。在《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这一大类下又分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大曲十五曲九小类,其中大曲十五曲并不是与其他八小类并列的一类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歌辞 唱奏方式 和调 大曲十五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魏相和歌艺术生产的新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传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2,共6页
曹魏时期,相和歌艺术生产出现了新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是:设立了专业艺术生产机构清商署;"魏三祖"等最高统治者积极参与相和歌艺术生产实践;朝廷乐奏辞除汉古辞遗存外,其他皆为"三祖"依相和旧题所作新辞,且为... 曹魏时期,相和歌艺术生产出现了新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是:设立了专业艺术生产机构清商署;"魏三祖"等最高统治者积极参与相和歌艺术生产实践;朝廷乐奏辞除汉古辞遗存外,其他皆为"三祖"依相和旧题所作新辞,且为三祖所专制;而曹魏相和歌辞的演唱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突显了对制词者个体情志的表现性一面,因而也更加侧重文辞及其意义。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此后文人乐府歌诗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和歌 相和歌辞 艺术生产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代言体”诗歌和乐府诗歌的关系
3
作者 王淑梅 李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代言体诗 弃妇 女子 旧题 旧本题 清商曲 诗歌 乐府歌 古体诗 乐府诗 相和歌辞 拟作 唐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