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留奥氏体的相变诱导塑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金福 明旭光 +2 位作者 欧立晋 崔玉琴 杜英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热轧高强度薄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残留奥氏体的量与稳定性两者都对钢板的力学性能有影响,残留奥氏体量(γ_R)与钢板拉伸延伸率(δ)、强度-塑性匹配指数(σ_b×δ)成正比。残留奥氏体中碳的富集程度愈高... 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热轧高强度薄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残留奥氏体的量与稳定性两者都对钢板的力学性能有影响,残留奥氏体量(γ_R)与钢板拉伸延伸率(δ)、强度-塑性匹配指数(σ_b×δ)成正比。残留奥氏体中碳的富集程度愈高,应变的稳定性也愈高,其相变诱导塑性(TRIP)也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板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诱导塑性Satoh试验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俊 陆皓 +1 位作者 陈俊梅 刘锦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通过将相变诱导塑性应变增量引入到总应变增量的分解式中,建立了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以9Cr1Mo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Sa-toh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计算以及传统的热弹塑性计算结果进行了... 通过将相变诱导塑性应变增量引入到总应变增量的分解式中,建立了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以9Cr1Mo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Sa-toh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计算以及传统的热弹塑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应力的演变上,还是在残余应力水平上,两种计算得到的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忽略相变的影响,热弹塑性计算得到的结果无法反映在相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应力"松弛"现象,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准确地对焊接应力应变进行预测,需要通过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考虑相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温度-组织-应力耦合计算 Satoh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渊媛 陈明 魏星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相变诱导塑性钢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方法对600 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了准静态至动态6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各试样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试比对。0.001~0.01 s^(-1)准静态... 目的研究相变诱导塑性钢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方法对600 MPa级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了准静态至动态6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各试样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试比对。0.001~0.01 s^(-1)准静态测试在ZWICK Z050万能试验机上完成,0.1,1,10,100 s^(-1)动态测试在ZWICK HTM5020液压伺服高速拉伸试验机上完成。结果力学测试结果表明,TRIP600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效应。在较高速率下,随应变速率的升高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断口处残余奥氏体含量在较高速率下无明显差别,表明较动态条件下应变速率对残余奥氏体转变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高速拉伸 强度 延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条件对QP980钢组织及塑性失稳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张鹏 李兵 +2 位作者 徐飞越 汪锐杰 王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25,共6页
吕德斯应变的存在会显著影响先进高强钢的冲压成形性能。本工作通过合理设计预处理条件对QP980钢的微观组织及塑性失稳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应变(4%)和热处理(300℃/10 min)后,能显著提升QP980钢的强度性能。在综合延伸率... 吕德斯应变的存在会显著影响先进高强钢的冲压成形性能。本工作通过合理设计预处理条件对QP980钢的微观组织及塑性失稳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应变(4%)和热处理(300℃/10 min)后,能显著提升QP980钢的强度性能。在综合延伸率仅降低2.9%的前提下,抗拉强度值提升150 MPa,屈服强度值增加466 MPa。这得益于回火过程中过渡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以及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此外,经预应变和回火热处理后的QP980钢呈现出了明显的吕德斯应变特征。通过分离预处理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是影响QP980钢是否发生吕德斯应变的主要因素,预应变和回火过程皆会消耗掉部分不稳定残余奥氏体。在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过高时,这意味着较小应变条件下相变诱导塑性效应不易发生,此时塑性失稳现象容易出现,拉伸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吕德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980 相变诱导塑性效应 预应变 吕德斯应变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和Nb微合金化对CuZr基相变增韧非晶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燕春 姚文博 +5 位作者 董杰 吕志超 黄燕 张艺波 马东 杨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以典型B2相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形成合金Zr_(48)Cu_(48)Al_(4)为基础,分别研究了Ti、Nb微合金化添加对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基础合金相比,微合金化显著改变了B2相的组织形貌(包括大小、数量、形状),其中Ti微合金化降低... 以典型B2相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形成合金Zr_(48)Cu_(48)Al_(4)为基础,分别研究了Ti、Nb微合金化添加对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基础合金相比,微合金化显著改变了B2相的组织形貌(包括大小、数量、形状),其中Ti微合金化降低了B2晶体相的形核能力,提高了非晶和非晶复合材料的形成能力;而Nb微合金化则提高了B2相的稳定性,并大幅提高了非晶相与B2相的硬度以及非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压缩塑性(分别达到了1470 MPa和21.5%)。本研究为非晶复合材料的成分设计与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对开发高性能相变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微合金化 非晶形成能力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厚管线板控冷时的相变潜热及TRIP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2 位作者 宋鹏 林清华 吕建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7,共6页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1mW/mm2K)控冷过程,定量研究了相变潜热、TRIP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升温52.7℃,并减缓下表面和心部的温降分别为50%,25%;控冷终了,潜热提高板温44℃.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MPa和130,-170MPa的残余拉、压应力,并通过迁移应力峰来影响残余应力值和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TRIP) 热力耦合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X65厚管线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的相变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宋鹏 吕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相变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减缓心部和下表面的冷却速度达50%、25%;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89 MPa,并且130、-170 MPa的应力可减小整体残余应力;相变膨胀产生峰值为723、-479 MPa的组织应力决定了整体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冷却 热力耦合 有限元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和Cu元素含量对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段望春 郑冬 +3 位作者 张龙 赵燕春 马虎文 冯远飞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磁悬浮水冷铜坩埚熔炼及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_(25)Zr_(10)Hf_(15)Ni_(25)Cu_(25-x)Co_(x)(x=5,10,15 at.%)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利用XRD、SEM、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进行了... 采用磁悬浮水冷铜坩埚熔炼及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_(25)Zr_(10)Hf_(15)Ni_(25)Cu_(25-x)Co_(x)(x=5,10,15 at.%)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利用XRD、SEM、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为B2奥氏体单相结构,压缩断裂后为B2+B19'相,且随着Co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随着Co含量的增加,体系的抗压强度和塑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随着尺寸的减小试样的强度和塑性略有提高,Ti_(25)Zr_(10)Hf_(15)Ni_(25)Cu_(15)Co_(10)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压强度及塑性分别达到2694.65 MPa和26.55%。在3.5 wt.%NaCl溶液中,合金的耐腐蚀性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形状记忆合金 微合金化 力学性能 相变诱导塑性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的相变韧塑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宋温丽 宋凯凯 +3 位作者 刘增乾 李然 吴渊 吕昭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00-311,共12页
块体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原子结构而具有许多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其在变形过程中的室温脆性和应变软化等关键问题,一直制约其大规模工程应用。为解决此问题,块体非晶合金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 块体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原子结构而具有许多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其在变形过程中的室温脆性和应变软化等关键问题,一直制约其大规模工程应用。为解决此问题,块体非晶合金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利用"相变诱导塑性"概念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来韧塑化非晶合金成为卓有成效的方案之一,通过此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同时具有拉伸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然而,该类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要求的形成条件更严格,同时具有更复杂的多相协调变形过程和更独特的性能优化方案。从该类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形成、性能特点、韧塑化机理及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 非晶合金 相变诱导塑性 韧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强化FeMnCoCr亚稳高熵合金及其低温/临氢服役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赵文 李湘龙 +4 位作者 柏春燕 罗晋如 宋淼 陈超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42,共21页
以马氏体/孪晶相变为主要变形机制的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倍受结构材料研究领域的关注,在氢能储运、吸能保护和深空深海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尤其是深低温/临氢等复杂服役场景增多,复杂的场景对金属结构材料提... 以马氏体/孪晶相变为主要变形机制的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倍受结构材料研究领域的关注,在氢能储运、吸能保护和深空深海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尤其是深低温/临氢等复杂服役场景增多,复杂的场景对金属结构材料提出了更严苛的性能要求。非金属元素间隙/置换强化是进一步提升该体系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马氏体相变诱导塑性变形机制和多种复杂界面结构为拓展其在低温/临氢环境服役带来可能。本文围绕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近年来FeMnCoCr亚稳高熵合金发展动态,然后总结了几类常用非金属元素间隙/置换亚稳高熵合金调控方法和强化机理,最后概括了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在低温/临氢服役环境中的影响机制,并展望了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高熵合金 间隙强化 孪生/相变诱导塑性 低温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分温度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帅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李声慈 任康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76-178,共3页
通过一步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变化研究了钢的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下,抗拉强度随配分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屈服强度则随配分温度升高而下降。在250℃配分后得到最优的强韧性,抗拉强度达到1655 MPa,伸长率16.... 通过一步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变化研究了钢的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下,抗拉强度随配分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屈服强度则随配分温度升高而下降。在250℃配分后得到最优的强韧性,抗拉强度达到1655 MPa,伸长率16.8%,强塑积为27804 MPa.%。另外在250℃配分后得到最高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奥氏体中较低的碳含量,在变形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即TRIP效应,使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 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铝TRIP钢中残留奥氏体的EBSD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柳得橹 李忠义 +1 位作者 张建 娄艳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颗粒尺寸与分布及其稳定性是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获得优良使用性能的关键。马钢试制成功含1.2%铝的TRIP-600钢板,作者用场发射枪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该TRIP钢的残留奥氏体形态、分布与体积分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 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颗粒尺寸与分布及其稳定性是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获得优良使用性能的关键。马钢试制成功含1.2%铝的TRIP-600钢板,作者用场发射枪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该TRIP钢的残留奥氏体形态、分布与体积分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奥氏体主要呈细小颗粒状、尺寸在几微米以下,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和晶粒内。EBSD与X-射线衍射测得实验钢板半厚度区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11.4%。本文讨论了EBSD技术测定TRIP钢奥氏体分数引入误差的主要因素。采集图像的步长、试样分析区的选取及试样制备技术等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残留奥氏体 扫描电镜EBSD取向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理扬 瓮金鹏 储双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对国内外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基板成分、退火工艺、热镀锌工艺对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改善TRIP钢可镀性的对策措施。最后指出,采用预氧化还原热镀锌工艺生产含硅TRIP钢,是未来TRIP钢热镀... 对国内外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基板成分、退火工艺、热镀锌工艺对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改善TRIP钢可镀性的对策措施。最后指出,采用预氧化还原热镀锌工艺生产含硅TRIP钢,是未来TRIP钢热镀锌工业生产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热镀锌 选择性氧化 预氧化 内氧化 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Q&P钢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TRIP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辉 陈家泳 +1 位作者 段晓鸽 江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5,共5页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研究中锰Q&P钢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应力状态对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平面应变更有利于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的发挥;中锰Q&P钢的拉伸变形特征是由超细晶硬化机制和TRIP效应相互作用产生的,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中锰Q&P钢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其中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淬火-配分钢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相变诱导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3.5%Mn的超高强Q&P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智兵 王利 +1 位作者 钟勇 金学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P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366~1476 MPa,伸长率为11.1%~15.8%。显微组织主要为高位错密度的板条状马氏体和分布其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配分时间过长会有一些碳化物析出。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其中的碳含量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配分工艺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TRIP600汽车前翼子板成形研究
16
作者 王圣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对使用新型高强度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板拉深成形的某轿车翼子板进行研究,针对零件的拉深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定性地判断成形件的危险区域,并通过调整压边力、拉深筋的布置以及板料的形状等,定量地获... 对使用新型高强度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板拉深成形的某轿车翼子板进行研究,针对零件的拉深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定性地判断成形件的危险区域,并通过调整压边力、拉深筋的布置以及板料的形状等,定量地获得拉深成形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实现了拉深成形工艺的优化,并最终得到合格的拉深件制品,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钢板 数值模拟 翼子板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高熵合金韧塑化取得重要进展
17
作者 李丹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3期14-14,共1页
2017年6月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进展。在此研究中,吕昭平教授团队通过“亚稳工程”合金设计理念将TRIP(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引入脆性难熔高熵合金中.极大提高了该类高熵合金的韧塑性。
关键词 合金 脆性 塑化 相变诱导塑性 学术期刊 TRIP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