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焊可热镀锌相变诱发塑性钢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麟 史文 +3 位作者 张梅 何燕霖 刘华初 符仁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7-471,共5页
分析了强塑性组合极好的相变塑性钢在应用的广泛性方面,反而远不及强塑性不如它的双相钢的原因.参照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研制了可热镀锌并具有良好焊接性的相变塑性钢,并得到试验和生产证实.为了适应国内钢厂生产,提出以磷代硅以提... 分析了强塑性组合极好的相变塑性钢在应用的广泛性方面,反而远不及强塑性不如它的双相钢的原因.参照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研制了可热镀锌并具有良好焊接性的相变塑性钢,并得到试验和生产证实.为了适应国内钢厂生产,提出以磷代硅以提高钢的可镀性方法,从而代替代了国外以铝代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塑性钢 焊接性 热镀锌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在相变诱发塑性钢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景财年 王作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6-39,共4页
阐述了相变诱发塑性钢高塑性、高强度的机理和产生原理,合金元素在相变诱发塑性钢中的作用,介绍了我国在相变诱发塑性钢领域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相变诱发塑性钢中合金元素今后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合金元素 高强度 作用 中国 趋势 现状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鉴别相变诱发塑性钢的显微组织
3
作者 王晓东 黄宝旭 +1 位作者 戎咏华 王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显微组织 原子力显微镜 鉴别 TRIP 残余奥氏体 汽车轻量化 汽车工业 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区退火对相变诱发塑性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齐艳萍 李维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9,共5页
对低碳硅锰钢进行了水淬和随后的两相区退火与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了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相... 对低碳硅锰钢进行了水淬和随后的两相区退火与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了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冷却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与马氏体,随着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含量减少,马氏体含量增多,其中铁素体大部分为长条状;经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后,显微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大部分以板条状存在于贝氏体板条界,极少量以块状存在于先共析铁素体内,其含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780℃保温5 min时达到最大值;试验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单调上升,伸长率在780℃等温5 min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退火 相变诱发塑性 铁素体 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汽车钢板的研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麟 何燕霖 +2 位作者 张梅 符仁钰 史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0-486,共7页
阐述传统相变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在成分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利用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新型TRIP钢的成分.依据扩散动力学估算TRIP钢经亚临界区等温退火后的最慢冷速,取平衡计算和偏平衡所得T_0温度的平均值... 阐述传统相变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在成分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利用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新型TRIP钢的成分.依据扩散动力学估算TRIP钢经亚临界区等温退火后的最慢冷速,取平衡计算和偏平衡所得T_0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过时效温度,依据Hillert模型估算贝氏体增碳所需时间,以上述估算所得的参数通过与大量实验室数据对比后均获证实.以热力学探讨TRIP钢热镀锌的条件,进行系列的焊接性能试验,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TRIP钢的大生产.以Dumay所提供参数,估算孪晶诱发塑性(twin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中组元对奥氏体层错能(stacking fault energy,SFE)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分TWIP钢的层错能.根据形成六方马氏体所需层错能,设计TWIP钢的成分,经不同处理后获得应变诱发六方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探讨不同方法获得的马氏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所设计钢经处理后,性能最佳者的抗拉强度达1GPa,延伸率为60%,完全满足第三代汽车用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塑性钢 孪晶诱发塑性 偏聚热力学 扩散动力学 层错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轻量化用高强度钢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95
6
作者 叶平 沈剑平 +1 位作者 王光耀 吴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共4页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世界各国汽车及钢铁企业纷纷研制开发汽车用新型高强度钢。主要介绍了高强度钢板的特点、分类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重点叙述了双相钢和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双相 相变诱发塑性 高强度 汽车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状态对TRIP钢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单体坤 张卫刚 +1 位作者 李淑慧 沈丹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91-1693,1698,共4页
通过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实验研究了宏观应力状态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残余奥氏体在不同应变量的体积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并引入应力三维度水平来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不管何种... 通过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实验研究了宏观应力状态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残余奥氏体在不同应变量的体积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并引入应力三维度水平来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变形模式,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含量都随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减少,而且应力三维度水平越高,TRIP钢的相变速率越快,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越差.基于此,给出了能够表征不同应力状态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残余奥氏体 相变 应力三维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氢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洁 郭正洪 戎咏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共9页
综述了先进高强度钢氢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孪生诱发塑性钢、淬火-配分钢等材料中的氢脆特征、断裂模式、断口形貌特点以及相关的断裂机制,为揭示先进高强度钢的氢脆机理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氢脆 双相 相变诱发塑性 孪生诱发塑性 淬火-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铝TRIP钢中残留奥氏体的EBSD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柳得橹 李忠义 +1 位作者 张建 娄艳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颗粒尺寸与分布及其稳定性是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获得优良使用性能的关键。马钢试制成功含1.2%铝的TRIP-600钢板,作者用场发射枪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该TRIP钢的残留奥氏体形态、分布与体积分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 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颗粒尺寸与分布及其稳定性是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获得优良使用性能的关键。马钢试制成功含1.2%铝的TRIP-600钢板,作者用场发射枪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该TRIP钢的残留奥氏体形态、分布与体积分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奥氏体主要呈细小颗粒状、尺寸在几微米以下,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和晶粒内。EBSD与X-射线衍射测得实验钢板半厚度区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11.4%。本文讨论了EBSD技术测定TRIP钢奥氏体分数引入误差的主要因素。采集图像的步长、试样分析区的选取及试样制备技术等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残留奥氏体 扫描电镜EBSD取向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理扬 瓮金鹏 储双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对国内外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基板成分、退火工艺、热镀锌工艺对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改善TRIP钢可镀性的对策措施。最后指出,采用预氧化还原热镀锌工艺生产含硅TRIP钢,是未来TRIP钢热镀... 对国内外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基板成分、退火工艺、热镀锌工艺对TRIP钢热镀锌可镀性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改善TRIP钢可镀性的对策措施。最后指出,采用预氧化还原热镀锌工艺生产含硅TRIP钢,是未来TRIP钢热镀锌工业生产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热镀锌 选择性氧化 预氧化 内氧化 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TRIP钢的流动应力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海燕 王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对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780进行了298,333,363 K温度下且应变速率为10-4,10-2,100,102,103 s-1时的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TRIP780钢的流动应力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敏感性,并讨论了Johnson-Cook(JC)和Khan-Huang-Liang(KHL)流动应力模型对TRIP... 对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780进行了298,333,363 K温度下且应变速率为10-4,10-2,100,102,103 s-1时的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TRIP780钢的流动应力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敏感性,并讨论了Johnson-Cook(JC)和Khan-Huang-Liang(KHL)流动应力模型对TRIP780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IP780钢的流动应力呈现对应变速率的正向敏感性和对温度的负向敏感性,且在高应变速率下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降低;JC模型对TRIP780钢流动应力拟合在小应变水平下比KHL模型更加准确,而KHL模型在大应变水平下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流动应力 温度 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TRIP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晓杰 郭英奎 +1 位作者 范国峰 李梦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1-44,50,共5页
概述了TRIP钢以及ZrO2-TRIP钢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就ZrO2-TRIP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且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对ZrO2-TRIP钢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ZRO2 金属基复合材料 马氏体相变 微观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DP钢与TRIP钢的成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海燕 高云凯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通过金相试验、单向拉伸试验、成型极限试验、圆筒件拉深试验,对600 MPa强度级别的DP钢和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焊接性能和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DP钢相比,TRIP钢具有更好的塑性以及高... 通过金相试验、单向拉伸试验、成型极限试验、圆筒件拉深试验,对600 MPa强度级别的DP钢和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焊接性能和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DP钢相比,TRIP钢具有更好的塑性以及高强度、高加工硬化能力、较好的深拉延成型性和吸能特性,而DP钢具有相对较好的焊接性能。但与常规低碳钢板不同的是,TRIP钢圆筒件最大减薄出现在法兰圆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 相变诱发塑性 冲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TRIP效应的TRIP型多相钢本构模型及其在冲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体坤 张卫刚 李淑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 提出了一个耦合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和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TRIP型多相钢的本构模型.TRIP效应通过与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相关的马氏体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把所建立的TRIP钢本构模型在商业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对TRIP型多相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成形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由于TRIP效应减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回弹仿真中考虑到弹性模量变化来提高回弹预测的精度,与传统的认为弹性模量在成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仿真结果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说明TRIP钢回弹大的主要原因,为提高TRIP钢的成形性能和精度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本构方程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板料成形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比例加载路径下TRIP钢的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海燕 孙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4,共5页
通过大试样拉伸与小试样拉伸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冷轧TRIP780钢的瞬时应变硬化速率随应变水平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不同应变路径下TRIP钢应力应变曲线体现出的硬化特性,并对微观组织的演变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RIP钢不仅具有较高... 通过大试样拉伸与小试样拉伸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冷轧TRIP780钢的瞬时应变硬化速率随应变水平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不同应变路径下TRIP钢应力应变曲线体现出的硬化特性,并对微观组织的演变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RIP钢不仅具有较高的初始硬化能力,而且具有较长应变范围内的后续硬化能力;非比例加载路径下TRIP钢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了软化效应、瞬时硬化能力和相交效应;加载路径的改变,可引起位错的运动方向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硬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加载路径 相变诱发塑性 应变硬化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780钢与DP980钢Yb:YAG激光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裘荣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26-229,共4页
利用Yb:YAG激光焊对汽车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双相钢(DP980)和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780)进行了焊接,通过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并结合金相分析和扫描观察,发现TRIP780钢和DP980钢焊接接头中TRIP780钢... 利用Yb:YAG激光焊对汽车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双相钢(DP980)和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780)进行了焊接,通过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并结合金相分析和扫描观察,发现TRIP780钢和DP980钢焊接接头中TRIP780钢决定着整个焊接接头的强度、焊缝的硬度和接头的疲劳寿命,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 双相 相变诱发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Mn-Si TRIP钢经配分处理后显微组织的TEM观察
17
作者 钟宁 王晓东 +2 位作者 黄宝旭 戎咏华 王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TRIP TEM观察 配分 显微组织 相变诱发塑性 热处理工艺 抗拉强度 汽车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E汽车用TRIP钢变形过程亚稳组织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建辉 王少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145,共10页
针对TRIP钢变形过程中亚稳组织演变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单向拉伸、双相拉伸和平面应变等试验的特点,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代表性体积元研究不同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宏观变形行为以及残余奥氏体转变对微观力学行为的影响... 针对TRIP钢变形过程中亚稳组织演变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单向拉伸、双相拉伸和平面应变等试验的特点,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代表性体积元研究不同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宏观变形行为以及残余奥氏体转变对微观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转变在双轴拉伸下快于平面应变状态,平面应变状态快于单轴拉伸应变状态;各种应变状态下在小变形区域应力主要集中在初始"硬相"贝氏体上,而随着变形的继续,残余奥氏体将逐渐转变为马氏体;单轴拉伸状态下"软相"铁素体在前期的塑性应变较高,而随着应变量的增大,铁素体发生明显的加工硬化,与贝氏体的强度差减小,应变集中程度降低;双轴拉伸状态下该现象更加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变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 变形方式 代表性体积元 亚稳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开发出为汽车“减重节能”的热镀锌TRIP钢
19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6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TRIP 成功开发 热镀锌 汽车板 节能 减重 高强度 相变诱发塑性 产品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