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复杂系统液固相反应动力学(Ⅰ) 分形介质中的扩散与反应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代俊 钟本和 张允湘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0-625,共6页
采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了液相在固体颗粒分形介质中的扩散方程 ,得到了分形扩散系数与自由空间扩散系数的关系式 .同时研究了以磷酸与具有丰富内孔隙的磷矿颗粒为代表的液固两相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发现已反应完毕的区段与尚未反应... 采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了液相在固体颗粒分形介质中的扩散方程 ,得到了分形扩散系数与自由空间扩散系数的关系式 .同时研究了以磷酸与具有丰富内孔隙的磷矿颗粒为代表的液固两相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发现已反应完毕的区段与尚未反应的区段之间的反应界面不是一个面 ,而是一个过渡区段 ,这一反应区段将逐步向颗粒中心移动 .根据固相物质的分形结构与反应机理 ,导出了描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扩散 磷矿 酸解 液固相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相—石膏固相反应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燕伟 杨南如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5-31,共7页
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系统中,引入SO_3(通常以CaSO_4配料)不仅使所形成的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不同于硅酸盐水泥,同时也影响其矿物的形成机构及相互依存关系。本文用XRD,化学相分离方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铁相与石膏固相反应动力... 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系统中,引入SO_3(通常以CaSO_4配料)不仅使所形成的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不同于硅酸盐水泥,同时也影响其矿物的形成机构及相互依存关系。本文用XRD,化学相分离方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铁相与石膏固相反应动力学特征,从而探讨了高铁水泥中主要熟料矿相C_2A_xF_(1-x)真和C_4A_3S的相对形成能力与温度、组成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高铁水泥性能提供了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水泥 铁相 石膏 相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铝灰烧制镁铝尖晶石固相反应动力学及材料耐水蚀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勇 何小娟 +1 位作者 何运财 王钰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4,共8页
以再生铝行业二次铝灰为主要原料,开展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的研究。材料物相分析表明:二次铝灰可以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根据适宜的原料配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制备材料,进一步探讨烧结温度对材料耐水蚀性能的影响。... 以再生铝行业二次铝灰为主要原料,开展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的研究。材料物相分析表明:二次铝灰可以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根据适宜的原料配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制备材料,进一步探讨烧结温度对材料耐水蚀性能的影响。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的晶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104.54 kJ/mol。在1200~1500℃烧结3 h,材料水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依次为:(1-(1-5.76η)^(1/2)2=kt,(1-(1-6.15η)^(1/2)2=kt,(1-(1-6.43η)^(1/2)2=kt和(1-(1-6.34η)^(1/2)2=kt;1400℃烧结3 h,材料水化率为8.83%,达不到高耐水性材料标准(0.2%)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镁铝尖晶石 相反应动力学 耐水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钟辉 郭灵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钟辉*郭灵虹(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成都610059)(四川联合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都)关键词偏钛酸锂,离子交换剂,合成,固相反应动力学1997-08-25收稿,1997-12-1...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钟辉*郭灵虹(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成都610059)(四川联合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都)关键词偏钛酸锂,离子交换剂,合成,固相反应动力学1997-08-25收稿,1997-12-10修回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锂 离子交换剂 合成 相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空FTIR比较研究油酸薄膜和油酸包覆粉煤灰分别与臭氧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英文)
5
作者 何翔 冷春波 张韫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6-1580,共5页
气溶胶老化是目前大气颗粒物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真空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原位观测并对比了油酸(OA)薄膜和油酸包覆粉煤灰两种样品分别与臭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并评估了其中粉煤灰在非均相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除... 气溶胶老化是目前大气颗粒物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真空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原位观测并对比了油酸(OA)薄膜和油酸包覆粉煤灰两种样品分别与臭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并评估了其中粉煤灰在非均相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除了指纹区特征峰的不同,在反应前纯油酸薄膜和纯油酸包覆粉煤灰样品的主要红外特征吸收峰是相似的。当两种样品分别处于20ppm臭氧浓度、室温和干燥的反应环境中,=CH的特征吸收峰(3 050cm-1)强度降低而—OH伸缩振动特征峰(3 430cm^(-1))强度增加。此外,随着臭氧氧化反应的进行,处于1 710cm-1的羧酸C=O伸缩振动特征峰强度下降,反之,产物酯类物质的伸缩振动特征峰在1 740cm^(-1)出现并增强。通过红外光谱的变化趋势能够得到两组样品的OA成分在反应中逐步消耗并转化为含有羟基和酯类官能团的产物。通过位于1 740cm-1处的C=O特征峰的变化能够得到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app和摄取系数γ。粉煤灰样品的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大体是油酸薄膜反应体系的两倍。对于比表面积,粉煤灰样品要大于油酸薄膜,而两种反应体系的臭氧浓度一致,油酸薄膜和油酸包覆粉煤灰的γ值分别为(2.70±0.11)×10^(-4)和(3.70±0.13)×10^(-4)。较大的催化表面积和较快的催化效率是导致粉煤灰样品较油酸薄膜反应快的原因。由此证明了当粉煤灰与不饱和有机酸结合并处在臭氧氧化环境中时会常易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油酸 粉煤灰 臭氧 真空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化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鹏 陈勇 +3 位作者 张美芹 李菲 高曌 邵元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纳米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测量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8篇。
关键词 金属纳米电极 制备与表征 相反应动力学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葡萄糖酰胺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峰 张高勇 李秋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3,共1页
介绍一类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 -烷基葡萄糖酰胺 ,讨论了烷基葡萄糖酰胺的合成方法及产品的物化性能 ,如相平衡及相反应动力学、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泡沫性、生物安全性等 。
关键词 绿色表面活性剂 烷基葡萄糖酰胺 合成 性能 相平衡 相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醛绿色生产新工艺 被引量:32
8
作者 朱晨燕 朱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8-452,共5页
利用二氧化锰650度下灼烧得到三氧化二锰;使用该原料与中等浓度的硫酸和甲苯在反应器内进行固、油、水三相反应,反应结束后甲苯氧化成为产品苯甲醛。油相蒸馏回收,分离出苯甲醛成品和没有反应的甲苯,甲苯用于循环使用;水相经活性... 利用二氧化锰650度下灼烧得到三氧化二锰;使用该原料与中等浓度的硫酸和甲苯在反应器内进行固、油、水三相反应,反应结束后甲苯氧化成为产品苯甲醛。油相蒸馏回收,分离出苯甲醛成品和没有反应的甲苯,甲苯用于循环使用;水相经活性碳吸咐处理循环使用;固相副产物(主要是硫酸锰)可作为成品出售。整个循环过程构成闭合的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同时在对反应的研究中发现三相氧化反应是复杂的连串反应,稳定期活化能为79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 三氧化二锰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derite pyrolysis in suspension roasting:An in-situ study on kinetics,phase transformation,and product properties 被引量:5
9
作者 ZHANG Qi SUN Yong-sheng +2 位作者 QIN Yong-hong GAO Peng YUAN S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49-1760,共12页
Siderite,as an abundant iron ore,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with a low utilization rat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siderite during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SMR)were investigate... Siderite,as an abundant iron ore,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with a low utilization rat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siderite during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SMR)were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siderite to magnetite and CO,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green SMR using siderite as a reductant.According to the gas products analyses,the peak value of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its curves presented the feature of an early peak and long tail.The mechanism function of the siderite pyrolysis was the contraction sphere model(R_(3)):f(α)=3(1−α)2/3;E_(α)was 46.4653 kJ/mol;A was 0.5938 s^(−1);the kinetics equation was k=0.5938exp[−46.4653/(RT)].The in-situ HT-XR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derite was converted into magnetite and wüstite that exhibited a good crystallinity in SMR under a N_(2) atmosphere.At 620℃,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_(s)),remanence magnetization(Mr),and coercivity(Hc)of the product peaked at 53.63×10^(-3)A·m^(2)/g,10.23×10^(-3)A·m^(2)/g,and 12.40×10^(3)A/m,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initial particles with a smooth surface were transformed into particles with a porous and loose structure in the roasting process,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grinding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RITE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reaction kinetics phase transformation magnetic transi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