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斗载波相位时间差分/SINS紧组合技术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汤勇刚 练军想 +1 位作者 吴文启 胡小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说明北斗系统有源定位模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时间差分的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技术,即以导航卫星载波相位信号的时间差分作为Kalman滤波器的观测量,建立工作于无源方式的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介绍载波相位时间差分的基本... 说明北斗系统有源定位模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时间差分的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技术,即以导航卫星载波相位信号的时间差分作为Kalman滤波器的观测量,建立工作于无源方式的北斗/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介绍载波相位时间差分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设计组合导航滤波器。通过动态和静态实验对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SINS的位置和速度误差积累受到有效的抑制,导航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波相位时间差分 北斗 SINS 紧组合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继海 董绍武 +2 位作者 袁海波 广伟 马佳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3,共9页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我国国家标准时间频率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开展研究并试验了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我国国家标准时间频率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开展研究并试验了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在零基线与长基线时间比对方面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北斗三号与GPS融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零基线比对中,两接收机共钟比对钟差的标准偏差优于0.3 ns;长基线比对中,利用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以及融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获得的亚欧两守时实验室之间的比对钟差与国际权度局基于GPS时间比对链路获得的钟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钟差的频率稳定度和时间稳定度与国际权度局发布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残差的均方根均优于0.25 ns,试验结果满足亚纳秒量级的时间比对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多路径噪声 非差组合 载波相位时间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维相位重建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彭翔 杨昭亮 牛憨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80-883,共4页
提出了一种时间维 相位重建的改进算法 :利用折叠位相图进行时间相位展开以提高算法效率 ;推导并调整了基于时间相位展开算法初始条件从而减少所需的二维编码条纹图 ,增加了算法的实时性 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深度表面不连续和存在... 提出了一种时间维 相位重建的改进算法 :利用折叠位相图进行时间相位展开以提高算法效率 ;推导并调整了基于时间相位展开算法初始条件从而减少所需的二维编码条纹图 ,增加了算法的实时性 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深度表面不连续和存在隔离物表面拓扑结构的景物相位重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相位 时间相位重建 三维形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口相位裕量时间的公交准点控制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凯 夏小龙 +1 位作者 胡建伟 林永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2-1747,共6页
为了提高公交准点率,提岀了一种利用上游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调控公交车辆到达下游公交站点时刻的方法•通过引入交叉口相位裕量时间,调节公交车辆实际与计划驶离上游交叉口之间的时间偏差,建立了基于交叉口相位裕量时间的公交准点控制模... 为了提高公交准点率,提岀了一种利用上游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调控公交车辆到达下游公交站点时刻的方法•通过引入交叉口相位裕量时间,调节公交车辆实际与计划驶离上游交叉口之间的时间偏差,建立了基于交叉口相位裕量时间的公交准点控制模型;通过优化干线交叉口的公共信号周期和相位差,得到了面向准点率控制的公交计划到站时刻表制定方法•算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可以提升公交到站的准点性,所确定的公交时刻表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交准点率 相位裕量时间 信号优化 公交时刻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时间相位展开的高度坐标校准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慧敏 苏显渝 李泽仁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在相位测量轮廓术中,需要建立空间相位分布和高度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这一过程又称为系统校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相位展开的高度坐标校准方法。对于模块校准过程中虚拟平面的连续相位分布的恢复以及它们之间准确相对位置的恢复问... 在相位测量轮廓术中,需要建立空间相位分布和高度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这一过程又称为系统校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相位展开的高度坐标校准方法。对于模块校准过程中虚拟平面的连续相位分布的恢复以及它们之间准确相对位置的恢复问题,采用了负指数序列的时间相位展开。该方法具有过程简单的特点,对平面校准的标准偏差为0.20mm。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校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测量 图像处理 相位高度映射 时间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间差分载波相位的GNSS/INS紧组合导航 被引量:3
6
作者 甘雨 隋立芬 +1 位作者 张清华 肖国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 15,15,共5页
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远高于伪距,利用时间差分载波相位的组合导航可避免整周模糊度解算问题。本文以简化的时间差分载波观测模型为基础,分析其误差特性,说明了短期内时间差分载波观测更新的特点。时间差分载波在距离域本质上是相对观测值... 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远高于伪距,利用时间差分载波相位的组合导航可避免整周模糊度解算问题。本文以简化的时间差分载波观测模型为基础,分析其误差特性,说明了短期内时间差分载波观测更新的特点。时间差分载波在距离域本质上是相对观测值,存在误差积累,提出了利用伪距在另一个更长的组合周期上进行系统的观测更新方法。重点推导了双周期组合情况下时间差分载波观测值的实用随机模型确定公式,并结合多普勒观测值进一步保证姿态修正的精度。将采用时间差分载波的组合方案与传统伪距组合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时间差分载波精度组合系统高,在观测随机模型可靠的情况下优于传统的伪距紧组合导航,误差最大的高程方向精度提高可达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INS 时间差分载波相位 随机模型 双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时间非线性最小相位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镇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彭年 秦化淑 +1 位作者 洪奕光 韩正之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1-689,共9页
研究了离散时间非线性最小相位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镇定 .首先对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引入了逼近渐近稳定性的概念 .基于此概念 ,提出了一种动态补偿器设计的新方法 .主要结果是 ,如果一非线性系统的零动态是逼近渐近稳定的 ,则能用动态输... 研究了离散时间非线性最小相位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镇定 .首先对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引入了逼近渐近稳定性的概念 .基于此概念 ,提出了一种动态补偿器设计的新方法 .主要结果是 ,如果一非线性系统的零动态是逼近渐近稳定的 ,则能用动态输出反馈镇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时间非线性最小相位系统 动态输出反馈 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在三维形貌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光宏 张莉 +3 位作者 王高 范鹏飞 张忠明 郭宁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将广义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和影栅方法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首先采集投影物体表面上的调制影栅图案,然后使用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获取影栅图被调制前后的解包裹相位差图,据此重建物体三维形... 将广义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和影栅方法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首先采集投影物体表面上的调制影栅图案,然后使用时间相位解包裹方法获取影栅图被调制前后的解包裹相位差图,据此重建物体三维形貌。给出了相位求解的原理及实现流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系统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地重建物体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貌测量 影栅 时间相位解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时间差分和非差分载波相位的无人机精密单点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雷广渊 彭思敏 +1 位作者 艾先俊 余文坤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PPP)在载波相位模糊度估计值收敛之前,定位精度波动较大,这一阶段对于传统PPP技术来说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难以满足快速无人机作业需求,且时间差分载波相位(TDCP)技术可以消除模糊度等常值变量,计算得到的历元间位置...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PPP)在载波相位模糊度估计值收敛之前,定位精度波动较大,这一阶段对于传统PPP技术来说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难以满足快速无人机作业需求,且时间差分载波相位(TDCP)技术可以消除模糊度等常值变量,计算得到的历元间位置变化量精度较高,但是受系统误差影响较大且增加了数据的相关性,误差会随着时间积累等问题,提出一种PPP和TDCP相结合的无人机定位算法:基于20Hz高采样固定翼无人机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基于传统PPP、TDCP、混合TDCP与非差观测PPP 3种方法的无人机定位性能。结果表明,混合TDCP和传统非差观测的无人机PPP定位算法的精度较传统PPP方法提高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差分载波相位(TDCP) 无人机(UAV) 精密单点定位(P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稀疏性的时间交替模数转换器时间相位失配盲测量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祥俊 邹月娴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41-2246,共6页
该文研究时间交替模数转换器(TIADC)的通道间时间相位失配参数的盲测量问题。基于TIADC系统架构、输入模拟信号的频域稀疏性和非混叠频率点,以采样定理和欠采样理论为基础,探索TIADC系统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与子ADC输出信号之间的频... 该文研究时间交替模数转换器(TIADC)的通道间时间相位失配参数的盲测量问题。基于TIADC系统架构、输入模拟信号的频域稀疏性和非混叠频率点,以采样定理和欠采样理论为基础,探索TIADC系统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与子ADC输出信号之间的频谱关系,推导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混叠频率点的相对频谱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序列的相位信息的TIADC通道间时间相位失配参数的盲测量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盲测量算法具有可以与正弦拟合算法相比拟的参数测量精度,并且具有对噪声不敏感,对输入信号频率无限制,对TIADC系统通道数无限制,不需要对输入信号过采样等突出优点。TIADC系统真实捕获数据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交替模数转换器 时间相位失配 盲测量 欠采样 频域稀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向波 郭际 +2 位作者 胡永辉 赵当丽 武建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分析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采用MGEX/BIPM并址站10 d的GPS/BDS观测数据进行PPP测站钟差解算,在分析测站钟差估计结果日界不连续误差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研究日界不连续误差对两地时钟... 为分析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采用MGEX/BIPM并址站10 d的GPS/BDS观测数据进行PPP测站钟差解算,在分析测站钟差估计结果日界不连续误差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研究日界不连续误差对两地时钟相对频率偏差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界不连续误差基本服从高斯分布,导致两地时钟相对频率偏差估计结果在相邻批单元边界处出现偏移,难以准确估计总时段中相对频率偏差,严重影响两地时钟频率比对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PPP 载波相位时间传递 日界不连续 相对频率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启丙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2,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时间间隔测量方法中测量精度高与测量时间长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相位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将待测脉冲的时间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相位,再通过运算就可以得到待测脉冲的时间值。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实验仿真,表明此方法能够解决测量... 为了解决传统时间间隔测量方法中测量精度高与测量时间长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相位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将待测脉冲的时间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相位,再通过运算就可以得到待测脉冲的时间值。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实验仿真,表明此方法能够解决测量精度高与测量时间长之间的矛盾,同时克服了传统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误差。而且合理选择模数转换器的位数,可使测量精度达到飞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间隔测量 相位时间间隔测量 测量原理误差 测量精度 飞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隧道贯穿电场中薄势垒的时间
13
作者 舒启清 李向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给出了在矩形势垒区存在电场作用时,隧穿电子波函数的形式解。特别是对于势垒很薄且电场为临界场的情形得到了波函数的具体形式,用它们计算了电子隧穿过程的相位时间和停延时间,并对两种隧穿时间模型作了比较。
关键词 矩形势垒 隧穿时间 相位时间 停延时间 电子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多系统PPP融合时间比对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继海 董绍武 +2 位作者 袁海波 广伟 白杉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7,共9页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设和完善,多系统融合时间比对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以及瑞典国家计量研究院3个国际重要守时实验室的时间基准系统中四系统GNSS接收机伪距与载波相...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设和完善,多系统融合时间比对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以及瑞典国家计量研究院3个国际重要守时实验室的时间基准系统中四系统GNSS接收机伪距与载波相位观数据,以及国际GNSS服务中心发布的多系统精密轨道和钟差等数据,开展GNSS多系统PPP融合时间比对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NSS多系统PPP融合可以有效增加可用卫星的数目,相对于单系统卫星观测数量提高了2倍以上,减少了多径误差以及观测高度角较低所带来的观测噪声等影响,改善观测站的卫星分布对于接收机钟差参数的影响,提高时间比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长基线时间比对的稳定度方面,GNSS多系统PPP融合技术解算的两地钟差的稳定度方面要优于单系统,对基于北斗、格洛纳斯以及伽利略系统的单系统PPP比对有较明显的提高,且提高在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GNSS多系统融合 载波相位时间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信号相位设置与配时同步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凯 田鑫 +1 位作者 林观荣 邓兴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考虑非关键车流、跨相位车流、隔相车流和行人过街的通行需求,提出基于机动车通行需求的相位时间分配目标函数,建立行人过街约束下的交叉口相位时间分配基础模型;针对多种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结合相位时间分配基础模型,建立相... 考虑非关键车流、跨相位车流、隔相车流和行人过街的通行需求,提出基于机动车通行需求的相位时间分配目标函数,建立行人过街约束下的交叉口相位时间分配基础模型;针对多种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结合相位时间分配基础模型,建立相位设计方案优选模型,实现交叉口相位设置与信号配时的同步优化;针对多股跨相车流、隔相车流及非关键车流的通行时间分配问题,建立交叉口相位时间多轮分配模型,给出交叉口信号相位时间的分配流程,设计相位设置与信号配时的同步优化方法.案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能够通过对信号相位结构的优化与相位时间的多轮分配,实现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优选,能够处理搭接、隔相、重复相位等复杂相位设计情况,并兼顾行人过街需求,从而更好地保证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信号控制 信号相位设置 相位时间 多轮分配 相位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电子通过势垒的隧穿时间的研究
16
作者 刘秋香 张进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基于相位时间和隧穿时间的定义计算了电子穿过方形势垒的相互作用时间,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尝试研究电子隧穿方形势垒的相互作用时间。
关键词 相位时间 穿透时间 隧穿时间 电子隧穿方形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共振的震电测井信号检测方法
17
作者 马珊珊 李伟勤 +2 位作者 杨沼翔 尹李 张国辉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9,共8页
为了克服传统随机共振方法在高频信号处理中的局限性,引入相位轨迹时间尺度变换改进非线性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动态方程,通过数值仿真和电路设计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开展了数值仿真模型和电路输出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分析。以输出信噪比... 为了克服传统随机共振方法在高频信号处理中的局限性,引入相位轨迹时间尺度变换改进非线性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动态方程,通过数值仿真和电路设计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开展了数值仿真模型和电路输出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分析。以输出信噪比为评价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寻优,以获得最优输出,构造基于相位轨迹时间尺度变换的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震电测井信号中。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共振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提升了23.5642 dB,输出信号特征频率处的幅值是传统线性滤波的44倍。基于相位轨迹时间尺度变换的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能够直接处理高频震电测井信号,削弱信号中的噪声,显著提升信号的清晰度和质量。该系统可突破小参数局限性,实现对震电测井的成功检测,为复杂环境下油井特征微弱信号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震电测井 相位轨迹时间 尺度变换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式相位信号瞬时频率变化率估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勇 姜义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3-2407,共5页
通过定义两种新的变换——指数型相位匹配变换和复时间延迟型相位匹配变换,可实现对任意阶次的多项式相位信号(PPS)的瞬时频率变化率(IFR)估计.给出了这两种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分析了算法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研究了... 通过定义两种新的变换——指数型相位匹配变换和复时间延迟型相位匹配变换,可实现对任意阶次的多项式相位信号(PPS)的瞬时频率变化率(IFR)估计.给出了这两种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分析了算法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研究了IFR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1)PPS的参数估计问题;(2)PPS的瞬时频率估计问题;(3)构造新的时频分布,该分布对于阶次大于2的多项式相位信号具有理想的时频聚集性.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型相位匹配变换 时间延迟型相位匹配变换 多项式相位信号 瞬时频率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测量偏折术中的优化相移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庆伟 刘元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4,共5页
在相位测量偏折术(PMD)中,常用三频时间相位技术获取高精度的绝对相位分布,再考虑到需要分别获取水平和垂直相位分布,因此所需图像通常较多,使得测量时间较长。提出对原三频方法进行优化,将原所需的2×3×N(N表示相移步数)幅图... 在相位测量偏折术(PMD)中,常用三频时间相位技术获取高精度的绝对相位分布,再考虑到需要分别获取水平和垂直相位分布,因此所需图像通常较多,使得测量时间较长。提出对原三频方法进行优化,将原所需的2×3×N(N表示相移步数)幅图,减少为2×(N+2+2)幅图,通过对高频条纹采用N帧相移算法,保证最终测量相位的精度,将另外两种频率条纹采用2帧相移算法,可显著减少整个测量所需图像,从而有效地缩短测量时长。模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同样适用于三频时间相位展开技术的其他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折术 条纹分析 时间相位展开 相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信号相位差测量方法之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琼章 张征平 陈艳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0,共4页
在电力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两个同频率信号(如工频电压和工频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行准确的测量。本文对“相位—时间”法和“功率比例法”这两种传统的相位差测量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基于离散付里叶变换的相位测量原理进行了详... 在电力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两个同频率信号(如工频电压和工频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行准确的测量。本文对“相位—时间”法和“功率比例法”这两种传统的相位差测量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基于离散付里叶变换的相位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离散付里叶变换原理的相位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电路设计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 测量方法 电力系统 相位-时间 功率比例法 离散付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