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数码相机测定相似材料实验模型位移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姚顽强 汤伏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针对现有相似材料模型实验位移观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采用普通数码相机进行模型测点的位移观测方法.在每个测点周围布设独立的控制格网并进行单点数码摄影,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中对数码照片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控制格网角点和测点标志... 针对现有相似材料模型实验位移观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采用普通数码相机进行模型测点的位移观测方法.在每个测点周围布设独立的控制格网并进行单点数码摄影,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中对数码照片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控制格网角点和测点标志的图像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和影像畸变纠正,解算出各测点在独立控制格网中的实际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模型实验 数码摄影 位移测定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当量浅埋地下爆炸抛掷成坑效应的缩比模拟实验装置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小辉 邱艳宇 +1 位作者 王明洋 邵鲁中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3-1343,共11页
针对当前地下爆炸物理模型实验无法模拟大当量地下爆炸抛掷弹坑和疏松鼓包现象的难题,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地下爆炸效应真空室模型实验方法,研制了考虑重力影响的大当量地下爆炸效应模拟实验装置。整套装置由容器罐体、快开门密闭机构、... 针对当前地下爆炸物理模型实验无法模拟大当量地下爆炸抛掷弹坑和疏松鼓包现象的难题,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地下爆炸效应真空室模型实验方法,研制了考虑重力影响的大当量地下爆炸效应模拟实验装置。整套装置由容器罐体、快开门密闭机构、爆源系统、真空泵组、量测控制系统等组成,提出的新型爆源模拟装置可以实现精确起爆控制。该装置可模拟0.1~100 kt TNT、埋深20~400 m范围内不同比尺的地下核爆炸成坑和隆起实验,同时也能够模拟不同装药配置方案、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大当量地下浅埋化爆抛掷实验。典型的核爆抛掷成坑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实验参数精确可调,实验过程可控,实验结果可信,为钻地核武器地下爆炸毁伤效应分析和大型工程爆破效果预测预报提供了实验室模拟和科学研究设备,填补了爆炸离心机无法模拟大当量地下爆炸抛掷成坑效应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当量浅埋爆炸 相似模型实验 装置研制 地下核爆炸 工程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跨季节土壤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子龙 吕超 朱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土壤热失衡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出利用室外风机盘管将冬季或过渡季室外空气中的冷量存储于土壤中的跨季节土壤蓄冷方法。搭建了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相似模型实验台,进行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供冷、... 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土壤热失衡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出利用室外风机盘管将冬季或过渡季室外空气中的冷量存储于土壤中的跨季节土壤蓄冷方法。搭建了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相似模型实验台,进行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供冷、供暖、蓄冷实验,并将系统中的地埋管分成两组,在供暖后期同时运行供暖和蓄冷工况,研究跨季节土壤蓄冷的运行效果。研究显示:在全年周期实验中,有蓄冷实验和无蓄冷实验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上升0.25℃和0.99℃;经过供暖工况和蓄冷工况,无分组蓄冷实验和有分组蓄冷实验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下降2.60℃和2.84℃。研究结果表明:跨季节土壤蓄冷可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减小土壤源热泵系统全年运行后的土壤温升,缓解长期运行时的土壤热堆积问题,有利于夏季供冷工况的运行;在供暖后期进行土壤蓄冷,可在不影响供暖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蓄冷效率和蓄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相似模型实验 跨季节土壤蓄冷 分组蓄冷 夏热冬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覆岩离层演化的光纤光栅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柴敬 王帅 +2 位作者 袁强 姜德君 李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为定量化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离层规律,采用相似材料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模拟煤矿回采过程,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构建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的覆岩移动的监测方法和系统。实验制作了一个3 m×1.19 m×0.2 m的相似材料平面模型,几何相... 为定量化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离层规律,采用相似材料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模拟煤矿回采过程,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构建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的覆岩移动的监测方法和系统。实验制作了一个3 m×1.19 m×0.2 m的相似材料平面模型,几何相似比为1∶200,同时在模型内埋设9个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1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用以研究模型开挖过程中覆岩运移状态与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量与岩层运移状态密切相关。传感器所在岩层层位发生离层时,传感器受拉应力作用使其应变量发生跃升,而后由于离层不再扩展而保持平稳,直至离层破断垮落。通过光纤光栅检测方法可以定量化描述传感器所处岩层离层变化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 离层 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 光纤光栅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管线受开采沉陷影响的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研究
5
作者 蔡音飞 戴华阳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6,94,共5页
西气东输管线某段通过蒿峪煤矿开采区,受到开采沉陷影响。结合现场条件,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设计和实验,模拟了地表沉陷的动态过程和沉陷对浅埋管线的影响过程,揭示了管线沉陷与地表沉陷分布形态相似,时间同步,但数值偏小的规律。模拟证实... 西气东输管线某段通过蒿峪煤矿开采区,受到开采沉陷影响。结合现场条件,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设计和实验,模拟了地表沉陷的动态过程和沉陷对浅埋管线的影响过程,揭示了管线沉陷与地表沉陷分布形态相似,时间同步,但数值偏小的规律。模拟证实了管线受沉陷后弯管部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实验表明,通过地表开挖卸载可使管线应力释放,产生明显回弹,改善其受力状态。研究扩展了模型实验在管线沉陷方面的应用,对于管线的保护和维修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管线 开采沉陷 相似材料模型实验 地表与管线下沉差 应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 被引量:66
6
作者 左建平 陈忠辉 +2 位作者 王怀文 刘晓鹏 吴志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09,共5页
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二维相似模型实验,利用经纬仪监测到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动的水平位移,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及不连续变形方法(DDA)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离断层15-40m时,断层开始... 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二维相似模型实验,利用经纬仪监测到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动的水平位移,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及不连续变形方法(DDA)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离断层15-40m时,断层开始活化,并且产生水平位移;当工作面离断层1—2m时,断层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为2~5cm.断层附近的水平位移呈现出马鞍形,证实了断层附近发生了滑移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化 相似模型实验 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板-煤壁-支架”综合评价的大采高支架工作阻力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娄金福 康红普 +2 位作者 高富强 杨景贺 李建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08-2816,共9页
针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适应性评价与工作阻力确定难题,基于大采高采场覆岩"悬臂梁-层间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和大比例尺采场相似模拟实验对支... 针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适应性评价与工作阻力确定难题,基于大采高采场覆岩"悬臂梁-层间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和大比例尺采场相似模拟实验对支架与围岩控制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要以满足顶板、煤壁等采场围岩控制为前提,并需确保支架良好的位态。支架工作阻力不仅要能支撑垮落带关键层"悬臂梁"破断长度内的岩层载荷,还要能给断裂带下位岩层"砌体梁"结构以平衡力。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阻力低于10 000 k N时,支架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活柱下缩量较大,顶板及煤壁变形显著;当工作阻力高于11 000 k N时,采场围岩及支架工况显著改善,据此确定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12 000 k N。生产实践表明,试验工作面支架循环末阻力8 340~10 247 k N,安全阀开启率低于5%,煤壁完整性较好,支架工作阻力满足顶板支护及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关键层结构 砌体梁 工作阻力 大比例尺相似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顶部热烟气温度分布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方 翁庙成 +2 位作者 余龙星 李罡 廖曙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1-669,共9页
通过调查统计重庆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引入隧道断面形状系数ζ,建立断面形状系数ζ<1的模型实验台。采用模型实验与FD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铁隧道采用纵向排烟系统时,不同热释放速率及排烟速度的条件下区间隧道内烟气... 通过调查统计重庆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引入隧道断面形状系数ζ,建立断面形状系数ζ<1的模型实验台。采用模型实验与FD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铁隧道采用纵向排烟系统时,不同热释放速率及排烟速度的条件下区间隧道内烟气温度纵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urioka模型适用于断面形状系数ζ≥1的地铁区间隧道,对于断面形状系数ζ<1的地铁区间隧道,需要对Kurioka模型进行修正。对于断面形状系数ζ≥1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上游烟气温度纵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减规律。然而,对于断面形状系数ζ<1的地铁区间隧道,顶棚上游烟气温度虽然也服从指数衰减规律,但需要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值Kζ与断面形状系数ζ之间满足线性关系,顶棚上游烟气温度沿纵向衰减速度,随隧道断面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区间隧道火灾 烟气温度 相似模型实验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置煤矿310轨道巷软弱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牛伟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76,共4页
针对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310轨道巷变形问题,采用相似模型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弱围岩巷道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提出"锚杆、锚索、金属网、锚注、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方案,并得到... 针对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310轨道巷变形问题,采用相似模型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弱围岩巷道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提出"锚杆、锚索、金属网、锚注、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方案,并得到现场工业实验很好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岩性、矿山压力及水理作用等因素为软弱巷道全断面变形的主要诱因,同时软弱围岩巷道受载条件下巷道变形以蠕变变形为主,"锚杆、锚索、金属网、锚注、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有效控制了软弱围岩巷道变形,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相似模型实验 水理作用 巷道变形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