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晚清使西日记想象西方的方式论
- 1
-
-
作者
张慧佳
-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4,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德国美学渊源研究(1900—1949)(21CZW038)”。
-
文摘
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多次派遣使团前往西方考察,欲以此举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居于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晚清使臣将自己在异域的所见、所思记录在随行日记中,并依据相似律、接近律和相反律的联想逻辑对西方进行了集客观呈报与主观评判于一体的想象与书写。想象与书写西方的过程,既展现了斌椿、志刚、张德彝等使臣遭遇“错位”之后的心理调适与维护华夏中心观念的文化固守,又为郭嵩焘、薛福成等使臣反思自我提供了契机。可以说,晚清使西日记中的“西方”想象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走向世界过程中对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与反思,亦显示出中国社会近代转型过程的艰难与曲折。
-
关键词
晚清使西日记
西方想象
相似性想象
接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
Keywords
travel diaries to the West by the late Qing envoys
western imagination
similar imagination
contiguous imagination
contrary imagination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日据时期日本作家台湾形象的相关性想象
- 2
-
-
作者
徐莉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安吉拉.卡特作品中的东方想象"(2015111010202)
-
文摘
自从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随着日本殖民政策在台湾的推进,日本作家站在其个人和帝国权力的中心,怀着各异的心理与目的,对台湾展开了种种极具魅惑性的文学想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性想象。相关性想象的最大特点在于想象主体依循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反性的想象原则,由一审美对象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审美对象。正是凭借着相关性想象,日本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日台两地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进行了种种极具诱导性的联想,以期达到卑化、丑化、异化台湾及台湾人,炫耀、宣扬和美化殖民统治的目的。
-
关键词
日据时期日本作家
台湾形象
相似性想象
相近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