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动本构关系相似的模型土设计及相似判定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志佳 张建经 +2 位作者 闫孔明 吴金标 邓小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8-1332,1338,共6页
模型土的设计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振动台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当前设计方法的不足。基于土体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骨干曲线方程推导出控制原型土与模型土动力特性相似关系的指标,... 模型土的设计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振动台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当前设计方法的不足。基于土体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的骨干曲线方程推导出控制原型土与模型土动力特性相似关系的指标,提出利用土体的剪切模量比maxG/G随剪应变?的变化关系曲线和参考应变r?的相似比作为模型土设计的控制因素。开展模型土的动三轴试验,得到了模型土maxG/G-?关系曲线和r?值,对模型土与原型土maxG/G-?关系和r?值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并建议将曲线相关系数、曲线不均匀系数和曲线的曲率系数作为原型土和模型土maxG/G-?曲线相似度高低的评价指标。研究结论对于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模型土 相似设计 参考应变 相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灰度分布耦合相似判定策略的图像匹配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鹏飞 李扬波 +1 位作者 段湘煜 孙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06-212,共7页
目的为了解决当前因图像匹配算法主要依靠提取图像的特征属性矢量进行度量,从而利用其对应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点进行匹配时导致匹配结果中存在较多的错误匹配点以及匹配误差变大的问题。方法提出区域灰度分布耦合相似判定策略的图像匹配算... 目的为了解决当前因图像匹配算法主要依靠提取图像的特征属性矢量进行度量,从而利用其对应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点进行匹配时导致匹配结果中存在较多的错误匹配点以及匹配误差变大的问题。方法提出区域灰度分布耦合相似判定策略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利用Forstner算子来提取图像的特征点,以特征点为中心,采取建立极坐标系的方法来确定特征点的主方向,通过特征点邻域的灰度特征来生成低维度的特征描述子;然后引入归一化互相(NCC)函数对特征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评估,建立矩形窗口特征点双向匹配规则,完成特征点的匹配,以提高特征点之间的匹配准确度和算法鲁棒性;最后,根据正确匹配特征点组成的三角形具有相似性的特征,设计相似判定策略,对错误匹配点进行剔除,以改善匹配精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图像匹配技术相比,文中匹配算法具有更高的匹配精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特征点的误匹配率。结论所提图像匹配技术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在图像伪造、包装条码识别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区域灰度分布 相似判定策略 FORSTNER算子 双向匹配规则 归一化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件相似性判定的关系码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玉新 蹇军 颜鸿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针对运动链中各构件之间存在相似问题 ,以赋权拓扑图为基础 ,寻求到一种简便易行的判别构件相似的方法——关系码方法 .该方法避免了运动链再生为机构的发散过程中大量相似机构型的产生 ,提高了机构创新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 。
关键词 机构 创新设计 构件 相似判定 关系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间密度特征的蛋白质结构相似性判定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敏 彭群生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基于蛋白质分子基本组成元素的空间区域密度特征,进行两种蛋白质结构的一致性比较。对 PDB 蛋白质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可以作为任意结构的蛋白质相似性比较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不具备序列相似性的蛋白质或难以直接抽取... 基于蛋白质分子基本组成元素的空间区域密度特征,进行两种蛋白质结构的一致性比较。对 PDB 蛋白质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可以作为任意结构的蛋白质相似性比较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不具备序列相似性的蛋白质或难以直接抽取几何规则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似性比较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蛋白质结构分析 分布密度特征 相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件相似性判定的新方法
5
作者 项建云 葛茂忠 王志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针对运动链再生创新设计中构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化”邻接矩阵幂矩阵的构件相似判定的新方法,并举例说明此方法的具体运用。该方法解决了机构型综合中关键性技术难题,减少冗余设计方案的产生,提高了运动链再生创新设... 针对运动链再生创新设计中构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化”邻接矩阵幂矩阵的构件相似判定的新方法,并举例说明此方法的具体运用。该方法解决了机构型综合中关键性技术难题,减少冗余设计方案的产生,提高了运动链再生创新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链 创新设计 构件 相似判定 邻接矩阵的幂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源识别的相似性判定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威 李开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93,共8页
以两端弹性支撑梁为研究对象,测量了激励力作用下测点(测点数大于激励点数)的时域响应及相应测点的加速度导纳,并利用最小二乘法间接估算了激励力。针对激励频率处响应受噪声干扰小、信噪比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估算力曲线分段相似性的... 以两端弹性支撑梁为研究对象,测量了激励力作用下测点(测点数大于激励点数)的时域响应及相应测点的加速度导纳,并利用最小二乘法间接估算了激励力。针对激励频率处响应受噪声干扰小、信噪比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估算力曲线分段相似性的激励频率判定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激励频率判定分析,并将其结果与传统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误识别率,并实现了激励频率判定的半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激励源识别 导纳 相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Siamese算法进行图像对的相似度判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小硕 曾上游 +1 位作者 周悦 马铖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0-53,共4页
传统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判定方法易受环境、像素值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方法的准确率很低。为此,文中为提高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判定准确率,设计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非线性特点与优化边缘算子特点相结合的轻量化网络。实验结果表明... 传统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判定方法易受环境、像素值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方法的准确率很低。为此,文中为提高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判定准确率,设计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非线性特点与优化边缘算子特点相结合的轻量化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轻量化网络与传统网络对比在准确率上有效提升大约2%;在模型大小上从原有的40.2 MB缩小到18.9 MB。并且与已有算法做了全面对比,得出改进算法准确率高于已有算法,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图像对 相似判定 改进Siamese网络 轻量化网络 轻量化建模 对比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例检索策略及其在减速器零件CAPP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邢建国 谭建荣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针对 CAPP中实例零件的相似性检索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基于加工特征和进刀方向的相似性判定准则以及三级搜索策略 ,提高了实例匹配的准确性 ,使实例工艺的重用性增强。该方法已应用到所开发的减速器主要零件通用型 CAPP系统... 针对 CAPP中实例零件的相似性检索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基于加工特征和进刀方向的相似性判定准则以及三级搜索策略 ,提高了实例匹配的准确性 ,使实例工艺的重用性增强。该方法已应用到所开发的减速器主要零件通用型 CAPP系统中 ,该系统将派生式和基于实例方法集成一体 ,既具有派生式适应性强的优点 ,又充分利用了以往成熟的工艺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判定 减速器零件 CAPP 实例检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图形形状的G-GCT变换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绍根 刘娅琴 +1 位作者 路利军 王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33-2236,共4页
针对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GCT(geometry complex transform,几何复变换)对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能够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但是GCT变换只能表示和判定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G-GCT变换(generic GCT,... 针对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问题,GCT(geometry complex transform,几何复变换)对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定能够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但是GCT变换只能表示和判定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G-GCT变换(generic GCT,一般几何复变换)在两个方面对GCT变换进行了扩展,使得G-GCT变换可以同时对封闭的和非封闭的几何图形形状进行表示和相似性判定。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对于封闭的图形形状,G-GCT变换与GCT变换具有同等的表示和判定能力,而对于非封闭的图形形状,G-GCT变换也能给出与人类视觉一致的判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图形形状表示 相似判定 GCT G-G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用电模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牟婷婷 陆微 +1 位作者 王兰君 辛洁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9-65,共7页
用电模式稳定性分析是实施用户用电量预测的前提,其本质是考察不同历史时间段用电模式的相似性。过长的基础数据时间跨度会降低用电模式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而在短期内基于日用电量数据评估的用电特征指标又受随机因素干扰,难... 用电模式稳定性分析是实施用户用电量预测的前提,其本质是考察不同历史时间段用电模式的相似性。过长的基础数据时间跨度会降低用电模式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而在短期内基于日用电量数据评估的用电特征指标又受随机因素干扰,难以准确反映用电模式。为此,提出一种以过往几周日用电系数和日用电波动率为原始特征指标提取用电模式主成分,进而用两个历史时间段内用电模式主成分因子载荷的欧氏距离衡量用电模式稳定性的方法。针对某小区的算例结果表明,用所提方法判定为用电模式稳定、不稳定的用户组的用电量预测精度存在明显差异,且相似性距离与预测误差存在正相关性。算例分析表明,合适的历史数据时间跨度对提升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所提方法采用16周历史数据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模式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相似判定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分析法旨在通过一种将可能导致商标混淆的因素进行列举然后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而综合判定商标是否存在由于误导消费者产生的商标侵权行为。目前我国对多因素分析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很多商标评审委...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分析法旨在通过一种将可能导致商标混淆的因素进行列举然后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而综合判定商标是否存在由于误导消费者产生的商标侵权行为。目前我国对多因素分析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很多商标评审委员会和法院针对同一案件的审理结果出现差异。因此,针对多因素判定方法,我国现在还必须在因素的分类、各因素的关联性、因素特征分析等方面进行完善。在对国外多因素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后,提出我国的完善路径,同时创新地提出构建我国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框架,从是否相似的判定到相似程度具体比例的判定,并制定多因素定量化分析的原则和适用过程,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并对司法实践中我国典型的案件适用多因素量化分析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商标混淆可能性 多因素量化分析法 相似判定 混淆因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T模型的洞庭湖一般垸划分
12
作者 李想 孟熊 +1 位作者 刘烨 唐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3,共7页
一般垸是洞庭湖特有的堤垸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一般垸的防洪保护对象已存在较大差异,急需进一步确定洞庭湖一般垸在防洪划区时所归属的类别,以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通过GCT图形几何变换,结合人口密度、每千米堤防保护人数、堤... 一般垸是洞庭湖特有的堤垸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一般垸的防洪保护对象已存在较大差异,急需进一步确定洞庭湖一般垸在防洪划区时所归属的类别,以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通过GCT图形几何变换,结合人口密度、每千米堤防保护人数、堤防等级、蓄洪损失、耕地面积、重要性参数,建立一般垸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形状相似性判定模型,完成洞庭湖区230个一般垸划分。防洪保护区参考值6维雷达图的各项参数依次为900人/km2,0.46人/km,2级堤防,32元/m^(3),666.67 hm^(2)耕地,重要性2分;蓄滞洪区参考值6维雷达图的各项参数依次为600人/km2,0.18人/km,4级堤防,32元/m^(3),66.67 hm^(2)耕地,重要性1分。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每一个一般垸的6项参数划为范围在1~5以内的无量纲,并绘制成6维雷达图,同时完成与防洪保护区参考值6维雷达图的相似性判定,判定结果为不相似的一般垸,继续与蓄滞洪区参考值6维雷达图进行相似性判定,仍然不相似的,判定为洪泛区。划分结果表明,防洪保护区67个、蓄滞洪区53个、洪泛区110个。通过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了模型修改意见与后续一般垸规划建议,为洞庭湖区一般垸拟开展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区划分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一般垸 防洪区划 GCT变换 相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饱和度分量Zernike矩的元件封装识别
13
作者 袁小平 龚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656-5660,共5页
针对电子元件的自动检测识别问题,给出一种图像饱和度分量的Zernike矩识别电子元件的新方法。根据电子元件的图像颜色特征,分层提取原始图像的饱和度分量,通过遗传算法对饱和度图像分量进行二值化分割并计算改进的Zernike矩作为元件图... 针对电子元件的自动检测识别问题,给出一种图像饱和度分量的Zernike矩识别电子元件的新方法。根据电子元件的图像颜色特征,分层提取原始图像的饱和度分量,通过遗传算法对饱和度图像分量进行二值化分割并计算改进的Zernike矩作为元件图像的识别特征,利用切比雪夫与曼哈顿距离加权线性来取代传统的欧氏距离判断相似性,降低相似性判定时的运算时间,从而达到识别元器件外观的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待测的元器件封装,可应用于电子元件生产和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器件识别 色彩提取 遗传算法 ZERNIKE矩 相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