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的相互作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国全 何小玲 《外国语文》 1992年第3期67-70,共4页
隐喻是一种饶有趣味的语言现象,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历代散文和诗歌中“比、兴”两种手法均运用甚广,对隐喻的研究也不乏其人,如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惠施就说过,隐喻是“以其所知谕其不知而使人知之”。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 隐喻是一种饶有趣味的语言现象,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历代散文和诗歌中“比、兴”两种手法均运用甚广,对隐喻的研究也不乏其人,如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惠施就说过,隐喻是“以其所知谕其不知而使人知之”。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也说;“且何谓‘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也。”宋人陈骙还在《文则》中将比喻分为十种类型。然而这些都是非系统的论述。到了现代,著名的语文学家陈望道先生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的遗产,抓住比喻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论 文心雕龙 中国文化 《文则》 战国时期 语言现象 批判地继承 十种类型 陈望道 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及其应用
5
作者 李同录 王海涛 +5 位作者 袁思凡 李颖喆 孙兴来 沈伟 付昱凯 李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由度的无厚度单元概化为4节点6自由度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即将Goodman单元在受压时,两个相邻的法相自由度合二为一,切向自由度仍为两个,该单元相当于切向可以滑动,法向不嵌入也不分离,由此定义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通过构造无嵌入摩擦单元刚度矩阵和组配总刚度矩阵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算法,编制了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当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足够大时,其计算结果与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是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不断增大的极限解。无嵌入摩擦单元在算法上避免了法向刚度取值不确定引起的嵌入问题,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严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man接触单元 无嵌入接触 有限元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6
作者 王伟 余梦雪 +5 位作者 孙斌 万仕彤 刘栋 周运 张红军 王鲜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网络结构特征,以充分利用节点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然后,通过PCA降维减少相似性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GCN)获得节点嵌入表示,并融入基于注意力的增强层,通过增强注意力机制获得节点间的注意力权重,能够高效地预测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黄金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SGCN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多重相似性 PCA 增强注意力机制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对牙周炎症的调控研究
7
作者 张彩霞 周怡文 +5 位作者 闻娟 黄子维 林爽 杨任 李煌 李贵凤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FNIP1敲减组、FNIP1敲减+P.g组、FNIP1敲减+P.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FNI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lalpha,PGC-1α)及线粒体复合物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健康牙龈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FNIP1表达明显升高。P.g刺激能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FNIP1、TNF-α表达,降低细胞p-AMPK、PGC-1α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FNIP1敲减后可以缓解该现象。而AMPK抑制剂可以部分抵消FNIP1敲减对牙周炎症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缓解作用。结论:FNIP1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牙周炎症及牙周膜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FNIP1可能可以缓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下洞庭湖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例
8
作者 谌宏伟 朱智超 +4 位作者 李正最 喻娓厚 周慧 于莎莎 彭向训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下水分别为HCO_(3)-Ca型和HCO_(3)-Ca与HCO_(3)·SO_(4)-Ca型,均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且均表现出河水地下水一定程度混合的特征。1月和8月地下水^(222)Rn浓度平均分别是河水的21和23倍,且两类水体均为1月高于8月。1月和8月河水TDS和Cl^(-)沿程均小幅度起伏变化,地下水中则以与河水总体相近的趋势大幅度波动;1月河水和地下水^(222)Rn浓度沿程为总体先升后降的大幅度波动特征,8月则表现为上半河段变化趋势相反、下半河段趋势相近。综合分析认为:1月和8月研究河段上游和下游一定范围内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中部一定范围内补给减弱;1月和8月地下水补给河水的速率分别为0.39×10^(-4)和0.44×10^(-4) m^(3)/(s·m),补给量分别为1.24和1.39 m^(3)/s。2022年的极端气候导致洞庭湖平原区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出现异常,研究河段1月地下水补给河水强度增加,8月由通常的河水补给地下水逆转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极端气候不仅影响了洞庭湖平原河道水交换模式和强度,还可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氡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极端气候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兰英 陶晴 刘刚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53,共6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射仪标准块,从而建立折射率的校准依据,实现折射率重复性检测、折射率标准值1.330~1.400范围内的线性校准,以及分析仪相对基线噪声和相对基线漂移的分析。最后,利用梯度稀释的蔗糖纯度标准物质,完成了检测限的校准。首次建立了全面、科学和有效的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可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制领域的相关仪器计量校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 蔗糖标准物质 校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样蛋白VILL通过与LMO7蛋白相互作用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
10
作者 曾玉梅 李继科 +1 位作者 黄仲曦 周毅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转基因实验,在体外(鼻咽癌细胞株)和体内(裸鼠)验证VILL与靶蛋白对鼻咽癌增殖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实验在临床组织标本中验证VILL与靶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鼻咽癌细胞(HONE1 EBV、S18)中,VILL与E3泛素连接酶LMO7相互作用的丰度最高,二者共定位于细胞浆,直接相互作用。过表达LMO7部分逆转VILL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67例鼻咽非癌组织比较,VILL表达在136例鼻咽癌组织中下调(P<0.0001)且与临床T分期(P=0.04)、N分期(P=0.01)和M分期(P=0.013)显著相关,而LMO7在鼻咽癌普遍高表达。结论VILL可能通过抑制LMO7的促癌功能而抑制鼻咽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VILL蛋白 LMO7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相互作用泡壁运动方程求解及分析
11
作者 李浩 张宇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0-587,611,共9页
为了深入理解超声空化在流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原理,探究了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理.首先,基于描述单空化泡泡壁运动的Keller-Miksis方程,理论研究了在声场驱动下可压缩流体中双空化泡相互作用的泡壁运动方程组,并采... 为了深入理解超声空化在流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原理,探究了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理.首先,基于描述单空化泡泡壁运动的Keller-Miksis方程,理论研究了在声场驱动下可压缩流体中双空化泡相互作用的泡壁运动方程组,并采用小扰动法得到了其二阶近似解.其次,通过对比二阶近似解和一阶近似解,揭示了二阶项对空化泡瞬时半径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等大双空化泡情况下声场频率和空化泡量纲一距离对二阶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泡平衡半径的增大,二阶项振幅出现了2个峰值,分别是由于空化泡的自然频率接近声场频率的2倍和1倍产生的.该双峰值能够真实反映双空化泡在声场中相互吸引的作用情况,且声场频率的改变使双峰值发生了明显偏移,并使峰值略微增加.随着空化泡量纲一距离的增加,峰值略微增大且左移,并在第2个峰值点后振幅下降的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空化泡 泡壁运动方程 瞬时空化泡半径 声场驱动 声场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12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13
作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前沿科学问题,从地球系统观测、模拟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球系统关键界面过程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馈关系,概述了当前全球变化和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全球变化科学应对、人类-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思亮 王欣楚 +8 位作者 戚羽霖 钟君 丁虎 文航 刘学炎 郎赟超 易沅壁 王宝利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7,共16页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也反作用于各层圈的运行和维持。本研究综述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层圈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重点探讨了人类世以来强烈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流域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互关联,其次剖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互馈作用,以及人类世人为活动对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强烈扰动,然后解析了流域过程与全球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制。综合分析表明人类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极大地扰动/加速了地表部分物质循环,导致流域系统多个关键变量参数超过生态环境突变临界点,也极大地影响多层圈物质循环和地球系统的稳定维持。最后根据当前流域科学发展态势与挑战,提出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前沿,通过研究范式变革、人工智能和多同位素等多学科新方法技术融合,指明了微生物等多因素驱动新机制以及构建流域动态系统模型等新方向,最终为深刻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作用的运行机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地球系统 流域 生物地球化学 层圈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敏 汤德元 +6 位作者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胡雯雯 毛茵茗 周飘 何松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00-2612,共13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体重下降,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100%,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体重下降,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100%,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且其疫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通过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病毒逃避宿主先天免疫以完成其复制,另一方面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以抑制病毒感染。因此,鉴定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对于了解宿主对病毒感染的防御和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从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点。本文详细阐述了PEDV感染过程中的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总结了PEDV的致病机制,以期为设计有效的疫苗或药物来预防和控制PEDV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病毒蛋白 宿主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玖斌 郑旺 +5 位作者 刘羿 孙若愚 袁玮 孟梅 蔡虹明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5,共19页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或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机制。此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类活动正深刻改变着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使地球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精准刻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揭示其动力学机制、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任务和面临的根本挑战。而同位素可有效追踪物质的跨圈层迁移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示踪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地球系统各圈层典型同位素组成分布,阐述了圈层界面过程同位素分馏机制,追踪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未来,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在地球系统框架下开展同位素与地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地球系统模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示踪复杂地球系统多圈层、多过程、多要素耦合条件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同位素分馏理论框架,突破原有应用范式,获得对圈层相互作用、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等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的创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分馏机制 地球系统科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圈层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脂质-淀粉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消化速率减缓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常念 郭岩 +2 位作者 张嘉欣 于修烛 李琪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共10页
随着肥胖、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流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受到推崇,蛋白质和脂质对淀粉消化速率减缓效果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和脂质与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影响二元及三元复合物形成的因素,如物质来源、种类、性质... 随着肥胖、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流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受到推崇,蛋白质和脂质对淀粉消化速率减缓效果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和脂质与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影响二元及三元复合物形成的因素,如物质来源、种类、性质与加工处理条件等,同时介绍了复合物形成对淀粉黏度、溶解度、膨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蛋白质和脂质减缓淀粉消化速率的作用机理:蛋白质通过在淀粉颗粒表面形成物理屏障和与酶结合降低酶活性来抑制淀粉消化;淀粉-脂质复合物通过形成屏障层阻碍淀粉酶的进入,并抑制淀粉分子分散,降低与淀粉酶接触机会,从而减缓淀粉的消化速率。以期为淀粉基复合物在调节人体血糖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预防Ⅱ型糖尿病等功能食品的开发应用等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蛋白质 脂质 复合物 相互作用 理化性质 消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相互作用及机理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旭 刘眉伶 +7 位作者 郑柳艳 白家宁 朱凯旋 袁林 卫春会 黄继红 张欢 杜丽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4,共10页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酸、乳酸、丁酸和己酸模拟体系的响应强度及香气轮廓均不同,其中乳酸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挥发量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乳酸质量浓度对模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使模拟体系挥发量降低,紫外光谱表明乳酸与模拟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对乳酸和酯类物质的二元体系进行研究,挥发曲线表明乳酸可以促进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释放,抑制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的释放。紫外光谱表明,二元体系的特征吸收峰随着乳酸浓度增加而改变;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与4种酯类物质的互作均为自发进行,且与己酸乙酯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本研究分析了4种酸对模拟体系中香气的影响,解析了乳酸与主要酯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为浓香型白酒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有机酸 酯类物质 香气 紫外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胶束与氟雷拉纳相互作用及其复合物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兵 杨敏 吴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目的]为了开发氟雷拉纳(fluralaner, FLU)新剂型,以酪蛋白胶束(micellar casein, MC)为载体研制了MC-FLU粉末制剂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pH驱动法制备了MC-FLU自组装复合物,并分别在pH10.0和pH7.0条件下制备了MC-FLU的碱性和中性复合... [目的]为了开发氟雷拉纳(fluralaner, FLU)新剂型,以酪蛋白胶束(micellar casein, MC)为载体研制了MC-FLU粉末制剂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pH驱动法制备了MC-FLU自组装复合物,并分别在pH10.0和pH7.0条件下制备了MC-FLU的碱性和中性复合物,分析了不同复合物中MC与FLU的作用机制;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得MC-FLU复合物粉末,采用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了复合物结构,测定了复合物的溶解性,并评价了复合物的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3种pH值(5.2、7.0、10.0)下MC与FLU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二者主要作用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且结合过程为自发过程。298 K下,自组装复合物中FLU与MC的结合常数为2.25×10^(6) L·mol^(-1),中性复合物中二者结合常数为2.12×10^(5) L·mol^(-1),碱性复合物中结合常数为2.26×10^(4) L·mol^(-1)。中性复合物粒径约为200 nm,碱性复合物粒径约为120 nm,自组装复合物粒径随着FLU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3种pH值条件下复合物的Zeta-电位均小于零。用SEM观察发现,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中性复合物粒径最小。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复合物溶解性高于喷雾干燥样品。模拟胃肠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经MC负载后,FLU的累积释放率显著降低。[结论]MC对FLU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可作为载体对其进行负载,进而改善FLU的溶解性,且对其具有缓释作用。研究结果可为FLU新载体的开发及MC在药物分子负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胶束 氟雷拉纳 自组装技术 相互作用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与污泥粉混烧的颗粒物生成特性和无机成分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宏方 盛昌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823,共9页
针对2类典型的非木质生物质燃料(秸秆)和城镇污水污泥的混烧行为,基于沉降炉燃烧实验研究秸秆(麦秸和稻草)以不同质量分数(5%、10%、20%和30%)掺烧污泥时颗粒物的生成特性,探讨不同生物质无机成分成灰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 针对2类典型的非木质生物质燃料(秸秆)和城镇污水污泥的混烧行为,基于沉降炉燃烧实验研究秸秆(麦秸和稻草)以不同质量分数(5%、10%、20%和30%)掺烧污泥时颗粒物的生成特性,探讨不同生物质无机成分成灰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秸秆掺烧污泥均有利于减少颗粒物特别是亚微米颗粒生成质量浓度,其原因是污泥的铝硅酸盐成分捕集碱金属的气-固相互作用及碱金属硫酸盐化的气-气相互作用。麦秸和稻草掺烧污泥时亚微米颗粒PM_(1)生成量分别降低41.14%~59.48%和6.88%~32.36%,超微米颗粒PM_(1-10)生成量分别降低31.87%~36.92%、30.99%~57.84%。由于混烧相互作用,秸秆掺烧污泥时亚微米颗粒和小尺寸的超微米颗粒的元素组成相应发生变化,导致颗粒物中的K、Cl及S质量浓度随污泥掺比增加而降低,因此掺烧污泥不仅减少可沉积的颗粒物量,而且减轻可沉积颗粒物的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粉混烧 秸秆 污泥 颗粒物生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