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肖俊 李兴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探讨了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以此为基础,进步深入研究了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MIIF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MIIF表... 探讨了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以此为基础,进步深入研究了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MIIF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MIIF表达式,详细分析了交流系统负荷特性、交流系统等值阻抗和耦合阻抗、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以及直流系统等因素对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得到了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 多端交直流系统 电压相互 相互作用因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基因OsPIL11的表达模式及其在光信号传导中作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卫红 李莉 +3 位作者 彭威风 刘婧 杨慧 谢先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分析了OsPIL11基因(6个潜在的PIF转录因子之一)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OsPIL11在水稻中的表达具有器官特异性,并且受叶片发育、脱落酸、茉莉酮酸和水杨酸调控。为了进一步分析OsPIL11在植物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构建了OsPIL11基因的过量表... 分析了OsPIL11基因(6个潜在的PIF转录因子之一)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OsPIL11在水稻中的表达具有器官特异性,并且受叶片发育、脱落酸、茉莉酮酸和水杨酸调控。为了进一步分析OsPIL11在植物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构建了OsPIL1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烟草。通过比较转基因和野生型烟草植株幼苗在红光和远红光下的光形态建成特征,发现红光下生长的OsPIL11转基因烟草下胚轴较短、真叶和子叶较大;然而在远红光下,转基因和野生型烟草植株的表型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OsPIL11参与红光诱导的幼苗去黄化反应,但是不参与远红光诱导的幼苗去黄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 转基因烟草 光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中桩-桩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研究
3
作者 郑宾国 刘林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桩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究群桩动力阻抗的基础,而桩桩动力相互作用通常利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来反映。将饱和土视为液固两相介质,利用薄层法得到了饱和土的竖向动力阻抗,进而得到饱和土中桩桩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通过分析桩土力... 桩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究群桩动力阻抗的基础,而桩桩动力相互作用通常利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来反映。将饱和土视为液固两相介质,利用薄层法得到了饱和土的竖向动力阻抗,进而得到饱和土中桩桩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通过分析桩土力学参数对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发现:桩间距、耦合系数、桩土模量比等参数对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有较大的影响,液固耦合系数较大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多孔介质 饱和土 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薄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TRPP2和基质相互作用因子1在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变化及对血管收缩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姜婉 叶立 +2 位作者 杨欣玥 沈兵 汪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0-670,共1页
目的研究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改变,探讨钙库操纵的钙内流(SOCE)及其组成分子TRPP2和基质相互作用因子1(STIM1)对血管收缩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鼠尾血压测量仪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压的变化;应用离体血管... 目的研究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改变,探讨钙库操纵的钙内流(SOCE)及其组成分子TRPP2和基质相互作用因子1(STIM1)对血管收缩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鼠尾血压测量仪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压的变化;应用离体血管培养技术,分别特异性地敲低基底动脉血管中TRPP2和STIM1的蛋白表达;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检测实验,利用内皮素1(ET-1)清空细胞内钙库,并用维拉帕米阻断L型钙离子通道,观察基底动脉平滑肌中SOCE的变化;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血管中TRPP2和STIM1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盐饮食4周后,与对照组(123.7±3.6)mmH g相比,高盐摄入组收缩压(161.5±3.2)mmHg显著升高。张力结果显示,高盐摄入增强了ET-1诱导的SOCE引起的收缩。如果TRPP2和STIM1被特异性siRNA敲低,则激动剂诱导的SOCE引起的收缩显著降低。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血压组脑血管中TRPP2和STIM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结论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平滑肌中SOCE所引起的收缩显著增强,可能与TRPP2和STIM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P2 基质相互作用因子1 高盐 高血压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相互作用因子在维甲酸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转 高素华 +4 位作者 余凯伦 陈瑶 陶宇昌 何志东 余增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索TG-相互作用因子(TGIF)在维甲酸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妊娠13 d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MTT实验检测0~10.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时间点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索TG-相互作用因子(TGIF)在维甲酸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妊娠13 d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MTT实验检测0~10.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时间点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5.0μmol/L atRA处理组细胞内TGIF蛋白的表达。TGIF siRNA和control siRNA分别转染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TGIF siRNA转染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后的基因沉默的效果;MTT实验检测TGIF siRNA转染后atRA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0.1~10.0μmol/L的atRA对不同时间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在72 h时,5.0和10.0μmol/L的atRA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GIF siRNA转染后,5.0μmol/L atRA对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atRA对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TGIF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维甲酸 腭突间充质细胞 TG-相互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帆 洪潮 +5 位作者 赵利刚 杨健 张野 李俊杰 孙鹏伟 袁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308-5315,5577,共9页
该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小扰动条件下可将各回直流的动态特性等效为一个附加导纳矩阵;其次,根据直流稳态方程分析推导小扰动条件下、直流输电系统... 该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小扰动条件下可将各回直流的动态特性等效为一个附加导纳矩阵;其次,根据直流稳态方程分析推导小扰动条件下、直流输电系统在4种不同控制模式下的等效导纳;最后,利用该等效导纳修正交流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求得修正后的节点阻抗矩阵,即可通过阻抗比计算得到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该方法可准确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还可有效计及电源、负荷等元件的动态(阻抗)特性。基于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算例的仿真计算对比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分析了直流不同控制模式对多直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控制模式 小扰动响应特性 直流附加等效导纳 多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在肿瘤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金安莉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HHIP(hedgehog-interacting protein)基因编码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位于染色体4q31.21-31.3。作为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拮抗剂,HHIP能够抑制Hh信号通路活化。在人类肿瘤中,Hh信号通路通常呈异常激活状态,HHIP在大多数类型的... HHIP(hedgehog-interacting protein)基因编码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位于染色体4q31.21-31.3。作为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拮抗剂,HHIP能够抑制Hh信号通路活化。在人类肿瘤中,Hh信号通路通常呈异常激活状态,HHIP在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组织中普遍低表达。HHIP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物。本文从HHIP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面对HHIP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HIP) Hedgehog(Hh)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一鸣 杨刚 +2 位作者 由磊 胡亚 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探讨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PIP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瞬时转染的方法敲低胰腺癌细胞中HPIP的表达水平,细... 目的探讨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PIP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瞬时转染的方法敲低胰腺癌细胞中HPI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HPIP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敲低HPIP对于cyclin D1、caspase 7和cleaved caspase 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PIP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2.060,P=0.039)。敲低HPIP表达水平后,在24 h起MIA PaCa-2和BxPC-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P均<0.05);MIA PaCa-2(t=4.706,P=0.009)和BxPC-3细胞(t=9.514,P=0.000)形成的阳性克隆数明显减少;MIA PaCa-2(t=7.642,P=0.001)及BxPC-3细胞(t=2.714,P=0.051)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3.244,P=0.031;t=6.095,P=0.003);MIA PaCa-2(t=24.58,P=0.000;t=29.43,P=0.000)和BxPC-3细胞(t=36.45,P=0.000;t=43.52,P=0.000)中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明显上升;MIA PaCa-2(t=6.705,P=0.002)和BxPC-3细胞(t=6.238,P=0.003)的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aspase 7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516;t=0.027,P=0.979),cleaved caspase 7表达水平明显上升(t=3.991,P=0.016;t=6.536,P=0.002)。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HPIP在胰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敲低HPIP可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化受阻,并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HPIP可能在胰腺癌中发挥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1和cMyb在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发育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洪佳馨 徐颂恩 +1 位作者 张文清 刘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32,共14页
中性粒细胞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且被精密调控的过程,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造血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辅因子相互作用或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网络的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目前参与该过程的转录... 中性粒细胞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且被精密调控的过程,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造血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辅因子相互作用或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网络的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目前参与该过程的转录因子有几十种,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被广泛研究,但对转录因子之间调控关系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人PU.1和cMYB参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多个阶段且它们的异常通常与血液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在体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Myb过表达(cmybhyper)和Pu.1缺陷(pu.1^(G242D/G242D))的斑马鱼模型,通过整体原位杂交、qRT-PCR、荧光报告系统以及拯救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和cMyb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在pu.1^(G242D/G242D)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的cmyb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cmybhyper中,中性粒细胞的pu.1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在pu.1^(G242D/G242D)突变体中注射MO(morpholino)来降低cmyb的表达,并使用SB以及BrdU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增殖情况,发现cmyb的敲低可以拯救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在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可以负调控cMyb的表达量。最后,本研究通过构建多位点突变质粒和荧光报告系统,证实了Pu.1能够直接结合在cmyb启动子+72 bp位点,从而负调控其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Pu.1可以通过调控cmyb的表达参与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为理解两者之间调控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cMyb 转录因子相互作用 斑马鱼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成层土剪切效应的相邻桩基动力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珏 周叮 +2 位作者 刘伟庆 王曙光 杜东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2-742,共11页
在Winkler模型中引入描述地基土剪切效应的第二地基参数,采用初参数法求解双参数地基模型中桩的水平振动微分方程,运用传递矩阵法得到层状地基中邻桩的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分析表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比Winkler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大... 在Winkler模型中引入描述地基土剪切效应的第二地基参数,采用初参数法求解双参数地基模型中桩的水平振动微分方程,运用传递矩阵法得到层状地基中邻桩的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分析表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比Winkler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大,在低外载激振频率、小桩土弹模比、小桩间距和均质土的情况下差异更为明显。文中对影响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诸多因素(桩土弹模比、桩间距、桩间角、地基成层性、桩底边界条件、桩身长径比以及激振频率)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桩间距和桩间角是影响邻桩相互作用因子最明显的参数,桩土弹模比对均质土的邻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影响微小,而对层状土的邻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基础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双参数地基 传递矩阵法 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涛 刘金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和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据此,建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和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据此,建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计算时,必须充分估计弹性理论解与真实值的差别,以工程实测和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弹性理论解进行修正,方可获得较满意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桩 桩–土 土–土 相互作用因子 弹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地震作用下桩间横向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东旗 郝玉龙 陈云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在远场地震作用下单桩横向地震响应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相互作用因子,研究了远场地震作用下成层地基中桩与桩的横向动力相互作用,得到了桩间距、桩土刚度比、桩顶约束条件、瑞利波入射角度、震动频率是影响群桩横向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因素... 在远场地震作用下单桩横向地震响应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相互作用因子,研究了远场地震作用下成层地基中桩与桩的横向动力相互作用,得到了桩间距、桩土刚度比、桩顶约束条件、瑞利波入射角度、震动频率是影响群桩横向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因素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远场地震作用下群桩的横向地震响应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地震 群桩 横向动力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承上部结构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辉 邹银生 尚守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共5页
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层状地基土中桩基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的特性,总结出各参与要素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的作用规律,并探讨了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程度的简单判别方法;编制了群桩分层土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及优化设计程... 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层状地基土中桩基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的特性,总结出各参与要素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的作用规律,并探讨了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程度的简单判别方法;编制了群桩分层土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及优化设计程序.实例分析表明,在带桩结构工程中应用该程序进行抗震作用下的优化动力计算是简单可行的,可由体系周期放大因子的值来确定采取相互作用设计计算与否,为桩承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土-结构共同作用 群桩相互作用因子 时-频域分析 周期放大因子 动力反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CKI:一个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预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渊 何瑞瑞 +2 位作者 刘源 朱华庆 李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3-1042,共10页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调控免疫应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细胞间的通讯网络,但存...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调控免疫应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细胞间的通讯网络,但存在实验周期长、设备要求高和成本高等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计算方法来加快对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cell-cytokine interactions,CKI)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VGAE)预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CKI。该模型可有效融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特征,充分挖掘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属性中的有效信息,实现对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高效预测。与变分自编码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相比,采用图结构设计的DeepCKI表现出了最优的预测性能。DeepCKI模型对4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有效性。预测打分排名前100的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中,有36对已被最新发表文献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发现新的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变分图自编码器 DeepC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晓达 高美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共沉淀 亚细胞定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与筏板的竖向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6
作者 徐新生 燕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1-284,共4页
对沿深度离散形成一系列均质的土层,应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单桩的动力阻抗。借助推求的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研究承台板与群桩的竖向动力相互作用,通常假设承台板是刚性的,并充分考虑了承台板具有一定的刚度、可以变形的柔性承台板,提... 对沿深度离散形成一系列均质的土层,应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单桩的动力阻抗。借助推求的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研究承台板与群桩的竖向动力相互作用,通常假设承台板是刚性的,并充分考虑了承台板具有一定的刚度、可以变形的柔性承台板,提出承台板-群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然后推出其动力相互作用方程。通过算例说明了承台板的刚度对承台板的动力作用是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振动频率越低,柔性承台板的振幅与刚性承台板的振幅相差越大;随着频率的增大,二者差别也减小,并逐渐趋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一鹏 周晓飞 +5 位作者 王剑 藏春光 张悦盼 辛雪 朱春丽 付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表达,并分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沉淀分析TNIP1与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互作用及其对TRAF6的泛素化影响。分别将空载体、oe-TNIP1或si-TNIP1转染的U87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大脑中,并通过BLI方法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TNIP1表达与IDH野生型神经胶质瘤的较高恶性等级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与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无关。TNIP1敲低显著减弱了N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TNIP1与TRAF6相互作用,并且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与空载体的异种移植物相比,oe-TNIP1的异种移植物显示出加速肿瘤进展,而si-TNIP1的异种移植物则相反。结论TNIP1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进而促进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因子ΚB TNF受体相关因子6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P核糖基化因子样6相互作用蛋白1(ARL6IP1)低表达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华 邢源 +5 位作者 叶雨萌 郝延辉 喻超 贾兆乾 左红艳 李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因子样6相互作用蛋白1(ARL6IP1)对电离辐射后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C57BL/6N小鼠进行^(60)Co源γ射线全腹部单次照射,剂量15 Gy,制备小鼠放射性肠损伤模型,Western印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照射后1,...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因子样6相互作用蛋白1(ARL6IP1)对电离辐射后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C57BL/6N小鼠进行^(60)Co源γ射线全腹部单次照射,剂量15 Gy,制备小鼠放射性肠损伤模型,Western印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照射后1,3,7和14 d小鼠空肠组织ARL6IP1蛋白表达。②细胞实验:设计3条不同序列的Arl6ip1-小干扰RNA(siRNA)(Arl6ip1-siRNA-132,Arl6ip1-siRNA-249和Arl6ip1-siRNA-565),以慢病毒LV5(EF-1aF/GFP&Puro)为载体,构建Arl6ip1敲低的小肠上皮IEC-6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慢病毒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计算转染效率。分别用CCK-8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水平。结果①动物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腹部照射15 Gy后1和3 d,空肠组织中ARL6I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照射后7和14 d,ARL6IP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②细胞实验:阴性对照siRNA组和Arl6ip1-siRNA-565组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均>80%,Arl6ip1-siRNA-132和Arl6ip1-siRNA-249组慢病毒转染效率<80%。与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转染Arl6ip1-siRNA-565慢病毒的IEC-6细胞中ARL6I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照射15 Gy后,与阴性对照siRNA细胞相比,Arl6ip1-siRNA-565转染后Arl6ip1敲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γH2AX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ARL6IP1低表达可促进照射后细胞DNA损伤,抑制细胞存活,从而加重电离辐射所致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肠损伤 小干扰RNA ADP核糖基化因子样6相互作用蛋白1(ARL6IP1)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动荷载作用下端承型群桩动力相互作用解析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长杰 崔亦秦 +1 位作者 丁选明 栾鲁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87-2195,共9页
基于平面应变假定,建立了考虑被动桩散射效应的桩–土–桩竖向耦合振动响应分析计算模型。依托该计算模型,首先求解土体控制方程,得到桩周土纵向位移表达式、桩周土纵向复阻抗以及土体位移衰减函数,然后基于严格的桩–土耦合作用,求解... 基于平面应变假定,建立了考虑被动桩散射效应的桩–土–桩竖向耦合振动响应分析计算模型。依托该计算模型,首先求解土体控制方程,得到桩周土纵向位移表达式、桩周土纵向复阻抗以及土体位移衰减函数,然后基于严格的桩–土耦合作用,求解外荷载作用下的主动桩位移和由主动桩振动产生的被动桩位移,并求出由被动桩振动产生的主动桩位移,由此得到考虑被动桩散射效应的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基于求得的修正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建立考虑被动桩散射效应的群桩竖向动力刚度矩阵,结合桩帽性质及叠加原理,推导得到竖向动荷载作用下的群桩竖向动力响应解析解。基于所得解进行算例分析表明:退化解与已有文献解吻合很好,验证了解的合理性;被动桩的散射效应对小间距群桩的振动响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桩间距和桩长径比对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群桩竖向动阻抗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散射效应 相互作用因子 动力响应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cp2a基因对雏鸡脾脏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何琪 孙晨晨 +6 位作者 侯曼曼 肖福泉 龚柳菲 黄燕 段少仪 祁克宗 宋祥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a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转录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用APEC野生株(AE17)及其hcp2a基因缺失株(AE17△hcp2a)分别感染雏鸡,采集脾脏组织制作苏... 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a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转录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用APEC野生株(AE17)及其hcp2a基因缺失株(AE17△hcp2a)分别感染雏鸡,采集脾脏组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通过转录组学测序筛选hcp2a基因缺失株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分析。AE17和AE17△hcp2a均能引起雏鸡脾脏的病理变化,转录组学测序结果发现,AE17△hcp2a感染雏鸡脾脏中筛选到5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1个基因上调表达,291个基因下调表达。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氧化还原过程、免疫反应、水解酶活性等条目。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细胞粘附分子(CAMs)通路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cp2a基因缺失后感染雏鸡,会影响其脾脏mRNA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hcp2a基因 脾脏 雏鸡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