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_2F^-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
1
作者 孙晓颖 王钦 +3 位作者 李志儒 吴迪 孙家锺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0-963,共4页
使用高水平的从头算CCSD(T)/aug-cc-pVTZ方法,经过Counterpoise校正,计算了He2F-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在He2F-体系的相互作用势能面的最小值处,发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He…F-距离是0.334nm,He…He的距离是... 使用高水平的从头算CCSD(T)/aug-cc-pVTZ方法,经过Counterpoise校正,计算了He2F-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在He2F-体系的相互作用势能面的最小值处,发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He…F-距离是0.334nm,He…He的距离是0.295nm,∠HeF-He为52.5°.计算了此稳定结构的频率、相互作用能、二体相互作用能和三体相互作用能.在CCSD(T)/d-aug-cc-pVTZ水平下,相互作用能为-1.72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势能 从头算方法 三体相互作用 He2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板状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解释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宝 束庆霏 邓荣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为了探寻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机理,将时效强度与板状黏土颗粒搭接方式和相互作用势能联系起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朝着势能较低的位置搭接,当颗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最低时,时效强度达到稳定值。提出了可考虑两板状颗粒间夹角θ和距... 为了探寻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机理,将时效强度与板状黏土颗粒搭接方式和相互作用势能联系起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朝着势能较低的位置搭接,当颗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最低时,时效强度达到稳定值。提出了可考虑两板状颗粒间夹角θ和距离d影响的颗粒相互作用总势能公式,可用Zeta电位代替表面电位来计算势能,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通过计算可知:①黏土时效强度与电解质浓度有很大关系,电解质浓度较低时(≤10^(-3)mol/L),两颗粒相互垂直时的总势能最低;电解质浓度较高时(≥10^(-1)mol/L),两颗粒相互平行时的总势能最低,时效强度几乎不变,甚至会减小;中间电解质浓度是过渡状态;②两黏土颗粒的稳定搭接方式主要是垂直和平行,两颗粒之间总会趋于向稳定搭接方式转化,这也是时效强度经历一定时间而达到稳定值的过程;③解释了黏土触变强度恢复的原因,即颗粒会一直趋于搭接强度最高的垂直稳定搭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板状颗粒 颗粒间相互作用势能 时效强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在溶液中吸附聚电解质行为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Ⅰ)模型建立
3
作者 季君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以自洽场 (CSF)理论为基础 ,综合粒子、溶剂分子和聚合物链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聚合物分子链电荷的作用对粒子在溶液中吸附聚合物的影响 ,采用前末端链节决定随机行走模型 (PRDWM)建立了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吸附平衡后的粒子表面的链节密... 以自洽场 (CSF)理论为基础 ,综合粒子、溶剂分子和聚合物链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聚合物分子链电荷的作用对粒子在溶液中吸附聚合物的影响 ,采用前末端链节决定随机行走模型 (PRDWM)建立了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吸附平衡后的粒子表面的链节密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链节密度分布函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模型 链节密度分布函数 聚电解质溶液 相互作用势能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柱对称相对论电子束的势能与发射度
4
作者 代志勇 江孝国 +1 位作者 陈思富 谢宇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1-824,共4页
推导了柱对称相对论电子束在漂移管内的空间电荷势及相互作用势能,分析了势能在束流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束流均方根发射度的变化方程比较。指出一部分势能随束流传输过程中包络振荡而呈现出可逆的变化;而另一部分势能则在束流传... 推导了柱对称相对论电子束在漂移管内的空间电荷势及相互作用势能,分析了势能在束流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束流均方根发射度的变化方程比较。指出一部分势能随束流传输过程中包络振荡而呈现出可逆的变化;而另一部分势能则在束流传输系统及束流本身非线性力的作用下,随着电荷密度分布变化而转为电荷横向热运动能量,从而导致束流归一化发射度的增长,这种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对称电子束 相互作用势能 均方根发射度 电荷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质聚集体应变下势能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正扬 樊小哲 +1 位作者 龙军 代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6-854,共9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构建不同稠合芳环结构沥青质构成的聚集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模型,并对不同应变状态的模型进行模拟,统计各种势能的相对变化值。沥青质聚集体模型在拉伸和压缩应变的情况下势能均上升,且势能基本随应变绝对值增加而增加。但... 利用分子动力学构建不同稠合芳环结构沥青质构成的聚集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模型,并对不同应变状态的模型进行模拟,统计各种势能的相对变化值。沥青质聚集体模型在拉伸和压缩应变的情况下势能均上升,且势能基本随应变绝对值增加而增加。但势能上升贡献的来源不同,压缩时势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形变势能上升,而拉伸时则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形变势能变化共同影响。沥青质稠合芳环结构会显著影响聚集体模型在应变下的势能变化种类和趋势,渺位缩合沥青质的形变势能随应变的变化较大,且主要由分子的扭矩变化造成;而迫位缩合沥青质形变势能变化较小,且主要是由分子键伸缩造成。随着应变增加,所有沥青质分子均能更好维持平面构型,从而使偏离平面附加势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分子聚集体 分子动力学 渺位缩合 迫位缩合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 形变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对低阶煤油泡浮选矿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亮 陈松降 +3 位作者 陶秀祥 杨曌 李路路 范会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32-1439,共8页
浮选矿浆中离子的种类与浓度直接影响着矿物颗粒和气泡的表面电位,进而支配着浮选矿化过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入手,通过DLVO理论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对煤粒和油泡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影响,结合其在不同电解质条件下诱导时间的差异,... 浮选矿浆中离子的种类与浓度直接影响着矿物颗粒和气泡的表面电位,进而支配着浮选矿化过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入手,通过DLVO理论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对煤粒和油泡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影响,结合其在不同电解质条件下诱导时间的差异,最终通过相应条件下的油泡浮选试验来证实电解质对低阶煤-油泡浮选矿化黏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aCl和CaCl_2两种电解质,随其浓度的增大,煤粒和油泡表面电位的负值均不断减小,煤粒和油泡间的能垒也不断降低,当CaCl_2浓度为100 mmol/L时,煤粒和油泡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能垒;并且随这两种电解质浓度的增大,黏附过程的诱导时间逐渐减小,相应地可燃体回收率不断提高,且相同的电解质浓度下,CaCl_2电解质对其相互作用能垒和诱导时间的降低程度更大,可燃体回收率更高。而对于AlCl_3电解质,当其浓度大于20 mmol/L时且随浓度的增大,煤粒和油泡间的相互作用能垒和诱导时间不断增大,相应地可燃体回收率则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油泡 电解质 相互作用势能 诱导时间 可燃体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绝热量子散射动力学
7
作者 韩克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1032-1036,共5页
综述了非绝热化学过程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含时波包非绝热量子动力学方法,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非绝热动力学、光解非绝热动力学及非绝热传能过程的应用.
关键词 非绝热动力学 含时波包 多个相互作用势能 分裂算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