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面点蚀对直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及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侯静玉 杨绍普 刘永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78-286,共9页
齿面点蚀作为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它的存在直接影响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TVMS),进而导致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变。鉴于此,将每个点蚀形状近似地视为椭圆柱的一部分,根据点蚀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定义... 齿面点蚀作为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它的存在直接影响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TVMS),进而导致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变。鉴于此,将每个点蚀形状近似地视为椭圆柱的一部分,根据点蚀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定义了三种损伤级别:轻度点蚀、中度点蚀和重度点蚀。基于势能法计算并比较了无故障齿轮和含有不同程度点蚀齿轮的TVMS,讨论了点蚀位置和点蚀尺寸对TVMS的影响。研究了单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的故障动态特性,并利用动力传动故障诊断综合试验台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中的齿面点蚀模型与实际点蚀形貌更接近。随着点蚀位置参数的增大,点蚀区域由基圆逐渐向齿顶圆方向移动;点蚀长轴长越长,点蚀区域内TVMS的减小量越明显;在相同的主动轮角位移变化范围内,随着短轴长的变化,不同程度的点蚀故障引起的啮合刚度的减小量是相同的。所建模型能够预测齿轮系统的啮合刚度及振动行为,相应的振动分析结果为齿面点蚀故障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齿面点蚀 时变啮合刚度(TVMS) 动态响应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能量法的直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被引量:32
2
作者 马辉 逄旭 +1 位作者 宋溶泽 杨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66,884,共5页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轮齿简化为齿根圆上的悬臂梁,并考虑较为真实的过渡曲线,对现有的能量法计算齿轮啮合刚度作了进一步修正.通过与文献和有限元结果的对比,给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验证了所提出的修正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方法避开了...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轮齿简化为齿根圆上的悬臂梁,并考虑较为真实的过渡曲线,对现有的能量法计算齿轮啮合刚度作了进一步修正.通过与文献和有限元结果的对比,给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验证了所提出的修正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方法避开了齿数的判断,提高了能量法计算齿轮啮合刚度的通用性.此外,考虑较为真实的过渡曲线方程,保证了轮齿建模的准确性,进一步减小了啮合刚度的计算误差,研究结果可为直齿轮啮合动力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时变啮合刚度 改进能量法 有限元 真实过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载荷与动态磨损系数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磨损特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晓笋 巫世晶 +1 位作者 陈杰 彭则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8-413,共6页
为揭示齿轮传动系统齿面动态磨损特性,通过Weber–Banaschek公式计算获取啮合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基于此建立包含非线性齿侧间隙和内部误差激励的齿轮传动系统运动学方程,计算获得系统轮齿啮合时载荷沿啮合线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齿... 为揭示齿轮传动系统齿面动态磨损特性,通过Weber–Banaschek公式计算获取啮合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基于此建立包含非线性齿侧间隙和内部误差激励的齿轮传动系统运动学方程,计算获得系统轮齿啮合时载荷沿啮合线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齿面粗糙度和当前啮合点最小油膜厚度,建立齿面动态磨损系数的表达式。以轮齿的起始啮合点和最终啮合为区间,将渐开线齿廓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离散化的齿面动态磨损模型并对其进行特定参数下的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动载荷、动态磨损系数和滑移速度等参数的影响,主从动齿轮齿面累积磨损量沿渐开线齿廓呈现非均匀分布,节点处最小,齿顶处最大;小齿轮的齿面磨损程度比大齿轮更严重;当传动比和模数变化时,齿面累积磨损量均存在变化趋势明显的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啮合刚度 动载荷 动态磨损系数 动态磨损模型 直齿轮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毂直齿轮冷精锻新工艺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成亮 施卫兵 +2 位作者 徐祥龙 赵震 刘全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94-1497,共4页
根据带毂直齿轮的结构特点,采取4种具体措施解决其精密成形问题,提出一种带毂直齿轮精锻新工艺,以某具体带毂直齿轮零件为例,建立了其精锻成形过程的刚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其速度、应力与应变等场量信息,结合坐标网格实验探讨成... 根据带毂直齿轮的结构特点,采取4种具体措施解决其精密成形问题,提出一种带毂直齿轮精锻新工艺,以某具体带毂直齿轮零件为例,建立了其精锻成形过程的刚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其速度、应力与应变等场量信息,结合坐标网格实验探讨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并进行成形载荷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载荷条件下,采用该带毂直齿轮精锻工艺能够获得齿形饱满的齿轮锻件;有限元模拟与工艺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带毂直齿轮精锻工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毂直齿轮 冷精锻 分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位系数的直齿轮啮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义民 杨健 +1 位作者 胡鹏 王全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7-1291,共5页
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直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基于APDL建立变位直齿轮副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对齿轮副啮合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齿轮啮合产生的动态接触力以及动态传递误差,研究了齿轮变位系数对于齿轮啮合特... 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直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基于APDL建立变位直齿轮副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对齿轮副啮合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齿轮啮合产生的动态接触力以及动态传递误差,研究了齿轮变位系数对于齿轮啮合特性的影响,将动态传递误差与静态传递误差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不同变位系数下,啮合频率都是主要的频率成分,其他频率成分的幅值受到变位系数的影响,接近固有频率的倍频幅值较大.静态传递误差与动态传递误差在时域和频域上都存在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系数 直齿轮 传递误差 啮合特性 ANSYS 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齿廓偏差对直齿轮副振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常乐浩 刘更 +1 位作者 吴立言 贺朝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27,共6页
通过建立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模型,计算了考虑齿面误差分布时齿轮的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误差。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合冲击激励的影响,建立了直齿轮副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形式齿廓(中凸、中凹、正压力角、负压... 通过建立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模型,计算了考虑齿面误差分布时齿轮的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误差。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合冲击激励的影响,建立了直齿轮副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形式齿廓(中凸、中凹、正压力角、负压力角)偏差对系统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凹齿廓齿轮的振动最大;负压力角偏差齿轮作从动轮时振动仅次于中凹齿廓;在多数载荷条件下,正压力角偏差齿轮的振动要小于负压力角偏差齿轮,中凸齿廓齿轮具有比理想齿廓齿轮更小的振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出齿轮误差控制原则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廓偏差 轮齿承载接触分析 啮合冲击 直齿轮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齿轮“渗碳-温挤”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再新 张治民 +2 位作者 乔俊强 张玲娟 周贤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过分析齿轮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的基本要求,建立了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加工直齿轮时坯料所需渗碳层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为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目标和简明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渗碳-温挤压 渗碳层 厚度分布模型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轮的啮合冲击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姚文席 魏任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61,25,共6页
本文用解析的方法,研究了直齿轮振动中的一种重要激励项——啮合冲量,找出了齿轮的误差、变形以及齿面载荷与啮合冲击的时间、冲击力以及啮合冲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齿轮的啮合冲击振动创造了条件。通过分析不同精度齿轮... 本文用解析的方法,研究了直齿轮振动中的一种重要激励项——啮合冲量,找出了齿轮的误差、变形以及齿面载荷与啮合冲击的时间、冲击力以及啮合冲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齿轮的啮合冲击振动创造了条件。通过分析不同精度齿轮的基节误差对啮合冲量的影响,说明了精度高的齿轮应采用齿廓修形的方法以减小传动中的啮合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啮合冲击 振动 直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直齿轮弹流润滑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阳天成 陈南 +1 位作者 赵家琦 王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6-700,共5页
针对具有旋转与轴向2个方向速度的胶印机窜墨棍直齿轮润滑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直齿轮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对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并运用有限长弹流理论建立了包含2个方向速度的控制方程,如Reynolds方程、油... 针对具有旋转与轴向2个方向速度的胶印机窜墨棍直齿轮润滑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直齿轮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对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并运用有限长弹流理论建立了包含2个方向速度的控制方程,如Reynolds方程、油膜几何方程、润滑油黏度、密度方程和载荷平衡方程;然后,对控制方程进行无量纲化以提高数值计算效率和求解的收敛性;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具有强非线性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并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获得直齿轮不同工况下的润滑油膜压力、膜厚分布,同时还可得到相应的油膜摩擦系数,为研究具有2个方向速度的直齿轮摩擦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速度 有限长线接触 直齿轮 弹流润滑 多重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流润滑效应下直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贇 刘少军 丁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87-4193,共7页
将直齿轮的连续动态啮合过程用7个典型的啮合状态进行离散,得到7个不同啮合状态下弹流润滑油膜压力的精确数值解。通过有限元法,将此油膜压力转化为齿轮的接触应力。在综合考虑Goodman零均值应力转化公式、P-S-N曲线的横向影响因素以及M... 将直齿轮的连续动态啮合过程用7个典型的啮合状态进行离散,得到7个不同啮合状态下弹流润滑油膜压力的精确数值解。通过有限元法,将此油膜压力转化为齿轮的接触应力。在综合考虑Goodman零均值应力转化公式、P-S-N曲线的横向影响因素以及Miner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EM修正法则后,建立齿轮的P-S-N曲线,计算得到弹流润滑效应下直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其结果是干Hertz接触的3.91倍,是GB/T 3480—1997标准的10.4倍。对比结果表明:对高速传动直齿轮进行接触疲劳寿命的准确评估,有必要考虑弹流润滑效应,同时现行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直齿轮 接触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摩擦影响的直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康 汪涛 +3 位作者 熊杨寿 赵韩 马加奇 吴其林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4-569,共6页
针对现有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模型不考虑时变摩擦影响的问题,以一种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时变摩擦系数为基础,通过推导齿轮副的齿面速度、滚滑比、卷汲速度、赫兹应力,得到了弹流润滑状态下,考虑单双齿啮合情况下载荷变化的时变摩擦系数... 针对现有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模型不考虑时变摩擦影响的问题,以一种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时变摩擦系数为基础,通过推导齿轮副的齿面速度、滚滑比、卷汲速度、赫兹应力,得到了弹流润滑状态下,考虑单双齿啮合情况下载荷变化的时变摩擦系数;并应用于势能法刚度计算模型,提出了计及齿面摩擦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齿面摩擦对时变啮合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节点位置,不存在相对滑动,刚度和不考虑摩擦情况一致;在单双齿啮合区的临界点,单齿刚度存在突变的现象;随着载荷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减小。该方法同样适合于其它摩擦模型,从而为后续进行考虑摩擦影响的齿轮动力学分析提供新的时变啮合刚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弹流润滑 摩擦 势能法 时变啮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辐刚度和齿廓修形的渐开线直齿轮动载荷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春明 王成 +1 位作者 杜明刚 赵志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9-1248,共10页
为解决高速重载车辆渐开线直齿轮功率密度低和振动载荷大问题,开展轮辐刚度和齿廓修形对齿轮动载荷影响规律研究。考虑轮辐刚度、齿廓修形和齿轮实际运动状态,结合解析法建立了齿轮啮合刚度模型,将该模型与10自由度横-扭-摆耦合非线性... 为解决高速重载车辆渐开线直齿轮功率密度低和振动载荷大问题,开展轮辐刚度和齿廓修形对齿轮动载荷影响规律研究。考虑轮辐刚度、齿廓修形和齿轮实际运动状态,结合解析法建立了齿轮啮合刚度模型,将该模型与10自由度横-扭-摆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加,齿轮动载荷均呈驼峰状变化,多数转速下薄壁轮缘齿轮动载荷较大,其中,动态啮合力第2阶和第6阶啮频对应的幅值明显增加;随着转矩增加,齿轮动载荷总体均呈抛物线减小,但薄壁轮缘齿轮存在局部峰值;随着修形量增加,齿轮动载荷均呈U形变化;存在最优修形量使动载荷达到最小,当修形量超过最优值时薄壁轮缘齿轮动载荷变化平缓;当修形量超过某临界值时修形齿轮动载荷大于无修形齿轮,且薄壁轮缘齿轮临界修形量较大;短修形齿轮动载荷总体均呈U形变化,长修形齿轮动载荷急剧减小,说明长修形可更有效地减弱齿轮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直齿轮 啮合刚度 齿廓修形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重汽车用直齿轮冷挤压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强 周杰 +2 位作者 何雄 夏泽雨 刘正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16-3223,共8页
针对大模数直齿轮冷挤压成形后端面加工余量大、齿顶塌角大和成形载荷大的问题,以齿顶圆角、入模角、劈分厚度、定径带长度为优化变量,应用响应面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齿轮冷挤压成形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减小齿轮端面加工余量、... 针对大模数直齿轮冷挤压成形后端面加工余量大、齿顶塌角大和成形载荷大的问题,以齿顶圆角、入模角、劈分厚度、定径带长度为优化变量,应用响应面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齿轮冷挤压成形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减小齿轮端面加工余量、提高齿顶充填性和降低成形载荷为目标,分别建立3个目标函数的二阶响应面模型,通过在可行变量空间内寻优,将优化后的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模型预测精度高,能较好地描述3个目标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响应。大模数直齿轮冷挤压成形最优工艺参数为:齿顶圆角1.6 mm、入模角40°、劈分厚度2 mm、定径带长度15 mm。采用最优工艺参数加工的试样的端面加工余量降至1.91 mm,齿顶塌角量降至0.29 mm,成形载荷降低18.2%。工艺实验证明采用多目标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合格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大模数直齿轮 冷挤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整形对大模数直齿轮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强 周杰 +1 位作者 朱姗姗 曹金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315,共6页
为提高大模数圆柱直齿轮冷整形后的精度,以实测齿轮预锻件形状尺寸为基础,建立基于误差模型的直齿轮冷整形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精整量δ和精整凹模定径带长度L对齿轮齿廓总偏差和螺旋线总偏差的影响规律。对直... 为提高大模数圆柱直齿轮冷整形后的精度,以实测齿轮预锻件形状尺寸为基础,建立基于误差模型的直齿轮冷整形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精整量δ和精整凹模定径带长度L对齿轮齿廓总偏差和螺旋线总偏差的影响规律。对直齿轮冷整形工艺进行实际验证,并对整形后齿轮的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精整量对齿轮精度影响显著;当精整量为0.15~0.20 mm时,通过冷整形可以获得齿形精度为8级、齿向精度为7~8级的齿轮;工艺实验得到的齿轮偏差与模拟结果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数直齿轮 冷整形 齿轮精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入冲击对直齿轮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优强 畅通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7-532,共6页
考虑齿轮啮入冲击载荷,曲率半径、卷吸速度沿啮合线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温度场的影响,用非牛顿流体的Ree-Erying润滑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模拟了轮齿从啮入到啮出整个时间历程中油膜压力、膜厚和温度分布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啮入冲击载荷与平... 考虑齿轮啮入冲击载荷,曲率半径、卷吸速度沿啮合线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温度场的影响,用非牛顿流体的Ree-Erying润滑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模拟了轮齿从啮入到啮出整个时间历程中油膜压力、膜厚和温度分布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啮入冲击载荷与平稳载荷对渐开线直齿轮时变非牛顿热弹流润滑结果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啮入冲击载荷只对啮入初始阶段的油膜压力、膜厚、温度有很大影响,最小膜厚和最大压力都发生在冲击载荷的最大峰值载荷时刻,所以齿轮的啮入冲击对齿轮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入冲击 直齿轮 时变弹流 非牛顿流体 热弹流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分扭传动直齿轮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晟 刘少军 胡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得到直升机主减速器分扭传动系统中关于直齿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Lundberg-Palmgren疲劳寿命理论(L-P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主动轮单齿疲劳寿命评估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主要与轮齿啮合时的最大Hertz接触应力相关。为... 为得到直升机主减速器分扭传动系统中关于直齿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在Lundberg-Palmgren疲劳寿命理论(L-P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主动轮单齿疲劳寿命评估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主要与轮齿啮合时的最大Hertz接触应力相关。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求解此应力,确定主动轮单齿在啮合区的各啮合界点,并推导啮合区上的载荷分布规律,得到基于载荷谱多工况作用下主动轮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并针对某直升机在单工况作用下的直齿轮给出疲劳寿命评估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疲劳寿命估算值比试验值更加保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疲劳寿命 Lundberg-Palmgren理论(L-P理论) HERTZ接触理论 载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数冷挤压直齿轮冷整形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强 周杰 +2 位作者 朱姗姗 夏泽雨 刘正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95-2001,共7页
为提高大模数冷挤压直齿轮冷整形后的精度,以冷挤压齿轮实测尺寸为基础,建立基于误差模型的直齿轮冷整形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冷整形方式下齿轮应力应变分布及齿形凹模的受力情况,并得出不同冷整形方式对精... 为提高大模数冷挤压直齿轮冷整形后的精度,以冷挤压齿轮实测尺寸为基础,建立基于误差模型的直齿轮冷整形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冷整形方式下齿轮应力应变分布及齿形凹模的受力情况,并得出不同冷整形方式对精整后齿轮精度的影响规律。针对模拟结果进行冷整形工艺实验,并对整形前后齿轮的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只整形齿面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冷挤压齿轮的精度,齿轮齿形精度由9级提高至7级,齿向精度由10级提高至8级,工艺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数直齿轮 冷整形方式 齿轮精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辐板式直齿轮啮合刚度计算及传动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慧荣 程艳霞 +1 位作者 李宗刚 高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减小机车齿轮传动质量,保证高速运行稳定性,根据分析力学方法和应变能原理给出一种辐板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辐板和轮缘厚度、辐板孔径和孔数齿轮啮合刚度的分析,找出辐板结构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同时... 为减小机车齿轮传动质量,保证高速运行稳定性,根据分析力学方法和应变能原理给出一种辐板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辐板和轮缘厚度、辐板孔径和孔数齿轮啮合刚度的分析,找出辐板结构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在保证机车齿轮强度条件下,以辐板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大齿轮质量和啮合刚度波动因子进行了最小化,并对优化前后机车齿轮传动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计算机车辐板式齿轮传动的啮合刚度及其波动规律,改变辐板式齿轮基体参数会导致啮合刚度变化;优化的齿轮减小了系统惯性力,有效缩减了高速传动中的动态啮合误差,避免了高速传动中的次谐波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刚度 辐板式直齿轮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啮合直齿轮的三维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更 吴立言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4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运用三维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局部网格密化技术和有限元-线性规划法计算了内啮合直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不同接触位置的接触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在系统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齿轮接触应力,揭示了内啮合直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接触应力的... 本文运用三维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局部网格密化技术和有限元-线性规划法计算了内啮合直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不同接触位置的接触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在系统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齿轮接触应力,揭示了内啮合直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内啮合直齿轮的接触强度及其可靠性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接触应力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啮合直齿轮机油泵容积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屈盛官 孙自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分析了影响外啮合直齿轮机油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 ,对油泵齿谷产生空穴和间隙漏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采用端面补充进油、取消卸荷槽及选择合适的进出油管通径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齿轮泵容积效率的有效措施 ,并运用实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外啮合直齿轮 机油泵 容积效率 端面补充进油 卸荷槽 理论分析 提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