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粳型水稻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比较
1
作者 张丽霞 夏伟 +5 位作者 顾盈 王华 闫影 叶俊华 胡泽军 吴书俊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为研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粳型水稻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成因,以2个粳型糯米品种‘太湖糯’和‘沪香糯1911’,2个粳型软米品种‘银香38’、‘沪香软450’和2个普通粳米品种‘秀水134’和‘沪香粳209’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质... 为研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粳型水稻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成因,以2个粳型糯米品种‘太湖糯’和‘沪香糯1911’,2个粳型软米品种‘银香38’、‘沪香软450’和2个普通粳米品种‘秀水134’和‘沪香粳209’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淀粉精细结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粳型糯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均最低,表明糯米糊化特性较弱;其米饭硬度最低、弹性最小、附着性最强,推测与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短支链淀粉含量最高有关;其米粉糊化快可能与其淀粉分子量大有关。普通粳米米饭弹性大,硬度高,黏性小,附着性弱,其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高,表明冷饭容易回生;其米饭食味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粳型软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表明其糊化特性较强;粳型软米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硬度、弹性和附着性均介于粳型糯米和普通粳米之间,综合了粳型糯米的柔软性和普通粳米的弹性。本研究可为优质食味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糯米 粳型软米 普通粳米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2
作者 黄建鸿 肖长春 +2 位作者 曾跃辉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和糯性等3类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灌浆期各个时间段内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直链淀粉积累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采用Logistic方程模型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过程,方程求导后分析灌浆期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了解不同水稻品种类型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结果】在水稻籽粒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和直链淀粉积累都是一个“慢-快-慢”增长的动态过程。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过程基本趋于一致,都是“渐增-陡增-缓增”的过程,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但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接近最大值的时间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大约在15~27 d。使用Logistic方程模型对3类水稻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均有较好的预测性,拟合系数(R^(2))达0.967~0.998。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花后7~9 d,相较籽粒灌浆持续时间更短,更快达到积累量峰值,直链淀粉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4~22 d,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5~27 d。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从灌浆早期开始就具有较快的直链淀粉合成能力和积累速度。【结论】使用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越大,且峰值出现的时间越迟,直链淀粉持续积累时间也越长,直链淀粉含量就越高,因此较高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较长直链淀粉积累持续时间,有利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 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早籼稻品种浙早33的选育
3
作者 俞法明 张志红 +4 位作者 朱国富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杨曙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早33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熟期和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稻米适合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为29.3%、83.5 cm,属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文章介绍了浙早33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早籼稻 浙早33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糯稻直链淀粉含量的QTL及效应分析
4
作者 史夏蕾 张玉婷 +5 位作者 赵锦祥 肖长春 王泓超 梁莹莹 程祖锌 林荔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89,共9页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糯稻品质的关键性状,旨在剖析其遗传基础对稻米品质改良的重要意义。【方法】构建‘品糯R191/金贵丝苗//金贵丝苗///金贵丝苗’的BC_(2)F_(4)和BC_(2)F_(5)回交遗传世代群体,在携带wxwx基因的遗传背景下,采...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糯稻品质的关键性状,旨在剖析其遗传基础对稻米品质改良的重要意义。【方法】构建‘品糯R191/金贵丝苗//金贵丝苗///金贵丝苗’的BC_(2)F_(4)和BC_(2)F_(5)回交遗传世代群体,在携带wxwx基因的遗传背景下,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利用GSR40K水稻基因芯片对双亲和高、低池群体进行SNP分型,并根据分析结果锚定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候选基因。【结果】定位到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2个候选基因区段,位于5号染色体0.04~0.37 Mb和12号染色体17.53~24.09 Mb。从12号染色体候选区间中筛选出14对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和SNP标记,利用QTL IciMapping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在3种环境及不同世代下,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进行QTL定位,在N21774~A24633区间检测到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QTL qAC12,区间距离为3.46 Mb,对直链淀粉含量贡献率均值为14.10%,加性效应值为-0.11。对5号染色体末端的候选QTL分析上,通过预测区间标记ZcI5_167的基因分型结果,并结合表型估算,该QTL qAC5对直链淀粉含量表型贡献率为9.83%,加性效应值为0.156。【结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不仅受Wx基因调控,还与其他QTLs基因密切相关。挖掘并分析其遗传基础,对水稻新品种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定位到12号和5号染色体上影响糯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微效QTL,有助于糯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降低糯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糯稻稻米品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直链淀粉含量(ac) QTL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SPAD值的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预测
5
作者 林添 高正武 +6 位作者 兰峥 范名宇 李红宇 赵海成 王志君 孙士鑫 李子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2-90,共9页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肥、分蘖肥、调节肥)施氮量共8水平,B因素为后期(穗肥)施氮量共3水平。根据2021年盆栽试验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2022年盆栽试验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021年氮肥试验中,A2~A8水平直链淀粉含量较A1水平分别极显著增加2.04%、4.21%、5.72%、7.17%、8.03%、5.92%、5.66%,而A2~A8水平食味值均较A1水平极显著下降,2022年两者趋势与2021年相同。2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评分表现均为线性负相关,拟合优度(r^(2))分别为0.54^(**)、0.44^(**)。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顶部3张叶片SPAD值均呈线性关系,随着不同生育时期推进水稻冠层出现“黑黄”交替现象,其中单张叶片的SPAD值受不同时期差异的影响,借助指标SPAD_((L_(1)+L_(2))/2)、SPAD_(L_(1)×L_(2)/mean)可有效降低年份及氮肥水平差异对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_((L_(1)+L_(2))/2)与直链淀粉含量在T1~T3时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5x+0.47,r^(2)=0.52**;y=0.126x+11.68,r^(2)=0.53^(**)、y=0.154x+15.65,r^(2)=0.51^(**)。SPAD L_(1)×L_(2)/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6x+11.46,r^(2)=0.52^(**);y=0.126x+11.68,r 2=0.53^(**);y=0.160x+12.59,r^(2)=0.51^(**),x为SPAD值衍生值,y为直链淀粉含量,拟合方程均到达极显著水平。但指标SPAD L_(1)×L_(2)/mean在不同时期误差均小于SPAD_((L_(1)+L_(2))/2),所以T3时期指标SPAD_(L_(1)×L_(2)/mean)可以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SPAD值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值 含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对中筋小麦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宋改利 王璐倩 +7 位作者 屈柯飞 唐建卫 董纯豪 黄振朴 高艳 牛吉山 殷贵鸿 李巧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4-2175,共12页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的籽粒为对照(CK),研究黑胚病对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胚病导致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与CK相比,黑胚粒的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别降低7.40%与13.56%,直链淀粉含量增加9.72%,支/直比下降21.22%;黑胚病抑制了B型淀粉粒的产生和生长,使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中主要影响1.0~2.8μm的淀粉粒,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影响10.0~20.0μm的淀粉粒为主;黑胚病导致面粉黏度参数显著降低,黑胚粒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分别比CK降低27.70%、28.49%、23.22%、26.00%与15.71%。可见,B.sorokiniana黑胚病改变了中筋小麦的淀粉含量与粒度分布,导致糊化参数降低、淀粉品质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筋小麦 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淀粉粒度分布 黑胚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菌渣对水稻产量、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发丽 王沁 +3 位作者 曾涛 蒋明金 何志旺 张恒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 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2)),研究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稻米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菌渣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但增产不显著;B3处理下两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处理显著增加14.92%~16.74%,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16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7.68%~75.51%、63.73%~75.21%和16.93%~84.20%。与B0处理相比,B1和B2处理下晶两优534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略有降低,但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8.43%~100.29%、64.96%~87.18%和14.23%~315.73%;而B1和B2处理下甬优1540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显著提高26.61%~27.64%,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6.59%~53.46%、34.23%~51.01%和3.78%~68.25%。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增施菌渣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菌渣施用(B3)会造成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菌渣施用量不高于3.0万棒/hm^(2)时有利于籼稻稻米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菌渣 直链淀粉含量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SIIa基因型对成糊温度校准的影响及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文丽 向珣朝 +3 位作者 徐艳芳 龙小林 康翠芳 许顺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8-353,共6页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等并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小、双亲糊化温度差异大的B1F8株系中的58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检测其SSIIa基因型,将材料分为3类,分别在3种SSIIa基因型的遗传背景下,比较分析PT、PT m、GT,结果表明,SSIIa基因型不同,PT的校准范围明显不同;PT衡量稻米GT的准确率仅为39.66%,而PT m准确率达到89.66%。进一步利用PT和PT m分别表示GT,分析稻米AC与GT关系,得出与一些学者不同的结论:稻米AC与GT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IIa基因 糊化温度(GT) 成糊温度(PT) 校准成糊温度(PTm) 直链淀粉含量(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口感粘度硬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朱庆森 杜永 +4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汤述翥 杨建昌 张祖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通过对若干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或有明显差异的杂交稻和常规稻米饭品尝口感粘、硬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 :杂交稻米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米饭口感粘、硬度的重要因子 ,但其制约力明显低于对常规稻的制约力 ;在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情况... 通过对若干组直链淀粉含量相近或有明显差异的杂交稻和常规稻米饭品尝口感粘、硬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 :杂交稻米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米饭口感粘、硬度的重要因子 ,但其制约力明显低于对常规稻的制约力 ;在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情况下 ,杂交稻较同亚种的常规稻米饭口感偏粘、偏软 ,亚种间杂交稻与籼型常规稻相比情况亦如此 ,与粳型常规稻相比情况则不一样 ,杂交稻混合米中所含的低直链淀粉米起促使其米饭偏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直链淀粉含量 米饭 食味 粘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稻米淀粉结构、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张艳霞 丁艳锋 +3 位作者 李刚华 王强盛 黄丕生 王绍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种,研究其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发现不同品种的淀粉体结构、糊化特性随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直链淀粉含量从3.43%至21.65%,其晶体类型为A型,相对结晶度呈下降趋势,消减值表现为升高趋...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种,研究其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发现不同品种的淀粉体结构、糊化特性随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直链淀粉含量从3.43%至21.65%,其晶体类型为A型,相对结晶度呈下降趋势,消减值表现为升高趋势,相对结晶度和消减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964*,r=0.997**),消减值与结晶度呈显著负相关(r=-0.960*)。米粒的背部和腹部间淀粉体大小和排列有所不同,糯性或低直链淀粉含量与相对非糯性或高直链淀粉稻米的胚乳结构存在差异,淀粉体排列以糯稻较紧,粳稻次之,籼稻最松。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可能与胚乳中淀粉体的形状和紧密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相对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小明 石春海 +4 位作者 堀内久满 富田桂 鲍根良 冯水英 叶胜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穗内不同米粒间、粒内不同部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明确同一品种同一穗不同籽粒间的差异可高达 14 .2 % ,稻穗上部、一次枝梗、先开花结实或粒重较高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稻穗...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穗内不同米粒间、粒内不同部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明确同一品种同一穗不同籽粒间的差异可高达 14 .2 % ,稻穗上部、一次枝梗、先开花结实或粒重较高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稻穗基部、二次枝梗或未完全成熟、迟开花结实或粒重较低的米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粒胚侧半粒与无胚侧半粒间的差异因品种而异 ,一般胚侧略高、无胚侧略低。米粒表层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而心部较高 ,精白度每提高 10 % ,直链淀粉含量约提高 1%。在用米粒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时 ,以取各枝梗的 3、 4部位的米粒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粳稻 稻穗 米粒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石春海 陈国林 +3 位作者 朱军 臧荣春 吴建国 陈双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33-838,共6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控...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主效应以胚乳效应为主 ,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也有明显影响。但在环境互作效应中 ,胚环境互作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说明二倍体胚基因可以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 ,但其基因的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遗传率和互作遗传率分别为 33.50 %和 16.16% ,表现为以普通遗传率为主。亲本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选用 2 6715或 1391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链淀粉含量 胚乳 细胞质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膨胀体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梁灵 魏益民 +2 位作者 张国权 师俊玲 郭波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了了解陕西关中小麦品种与澳大利亚西部小麦品种间淀粉品质的差异 ,以参加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 15个小麦品种 (系 )、西澳 8个面条用小麦品种为材料 ,通过比较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淀粉的膨胀体积、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 为了了解陕西关中小麦品种与澳大利亚西部小麦品种间淀粉品质的差异 ,以参加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 15个小麦品种 (系 )、西澳 8个面条用小麦品种为材料 ,通过比较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淀粉的膨胀体积、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和澳大利亚西部小麦品种的淀粉膨胀体积平均值分别为 2 8.91和 2 8.72 m l/g,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2 6 .39%和 2 6 .14 % ;小偃 5 0 3、小偃 137和西农 383表现出较高的淀粉膨胀体积 (依次为 31.90、31.6 7和 2 9.5 9ml/g)和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 (依次为 2 0 .39%、2 3.85 %和2 4 .2 5 % ) ,已达到了澳大利亚小麦品种的水平 ;膨胀体积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膨胀体积 直链淀粉 含量 食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VA谱快速鉴别不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早籼稻的淀粉粘滞特性 被引量:94
14
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浙江省新近培育的早籼稻新品种 (系 )的淀粉粘滞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系 )具有特征性 RVA谱。依消减值可有效区分出品种 (系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 AAC)的高低。低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一般为负值 ,中等或高 ... 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浙江省新近培育的早籼稻新品种 (系 )的淀粉粘滞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系 )具有特征性 RVA谱。依消减值可有效区分出品种 (系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 AAC)的高低。低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一般为负值 ,中等或高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为正值。中等 AAC品种 (系 )间食用品质的优劣 ,可根据消减值和崩解值判断。RVA谱的崩解值与胶稠度和米饭口感相关 ,消减值与米饭质地关联。上述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粘滞特性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水稻 稻米品质 早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洪恺 梁国华 +4 位作者 严长杰 顾燕娟 单丽丽 王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1-1305,共5页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眠基因座基因型的检测表明,在200个籼稻品种中有151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a,有49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b;在供试的50个粳稻品种中绝大多数带有等位基因Wx^b,只有7个品种例外。进一步对250份品种和DH群体的耽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带有Wx^a和Wx^b等位基因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4.01%和23.6%~25.1%,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在77.9%~91.4%之间;在耽位点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仍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达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眠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文中讨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蕉芋淀粉和直链淀粉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娟 唐文凭 +1 位作者 王正武 史贤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306,共4页
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芭蕉芋淀粉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静止时间为2h,洗涤次数为4次。然后采用热碱法和正丁醇-异戊醇结晶法制备得到了芭蕉芋直链淀粉的纯品,并对其从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得... 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芭蕉芋淀粉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静止时间为2h,洗涤次数为4次。然后采用热碱法和正丁醇-异戊醇结晶法制备得到了芭蕉芋直链淀粉的纯品,并对其从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得知碘-直链淀粉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600nm、直链淀粉含量为87.19%、碘结合量为10.4。最后以制取得到的芭蕉芋直链淀粉和玉米支链淀粉为标准物制定标准曲线,测定得到了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77.94%。这将对芭蕉芋淀粉的分子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芋 淀粉 直链淀粉 工艺优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姚姝 于新 +7 位作者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40,共9页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两年均以高氮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也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抽穗后6~15d的温度有关,高温可使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短日照处理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播期 优良食味粳稻 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表观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新灵 丁向真 +4 位作者 陈彦云 吴林科 吴兵 吴艳帆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3-957,共5页
测定了48个不同马铃薯品种表观淀粉含量以及块茎中和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对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显著,表观淀粉含... 测定了48个不同马铃薯品种表观淀粉含量以及块茎中和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对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显著,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不显著,且中熟和晚熟基因型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也不显著,这些结论将为淀粉生物合成的理论研究和淀粉品质改良提供基本的表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表观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相关性 块茎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朱昌兰 江玲 +3 位作者 张文伟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直链淀粉含量耐热指数(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100)和胶稠度耐热指数(高温下胶稠度/适温下胶稠度×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直链淀粉含量耐热指数(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100)和胶稠度耐热指数(高温下胶稠度/适温下胶稠度×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在南昌和南京两个试验地点对水稻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高温耐性QTL进行了检测。两个性状在两个试验地点共检测到9个QTLs,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温耐性QTL3个,胶稠度高温耐性QTL6个。两个性状中共有3个QTLs在两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Wx基因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和第8染色体G1073-R727区域分别是控制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高温耐性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高温耐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陆艳婷 金庆生 +4 位作者 叶胜海 张尧锋 祁永斌 王林友 张小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以稻谷、糙米、精米、糙米粉和精米粉为扫描材料分别建立了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校正效果比不采用预处理的好,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获得的粳稻稻谷、糙米、精米、糙米粉、精米粉的回归...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以稻谷、糙米、精米、糙米粉和精米粉为扫描材料分别建立了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校正效果比不采用预处理的好,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获得的粳稻稻谷、糙米、精米、糙米粉、精米粉的回归模型和交叉验证结果为:最优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8136、2.74,0.8864、2.56,0.8915、2.59,0.9261、2.26,0.9505、1.83,粉碎性样品的误差比整粒样品的误差小。育种实践中,低世代可选用糙米、高世代可选用糙米粉或精米粉作为扫描样本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