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压力、任务难度对直觉性和控制性逻辑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国耀 莫雷 +1 位作者 王穗苹 罗秋铃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7-411,共5页
为了验证直觉性逻辑的存在及其与控制性逻辑的不同,以16例三段论推理题目为材料,采用喜好判断范式评估推理中的直觉性逻辑,并探讨时间压力、任务难度对直觉性逻辑和控制性逻辑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喜好判断的正确率(直觉性逻辑)显著大... 为了验证直觉性逻辑的存在及其与控制性逻辑的不同,以16例三段论推理题目为材料,采用喜好判断范式评估推理中的直觉性逻辑,并探讨时间压力、任务难度对直觉性逻辑和控制性逻辑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喜好判断的正确率(直觉性逻辑)显著大于机会水平,但显著小于逻辑判断的正确率(控制性逻辑),时间压力和任务难度对直觉性逻辑的影响均小于对控制性逻辑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了直觉性逻辑的存在,且在量上和质上都不同于控制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性逻辑 控制性逻辑 三段论推理 双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约车场景中声誉和面孔可信度对女性信任判断的影响以及直觉性思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庆功 王震炎 +1 位作者 孙捷元 师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6-751,共6页
以5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用网约车场景来考察声誉和面孔可信度对其信任判断的影响,并探讨直觉性思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声誉和面孔可信度会影响女性在选乘网约车时的信任判断,她们更愿意信任声誉良好和面孔可信度高的司机;相比低直觉性... 以5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用网约车场景来考察声誉和面孔可信度对其信任判断的影响,并探讨直觉性思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声誉和面孔可信度会影响女性在选乘网约车时的信任判断,她们更愿意信任声誉良好和面孔可信度高的司机;相比低直觉性思维女性而言,声誉对高直觉性思维女性的信任判断影响较小,而面孔可信度对高直觉女性的信任判断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决策 声誉 面孔 直觉性思维 网约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直觉性——以20世纪初期的西方表现主义艺术为例
3
作者 刘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2期65-67,78,共4页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其中近代哲学思想的诞生不可或缺,而直觉主义哲学理论与表现主义的关系尤为殊胜。一方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对表现主义艺术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主义艺术中的直觉性也...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其中近代哲学思想的诞生不可或缺,而直觉主义哲学理论与表现主义的关系尤为殊胜。一方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对表现主义艺术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主义艺术中的直觉性也更为显露。结合直觉主义理论来解读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作品内涵和精神实质。文章以蒙克、苏丁、康定斯基等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例,论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直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直觉性 表现主义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关于物体支撑的直觉性物理知识
4
作者 杜彧 胡清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3-1010,共8页
支撑问题是儿童朴素物理理论知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关于一个物体放在固体平面上是否稳定以及如何才能稳定的问题。支撑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实验方法。此领域中的主要实验研究使用这两种方法,探索了婴儿获得与支撑相关的直觉性物理知... 支撑问题是儿童朴素物理理论知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关于一个物体放在固体平面上是否稳定以及如何才能稳定的问题。支撑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实验方法。此领域中的主要实验研究使用这两种方法,探索了婴儿获得与支撑相关的直觉性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先建立核心性的初始概念,再以此为基础增加各类变量"的规律。目前研究中存在"范式单一、缺乏各类研究相互印证"的问题,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支撑 直觉性物理知识 朴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美术创作的直觉性
5
作者 杨晓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2期92-93,共2页
"人要认识真正的世界,只有凭借一种综合的、直觉的方法。这种直觉的方法要求人舍弃理性和注重直接的、刹那间的感情。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观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洞察到世界的本质。"
关键词 美术创作 儿童美术 直觉性 客观世界 本能冲动 非理性 内心体验 客体 方法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传统工艺的美感直觉性特点与理性内容的共生互动
6
作者 高宏媛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西藏传统工艺作为西藏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要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一个重要方面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是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本文基于美学理论,以社会学的方法来分析西藏传统工艺所体现的美感的直觉性特点与科学理性内容的共生互动... 西藏传统工艺作为西藏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要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一个重要方面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是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本文基于美学理论,以社会学的方法来分析西藏传统工艺所体现的美感的直觉性特点与科学理性内容的共生互动,从而探讨西藏传统工艺与其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如宗教、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以及其特有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直觉性 西藏传统工艺 共生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实践直觉性的原则
7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2,共1页
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性理论告诉我们,直觉是敏感地、直接地臆测真理的认识能力,从感知到有所悟、有所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论过程。它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刘永康的《直觉性理论与语文教学》探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直觉... 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性理论告诉我们,直觉是敏感地、直接地臆测真理的认识能力,从感知到有所悟、有所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论过程。它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刘永康的《直觉性理论与语文教学》探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直觉性的原则:1、不要用繁冗的讲析与大量的训练去淡化和取代学生的阅读品味。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就是靠直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直觉性 实践 格式塔心理学 认识能力 逻辑推论 语文学习 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语文教学探索
8
作者 薛孝国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5年第2期18-19,共2页
思维能力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中挖掘体现思维品质培养的多方面因素,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围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发力。一、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教学小学生思维的敏捷... 思维能力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中挖掘体现思维品质培养的多方面因素,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围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发力。一、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教学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主要体现在面对学习内容时,从发现问题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在瞬间就能完成的。这样的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判断的直觉性和快速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直觉性 思维品质培养 学生思维品质 语文新课标 快速阅读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感直觉与理性思考
9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晓江在《漫话文艺与“距离”》(《萌芽增刊》83年2期)长文中对“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说,提出批评意见: 诚然,美的一个基本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美的事物不能是概念的、抽象的,而必须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呈现着,因此粗粗看来,美感几乎是... 晓江在《漫话文艺与“距离”》(《萌芽增刊》83年2期)长文中对“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说,提出批评意见: 诚然,美的一个基本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美的事物不能是概念的、抽象的,而必须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呈现着,因此粗粗看来,美感几乎是“形相的直觉”,你直感到这个人的形象美就美,他直感到那幅画的形象美也就美,其中不包含什么实用的、功利的目的在内。但这也仅仅是“粗粗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直觉 理性思考 形象美 美感认识 基本特性 社会意识 形象性 直觉性 基本观点 乌申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思维训练:语文教学的新追求
10
作者 李传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13-14,共2页
语言是思维能力的一个表现。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优化,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只教会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思维能力一个培养及锻炼。在直觉思维训练这一新概念提出之时,也需要我们的教学人员,在不断的教学中去实践、提出更多... 语言是思维能力的一个表现。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优化,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只教会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思维能力一个培养及锻炼。在直觉思维训练这一新概念提出之时,也需要我们的教学人员,在不断的教学中去实践、提出更多直觉思维训练的方法。在不断的探讨、反思中使这一方法得到更多的推广。一、关注直觉思维,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直觉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直感、顿悟性的思维。古人往往将思维主体和对象客体混沌不分,决定了他们以"体认"和"意会"这种直觉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思维 教学情境 直觉性思维 思维能力 混沌不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语言文字训练 思维主体 学习欲望 积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批评观
11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文学批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文学的言说来理解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艺术和审美的精神再造。既然是以人性和个体生命为基本视域,那么,文学批评就不该被视为时代的传声筒,也不该成为技术操演的证明材料,而应该是以独立的精神、审美的眼光来... 文学批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文学的言说来理解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艺术和审美的精神再造。既然是以人性和个体生命为基本视域,那么,文学批评就不该被视为时代的传声筒,也不该成为技术操演的证明材料,而应该是以独立的精神、审美的眼光来洞察社会与文化的生态和未来,释放人性的力量。在当下批评场域中,每个研究者似乎都被要求兼具直觉性的感受与理论性的阐释这两幅笔墨,这既可能来自于批评立场上的暖昧不清,又与语言风格上的过度理论化有关。对真理、主体这些本质问题的习惯性拒斥,对阐释、重读这些方法问题的普泛性迷恋,都有可能走向对技术的盲从——写作在世界范围内遭遇普遍困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解构总是比建构容易,而我们的批判能力往往比书写能力提高得更快。然而对于书写的主体来说,克服盲从的求索之路何其艰难,因此,我们的研究始终都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观 文学批评 证明材料 批评立场 书写能力 普泛性 批判能力 直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体通感与通感修辞——诗歌符号学之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迎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6,共8页
诗歌创作是现实精神投射与心理化的活动过程。文学的精神性、内心性往往与心灵感应有着密切关联。没有内心体验与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文学自然就无法实现其精神性、审美价值。创作与阅读体现着把真实材料加以抽象,抽象的加以感觉化,感... 诗歌创作是现实精神投射与心理化的活动过程。文学的精神性、内心性往往与心灵感应有着密切关联。没有内心体验与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文学自然就无法实现其精神性、审美价值。创作与阅读体现着把真实材料加以抽象,抽象的加以感觉化,感觉的又导向艺术真实的过程。诗歌也许是由一些局部的、片段的体验、情绪暗示,变成具有审美与思想价值的诗学文本呈现世界与个人复杂关系的沉思。诗性建立其内心体验、对诗的内心理解的想象性、理解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心灵感应 修辞性 艺术真实 思想价值 审美价值 象征主义 修辞意义 直觉性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汉民 《船山学刊》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的知识旨趣表现出操作性、直觉性及功用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古希腊那种思辨性、逻辑性及真理性的知识旨趣。本文追溯了形成中国传统知识旨趣的文化根源,肯定了上古巫术文化与这种知识旨趣有血缘关系,并对中国的知识传统... 中国传统的知识旨趣表现出操作性、直觉性及功用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古希腊那种思辨性、逻辑性及真理性的知识旨趣。本文追溯了形成中国传统知识旨趣的文化根源,肯定了上古巫术文化与这种知识旨趣有血缘关系,并对中国的知识传统作了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知识旨趣 巫术文化 知识传统 操作性 直觉性 功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感的内涵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雪梅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65-68,共4页
在二语习得中,语感这一概念可谓“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学习者意识到它对把握和领悟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至关重要,但对其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对语感之“语”是“言语”还是“语言”也颇为模糊。基于此,结合各家论述,运用翔实的例证... 在二语习得中,语感这一概念可谓“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学习者意识到它对把握和领悟语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至关重要,但对其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对语感之“语”是“言语”还是“语言”也颇为模糊。基于此,结合各家论述,运用翔实的例证,尝试从语感的定义、特征、类型、功能等方面探索其内涵,为培养学习者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语感 内涵 敏感性 直觉性 个体性 外来性 编码功能 理解功能 判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英语语感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征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语感的基本特征 ,作者认为英语语感不同于母语语感 ,英语语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创造性、情感性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英语语感的培养有赖于对语感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英语语感 特征 语言能力 语感培养 直觉性 整体性 创造性 情感性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
16
作者 朱菊香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4,共6页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记录痛苦的自我超越和求真悟道的全过程。她们的代表作品具有内倾性、直觉性和穿透性的特征,是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女作家 自传式思维 内倾性 直觉性 穿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体操预测方法综述
17
作者 罗元翔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9-81,共3页
近年来,国际上对预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预测学的原理、方法在各个领域普遍运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体育预测学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多种体育预测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关体育预测方法种类繁多。余莉萍在《预测与体育情报... 近年来,国际上对预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预测学的原理、方法在各个领域普遍运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体育预测学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多种体育预测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关体育预测方法种类繁多。余莉萍在《预测与体育情报研究》一文中,按预测方法的思维特征,把体育预测方法分为四类:一、一般逻辑方法,二趋势外推法,三模型法,四咨询法。按预测揭示事物的性质,把预测法分为定性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特征 逻辑方法 规范性 直觉性 体育预测方法 原理 方法综述 中期预测 优秀体操运动员 定性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探析
18
作者 常林 于文梅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03-104,共2页
通过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初始状态和稳定状态的研究,探索学习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把未形成清晰的语言概念视为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而把掌握语言概念看作是语言学习的成熟阶段,这其中以是否形成语言的... 通过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初始状态和稳定状态的研究,探索学习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把未形成清晰的语言概念视为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而把掌握语言概念看作是语言学习的成熟阶段,这其中以是否形成语言的直觉判断作为语言学习阶段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性判断 语言概念 学习的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诗学中的灵感论
19
作者 崔海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82-85,共4页
王夫之非常重视诗的灵感,他常用“兴会”、“即景会心”和“现量”等术语探讨灵感问题,在他看来,灵感是诗人即景会心、意无预设、呈现神理的创造性直觉.灵感具有突发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言与意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王夫之的灵感论散... 王夫之非常重视诗的灵感,他常用“兴会”、“即景会心”和“现量”等术语探讨灵感问题,在他看来,灵感是诗人即景会心、意无预设、呈现神理的创造性直觉.灵感具有突发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言与意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王夫之的灵感论散见于其诗学论著中,与他的哲学思想、诗学观念和诗歌鉴赏经验相贯通,显得微妙、深遂而又富于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灵感 哲学思想 诗歌鉴赏 诗学观念 创造性 突发性 直觉性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观整生 智周万物——《中国古代饮食器具形态分异与文脉演化考略(9—14世纪)》评述
20
作者 魏洁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6期97-101,共5页
考古学发展在寻求突破,绝大多数研究表现为向文化学、社会学寻求解释,尽管导致部分专业基础呈现松软的、弱平衡、直觉性等特征,但是这种“交叉”仍然体现了考古学科的迭代意识,更拓宽了考古学科的认识域与问题域,《中国古代饮食器具形... 考古学发展在寻求突破,绝大多数研究表现为向文化学、社会学寻求解释,尽管导致部分专业基础呈现松软的、弱平衡、直觉性等特征,但是这种“交叉”仍然体现了考古学科的迭代意识,更拓宽了考古学科的认识域与问题域,《中国古代饮食器具形态分异与文脉演化考略(9—14世纪)》(见图1)正是在传承“交叉”认识中产生的。针对“弱平衡”“直觉性”,该论著提供的研究视角带有设计学角度的结构化特点,介入自然科学的实证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科 直觉性 中国古代饮食 文脉 问题域 14世纪 量化分析 寻求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