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直行待行区设置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林
宋志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8-283,共6页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探讨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对设置直行待行区前后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效益进行分析。基于排队长度模型,确立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认为凡是在有效绿灯时间内,直行车辆没有一次性通过交叉口,而使部分...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探讨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对设置直行待行区前后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效益进行分析。基于排队长度模型,确立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认为凡是在有效绿灯时间内,直行车辆没有一次性通过交叉口,而使部分车辆发生二次或多次排队时,需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的理念。按照"停车线"法探讨了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实例运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交通效益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直行车道在过饱和状态时,有必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可以减少延误、提高通行能力、缩短排队长度、降低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临界条件
排队长度模型
直行待行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优化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梅
韩印
顾佳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直行待行区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直行车道车辆排队长度及缓解交叉口拥堵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利弊,分析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直行进口道车辆运行特...
直行待行区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直行车道车辆排队长度及缓解交叉口拥堵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利弊,分析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直行进口道车辆运行特征.针对直行待行区设置后会增加车辆二次起动-停车而造成的车辆油耗及尾气排放增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车辆排队长度最短、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最大、车辆平均停车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VISSIM仿真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直行待行区长度,并配以直行相位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提高交叉口直行待行区交通运行效益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直行待行区
时空资源
多目标优化
模型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花嵘
史娟
+1 位作者
王坦
傅游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8,共7页
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能够减少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针对目前对直行待行区的研究局限在单个路口且因未考虑相位差协调、从而难以使整条主干路达到最佳通行状态的问题,以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主干道的最小车辆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主...
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能够减少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针对目前对直行待行区的研究局限在单个路口且因未考虑相位差协调、从而难以使整条主干路达到最佳通行状态的问题,以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主干道的最小车辆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延误最小时的最优相位差。最后,结合交通实例进行Vissim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模型能够有效减少交通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优化
主干路
直行待行区
遗传算法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24
4
作者
李小帅
贾顺平
孙海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A01期194-200,共7页
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形式,并对每一种方式从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两个方面...
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形式,并对每一种方式从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交通组织方法,并讨论了设置机动车待行区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以官园桥下平面交叉口为案例展开实证研究,并以VISSIM对改善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待行区域后,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了17.4%,而交叉口的平均延误降低了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平面交叉口
通
行
能力
左转待转
区
直行待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直行待行区设置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林
宋志国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8-283,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40419)资助
文摘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探讨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对设置直行待行区前后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效益进行分析。基于排队长度模型,确立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认为凡是在有效绿灯时间内,直行车辆没有一次性通过交叉口,而使部分车辆发生二次或多次排队时,需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的理念。按照"停车线"法探讨了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实例运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交通效益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直行车道在过饱和状态时,有必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可以减少延误、提高通行能力、缩短排队长度、降低饱和度。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临界条件
排队长度模型
直行待行区
仿真
Keywords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critical condition
queue length model
waiting area for through vehicles
simulation
分类号
U491.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优化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梅
韩印
顾佳磊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196)
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资助项目(S1201YLXK)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JWCXSL1302)
文摘
直行待行区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直行车道车辆排队长度及缓解交叉口拥堵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利弊,分析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直行进口道车辆运行特征.针对直行待行区设置后会增加车辆二次起动-停车而造成的车辆油耗及尾气排放增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车辆排队长度最短、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最大、车辆平均停车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VISSIM仿真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直行待行区长度,并配以直行相位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提高交叉口直行待行区交通运行效益及环境效益.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直行待行区
时空资源
多目标优化
模型与仿真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waiting-area for through vehicles
time-space resourc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simulation
分类号
U491.2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花嵘
史娟
王坦
傅游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GGX10118)
文摘
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能够减少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针对目前对直行待行区的研究局限在单个路口且因未考虑相位差协调、从而难以使整条主干路达到最佳通行状态的问题,以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主干道的最小车辆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延误最小时的最优相位差。最后,结合交通实例进行Vissim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模型能够有效减少交通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
相位差优化
主干路
直行待行区
遗传算法
VISSIM仿真
Keywords
optimal offset
main road
waiting area for through vehicles
genetic algorithm
Vissim simulation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24
4
作者
李小帅
贾顺平
孙海瑞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A01期194-20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705500)
文摘
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形式,并对每一种方式从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交通组织方法,并讨论了设置机动车待行区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以官园桥下平面交叉口为案例展开实证研究,并以VISSIM对改善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待行区域后,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了17.4%,而交叉口的平均延误降低了26.1%.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平面交叉口
通
行
能力
左转待转
区
直行待行区
Keywords
urban traffic
intersection
traffic capacity
waiting-area for left-turning
waiting-area for going straight
分类号
U49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直行待行区设置研究
杨林
宋志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优化模型
刘梅
韩印
顾佳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
花嵘
史娟
王坦
傅游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方法的实证研究
李小帅
贾顺平
孙海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