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直行待行区设置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林 宋志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8-283,共6页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探讨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对设置直行待行区前后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效益进行分析。基于排队长度模型,确立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认为凡是在有效绿灯时间内,直行车辆没有一次性通过交叉口,而使部分...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探讨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对设置直行待行区前后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效益进行分析。基于排队长度模型,确立直行待行区设置的临界条件。认为凡是在有效绿灯时间内,直行车辆没有一次性通过交叉口,而使部分车辆发生二次或多次排队时,需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的理念。按照"停车线"法探讨了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实例运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交通效益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直行车道在过饱和状态时,有必要设置直行待行区。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可以减少延误、提高通行能力、缩短排队长度、降低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临界条件 排队长度模型 直行待行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优化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梅 韩印 顾佳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直行待行区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直行车道车辆排队长度及缓解交叉口拥堵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利弊,分析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直行进口道车辆运行特... 直行待行区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空间资源利用率、提高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直行车道车辆排队长度及缓解交叉口拥堵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利弊,分析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直行进口道车辆运行特征.针对直行待行区设置后会增加车辆二次起动-停车而造成的车辆油耗及尾气排放增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车辆排队长度最短、直行进口道通行能力最大、车辆平均停车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直行待行区时空资源集成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VISSIM仿真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直行待行区长度,并配以直行相位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提高交叉口直行待行区交通运行效益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直行待行区 时空资源 多目标优化 模型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花嵘 史娟 +1 位作者 王坦 傅游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8,共7页
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能够减少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针对目前对直行待行区的研究局限在单个路口且因未考虑相位差协调、从而难以使整条主干路达到最佳通行状态的问题,以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主干道的最小车辆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主... 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能够减少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针对目前对直行待行区的研究局限在单个路口且因未考虑相位差协调、从而难以使整条主干路达到最佳通行状态的问题,以设置直行待行区的主干道的最小车辆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相位差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延误最小时的最优相位差。最后,结合交通实例进行Vissim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模型能够有效减少交通延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优化 主干路 直行待行区 遗传算法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小帅 贾顺平 孙海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A01期194-200,共7页
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形式,并对每一种方式从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两个方面... 机动车待行区的设置对交叉口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和延误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机动车待行区设置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的设置形式,并对每一种方式从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交通组织方法,并讨论了设置机动车待行区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以官园桥下平面交叉口为案例展开实证研究,并以VISSIM对改善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待行区域后,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了17.4%,而交叉口的平均延误降低了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平面交叉口 能力 左转待转 直行待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