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康复训练 被引量:4
1
作者 郎荣蓉 李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结果1年后,17例恢复排便功能,1例大便失禁患儿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以及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加强新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门畸形 肛门成形术 排便功能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肛门畸形环境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琛 郑伟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8-330,共3页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作为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约1/5000,且有增加趋势,发病类型多样、复杂,有49.4%左右的直肠肛门畸形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治疗上主要为手术治疗,但由于先天性...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作为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约1/5000,且有增加趋势,发病类型多样、复杂,有49.4%左右的直肠肛门畸形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治疗上主要为手术治疗,但由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多合并盆底肌肉及神经元发育异常,术后常存在肛门排便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对患儿的身心发育影响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门畸形 环境致病因素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发育异常 手术治疗 发病类型 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行为调查与护理对策
3
作者 龙红艳 董晓艳 +1 位作者 张春丽 曾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 调查分析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Achenbach’s患儿行为量表(CBCL)逐条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心理行为按照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两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和建... 目的 调查分析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Achenbach’s患儿行为量表(CBCL)逐条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心理行为按照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两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和建议。结果与结论 学龄前患儿和学龄期患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完全一致,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及其主要原因调整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门畸形 护理 Achenbach's患儿行为量表 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肛门畸形手术的个性化设计
4
作者 刘贵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3-63,共1页
目前,直肠肛门畸形性疾患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仍很常见。而且比例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对直肠肛门疾患初期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技巧以及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处理仍然存在问题,值得国内同道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 直肠肛门畸形 手术治疗 个性化设计 肛门疾患 手术后处理 手术技巧 并发症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直肠尿道瘘的早期识别与诊断研究
5
作者 肖咸明 向晨翥 +4 位作者 冯伟 陈泯名 迭小红 侯金平 王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生后胎粪排出情况与倒立位X线、经会阴超声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伴直肠尿道瘘患儿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的价值, 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3... 目的探讨生后胎粪排出情况与倒立位X线、经会阴超声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伴直肠尿道瘘患儿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的价值, 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54例男性ARM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9例可明确结肠造瘘术前胎粪是否经尿道排出, 根据胎粪是否排出将99例患儿分为胎粪排出组(n=17)和无胎粪排出组(n=82);124例可明确接受过倒立位X线和经会阴超声检查, 根据病理类型将124例患儿分为会阴瘘组(n=48), 尿道球部瘘组(n=42), 以及前列腺部瘘组(n=34)。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倒立位X线、经会阴超声对ARM伴直肠尿道瘘的预测效能。结果 154例ARM患儿中, 直肠会阴瘘48例(31.2%)、直肠尿道瘘106例(68.8%)。82例在结肠造瘘前无胎粪经尿道排出。胎粪排出组和无胎粪排出组在ARM类型、直肠盲端到肛隐窝距离、瘘管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立位X线、经会阴超声预测ARM伴直肠尿道瘘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20.70 mm、0.658(0.559, 0.757)、72.4%、58.3%、73.3%、57.1%、66.9%;15.25 mm、0.633(0.534, 0.731)、38.2%、89.5%、85.3%、47.8%、58.1%。两者AUC、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倒立位X线联合经会阴超声预测ARM伴直肠尿道瘘时, AUC为0.672(0.576, 0.768), 准确率为62.9%;与单独采用两种方法预测ARM伴直肠尿道瘘相比, AUC、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尿道瘘患儿行结肠造瘘前, 胎粪经瘘管从尿道排出的情况少见。在区分低位与中高位ARM畸形时, 倒立位X线与经会阴超声的诊断效能相似, 是体格检查后早期诊断直肠尿道瘘及是否结肠造瘘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X线 腔内超声检查 诊断 诊断 鉴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发育异常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范林霄 冯伟 +3 位作者 向晨翥 刘媛媛 侯金平 王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0-1357,共8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脊髓发育异常(spinal cord anomalies,SCA)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SCA对ARM患儿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识别可能的预后不良患儿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脊髓发育异常(spinal cord anomalies,SCA)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SCA对ARM患儿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识别可能的预后不良患儿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82例ARM患儿。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患儿的脊髓发育情况,并使用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量表评价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根据SCA的类型及其合并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其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282例ARM患儿,其中104例(36.9%)存在SCA。不同ARM类型中,SCA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2),阴道瘘患儿的SCA发生率最高(100.0%),而无瘘患儿最低(13.6%)。影像学显示,骶尾部骨异常较为常见,尾骨未见显示(62.7%)和椎体异常(69.8%)为主要表现。SCA组的Rintala排便功能评分(12.70±3.24)和PedsQL 4.0生活质量评分(81.42±5.03)均显著低于无SCA组(P<0.001)。随着合并SCA数量的增加,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评分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01)。不同SCA类型中,脊髓栓系患儿的Rintala评分(8.05±2.35)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同时其PedsQL 4.0评分(75.90±3.35)显著低于除脊髓空洞外的其他类型(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A和骶尾部骨异常对Rintala评分和PedsQL 4.0评分均有显著负面影响(P≤0.001),其中SCA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SCA与ARM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SCA的类型和数量越多,患儿术后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差。早期识别合并的SCA,对于评估ARM患儿术后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脊髓发育异常 排便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影像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晨晓 郑贤应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197,220,共7页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包含多种病理改变,一般于出生后通过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需要进一步影像学诊断,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手术治疗至关重要。近...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包含多种病理改变,一般于出生后通过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需要进一步影像学诊断,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手术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针对ARM术前影像学诊断不断发展,本综述围绕术前影像学诊断的检查方法、畸形类型、伴发畸形、闭锁水平、肛周及盆底肌肉评估、有无瘘管及瘘管位置、MRI与其他影像技术对比等不同方面,讨论新生儿期最新的多种影像诊断方法(X线、超声、高压远端结肠造影、MRI)的优劣势,重点探讨了MRI在ARM患儿肛周及盆底肌肉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前ARM诊断仍面临检查操作标准化不足,肛周及盆底肌肉发育数据缺乏等挑战,未来研究应提高检查操作标准化,探索磁共振高压远端结肠造影,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增加MRI对ARM患儿及健康新生儿肛周及盆底肌肉发育的参数的研究。本综述旨在为今后ARM的影像诊断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磁共振成像 术前诊断 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与脊髓/骶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泯名 侯金平 +3 位作者 冯伟 迭小红 向晨翥 王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肛门成形术时取患者末端直肠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发育情况并进行分组(G1组:有神经节细胞;G2组:无神经节细胞)。利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患者脊髓及骶骨是否存在异常,并将其与直肠末端肠神经节发育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9例,行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5.77(4.57,6.97)个月。G1组(80例,57.6%)与G2组(59例,42.4%)在ARMs病理类型、手术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影像学证实出现脊髓异常(SCA)48例(34.5%),骶骨发育异常25例(18.0%),尾骨发育异常18例(12.9%)。G1组与G2组脊髓发育不良及骶骨发育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发育不良中,终丝脂肪变性、脊髓空洞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正位及侧位SR值分别为(0.72±0.10 vs 0.67±0.12)、(0.77±0.09 vs 0.7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男性复杂性ARMs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情况与脊髓及骶骨发育异常密切相关。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末端直肠神经节 脊髓异常 骶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末端直肠三厘米切除对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叶师汝 周燕 +3 位作者 郑晨 肖萍 刁美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的科研设计,探讨切除直肠末端3 cm对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治... 目的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的科研设计,探讨切除直肠末端3 cm对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治疗的171例中高位ARM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切除直肠末端3 cm肠管,分为切除组(120例)和对照组(5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1∶1匹配,得到术前临床资料(年龄、体重、分型、造瘘方式、合并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两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排便功能采取Krickenbeck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切除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直肠回缩,1例随访过程中出现巨直肠。所有患儿中位随访时间5.5年,两组自主控便及污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除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0%比69.6%,P=0.014)。结论切除ARMs患儿直肠远端3 cm可以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污便发生风险。远端肠管过多保留是导致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便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肠壁纤维化残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倾向性评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探讨
10
作者 张桃桃 赵清爽 +2 位作者 应建彬 陈帆 荆俊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Wingspread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中高位和低位两类;按照Krickenbeck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伴瘘管和不伴瘘管两类;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TCS组和无TCS组。统计分析TCS与年龄、ARM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的相关性及相关治疗意义。结果105例ARM患儿中,29例(27.6%)存在TCS,76例(72.4%)无TCS。55例(52.4%)合并其他畸形,其中37例合并1种畸形,18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畸形。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是ARM患儿合并TCS的独立影响因素,中高位ARM合并TCS的概率是低位ARM的3.223倍(OR=3.223,95%CI:1.128~9.210,P=0.029),合并2种及以上其他畸形的患儿患TCS的概率是合并1种其他畸形的10.120倍(OR=10.120,95%CI:2.715~37.729,P=0.001)。无TCS的ARM患儿与合并TCS的ARM患儿比较,两组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及术后2个月排便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排便功能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位ARM患儿及合并多系统畸形的患儿TCS发生率较高。建议ARM患儿常规行腰骶部MRI检查,以尽早发现TCS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上,ARM患儿合并TCS应先治疗ARM,建议行脊髓栓系松解术,以防止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带来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脊髓栓系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因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博 侯亚如 +2 位作者 康雪莲 董娟 李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低,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及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但大多数患儿会出现术后并发症。了解ARM病因机制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制定更合... 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率低,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及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但大多数患儿会出现术后并发症。了解ARM病因机制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国内外学者认为ARM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伴发因素、环境因素、产前某些不良习惯以及孕妇自身因素有关。本文从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方面对ARM发病原因进行综述,同时对ARM发病机制及其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飞飞 刘磊 +2 位作者 王斌 曹卫国 孙龙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CARM患儿于术前接受X线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和盆腔螺旋CT检查,分别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并结合CT三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CARM患儿于术前接受X线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和盆腔螺旋CT检查,分别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并结合CT三维重建图像判断骶骨有无畸形。结果CT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与术中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99,P<0.01);诊断骶尾椎弯曲1例。X线平片与手术测量结果无相关性(r=0.31,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在术前可准确描述CARM直肠盲端的位置及骶骨发育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术式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门畸形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及伴发畸形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永隆 陈思远 +2 位作者 陈秀兰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准确诊断方法及伴发畸形情况,为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伴发畸形,总结其临床特点、各项辅助检查对... 目的探讨并总结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准确诊断方法及伴发畸形情况,为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伴发畸形,总结其临床特点、各项辅助检查对于准确诊断直肠盲端位置的价值及伴发畸形随访变化情况。结果 (1)29例患儿均以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仅有6例在术前发现尿道排粪便;(2)倒立位摄片、会阴部超声、结肠造瘘后远端造影及肛门成型术时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分别为(28.08±16.03)mm、(14.29±7.30)mm、(26.59±14.45)mm和(27.54±15.96)mm,经统计分析,会阴部超声与倒立位摄片、结肠造瘘后远端造影、术中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倒立位片及结肠远端造影测得直肠盲端位置与术中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伴发畸形中以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和脊柱脊髓畸形最常见,其中部分合并心脏结构畸形和泌尿系统畸形患儿可自愈;合并脊柱脊髓畸形可能会影响患儿术后排便功能。结论结肠造瘘后远端造影检查与术中测值相关性优于倒立位摄片,首次就诊时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倒立位摄片及伴发畸形;造瘘口远端造影检查为肛门成型术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伴发畸形需密切随访,尤其是合并脊柱脊髓畸形可能会影响患儿术后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肛门直肠畸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延续护理照顾者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晓然 胡丽君 +2 位作者 邓世蓉 曹凤先 胡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条件的... 目的:调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条件的195例ARM患儿,采用自设问卷进行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度较高,总需求均分为(4.07±0.45)分;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与患儿关系、患儿父母职业、疾病分型、手术术式对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度各维度及综合得分,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疾病分型、手术术式、患儿父母职业对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有影响。结论:针对ARM患儿延续护理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肠道综合管理、肛门功能康复促进、疾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着手,综合考虑ARM患儿延续护理需求的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案,可预防ARM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延续护理 需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永隆 陈思远 +2 位作者 陈秀兰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51-2155,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男性患儿的病历资料,随访术后排便功能,分析直肠盲端位置、直肠周围肌肉发育及伴发畸形等因素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男性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男性患儿的病历资料,随访术后排便功能,分析直肠盲端位置、直肠周围肌肉发育及伴发畸形等因素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44例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1例因意外死亡,余43例根据排便功能情况分为排便优组16例,良组21例,差组6例;无完全大便失禁病例。(1)术中测得优、良、差组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分别为(22.38±5.48)、(28.81±8.79)、(56.67±20.66)mm,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评价直肠周围肌肉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排便优组肌肉无发育差者;排便良组中肌肉发育好、良和差者均有;排便差组肌肉无发育好的患儿。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骶尾部MRI检查26例患儿中10例有骶尾部异常,与无骶尾部异常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例有并发症,其中5例为直肠黏膜脱垂,1例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均治愈;统计分析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排便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伴发畸形中以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泌尿系统畸形最常见,其中部分合并畸形患儿可自愈。结论直肠盲端位置、肛周肌肉发育、骶尾部骨骼及神经发育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术后排便功能;首次就诊时病情的综合评估、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长期规律的随访是预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便功能 肛门直肠畸形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敏 孙静 +4 位作者 王至立 谷成超 李晓庆 洪思琦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及转归,为评估患儿并发系统畸形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行分期手... 目的分析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及转归,为评估患儿并发系统畸形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行分期手术的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患儿10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29例,初诊年龄为生后1~345 d(中位年龄2 d)。回顾性分析其ARM病理类型、合并系统畸形情况及转归。结果 (1)105例先天性复杂ARM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率为98.10%(103/105),常见合并畸形种类为心脏结构畸形、泌尿生殖畸形、脊髓神经畸形、骨骼畸形。(2)86例患儿初诊心脏彩超提示82例存在心脏结构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44例(53.66%)、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12例(14.63%)、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45例(54.88%);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24例仍存在畸形,PDA、VSD、ASD的自愈率分别为95.45%、41.67%、66.67%,3种心脏结构畸形的自愈率并不相同(P<0.05);愈合组与未愈合组在出生时心脏结构畸形缺损孔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5例患儿行泌尿系统超声及体格检查提示59例异常,其中肾积水(>10 mm)7例,单侧肾缺如7例,融合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良6例,尿道下裂9例,两性畸形1例等。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提示4例肾积水恢复正常。(4)根据Krinkenbeck分型并结合Wingspread分型将患儿分为高位组和中低位组,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ARM患儿在心脏结构畸形及合并系统畸形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常易合并多系统畸形,以心脏结构畸形最常见;部分畸形具有自愈倾向,可随访观察;对于合并复杂心脏畸形、严重肾积水、脊髓栓系等严重畸形,应严密随访适时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并发畸形 自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后肛门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睿 李碧香 赵斯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手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88例ARM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畸形类型、合并症、手... 目的初步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手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88例ARM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畸形类型、合并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488例ARM患儿中,男350例,女138例;中位年龄2 d(1~89 d);根据Krinkenbeck分类法,488例ARM患儿分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288例,伴直肠前庭瘘53例,伴直肠尿道瘘(含膀胱颈瘘)123例,伴直肠阴道瘘4例,泄殖腔畸形12例,无瘘管4例,肛门狭窄4例;共420例手术后获得有效随访,68例失访,失访率13.9%(68/488)。采用术后肛门功能Kelly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疗效为优/良376例(376/420,90%),差44例(44/420,10%)。对可能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型、手术方式、肛门周围切口感染是影响患儿手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P<0.05)。考虑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临床分型,本研究纳入临床分型和肛门周围切口感染2个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术后肛门功能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ARM以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多见,合并畸形以心脏和泌尿系统多见,中高位肛门闭锁、肛门周围切口感染是影响术后排便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病理生理学 肛门直肠畸形/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金平 迭小红 +5 位作者 孙静 郭振华 刘伟 李晓庆 侯金凤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例,女性13例,男性64例,其中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1.5 cm(低位)32例,≥1.5 cm(中高位)45例;术后6个月至1年排便功能Kelly评分:3~6分(功能优良)的72例,0~2分(功能差)的5例。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患儿分为低位组(32例)与中高位组(40例);45例中高位患儿又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40例)和功能差组(5例)。分析各组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三维图像分析患儿肛门直肠压力。结果 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低位组与中高位组患儿的平均静息压(38.00±12.33 vs 32.27±11.86 mmHg)、最大静息压(42.65±14.23 vs 36.67±12.10 mmHg)、肛管有效长度(2.43±0.30 vs 2.18±0.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恢复率分别为90.63%及17.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高位患儿中,与排便功能优良组比较,排便功能差组平均静息压(26.08±2.36 mmHg)、最大静息压(29.96±2.55 mmHg)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三维图像分析,功能差组在三维图像上存在低压带或压力缺失带,其中4例低压带在后壁,1例低压带在前壁。结论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恢复率较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高,可通过三维图像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金凤 侯金平 +1 位作者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 目的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354例ARMs患儿行经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15例(4.24%)出现直肠黏膜脱垂。(2)无肛伴直肠舟状窝瘘、中位及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经(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患儿,男性80例,女性42例,骶尾部畸形组23例,无畸形组99例,脊髓栓系组5例,无脊髓栓系组117例,3组分别经χ2检验,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1±0.101,未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8±0.085,两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不高,与直肠盲端的位置高低有关,闭锁盲端位置越高术后越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与性别、是否合并骶尾部畸形及脊髓栓系无关,与骶尾比值的高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直肠黏膜脱垂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杰 徐小群 +2 位作者 耿其明 唐维兵 陈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9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采用改良PS... 目的:探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9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采用改良PSARP进行矫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近期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好转。获访的112例患儿中,远期并发症包括大便失禁4例(3.6%);便秘9例(8.0%),其中2例继发性巨结肠再次手术痊愈;污粪9例(8.0%),无肛门狭窄及无排尿异常,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异。结论:改良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