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海燕 孙佳男 +6 位作者 张晴 汪彦君 王美玲 王权 徐雨婷 贺婷婷 国瑀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别在还纳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LARS评分。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术后LARS发展轨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识别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LARS发展轨迹分为2个潜在类别组,分别为“轻度症状维持组”(35.3%)和“重度症状缓解组”(64.7%),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预防性造口期间是否行盆底康复治疗在两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达术后6个月甚至更久,LARS发展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参考患者LARS发展轨迹类别进行个性化干预,以改善LARS的发展趋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切除综合征 轨迹 潜在类别 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静 蔡小凤 +1 位作者 陈萍萍 赵惠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低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肠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凯凯 史小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肠道功能的评估工具和肠道症状的干预方案进行综述,为后续肠道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肠癌 切除 低位切除综合征 肠道管理 肠道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泓伯(综述) 苏春燕 李葆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LARS国际共识小组(LAR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3])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切除综合征 根治效果 低位切除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癌术后 骶神经电刺激 LARS 国际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切除吻合术的配合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福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2期913-914,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低位切除吻合术 配合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徐谊 赵晓牧 +3 位作者 孙武青 马健 王岳月 王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89%(18/26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OR=3.498,P=0.024)、联合其他器官手术(OR=10.834,P=0.003)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其他器官手术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切除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中文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闫晶晶 牟绍玉 +1 位作者 谭人福 王希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 目的检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表中文版用于评估患者排便失调严重程度的信效度。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患者108例,应用中文版LARS评分表评估其术后排便失调程度,并询问其肠道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检验聚合效度;随机抽取50例患者在首次评估后1~3周进行第2次测试,以检验重测信度;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检验LARS评分表对不同临床特征人群的判别效度。结果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首次测量与再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该量表评分值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聚合效度良好(P〈0.001);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6.7%;量表的判别效度良好,能区分不同性别、年龄、吻合口平面的人群(P〈0.05)。结论中文版LARS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失调的严重程度高效、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排便失调 低位切除综合征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娜 皮红英 +2 位作者 高娜 孙瑜泽 王天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60-1669,共10页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成功行预防性造口还纳手术的2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ARS知信行及需求问卷、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量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变量,LASSO回归与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进行特征变量选择,再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预防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总体均分为(14.52±4.18)分,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当λ值为2.293时误差最小,对应的影响因素数目为7个,重要性排序居前7位的自变量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肿瘤位置、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P<0.001,β=0.007, 95%CI:0.004~0.009)、知信行总分(P<0.001,β=0.052,95%CI:0.035~0.070)、造口还纳时间(P<0.030,β=-0.539, 95%CI:-1.025~-0.053)、放化疗(P<0.045,β=-0.451,95%CI:0.010~0.892)是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 低位切除术综合征 盆底肌训练 依从性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柳 李红 +1 位作者 王珑 黄桂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排便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排便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区按摩是提高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反射区按摩 直肠癌低位切除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卫兰 孙鑫荣 谢招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06-506,共1页
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共进行了8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11例,就临床护理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术后第3天3例,第... 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共进行了8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11例,就临床护理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术后第3天3例,第4天6例,第5天和第6天各1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科手术 低位切除 吻合口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治疗46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贵堂 刘纪恩 +2 位作者 冯运章 刘红波 李明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0-471,共2页
近几年,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更是明显增高。按传统的手术方式,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承受切除肛门的痛苦。近几年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及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使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比例明显提高,术后复发率下... 近几年,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更是明显增高。按传统的手术方式,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承受切除肛门的痛苦。近几年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及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使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比例明显提高,术后复发率下降,生活质量、生存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低位直肠癌 外翻切除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前引流治疗直肠癌前切除吻合口瘘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慧英 汪丽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1期2883-2884,共2页
关键词 切除吻合口瘘 低位直肠癌 引流治疗 护理 术后吻合口瘘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亚静 朱卉 +1 位作者 龙裕 马宏文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接受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干预时长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可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保肛术 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 低位切除综合征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蒲羽 邱远 +3 位作者 李祥 王文生 杨桦 肖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29例,年龄(61.03±11.32)岁。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可能对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术后恢复时间及骨盆径线对LARS的影响。结果 337例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均数为14.08(0~41),126例(37.4%)有LARS症状,其中重度LARS占总例数的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越短均是患者术后存在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比较显示:与术后6个月内比较,术后6~18个月LARS评分呈逐步且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对于手术18个月后的患者研究显示: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吻合口距肛缘≥5 cm组(P<0.05);骨盆径线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中,LARS组坐骨棘间径显著小于无LARS组(P<0.05)。结论 LARS是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吻合口位置、术前放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为影响LAR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症状出现显著改善至少需6个月以上;骨盆横径特别是坐骨棘间径大小可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LARS发生及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低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坐骨棘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可用性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庞雪滢 胡少华 +4 位作者 李慧 尹丹乔 王婷 符敏 俞士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开发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症状管理平台并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0名患者和14名医护人员对平台试用并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建议对... 目的:开发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症状管理平台并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0名患者和14名医护人员对平台试用并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建议对平台进行优化,优化结束后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01名保肛术患者和113名胃肠外科医护人员再次试用后填写系统可用性问卷。结果:抽取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修订后平台的有用性、信息质量、界面质量和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可用性较强,可为患者提供专业性、针对性指导,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切除综合征 症状管理理论 微信小程序 可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估工具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庞雪滢 胡少华 王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5,共4页
根据最新发布的《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8》显示,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3位和第2位,在中国的发病率居于第2位,死亡率居于第5位,其中直肠癌约占70%[1-2].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加全直肠... 根据最新发布的《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8》显示,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3位和第2位,在中国的发病率居于第2位,死亡率居于第5位,其中直肠癌约占70%[1-2].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方式,其可保留原有肛门,减轻造口带来的不便,但70%~90%的患者术后可出现排便频率增加、排便紧迫感、排空障碍、气体和大便失禁等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甚至有患者经历了大便从干硬到糊状的周期性肠道症状,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有长期纵向研究[5-6]发现近50%的患者变得"依赖厕所",在手术后7~16年仍存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限制了社会生活、工作和身体功能.因此,预防或减轻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防止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评估工具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切除综合征 评估工具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防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佳男 胡海燕 +5 位作者 殷欣 汪彦君 王美玲 张晴 王权 李虹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评价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预防干预对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为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治疗的... 目的:评价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预防干预对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为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治疗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3个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造口还纳术后3个月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率(64.70%)显著低于对照组(88.00%)(P<0.05);干预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预防干预可有效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时机理论 预防干预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卜旻淳 曹先东 周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方法分析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或保肛手术并顺利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LARS量表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方法分析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或保肛手术并顺利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LARS量表评分结果,将轻度及重度患者分入LARS组,无症状患者分入无LARS组,各项临床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和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与准确度。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 2(OR=2.041,95%CI:1.038~4.013)、术后恢复时间≤6个月(OR=2.456,95%CI:1.339~4.505)、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OR=2.735,95%CI:1.480~5.055)、新辅助治疗(OR=3.772,95%CI:1.109~12.832)、吻合口瘘(OR=5.537,95%CI:1.103~27.791)是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LAR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89~0.819),Bootstrap法的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C-index值为0.750,且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结论基于5项危险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对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的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附42例报告)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总光 于永扬 +4 位作者 李立 舒晔 雷文章 程中 王天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位 /结肠 -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 ,保肛率 10 0 %。手术时间 (110~ 2 10 )分钟 ,平均 12 5分钟 ;术中出血 (5~ 80 )ml,平均 2 0ml;术后 1~ 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 (5~ 14 )天 ,平均 8天。术后 18例应用了止痛剂 ,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行TME低位 /超低位结肠 -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 ,对自主神经丛的保护更准确 ,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系膜切除 保肛术 微创外科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结肠-肛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