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驻波型直线超声波电机接触特性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1
作者 蒋春容 薛鑫岩 +1 位作者 陆旦宏 金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2-50,共9页
超声波电机接触摩擦是影响电机性能的关键环节,建立超声波电机的接触模型对电机性能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对驻波型超声波电机接触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解析法,需要采用较多的简化假设,难以准确反映电机实际结构及真实接触情况。针对这... 超声波电机接触摩擦是影响电机性能的关键环节,建立超声波电机的接触模型对电机性能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对驻波型超声波电机接触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解析法,需要采用较多的简化假设,难以准确反映电机实际结构及真实接触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驻波型直线超声波电机接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首先,考虑定子复合结构,建立定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定子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得到定子振动位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定子与动子的结构和接触特点,建立定、动子接触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定、动子的接触状态、接触压力分布,并研究了驱动电压大小和预压力变化对接触特性和电机性能的影响。最后,搭建试验测试平台,测量了电机的输出特性,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定、动子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波电机 驻波 有限元模型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纵复合大推力直线超声波电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强 胡敏强 +3 位作者 金龙 张玉 徐志科 顾菊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5-40,共6页
设计了一种三阶纵向振动和八阶弯曲振动复合的大推力直线超声波电机,阐述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法对定子进行动力学分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定子的振动模态,进行谐响应分析;建立定子和滑块的接触模型,得到预压力和定子推力... 设计了一种三阶纵向振动和八阶弯曲振动复合的大推力直线超声波电机,阐述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法对定子进行动力学分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定子的振动模态,进行谐响应分析;建立定子和滑块的接触模型,得到预压力和定子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定子阻抗特性,将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相比较,并得到电机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波电机 有限元 阻抗特性 谐响应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足驱动双压电晶片直线超声波电机运行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强 徐志科 +1 位作者 蒋春容 陆旦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1-25,共5页
研究新型直线超声波电机运行机理,采用双压电晶片及双足驱动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无需频率简并、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详述其结构、振形特点及工作机理。建立电机定子振动响应有限元模型,给出输入阻抗计算方法。用已建模型计算获得定子驱... 研究新型直线超声波电机运行机理,采用双压电晶片及双足驱动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无需频率简并、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详述其结构、振形特点及工作机理。建立电机定子振动响应有限元模型,给出输入阻抗计算方法。用已建模型计算获得定子驱动足接触点在谐振频率点附近振幅,推导驱动足接触点运动轨迹。通过实测定子阻抗特性将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波电机 双压电晶片 双足驱动 有限元模型 运动轨迹 阻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定子直线超声波电机定子机电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强 蒋春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7,21,共5页
利用Hamilton能量变分原理对圆柱定子直线超声波电机定子进行建模。根据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推导出电机定子的机电能量系统,并通过对能量的变分,导出电机定子的运动方程,建立圆柱定子直线超声波电机定子机电能量转换模型。利用Matlab/Si... 利用Hamilton能量变分原理对圆柱定子直线超声波电机定子进行建模。根据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推导出电机定子的机电能量系统,并通过对能量的变分,导出电机定子的运动方程,建立圆柱定子直线超声波电机定子机电能量转换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对机电能量转换模型进行求解,分析振幅和驱动频率的关系以及启动过程中定子振幅从零升至稳定值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实验对样机进行验证分析。建立的机电能量转换模型较为精确地给出电机定子的机电耦合特性,对电机设计以及电机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定子 直线超声波电机 能量变分 机电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ZT扭振模式的纵-弯耦合模态驻波型直线超声波电机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旦宏 林秋香 +2 位作者 徐健乔 蒋春容 孙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21-127,187,共8页
基于耦合振动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型偏心式结构的驻波型直线超声波电机,其工作模态为包含一阶纵振成分与二阶弯振成分的耦合振动模态。与纵振和弯振的复合振动模态不同的是,该研究所设计超声波电机的工作模态通过构造定子的质心偏移条件,... 基于耦合振动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型偏心式结构的驻波型直线超声波电机,其工作模态为包含一阶纵振成分与二阶弯振成分的耦合振动模态。与纵振和弯振的复合振动模态不同的是,该研究所设计超声波电机的工作模态通过构造定子的质心偏移条件,将这两种振型成分耦合,形成定子的耦合模态。其中,二阶弯振成分由金属弹性体两端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s,PZT)的扭振模式(d_(15)模式)激励产生,一阶纵振成分通过耦合同时产生。设计了工作于d_(15)模式的压电陶瓷的极化以及电源激励方案,详细阐述了电机的工作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定子的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并对定子进行瞬态分析以得到各驱动足的运动轨迹。制作电机的试验样机并搭建试验平台,测试了样机的频率特性、电压特性以及机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波电机 耦合模态 d_(15)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结构的双向直线运动驻波型超声波电机(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波 戴吉岩 +1 位作者 郭吉丰 魏燕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一种新结构的双向运动直线超声波电机。该种直线超声波电机由一块在两端部开槽、形成2个薄弱环节的板构成。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调整薄弱环节和两端部的尺寸,在板中间可以形成2个波长几乎相等的驻波模态,其中一个是正弦振型,一个... 研究了一种新结构的双向运动直线超声波电机。该种直线超声波电机由一块在两端部开槽、形成2个薄弱环节的板构成。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调整薄弱环节和两端部的尺寸,在板中间可以形成2个波长几乎相等的驻波模态,其中一个是正弦振型,一个是余弦振型;通过粘贴8片PZT4压电陶瓷在板的中部来激励这2种振动模态。依照该原理,设计制造并研究了长60mm、宽10mm的新型双向直线运动超声波电机。该直线超声波电机在一个方向上最大速度220mm/s,最大出力1.764N,在另一个方向上最大速度270mm/s,最大出力1.96N,且达到了0.2μm以下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运动 驻波型 直线超声波电机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对称激励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的研究
7
作者 李世阳 杨明 何巍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0,663,共4页
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激励的单足直线型驻波超声波电机,电机定子为一块尺寸为26mm×13mm×2mm(X,Y,Z)矩形铜板和对称粘结其上表面的两块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复合结构。电机只有一种振动模态且只需单一频率驱动,利用不对称激... 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激励的单足直线型驻波超声波电机,电机定子为一块尺寸为26mm×13mm×2mm(X,Y,Z)矩形铜板和对称粘结其上表面的两块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复合结构。电机只有一种振动模态且只需单一频率驱动,利用不对称激励使驱动足端产生椭圆运动,不需调整不同模态的频率一致性,结构简单。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了电机的结构尺寸,由谐响应分析对电机的激励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设计一致。在激励电压为150V,激励频率为151.9kHz的激励条件下,测得电机最大输出推力为0.855N,电机速度为260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波电机 驻波 不对称激励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9
8
作者 时运来 陈超 赵淳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First,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motor was introduced. Second,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erized model of the stator of the motor was built using 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and som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stator were selected as design variables. Third, the sample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design variable space using latin hypercube Design. Through mo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ator based on these sample points, the target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ese sample points and response values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build a response surface model. Finally, the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aspects of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have been fulfilled. The prototype motor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optimal design result exhibited considerably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such as no-load speed of 873 ram/s, maximal thrust of 27.5 N, maximal efficiency of 43%, and thrust-weight ratio of 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PIEZOELECTRIC optimal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