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级机组余热锅炉高压直流蒸发器水动力特性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琴琴 阳开应 +1 位作者 董乐 杨冬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3,共6页
采用直流设计的配H级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高压蒸发器(简称高压直流蒸发器),在水动力特性上与传统余热锅炉存在较大的区别。基于流动网络系统法,将高压直流蒸发器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 采用直流设计的配H级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高压蒸发器(简称高压直流蒸发器),在水动力特性上与传统余热锅炉存在较大的区别。基于流动网络系统法,将高压直流蒸发器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流量分配计算模型。根据开口螺旋鳍片管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壁温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高压直流蒸发器额定负荷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直流蒸发器各部分的压降分布较为合理;蒸发器1由于出口处工质处于两相区,各回路的出口工质温度非常一致,蒸发器2处于同一入口集箱和出口集箱的管束最大汽温偏差为12.8℃;蒸发器1和蒸发器2的壁温均处于管子材料的允许温度范围之内,能够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级 余热锅炉 直流蒸发器 水动力特性 流量分配 壁温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蒸发器换热元件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兆俊 闫昌琪 孙中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以水为工质 ,对套管式换热元件进行了单相对流传热强化效果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 ,给出了窄环隙流道单相对流传热时内、外侧的努谢尔特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在雷诺数Re <2 0 0 0时 ,窄环隙流道依然具... 以水为工质 ,对套管式换热元件进行了单相对流传热强化效果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 ,给出了窄环隙流道单相对流传热时内、外侧的努谢尔特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在雷诺数Re <2 0 0 0时 ,窄环隙流道依然具有强化传热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单相对流 窄环隙 单侧加热 直流蒸发器 换热元件 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管径模型的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两相流稳定性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阳 李晓伟 吴莘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47-2756,共10页
两相流稳定性是直流蒸发器重点关注的热工水力学问题。本文在已有频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单相段和两相段管径的不同,建立了含流通面积改变的两相流稳定性频域理论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HTR-10和HTR-PM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工程验证试... 两相流稳定性是直流蒸发器重点关注的热工水力学问题。本文在已有频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单相段和两相段管径的不同,建立了含流通面积改变的两相流稳定性频域理论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HTR-10和HTR-PM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工程验证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然后用所建立的模型及方法对比分析了倾斜直管、不同螺旋直径螺旋管及变管径直流蒸发器的两相流稳定性。对于大入口节流系统,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于直管阻力系数小于螺旋管,所以具有相同倾角的倾斜直管比螺旋管稳定。对于大入口节流系统,增加螺旋直径后阻力系数降低,所以增加螺旋直径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但稳定性效果增加有限。相比于等管径设计,采用单相段内径小于两相段和过热段内径的设计可稍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 频域理论模型 螺旋直径 管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媛 彭敏俊 +1 位作者 夏庚磊 吕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1-256,共6页
基于混合流模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可移动边界法建立了压水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模型。模型将二次侧传热区域分为预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且考虑了缺液区传热。通过对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螺旋... 基于混合流模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可移动边界法建立了压水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模型。模型将二次侧传热区域分为预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且考虑了缺液区传热。通过对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模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稳态和动态模型合理,稳态计算结果与设计值符合良好,动态仿真符合热工水力学及其定性机理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 混合流模型 可移动边界法 热工水力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