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中的巷道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岳建华 李志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提出井下稳恒电流场边界元法正演模型,并引入巷道影响因子函数,用以研究巷道空间对周围电流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影响与电极和巷道的相对位置有关,导致巷道对底板测深类曲线的影响与对层测深曲线的影响不同;由于巷... 提出井下稳恒电流场边界元法正演模型,并引入巷道影响因子函数,用以研究巷道空间对周围电流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影响与电极和巷道的相对位置有关,导致巷道对底板测深类曲线的影响与对层测深曲线的影响不同;由于巷道影响因子是供电电极距的非线性函数,所以在测深类曲线的定量解释中应考虑巷道影响,而解释矿井电剖面曲线时则不需考虑巷道影响;此外,巷道几何尺寸、围岩导电性对巷道影响因子的大小和变化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直流电法勘探 巷道影响 生产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在新疆F油田的试验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天伦 张白林 +3 位作者 聂荔 张国珍 黄俊明 吴信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是一种能在地面直接圈定油气藏边界范围的新型直流电阻率勘探方法 ,它以油气藏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为依据 ,其理论基础是等位面与电流线处处正交。在新疆F油田做了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的野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是一种能在地面直接圈定油气藏边界范围的新型直流电阻率勘探方法 ,它以油气藏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为依据 ,其理论基础是等位面与电流线处处正交。在新疆F油田做了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的野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那些与围岩具有明显电阻率差异 ,其规模相对埋深足够大的各种类型油气藏 ,可以比较准确地圈定其边界范围 ,确定油气层的埋藏深度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较准确地划分复杂异常中单个含油砂体油水分界面。这次试验为非无穷远三极剖面法在新疆乃至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已显示出其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勘探 非无穷远三极剖面 电阻率 油气藏 新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分析、科学评价和工程探测为一体的“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对研究区“天窗”隐蔽致灾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类型进行探查。【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区内“天窗”发育主要受古河道控制,同时与现代河流有一定的继承性;高密度直流电法、微动勘探对研究区“天窗”发育的范围、电性和声波信号明显、显著表现为高电阻率和波速异常的特征,而瞬变电磁勘探物性特征响应不明显;“天窗”发育区为古河道沉积形成的岩性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和红土层二次沉积与河道沙土层混合或互层沉积的岩性组合特征;红土层发育区具有钻孔缩径、钻孔漏失量少、岩层成层性直立性好等特征。“天窗”发育区黄土层的渗透系数为2.21×10^(-2) m/d,红土层渗透系数为7.18×10^(-3) m/d,红土的隔水能力大于黄土。综合物探能够在平面上快速识别红土异常区,为精细勘探工程准确圈定“天窗”提供依据,同时,精细勘探结果也验证了综合物探对“天窗”发育区在电性和声波信号反映特征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区域内红土缺失性“天窗”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提供“天窗”有效探测的技术手段指导,进而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窗 隐蔽致灾因素 直流电法勘探 微动勘探 地质钻探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探测方法在太原盆地东山山前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2 位作者 陈文 扈桂让 闫小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东山山前断层位于太原盆地东部,是盆地北端的边界断层。在多道直流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初步确定断层位置的基础上,采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通过探测得到:东山山前断层是由三... 东山山前断层位于太原盆地东部,是盆地北端的边界断层。在多道直流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初步确定断层位置的基础上,采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通过探测得到:东山山前断层是由三条断层组成的断裂带,长22km,宽约800m。断层上断点埋深约16.7m,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最大断距约23.96 m,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此结果修正了前人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的结论。三种探测方法中,多道直流电法勘探只能初步确定断层的位置,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是确定隐伏断层位置、判定断层活动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直流电法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断层活动性 东山山前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矿区电法探测导、含水构造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萍芳 高建中 徐少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3,共4页
应用直流电法仪在井下进行了工作面巷道底板电测深和掘进头超前探测,查清了工作面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掘进头前方的地质构造及含水情况。目前,大部分探测结果已得到生产实践的证实。
关键词 直流电法勘探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地质 含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地电场三维有限差分正演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正栋 关洪军 +4 位作者 聂永平 曹传新 丁健 俞建宝 万乐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本文阐述了用有限差分模拟计算三维稳定点电场的原理 ,提出了可以节约内存 ,提高运算速度的剖分网格、差分格式和超松弛迭代数值解的计算方法 ;采用解析法计算点电源在均匀大地条件下产生的正常电位场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地电异常体引起... 本文阐述了用有限差分模拟计算三维稳定点电场的原理 ,提出了可以节约内存 ,提高运算速度的剖分网格、差分格式和超松弛迭代数值解的计算方法 ;采用解析法计算点电源在均匀大地条件下产生的正常电位场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地电异常体引起的异常电位场 ,进而得到实际电位场 ;简化了三维地电场数值模拟的问题 ,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模拟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场 边界条件 求解区 差分格式 直流电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压突水危险工作面防治水关键技术 被引量:35
7
作者 许延春 陈新明 姚依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103,共5页
为实现赵固二矿11011工作面在高水压突水条件下安全回采,对高水压底板进行加固,对断层进行预注浆治理;利用相似模拟实验对底板突水及加固效果进行研究;并应用经验公式、力学理论分析、神经网络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预测底板破坏... 为实现赵固二矿11011工作面在高水压突水条件下安全回采,对高水压底板进行加固,对断层进行预注浆治理;利用相似模拟实验对底板突水及加固效果进行研究;并应用经验公式、力学理论分析、神经网络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预测底板破坏深度为20.12~23.63 m;利用直流电勘探法测得底板破坏深度为23.48 m。结果表明:底板加固后富水区明显减小,部分区域富水区消失,断层水量明显减小,开采未发生突水危险,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工作面注浆 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直流电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