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网双馈风电场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健勇 陈骁 杜文娟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9,共9页
并网风电场引发的宽频振荡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并网双馈风电场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性问题,首先,推导了双馈风电场全阶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并网双馈风电场含转子侧换流器功率外环控制和... 并网风电场引发的宽频振荡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并网双馈风电场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性问题,首先,推导了双馈风电场全阶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并网双馈风电场含转子侧换流器功率外环控制和网侧换流器直流电压外环控制的聚合模型。其次,根据劳斯-赫尔维茨定理推导出并网双馈风电场小干扰稳定性判据。基于小干扰稳定性判据,揭示了交流电网强度、风机有功功率、双馈风机控制参数和风电场网络结构是如何共同影响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最后,以15台双馈风机构成的并网双馈风电场为例,验证了本文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双馈风电场 小干扰稳定性 线性化模型 直流电时间尺度 网络结构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压动态修正的柔性多状态开关自适应下垂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文忠 刘晓丽 +3 位作者 王玉生 孟繁丞 刘星宇 李佳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73-2681,共9页
为了满足配电网的多种互联需求,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FMSS)已衍生出多种互联应用的技术形态,多端FMSS与双端FMSS相比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下垂控制通过改变直流侧电压实现不平衡功率的消纳,... 为了满足配电网的多种互联需求,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FMSS)已衍生出多种互联应用的技术形态,多端FMSS与双端FMSS相比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下垂控制通过改变直流侧电压实现不平衡功率的消纳,但直流侧电压的偏离会影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FMSS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下垂控制策略,根据换流器消纳的有功功率实时动态改变直流电压的参考值和下垂增益,实现了直流电压的无偏差运行,既能避免换流站过载,又能解决不平衡功率消纳引起的电压偏离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另外,由于MMC自身结构特性和PI参数整定困难,将传统的电流内环改为模型预测控制,并采用典型的二阶Runge-Kutta法对状态方程进行离散化,提高了控制精度。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四端FMSS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FMSS)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直流电动态修正 自适应下垂控制 改进型下垂控制 协同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多机系统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当 黄云辉 +3 位作者 陈后全 王栋 邓翔天 朱国荣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9,共9页
研究了弱电网下双馈多机系统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建模和稳定性。首先,建立了双馈多机系统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小信号模型,包括直流电压控制、有功功率控制、端电压控制和锁相环,可以充分刻画风机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动态特性... 研究了弱电网下双馈多机系统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建模和稳定性。首先,建立了双馈多机系统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小信号模型,包括直流电压控制、有功功率控制、端电压控制和锁相环,可以充分刻画风机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的动态特性。然后,通过特征根和主导振荡模态参与因子分析,研究影响双馈多机系统稳定性的主导风机和主导控制环路,其贡献点在于揭示不同控制带宽下影响双馈多机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双馈风机的各控制环路中,锁相环对风机稳定性的占主导地位,而直流电压环对风机稳定性的影响最小。最后,建立双馈多机系统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直流电控制时间尺度 特征值分析 双馈风机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的迹的弱电网下永磁直驱风电场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扰动振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克权 刘文飞 +4 位作者 刘春 郝如海 陈仕彬 高振 王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59,共7页
弱电网下锁相环与直流电压环强交互作用给并网永磁直驱风电场稳定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具体仿真算例的模式分析法研究弱电网下风电场系统的锁相环或直流电压环稳定性规律,无法揭示所得稳定规律的内在机理。为此,建... 弱电网下锁相环与直流电压环强交互作用给并网永磁直驱风电场稳定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具体仿真算例的模式分析法研究弱电网下风电场系统的锁相环或直流电压环稳定性规律,无法揭示所得稳定规律的内在机理。为此,建立考虑直流电压环和锁相环动态的并网永磁直驱风电场降阶模型,推导出系统状态矩阵的迹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弱电网下永磁直驱风电场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扰动稳定性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风机控制参数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当系统运行参数如线路电抗、风电场无功出力或风机数量增大时矩阵的迹向正方向移动,这表明考虑锁相环动态影响时由直流电压动态主导的永磁直驱风电场系统至少有一个模式的阻尼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机 弱电网 锁相环 直流电动态 矩阵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量–刚度补偿器增强接入弱电网风电场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的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磊 董旭柱 刘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1-2330,共10页
以风力发电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其物理和控制结构与传统同步发电机不同,多质量块多闭环反馈控制会引起更复杂的振荡模态,引发频域更宽、更复杂的稳定问题。该文分析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装备:惯量–刚度补偿器对含大规模风电电... 以风力发电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其物理和控制结构与传统同步发电机不同,多质量块多闭环反馈控制会引起更复杂的振荡模态,引发频域更宽、更复杂的稳定问题。该文分析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装备:惯量–刚度补偿器对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该文首先以全功率风电机组为例介绍弱电网中风电机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动态特性,推导直流电压时间尺度风电机组小信号模型并利用转矩法分析其小干扰稳定性;而后介绍惯量–刚度补偿器的基本结构和控制;然后建立弱电网下包含惯量–刚度补偿器与风电机组小信号模型,并分析直流电压时间尺度的小干扰稳定性;最后利用复转矩系数法分析惯量–刚度补偿器对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同步和阻尼功率分量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惯量–刚度补偿器对增强弱电网下风电场、风电机群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干扰稳定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刚度补偿器 直流电时间尺度 小干扰稳定 风力发电 弱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压时间尺度下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梓威 王海风 +1 位作者 陈珏 杜文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共12页
随着光伏发电并网规模的扩大,由其换流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引起的小干扰稳定性问题愈加突出。而单台光伏发电单元容量较小,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往往包含大量光伏发电单元,系统模型阶数较高,极大地增加了稳定性分析的复杂程度。因此,为... 随着光伏发电并网规模的扩大,由其换流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引起的小干扰稳定性问题愈加突出。而单台光伏发电单元容量较小,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往往包含大量光伏发电单元,系统模型阶数较高,极大地增加了稳定性分析的复杂程度。因此,为提出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稳定性判别方法,文中首先通过时间尺度分解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直流电压时间尺度下的小干扰稳定分析降阶模型;随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由劳斯-赫尔维茨判据推导得到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判据,并结合判据分析直流电压时间尺度下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辨识出3个影响稳定性的不利因素:重负荷、弱连接、不恰当的控制参数设置;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稳定性判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得出的稳定性判据能有效评估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直流电压时间尺度下的小干扰稳定性,并且不需要建立复杂高阶的系统模型,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和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直流电外环 锁相环 直流电时间尺度 稳定性判据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柔性直流电网电压动态特性的降阶小扰动稳定模型
7
作者 王一振 邱逢良 +2 位作者 雷鸣 王之谦 马世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593-7602,I0009,共11页
柔性直流技术是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低阶、准确的小扰动稳定模型有利于快速分析复杂柔性直流电网电压的超调振荡,为增强柔直系统安全稳定奠定基础。该文以表征直流电压动态特性为目标构建了直流电网降阶... 柔性直流技术是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低阶、准确的小扰动稳定模型有利于快速分析复杂柔性直流电网电压的超调振荡,为增强柔直系统安全稳定奠定基础。该文以表征直流电压动态特性为目标构建了直流电网降阶小扰动稳定模型。首先,建立直换流站直流侧阻抗模型的二阶解析式,把下垂外环控制参数等效为具有阻感特性的下垂导纳,并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柔直换流站以串并联阻抗电路形式统一表达;其次,基于直流网络拓扑聚合形成直流电网降阶传递函数阻抗矩阵,通过对降阶模型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定量探究多端柔直换流站通过直流网络耦合对直流电压动态特性产生的交互作用,指导下垂增益、外环控制系数等关键参数的选取;最后,在多场景电磁仿真中验证所述降阶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 降阶模型 下垂控制 直流电控制时间尺度 小扰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型双向直流变压器的改进虚拟直流电机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允建 张昌杰 +3 位作者 孙星 杨森 何世豪 郭向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103,共11页
为实现中低压直流互联场景中串并联直流固态变压器的高效传输和灵活调压,组合CLLLC变换器模块和Buck/Boost-CLLLC变换器模块形成新的混合型串并联双向直流固态变压器(hybrid series-parallel bi-directional DC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为实现中低压直流互联场景中串并联直流固态变压器的高效传输和灵活调压,组合CLLLC变换器模块和Buck/Boost-CLLLC变换器模块形成新的混合型串并联双向直流固态变压器(hybrid series-parallel bi-directional DC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HSBDCSST),使其兼具Buck/Boost-CLLLC变换器的双向灵活调压和CLLLC变换器的双向高效传输优势。同时提出了CLLLC模块的同步方波控制和Buck/Boost-CLLLC模块的改进虚拟直流电机(improvement virtual direct current motor, IVDCM)控制。其中各CLLLC模块采用同一个固定频率占空比为50%的方波进行控制以保证高效率。而对于Buck/Boost-CLLLC模块,在传统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irect current motor,VDCM)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直流电机额定角速度随机械功率按比例变化的环节,构成IVDCM控制策略,实现调压并改善直流变压器的惯性阻尼特性,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动态特性。最后搭建3模块串并联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及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直流 CLLLC变换器 改进虚拟直流电机控制 Buck/Boost电路调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直流电机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能量动态分配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乔露 王鲁杨 +1 位作者 李唯嘉 马海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为了增强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惯性,并在线路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实现各储能单元(energy storage unit,ESU)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achine,VDCM)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能量动态... 为了增强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惯性,并在线路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实现各储能单元(energy storage unit,ESU)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achine,VDCM)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能量动态分配策略。首先,将VDCM技术应用到储能侧控制中,利用VDCM的输出特性增强系统的抗扰能力。然后,利用电枢回路方程输出特性,并根据储能系统能量分配需求,动态设计虚拟电枢电阻,使其可随SOC在规定界限内自适应变化,实时调整各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并引入压降调节因子动态微调各变换器输出虚拟压降至相等,从而补偿线路阻抗的不匹配度,实现各ESU的SOC均衡。此外,采用一致性算法在相邻ESU间获得所需平均值信息,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最后,搭建光伏多储能直流微电网系统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荷电状态 虚拟直流电 分布式储能系统 能量动态分配 虚拟电枢电阻 直流母线电 降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VSC控制环路对直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思东 黄云辉 +3 位作者 周党生 邢中卫 陈付恩 朱国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0-2741,共12页
为研究弱电网下电压源型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控制环路对直流电压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弱电网下VSC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信号模型,基于动力学特性分析法用阻尼分量和恢复分量表征VSC直流电压控制的稳定性。然后研... 为研究弱电网下电压源型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控制环路对直流电压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弱电网下VSC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小信号模型,基于动力学特性分析法用阻尼分量和恢复分量表征VSC直流电压控制的稳定性。然后研究了不同电网强度和不同控制带宽下VSC锁相环和交流电压控制环对阻尼分量和恢复分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锁相控制与交流电压控制对直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详细的时域仿真模型,对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弱电网下锁相控制与交流电压控制对直流电压控制起相位滞后的作用,从而产生负的附加阻尼分量,减弱了直流电压控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锁相控制 流电控制 直流电控制 动态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源型变流器并网系统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步阳 邵德军 +2 位作者 朱建行 石梦璇 徐友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547-5559,共13页
电压源型变流器(VSC)的控制环节及其与网络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VSC并网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而VSC的控制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具体可划分为直流电压控制(DVC)时间尺度和交流电流控制(ACC)时间尺度。现有文献大多仅针对单一时间尺度的稳定... 电压源型变流器(VSC)的控制环节及其与网络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VSC并网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而VSC的控制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具体可划分为直流电压控制(DVC)时间尺度和交流电流控制(ACC)时间尺度。现有文献大多仅针对单一时间尺度的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对于多时间尺度环节间的相互作用则鲜有涉及。对此,该文基于模式分析方法,提出衡量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的量化指标,揭示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随锁相环带宽和系统短路比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尺度模型的阻尼比和振荡频率,明确多时间尺度间相互作用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后探讨DVC、ACC时间尺度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从物理角度对分析结果进行初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型变流器 时间尺度 直流电控制(DVC)时间尺度 流电流控制 (ACC)时间尺度 相互作用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级联H桥整流器直流电压平衡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义生 毛凯翔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8,53,共7页
针对级联H桥整流器输出电压平衡问题,采用比例脉冲补偿法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分析了负载电流扰动对平衡环节的影响,给出了扰动下系统跌落值和调整时间与系统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针对比例脉冲补偿法在负载大范围切换时动态特性差的问... 针对级联H桥整流器输出电压平衡问题,采用比例脉冲补偿法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分析了负载电流扰动对平衡环节的影响,给出了扰动下系统跌落值和调整时间与系统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针对比例脉冲补偿法在负载大范围切换时动态特性差的问题,通过将负载电流引入平衡控制环路,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脉冲补偿法的负载电流前馈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其可以在不影响原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平衡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并给出了电压平衡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公式。最后,基于级联H桥整流器的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切载情况下各单元之间的最大电压差降低了23 V,调整时间减小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整流器 直流电平衡 电流前馈 动态特性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MSG动态特性差异时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李乔 王潇 +3 位作者 任怡娜 苏田宇 杜文娟 王海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3-4564,I0004-I0008,共17页
由于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与柔直换流站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可能会引发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振荡失稳。同时,直驱风电场中各PMSG输出的有功功率或控制参数不同,因此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 由于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与柔直换流站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可能会引发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振荡失稳。同时,直驱风电场中各PMSG输出的有功功率或控制参数不同,因此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然而,现有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研究中通常忽略了PMSG的动态特性差异,这将导致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结果出现误差。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在考虑PMSG动态特性差异的情况下,系统在直流电压动态时间尺度下的小信号稳定性。首先,推导了系统在直流电压动态时间尺度下的降阶模型。随后,基于降阶模型分析了其特征值实部之和与PMSG输出有功功率或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降阶模型中振荡模式的实部之和分别与PMSG的输出有功功率、PMSG直流电压控制外环的比例系数及锁相环的比例系数之间存在线性变化的关系。基于此分析,提出平均功率或平均控制参数模型来快速准确评估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和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柔直换流站 小信号稳定性 振荡模式实部之和 直流电压动态时间尺度 动态特性差异 线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直流动态分析及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梦杰 谢震 +1 位作者 徐上 张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9-138,共10页
当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弱交流电网时,转子侧和网侧变流器均采用无锁相环的构网型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发电系统的并网稳定性。然而,对直流端口而言,网侧变流器在构网型控制下的直流电压抗扰能力有所降低,机组出力波动时直流电压的动态特征不容... 当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弱交流电网时,转子侧和网侧变流器均采用无锁相环的构网型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发电系统的并网稳定性。然而,对直流端口而言,网侧变流器在构网型控制下的直流电压抗扰能力有所降低,机组出力波动时直流电压的动态特征不容忽视。为此,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交直流侧动态耦合特征的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系统模型研究了不同电网强度和风机转速下直流电压控制的稳定性,根据耦合传递函数矩阵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定子功率变化对直流电压的耦合影响。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了定子功率对直流电压的交、直流耦合路径,并分别设计了解耦优化策略。理论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可以降低有功功率加载对直流电压的耦合作用,优化直流侧动态特性。最后,利用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弱电网 构网型控制 直流电动态 耦合路径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交流电机驱动的新型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烽 李安 +3 位作者 蒋栋 刘自程 曲荣海 尹智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3,I0025,共11页
电机绕组的动态电压是影响其电流变化能力的直接因素。为了提升电机的转矩响应速度,从直流电压利用率的角度分析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能力。首先,从拓扑结构出发,相比于三相半桥拓扑,串联绕组拓扑将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升了73%,这使... 电机绕组的动态电压是影响其电流变化能力的直接因素。为了提升电机的转矩响应速度,从直流电压利用率的角度分析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能力。首先,从拓扑结构出发,相比于三相半桥拓扑,串联绕组拓扑将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升了73%,这使得其动态电压更加充裕。然后,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分析串联绕组拓扑、三相半桥拓扑以及采用电压修正策略的三相半桥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性能。最后,经仿真与实验证明,若采用电压修正策略来增大三相半桥拓扑的动态电压裕度,其只在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效果才凸显,且提升有限。而采用串联绕组拓扑,其在电压深度饱和下的电流动态响应时间将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串联绕组拓扑 直流电利用率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臂调制波调整的多端柔直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茂兰 冯雷 +3 位作者 王宇 徐李清 赵薇 郭春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受电,运行方式灵活,是解决清洁能源并网和消纳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当系统受端交流侧发生故障时将出现盈余功率,导致...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受电,运行方式灵活,是解决清洁能源并网和消纳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当系统受端交流侧发生故障时将出现盈余功率,导致直流过电压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桥臂调制波动态调整的多端柔直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策略。所提策略通过在换流阀桥臂调制波中引入直流电压偏差控制,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桥臂调制波的直流电压参考值,从而减少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最终达到抑制直流过电压的目的。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送端光水打捆经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的外送系统,给出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设置受端交流系统不同工况,对比研究了所提控制策略投入后的系统直流过电压特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因受端交流侧故障引起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盈余功率 直流过电 桥臂调制波动态调整 直流电偏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捷伦公司推出第一种直流电源分析仪
17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电源分析仪 直流电 供电源 安捷伦公司 测量任务 编程 安捷伦科技 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能量补偿法的串联电容耦合型动态电压恢复器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涂春鸣 卢柏桦 +2 位作者 郭祺 高家元 姜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727-3738,共12页
传统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采用同相补偿法治理电压跌落问题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小但有功需求大,而采用最小能量补偿法时,降低了有功需求的同时却增大逆变器输出电压,二者优势难以兼具。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串联电容耦合型DVR,通过与最... 传统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采用同相补偿法治理电压跌落问题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小但有功需求大,而采用最小能量补偿法时,降低了有功需求的同时却增大逆变器输出电压,二者优势难以兼具。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串联电容耦合型DVR,通过与最小能量补偿法的配合,所提结构不仅可实现最小有功输出,还可以显著降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从而有效地降低逆变器的容量和直流侧电压等级。首先,介绍了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基本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了其在输出电压大小、功率等级方面的优越性;其次,对逆变器的运行边界进行分析,为避免在负载波动情况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超出其最大输出能力,给出适用于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运行状态调整策略,以保证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然后,分析串联电容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及滤波效果的影响,并完成了串联电容耦合型DVR最优拓扑结构的选取;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充分验证了该文所提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恢复器 串联电容 最小能量补偿 逆变器输出电 直流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动态附加频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昊宇 刘崇茹 蒋思雯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附加频率控制利用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系统直流电压变化传递故障交流系统频率变动,促使非故障交流系统所连电压源型换流器(VSC)消纳不平衡功率参与频率调节。然而固定下垂系数灵活性不足,在不平衡功率分配... 附加频率控制利用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系统直流电压变化传递故障交流系统频率变动,促使非故障交流系统所连电压源型换流器(VSC)消纳不平衡功率参与频率调节。然而固定下垂系数灵活性不足,在不平衡功率分配时忽略VSC实时运行状态与交流网络稳定性,无法保证系统参与频率调整的同时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研究频率变动造成的功率不平衡量分配和直流电压下垂系数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计及系统运行状态的VSC-MTDC动态附加频率控制策略,将VSC功率裕度和交流网络频率变化量引入下垂系数,动态调整不平衡功率的分配比例。仿真结果证明,应用动态附加频率控制进行频率调节后,频率偏差较小的交流网络在所连VSC功率裕度较大时能承担更多不平衡功率,而频率偏差较大的交流网络所连换流站不平衡功率配比下降,VSC-MTDC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电源型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动态附加频率控制 动态直流电下垂系数 频率偏差量 功率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压直流母线系统的惯量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农仁飚 杨晓峰 +1 位作者 周兵凯 李继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12-4522,共11页
随着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电网中的电力电子设备占比日益增加,对含直流母线的系统惯量阻尼特性水平造成显著影响。通过对并联于电力电子能量路由器低压直流母线系统中各功率变换环节的功率传输特性分析,结合同步机转子运动方程和电气转矩法... 随着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电网中的电力电子设备占比日益增加,对含直流母线的系统惯量阻尼特性水平造成显著影响。通过对并联于电力电子能量路由器低压直流母线系统中各功率变换环节的功率传输特性分析,结合同步机转子运动方程和电气转矩法,建立其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动态模型,推导建立了系统的惯量、阻尼和同步系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系统稳态工作点参数、结构参数及控制器参数对惯量阻尼特性的作用机理,得出影响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从而为系统参数选取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仿真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阻尼特性 能量路由器 运动方程 直流电时间尺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