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接入比与频率稳定性的关系及水电主导调频控制的改进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竺炜 沈进阳 王作家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89-3795,共7页
受端频率稳定性与直流接入比的关系研究,对直流接入量的选择和频率稳定控制都有意义。分析了水电主导调频时,直流受端区域受扰后的频率波动过程,得到直流接入比与暂、动、静态频率稳定性指标的关系。发现接入比与3态稳定性都负相关,且... 受端频率稳定性与直流接入比的关系研究,对直流接入量的选择和频率稳定控制都有意义。分析了水电主导调频时,直流受端区域受扰后的频率波动过程,得到直流接入比与暂、动、静态频率稳定性指标的关系。发现接入比与3态稳定性都负相关,且对暂、动态的影响力较大。另外,还分析了送端直流输出调节对受端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受端的频率稳定性,提出了水电机组一次调频的改进策略,即在频率反馈通道并联微分环节以提高阻尼,设置新的调差系数以提高静、暂态稳定性。仿真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该研究对提高直流受端区域的频率稳定性,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入比 频率稳定 水电主导调频 一次调频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机柔直接入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2
作者 崔学深 刘勇鑫 +2 位作者 刘其辉 申旭辉 汤海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在全直流风电场中单台大容量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经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中压直流汇集网的应用背景下,为确保DFIG在直流汇集系统电压跌落后持续可控并网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机网两端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 在全直流风电场中单台大容量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经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中压直流汇集网的应用背景下,为确保DFIG在直流汇集系统电压跌落后持续可控并网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机网两端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交流并网时电压跌落后频率的刚性不可调是定子磁链出现暂态直流分量以及定转子绕组产生过电流的主要原因,进而充分利用单机接入柔直电网的DFIG系统内部交流电压与频率柔性可调的特点,通过定子电压与频率的机网协调控制避免定子磁链暂态直流分量的产生,从而消除在交流并网时难以解决的定转子瞬态过电流现象,保障DFIG系统持续可控运行。同时,采用加装直流卸荷电路的方法解决转子侧换流器直流电压升高的问题。最后,通过单台5MW交流并网和柔直并网的DFIG系统仿真对比,验证基于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压穿越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直流汇集 单机柔性直流接入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直流低电压穿越 压频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大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评估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兆伟 翟海保 +3 位作者 刘福锁 黄志龙 李威 李碧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7-152,共6页
受端电网的直流接入能力是直流多馈入电网调度运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中从大规模直流接入华东电网后带来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限制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约束的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计算方... 受端电网的直流接入能力是直流多馈入电网调度运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中从大规模直流接入华东电网后带来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限制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约束的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典型方式下备选直流落点的短路容量及各直流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快速确定新增直流接入落点,进而综合考虑直流多馈入短路比、电网低谷调峰能力、有效直流惯性常数、电压稳定、暂态稳定等多约束条件,计及电网发展变化迭代增加直流接入容量,最终给出电网直流接入能力。在IEEE 39节点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基于该方法对华东电网开展直流接入能力评估,为提高直流多馈入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馈入系统 直流接入能力 多馈入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稳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付蓉 孙万钱 +1 位作者 汤奕 周振凯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探讨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交流系统逆变侧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并得出相互作用因子数学表达式。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所求的相互作用因子的准确性。分析了分层接入时,2组换流器采用不同控制方式时对相互作用... 探讨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交流系统逆变侧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并得出相互作用因子数学表达式。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所求的相互作用因子的准确性。分析了分层接入时,2组换流器采用不同控制方式时对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根据所求的相互作用因子,得出分层接入时系统短路比。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在保持直流输电总功率不变的同时,当分层接入不同的受端系统时,可以使总功率在1000 kV与500 kV两级电网重新分配。最后分析了潮流重新分布时,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对系统换流器换相失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 特高压输电 直流输电 相互作用因子 PSCAD 潮流分布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天宇 王渝红 +1 位作者 龚鸿 张文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31-3237,共7页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交直流系统间、高低换流阀组间以及2层不同电压等级的受端交流系统间均存在着电气耦合关系,系统的无功功率调节和电压稳定问题更加复杂。为解决该问题,在传统单馈入电压稳定指标(VSI)基础上提出了多馈入电压稳定...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交直流系统间、高低换流阀组间以及2层不同电压等级的受端交流系统间均存在着电气耦合关系,系统的无功功率调节和电压稳定问题更加复杂。为解决该问题,在传统单馈入电压稳定指标(VSI)基础上提出了多馈入电压稳定指标(MVSI),并结合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数学模型,推导出多馈入电压稳定指标的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参数、直流系统运行状态对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减小受端交流系统阻抗、2交流系统等值联系阻抗、直流系统输送功率,增大关断角均能有效提高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同时受端交流系统等效阻抗角也会对换流母线静态电压稳定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 静态电压稳定性 多馈入电压稳定指标 交流系统参数 运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接入后的多态频率稳定性及机组控制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竺炜 钟鹏 巫晓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122-6130,共9页
频率分析是源–荷功率平衡的近似分析,基于等值机组的区域电网频率模型是合理的。通过3个性能指标,即扰动瞬间变化率、阻尼比和静态偏差,分析了直流接入后区域频率的暂、动、静态稳定性,得到了相关的主导因子。分析发现,恒功率直流接入... 频率分析是源–荷功率平衡的近似分析,基于等值机组的区域电网频率模型是合理的。通过3个性能指标,即扰动瞬间变化率、阻尼比和静态偏差,分析了直流接入后区域频率的暂、动、静态稳定性,得到了相关的主导因子。分析发现,恒功率直流接入后,等值机的惯量和功频静特性系数都变小;前者导致暂稳变差,后者导致静稳变差,二者之比基本不变导致动稳也基本不变;若改变功频静态性系数,则动稳、静稳出现逆特性。另外,虚拟惯性加有差调节的直流接入,虽可改善受端区域的频率稳定性,但对送端不利。故提出了受端常规机组功频调节方式的改进策略,即在功率反馈通道串联惯性环节,在频率反馈通道旁并联比例微分(proportion-differentiation,PD)环节。理论和仿真验证了有效性。该研究对提高区域电网的频率稳定性,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入 暂–动–静态频率稳定性 主导因子 动–静态逆特性 功–频调节的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直流汇集接入系统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戴志辉 朱惠君 +2 位作者 严思齐 苏怀波 贾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106,共8页
与传统的光伏交流接入系统相比,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系统损耗较小、光伏利用率高的特点。以某市一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为例,给出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的拓扑结构;构建光伏电池、多模块Boost全桥隔离变流器(BFBIC)... 与传统的光伏交流接入系统相比,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系统损耗较小、光伏利用率高的特点。以某市一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为例,给出光伏直流汇集接入系统的拓扑结构;构建光伏电池、多模块Boost全桥隔离变流器(BFBIC)及箝位双子模块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CDSM-MMC)的PSCAD模型。提出光伏变流站的2种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对比分析2种控制策略的抗光照干扰能力及光伏发电电能输送能力,并给出控制策略的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直流汇集接入 Boost全桥隔离变流器 箝位双子模块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接入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负荷恢复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鹏飞 梁海平 +3 位作者 杨超 顾雪平 李少岩 臧二彬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39,共7页
综合考虑高压直流(LCC-HVDC)接入电网时已恢复负荷的频率调节特性、功率因数、大小与位置对受端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结合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负荷投入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直流接入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负荷恢复优化方法。以直流接入时受端电网... 综合考虑高压直流(LCC-HVDC)接入电网时已恢复负荷的频率调节特性、功率因数、大小与位置对受端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结合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负荷投入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直流接入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负荷恢复优化方法。以直流接入时受端电网频率偏差最小化、节点电压偏移程度最小化和联合潮流熵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考虑机组出力、线路潮流等约束条件,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求解出负荷恢复的Pareto最优解集;然后根据三角模糊数和信息熵权法分别确定各属性的主客观权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各方案进行多属性决策选出最满意的解。最后,通过含高压直流通道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恢复 直流接入 安全性 负荷恢复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联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研究评述 被引量:49
9
作者 李兆伟 翟海保 +3 位作者 刘福锁 黄志龙 崔晓丹 李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2-148,共7页
受端电网的直流接入能力是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调度运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从直流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电网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影响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直流及新能源接入能力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了各方... 受端电网的直流接入能力是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调度运行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从直流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电网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影响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直流及新能源接入能力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计算方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下一步研究重点是建立系统的优化模型,科学化、实用化地评估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针对限制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电网直流接入能力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馈入系统 直流接入能力 多馈入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电抗的光伏电站直流汇集接入系统低压电缆综合保护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奚鑫泽 黄文焘 +2 位作者 张林 孙磊 邰能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608-615,共8页
针对光伏电站直流汇集接入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串联电抗的低压直流电缆综合保护方法。通过在低压直流电缆与电力电子装置连接处串入限流电抗,抑制故障电流,以延长保护动作时间。本文改进了电流微分量的获取方法,利用电缆两侧电压和电流数... 针对光伏电站直流汇集接入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串联电抗的低压直流电缆综合保护方法。通过在低压直流电缆与电力电子装置连接处串入限流电抗,抑制故障电流,以延长保护动作时间。本文改进了电流微分量的获取方法,利用电缆两侧电压和电流数据计算出电缆故障位置,实现直流低压电缆保护。该保护方法不受故障类型、位置和过渡电阻的影响,采用故障动作判据简单可靠,在保护动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故障位置,同时在数据不同步的情况下,该方法仍可实现正确动作。通过PSCAD/EMTDC仿真分析其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直流电缆保护和故障定位,适用于直流输配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缆 综合保护 直流汇集接入系统 大型光伏电站 串联电抗器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硕 郭春义 +4 位作者 王庆 赵成勇 杨鹏程 杨治中 徐东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356-4362,共7页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提高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并缓解多馈入直流同时或级联换相失败问题,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建立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研究了高低端逆变器同时换相失败发生的耦合机...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提高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并缓解多馈入直流同时或级联换相失败问题,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建立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研究了高低端逆变器同时换相失败发生的耦合机理。然后,提出基于逆变侧关断角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高低端逆变器间的协调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仿真研究了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逆变侧关断角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高低端逆变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关断角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光伏直流接入线路极间短路故障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行登江 李道洋 +3 位作者 王先为 杨美娟 安昱 辛德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47-3855,共9页
为实现±10kV光伏直流接入线路极间短路故障发生后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停机操作,提出了基于故障过渡电阻判断的故障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故障过渡电阻对极间短路故障特性的影响,提取了故障电气量的变化特性;其次,... 为实现±10kV光伏直流接入线路极间短路故障发生后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停机操作,提出了基于故障过渡电阻判断的故障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故障过渡电阻对极间短路故障特性的影响,提取了故障电气量的变化特性;其次,利用故障清除前后电气量的变化特性,设计了故障时间分析方法,实现了故障暂时性和永久性的判断,并产生故障清除信号;接着,以不触发其他保护动作为原则,提出了暂时性故障的恢复方案,实现了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10kV光伏直流接入系统仿真模型,对故障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故障协调控制策略能够辨识暂时性故障,并在故障清除后实现系统的快速恢复,提升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故障协调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直流接入 极间短路故障 故障过渡电阻 协调控制策略 故障特性 恢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文嘉 蔡晖 +3 位作者 王国腾 祁万春 彭竹弈 徐政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0-239,共10页
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文中提出了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机电暂态建模方法,该方法可满足逆变站不同换流器分散接入受... 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文中提出了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机电暂态建模方法,该方法可满足逆变站不同换流器分散接入受端电网的场景。然后,文中提出了一种附加均流控制策略和电流分配系数优化方法,以提高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在交流故障下的运行特性。最后在PSS/E中搭建了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的机电暂态模型,通过与电磁暂态模型进行响应特性对比,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在PSS/E中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暂态模型 稳控策略 分散接入式混合直流系统 电网换相换流器(LCC)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后受端电网稳定特性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式蕴 贺静波 +7 位作者 樊明鉴 林伟芳 张健 王超 易俊 顾卓远 郭贤珊 付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3-1689,共7页
昌吉—古泉±1100 kV特高压直流(以下简称"吉泉直流")分层接入受端华东电网后,将给华东交流电网的运行带来新的安全稳定问题。为此,该文针对吉泉直流分层及单层接入两种不同方式,对直流近区潮流、分层接入直流短路比及电... 昌吉—古泉±1100 kV特高压直流(以下简称"吉泉直流")分层接入受端华东电网后,将给华东交流电网的运行带来新的安全稳定问题。为此,该文针对吉泉直流分层及单层接入两种不同方式,对直流近区潮流、分层接入直流短路比及电压波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故障下吉泉直流分层接入后受端电网的稳定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保障了华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直流短路比 稳定特性 直流协调 安全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计量准确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红 马俊 +3 位作者 赵斌 王莉 张聿京 舒子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4-147,152,共5页
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是直流充电、轨道交通等领域进行贸易结算不可或缺的器具,其通常搭配直流分流器进行直流电能计量。对该类型表的单独检定与整体检定试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将直流小信号输入阻抗纳入该类型表的型式评价考核项目的... 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是直流充电、轨道交通等领域进行贸易结算不可或缺的器具,其通常搭配直流分流器进行直流电能计量。对该类型表的单独检定与整体检定试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将直流小信号输入阻抗纳入该类型表的型式评价考核项目的建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测量线路引入的误差,确保直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接入直流电能表 直流分流器 输入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直流集中馈入受端广东电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东辉 《广东电力》 2015年第8期33-37,100,共6页
阐述多直流集中馈入受端广东电网的特征是负荷密度大,本地电源不足,多回直流集中馈入,电网存在电压稳定问题、多重故障和连锁故障威胁问题、短路电流接近开关遮断容量风险问题、受端电网"第三道防线"构建不清晰问题,针对上述... 阐述多直流集中馈入受端广东电网的特征是负荷密度大,本地电源不足,多回直流集中馈入,电网存在电压稳定问题、多重故障和连锁故障威胁问题、短路电流接近开关遮断容量风险问题、受端电网"第三道防线"构建不清晰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总结受端电网主网今后的发展要求,并从主网架结构、电源和动态无功配置、常规大容量直流的接入模式、多端直流和柔性直流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电网 直流集中馈入 目标网架结构 直流接入模式 多端直流 柔性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直联于弱交流系统分析和仿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万开 张书瑀 +1 位作者 于华龙 刘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57-2464,共8页
首先对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接入交流弱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接入弱交流电网的柔直系统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性能。依托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对渝鄂柔直北通道渝侧弱系统方式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根据系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 首先对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接入交流弱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接入弱交流电网的柔直系统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性能。依托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对渝鄂柔直北通道渝侧弱系统方式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根据系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接入系统强度管理装置”用于保证渝侧在接入弱系统方式下能够稳定运行,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和年运行可靠性、减少直流强迫停运次数,对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RTDS实时仿真装置建立了实时仿真系统,对接入弱系统方式下柔直控制保护策略进行了验证,该策略已经在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得到了应用,保证了渝鄂柔直在弱系统方式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接入弱交流电网 控制模式分析 系统计算分析 强/弱系统切换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字符输入DCO-O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世银 鲁姗妹 +5 位作者 马帅 张凡 徐子涵 王洪梅 李宗艳 熊海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4-584,共11页
至今,有限字符输入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多址接入(Direct Current Bias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DCO-OFDMA)系统的用户信息传输速率极限仍然未知.本文... 至今,有限字符输入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多址接入(Direct Current Bias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DCO-OFDMA)系统的用户信息传输速率极限仍然未知.本文推导了有限字符输入DCO-OFDMA系统的用户准确可达速率及其下界,并研究了满足用户速率门限要求的总传输电功率最小化问题.由于原始优化问题为优化变量为子载波分配、功率分配及直流偏置的最小化总传输电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复杂度高,难以求解,本文通过推导最优直流偏置及固定子载波分配方式将原始问题简化为优化变量为功率分配的最小化总信息传输功率的单变量优化问题,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提出了满足用户速率门限要求的最小化总信息传输功率的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案依赖于子载波之间的信道增益差异和用户速率门限,且在低速率门限与高速率门限时效果均明显优于等功率分配方案,并且在高速率门限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注水功率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有限字符输入 直流偏置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