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系统零序电流抑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伟 蒋奕昕 +2 位作者 王政 花为 程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1-1884,共14页
开绕组电机系统是将星形绕组中性点打开,两端各接一个逆变器的特殊级联供电方式。在只能提供单一直流电源时,2个逆变器共用同一个直流电源,称为共直流母线结构。由于其具有所需电源数目少、输出功率高、有效电压矢量多样,以及冗余性和... 开绕组电机系统是将星形绕组中性点打开,两端各接一个逆变器的特殊级联供电方式。在只能提供单一直流电源时,2个逆变器共用同一个直流电源,称为共直流母线结构。由于其具有所需电源数目少、输出功率高、有效电压矢量多样,以及冗余性和容错性强的优点,在高电压、大功率、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下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该结构存在零序通路,零序电流会产生额外损耗和转矩脉动。因此,有效地抑制零序电流是该结构能够广泛使用的必要条件。通过总结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介绍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零序电流产生机理,并对零序电流抑制技术进行全面归纳总结。最后,讨论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系统零序电流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电机 直流母线 零序电流抑制 空间矢量调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技术 被引量:21
2
作者 曾恒力 年珩 周义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5-44,共10页
由于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存在零序电流回路,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体自身反电动势零序分量构成的零序电压源会在电机绕组内产生零序电流,影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比例谐... 由于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存在零序电流回路,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体自身反电动势零序分量构成的零序电压源会在电机绕组内产生零序电流,影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在建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零序回路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设计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零序电流闭环系统来控制变流器输出电压的零序分量,达到对零序电流的抑制目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所提零序电流抑制策略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稳定运行能力。最后,通过构建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出零序电流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 模电压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比例谐振控制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南国君 丁明 王贻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2-1805,1912,共5页
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互补特性以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风光互补发电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讨论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 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互补特性以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风光互补发电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讨论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风光互补发电的仿真模型,分别在外部环境不变与外部环境(风速、日照强度)变化2种情况下对发电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发电 直流母线 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多电机系统的混杂动态模型及调度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继方 姚刚 汤天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79,共8页
为了节约能源,在分析共直流母线多电机节能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不可控整流器、储能装置加多电机调度构成的系统。首先针对该系统,将离散系统的活动周期图建模方法推广至混杂系统构建共直流母线多电机节能系统模型,进而在此模型基础... 为了节约能源,在分析共直流母线多电机节能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不可控整流器、储能装置加多电机调度构成的系统。首先针对该系统,将离散系统的活动周期图建模方法推广至混杂系统构建共直流母线多电机节能系统模型,进而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分布理论的多电机调度算法。以起重机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调度电机工作状态,使处在耗能状态电机最大限度地吸收制动状态电机再生的电能,提高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 直流母线 节能 混杂系统 建模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能源共直流母线混合供电控制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继方 高明远 +1 位作者 陈杰 任海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41-144,147,共5页
在分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能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能源混合供电的系统结构,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模型,提出了多能源混合供电控制策略。在对神经网络训练时采用Levenberg-Marquaret算法,并引入动量因子α,加快了收敛... 在分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能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能源混合供电的系统结构,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模型,提出了多能源混合供电控制策略。在对神经网络训练时采用Levenberg-Marquaret算法,并引入动量因子α,加快了收敛速度和防止了振荡。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有效的,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交流微网输出电压持续、稳定、不间断,能够满足交流微网内用户用电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多能源 混合供电 直流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机共直流母线混杂系统模型及其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继方 杜诗超 王天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2-1257,共6页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约能源,多台电机共用直流母线的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首先构造多电机共直流母线系统的广义模型;然后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建立基于切换系统的电网整流器模型,将离散事件的活动周期图建模...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约能源,多台电机共用直流母线的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首先构造多电机共直流母线系统的广义模型;然后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建立基于切换系统的电网整流器模型,将离散事件的活动周期图建模方法推广至混杂系统建立多电机子系统的活动周期图模型,从而得到系统整体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为更好的开展多电机共直流母线系统的研究提供仿真平台,为系统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系统 多电机 直流母线 节能 模型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的混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继方 汤天浩 姚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1-187,共7页
为了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因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系统的形式化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建立了等效电路中受控功率源... 为了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因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系统的形式化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建立了等效电路中受控功率源的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网整流装置的混杂自动机模型,进而得到系统整体模型。分两种工况仿真研究系统直流母线的功率和电压,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的处理方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 交流传动 节能 混杂系统 建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构电压矢量的共直流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丹 赵琛 +2 位作者 柯伟煌 王铭泽 年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44-1653,共10页
针对共直流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OW-PMSM)基本电压矢量丰富、存在零序回路的特性,该文提出两种基于重构电压矢量的共直流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为充分利用OW-PMSM所产生的电压矢量,定义19个重构电压矢量... 针对共直流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OW-PMSM)基本电压矢量丰富、存在零序回路的特性,该文提出两种基于重构电压矢量的共直流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为充分利用OW-PMSM所产生的电压矢量,定义19个重构电压矢量并基于此改进零序电流抑制方法,扩大直接转矩控制的备选电压矢量范围。根据重构矢量数量多、幅值不同的特点,将五位转矩滞环控制器引入直接转矩控制中,实现电机转矩脉动的抑制。针对滞环控制器控制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无滞环控制器的改进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定义一种新的区域划分方式并建立重构电压矢量选择表,通过对参考电压矢量的定位实现重构电压矢量的精确选择。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直流母线 直接转矩控制 零序电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杂Petri网的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建模与节能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继方 汤天浩 姚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1,共7页
通过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机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对理论的节能控制算法,即在电机状态可调控时段,通过改变随机运行状态,使耗能状态激发与回... 通过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机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对理论的节能控制算法,即在电机状态可调控时段,通过改变随机运行状态,使耗能状态激发与回馈状态激发模糊配对的电机状态调控算法。采用该方法的直流母线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调整控制电机状态,使处在耗能状态电机最大限度地吸收制动状态电机再生的电能,减小了直流母线功率波动,提高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 交流传动 混杂PETRI网 建模 节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横机控制系统用共直流母线式多路输出开关电源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文其 胡旭东 +1 位作者 史伟民 邹贤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鉴于横机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高端)化,分析了满足高端横机控制系统供电要求的电源技术指标,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多种拓扑输出的高频开关电源方案,重点分析了24 V大电流输出电源正激式电路拓扑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制作并加工电源样机... 鉴于横机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高端)化,分析了满足高端横机控制系统供电要求的电源技术指标,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多种拓扑输出的高频开关电源方案,重点分析了24 V大电流输出电源正激式电路拓扑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制作并加工电源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开关电源的4路输出电压精度均在3%的范围内,电压输出稳定,纹波较小,效率在80%以上,符合横机控制系统的供电要求,基于该电源设计的横机系统其编织速度可达到1.5 m/s,这种电源设计方案性价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机 控制系统 直流母线 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源逆变器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11
作者 年珩 阮晨辉 +1 位作者 何峪嵩 胡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509-5519,5599,共12页
为提升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调制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Z源逆变器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策略。通过建立所提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中插入直通矢量的升压策略以及重分配零电压矢量作... 为提升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调制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Z源逆变器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策略。通过建立所提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中插入直通矢量的升压策略以及重分配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零序电流抑制策略。针对两侧逆变器独立调制时直通矢量不同步导致无法调制产生参考电压的问题,提出两侧逆变器的协同调制策略,在保留低开关频率优点的基础上,确保引入Z源逆变器后系统调制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逆变器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直流母线 模电压 零序电流 协同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的移相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渊 朱孝勇 +2 位作者 左月飞 卜霄霄 鲁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670-4674,4675-4677,共8页
传统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调制策略主要有三种:交替子六边形脉冲宽度调制(PWM)、中间六边形PWM和解耦SVPWM,但单一调制策略下无法兼顾电压输出范围和零序电压。该文提出一种移相解耦调制策略,该策略是在解耦SVPWM的基础上... 传统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调制策略主要有三种:交替子六边形脉冲宽度调制(PWM)、中间六边形PWM和解耦SVPWM,但单一调制策略下无法兼顾电压输出范围和零序电压。该文提出一种移相解耦调制策略,该策略是在解耦SVPWM的基础上将两个逆变器的电压矢量夹角也作为一个控制量,通过调节该夹角可以使驱动系统既有较宽的输出电压范围,又能在全输出电压范围内具有较小的零序电压。最后,利用基于dSPACEDS1007的实验平台,分别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 直流母线 解耦调制 零序电压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运行方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春伟 郭永洪 +1 位作者 曾正 孙丽宏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6,共8页
为使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GIPS)实现理想无环流运行状态,各并联单元输出的脉宽调制电压波形需要保持一致,也就是各并联单元驱动信号需保持同步。借助并联系统各单元驱动信号的同步约束规律,可容易将被提出的H桥死区消除正弦脉... 为使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GIPS)实现理想无环流运行状态,各并联单元输出的脉宽调制电压波形需要保持一致,也就是各并联单元驱动信号需保持同步。借助并联系统各单元驱动信号的同步约束规律,可容易将被提出的H桥死区消除正弦脉宽调制应用于共直流母线GIPS,从而避免死区效应对并网电流的影响。由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结合的数字控制系统易于实现所提出的并联运行方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运行特点与有效性,GIPS基本能够实现无环流运行状态并且在整个运行阶段无需设置死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 并联 并网逆变器 环流 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共直流母线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多状态可靠性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墨缘 欧阳森 +1 位作者 王凤学 王天霖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0,共12页
星形共直流母线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star common DC bus multiport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BM-PET)各端口故障相互独立,具有多运行状态特点,目前缺少能有效表征其多状态可靠性的数学解析模型。为此提出一种SBM-PET多状态可靠... 星形共直流母线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star common DC bus multiport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BM-PET)各端口故障相互独立,具有多运行状态特点,目前缺少能有效表征其多状态可靠性的数学解析模型。为此提出一种SBM-PET多状态可靠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交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首先分析了SBM-PET结构及工作原理,根据SBM-PET各组成模块特点及故障影响范围对其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在此基础上考虑元件冗余配置建立SBM-PET各功能模块可靠性模型。然后根据SBM-PET各功能模块停运情况,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建立SBM-PET多状态可靠性模型,求解SBM-PET不同状态下的概率、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可靠性指标,并基于此建立交直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最后算例分析计算了SBM-PET多状态可靠性及交直流配电网可靠性,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直流母线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多状态可靠性模型 马尔可夫过程 序贯蒙特卡洛 直流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共直流母线混合电力推进系统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龙堂 董晓妮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6,共7页
为了提升船舶交流配电电力推进系统的技术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系统优化需求,提出了以变速永磁发电为供电电源的船舶共直流母线混合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并对方案的系统配置、硬件构成、网络构架进行介绍,形成系统设计的总体技... 为了提升船舶交流配电电力推进系统的技术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系统优化需求,提出了以变速永磁发电为供电电源的船舶共直流母线混合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并对方案的系统配置、硬件构成、网络构架进行介绍,形成系统设计的总体技术框架。研究分析了直流配电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和系统选择性保护关键技术,确定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点计算与功率分配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差动保护的选择性保护方法,最后给出了直流母线电压下垂控制方法以及不同供电单元组合下的系统网压控制方式,以满足直流配电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以及系统稳定性、经济性要求。研究结果可作为国内船舶直流配电电力推进系统开发设计的有益借鉴,并可应用于渔船及高端船舶的直流配电电力推进系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系统 电压下垂控制 选择性保护 变速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直流母线的PMSM对拖系统仿真研究
16
作者 赵聪 罗俊 张军永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7期32-37,共6页
搭建一种共直流母线的对拖测试系统,并针对对拖系统再生回馈能量导致公共直流母线电压泵升的问题,在共直流母线上设置公共制动单元,从而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及公共制动单元特性分析并建模,然后搭建基... 搭建一种共直流母线的对拖测试系统,并针对对拖系统再生回馈能量导致公共直流母线电压泵升的问题,在共直流母线上设置公共制动单元,从而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及公共制动单元特性分析并建模,然后搭建基于共直流母线的对拖系统模型。通过对该系统进行的仿真加载试验,表明其在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性能测试时,公共制动单元吸收系统再生回馈能量,使系统很好地应对电机减速工况。直流母线电压在公共制动单元的介入下被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系统安全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直流母线 对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82
17
作者 李凯 赵争鸣 +3 位作者 袁立强 高畅毓 文武松 游小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3-1250,共18页
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作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一种关键枢纽设备,具备能量流动双向、潮流灵活调节、谐波无功可控和端口故障隔离等功能,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面向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层层深入推演了... 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作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一种关键枢纽设备,具备能量流动双向、潮流灵活调节、谐波无功可控和端口故障隔离等功能,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面向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层层深入推演了其拓扑结构的发展历程,从图论的角度归纳出星型和串型结构,从公共能量汇集环节形式的角度归纳出共直流母线结构和高频耦合的结构。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劣势,并给出实际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不同需求下的拓扑结构选取原则。进一步地,总结了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在仿真、设计、控制与保护方面的应用挑战,进而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多端口 直流母线 高频链 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开绕组BDFG系统共模电压抑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石 王中正 +1 位作者 张岳 朱连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共9页
无刷双馈发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generator,BDFG)的定子上具有两套极数不同的绕组,分别为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开绕组无刷双馈发电机(open winding brushless doubly-fed generator,OW-BDFG)是将控制绕组全部打开,两端各接一个变... 无刷双馈发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generator,BDFG)的定子上具有两套极数不同的绕组,分别为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开绕组无刷双馈发电机(open winding brushless doubly-fed generator,OW-BDFG)是将控制绕组全部打开,两端各接一个变频器对OW-BDFG进行控制。当两个变频器之间采用共直流母线结构时,会在系统中形成零序电流的回路,在共模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零序电流,影响发电机的效率和性能。针对OW-BDFG的特殊结构,基于直接功率控制(direct power control,DPC)策略,提出了一种能够消除共模电压的电压调制方法,既实现了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又解决了共直流母线OW-BDFG系统中存在零序电流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与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开绕组BDFG系统共模电压抑制(direct power control-common-mode voltage elimination,DPC-CMVE)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 直流母线 无刷双馈发电机 直接功率控制 模电压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变流器控制带宽的直流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浩 朱琳 +3 位作者 赵学深 郭力 李霞林 王成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针对负载变流器经线路聚合至共母线直流系统后,其线路电感与负载变流器输入滤波电容构成的LC振荡环节落入负载变流器控制带宽内,从而导致整个共母线直流系统发生非预期失稳的现象,提出了负载子系统自稳性判据。首先,建立了负载侧计及线... 针对负载变流器经线路聚合至共母线直流系统后,其线路电感与负载变流器输入滤波电容构成的LC振荡环节落入负载变流器控制带宽内,从而导致整个共母线直流系统发生非预期失稳的现象,提出了负载子系统自稳性判据。首先,建立了负载侧计及线路影响的恒功率负载模型,研究了负载变流器控制带宽对共母线直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后,确定了负载变流器的控制带宽选取范围,使得计及线路影响的恒功率负载阻抗在LC振荡频率处的阻尼为正,进而确保整个共母线直流系统稳定。最后,硬件在环仿真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负载变流器控制带宽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变流器 母线直流系统 恒功率负载 控制带宽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背靠背三电平ANPC变流器中点电压偏移机理与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牧天 葛琼璇 +3 位作者 朱进权 赵鲁 张波 王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1947,I0023,共17页
高速磁浮交通牵引变流器采用24 MVA背靠背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拓扑,其中两台整流器和两台逆变器共用直流母线。该文分析整流侧和逆变侧在不同功率因数下中点电压(neutral point voltage,NPV)偏移机理及不同电压矢量对NPV的具体影响。据此... 高速磁浮交通牵引变流器采用24 MVA背靠背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拓扑,其中两台整流器和两台逆变器共用直流母线。该文分析整流侧和逆变侧在不同功率因数下中点电压(neutral point voltage,NPV)偏移机理及不同电压矢量对NPV的具体影响。据此,针对高速磁浮逆变器并联和串联两种模式,建立NPV偏移模型,得到在调制比和功率因数同时变化时NPV的可控区域。为在全速范围保证NPV平衡,提出一种基于平移调制波的协同控制策略。为减轻整流器功率因数和调制比对NPV的影响,采用一种具有相电压半波对称性的载波脉宽调制,并证明其具备NPV自平衡能力。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表明,所提策略具有NPV恢复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短、可控范围大等优点,可在高速磁浮全速工况下保证NPV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 背靠背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变流器 直流母线 中点电压平衡 载波脉宽调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