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1
作者 赵佳琪 冯宁 王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分析HVAC/DC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结构,用狄拉克函数将表示元件状态的离散随机变量进行连续化,使元件状态能够与系统中的负荷、风电等连续随机变量统一采用点估计法进行处理。将点估计法嵌入非线性最小切负荷量进行优化,通过有限次的优化计算可快速估计各种可靠性指标。最后,采用IEEE 14系统改进后的HVAC/DC测试系统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可用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少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计算量,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直流(HVAC/dc)系统 电压源换流站可靠性模型 风电并网 可靠性评估 点估计法 狄拉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储能装置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岚 丁安敏 +3 位作者 田洪英 张彦 张奎同 马文忠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反馈控制模型,采用频域分析法研究了换流器恒功率负载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数学模型和频域分析,指出SMES装置能够为电网提供正阻尼,增大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剪切频率处的相位裕度,从而改善了系统稳定性。为防止超导磁体两端电压过高,SMES装置与直流配电网连接的DC/DC换流器需具备一定的电压调节性能,因此研究了采用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DC-MMC(modular multilevel DC/DC converter)的SMES装置,通过调节子模块个数灵活设置换流器电压变比,在实现换流器能量双向流动的同时控制超导磁体两端电压,以保护储能装置。最后通过时域仿真波形验证了采用DC-MMC的SMES装置在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 超导磁储能 小信号稳定性 反馈控制模型 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培强 董彦婷 +1 位作者 段克会 伍文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3-50,共8页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局变量,并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了各变换器的功率精确分配而不受线路参数的影响。通过引入平均输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减小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偏移。探讨了二次纹波电流对并联系统功率控制的影响,引入带阻滤波器,抑制二次纹波电流和电压对并网电流畸变率的影响。分析了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合适的控制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 功率均分 低母线电压偏移 二次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WM直流调速及DC/DC电源系统研究
4
作者 陈息坤 陈新 李丽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7-19,共3页
研究了 H型桥单极倍频 PWM直流调速及 DC/DC电源系统 .该系统采用大功率开关器件 IGBT及倍频 PWM技术进行直流斩波 ,在一个系统中可同时实现可逆直流调速及 DC/DC斩波直流电源变换 ,从而可有效减少系统损耗并提高其动态性能 .
关键词 PWM直流调速 dc/dc电源系统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直流汇集DC/DC系统实时仿真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杜杰 李子润 李国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0-177,共8页
随着深远海风电的开发与快速发展,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逐渐成为海上风电系统的首选方案。然而,海上风电及其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实时仿真技术能低成本、快速模拟各种复杂运行工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流汇集DC/DC... 随着深远海风电的开发与快速发展,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逐渐成为海上风电系统的首选方案。然而,海上风电及其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实时仿真技术能低成本、快速模拟各种复杂运行工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流汇集DC/DC系统是海上风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复杂的级联结构、数量众多的元件和更高的开关频率都给实时仿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海上风电直流汇集DC/DC系统实时仿真方法,通过仿真算法的并行设计和等效模型的构建两个步骤,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直流汇集DC/DC系统的小步长实时仿真。首先,将EMTP算法重新设计为适用于实时仿真的并行算法,并基于此构建直流汇集DC/DC系统子模块的等效模型。其次,根据子模块之间的串联耦合关系,构建直流汇集DC/DC系统的多端口等效模型。最后,在CPU-FPGA异构实时仿真平台中进行海上风电直流汇集DC/DC系统在多种工况下的实时仿真,并与PSCAD/EMTDC离线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实时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仿真 直流汇集dc/dc系统 多端口等效模型 海上风电 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野 方万民 王豫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4期24-27,30,共5页
在分析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和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阐述了该系统中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并利用Simulink和电气系统模块库相结合,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对该调速系... 在分析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和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阐述了该系统中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并利用Simulink和电气系统模块库相结合,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对该调速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无刷直流电机(BLdcM) 仿真建模 调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模块式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拓扑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刘邦银 梁超辉 段善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99-104,共6页
在建筑集成光伏(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系统中,光伏组件作为具有发电能力的表面建筑材料,通常有不同的安装方向和角度,且易受到周围建筑物等形成的局部阴影影响,而采用常规的集中式、串式和多串式技术的电气结构由于... 在建筑集成光伏(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系统中,光伏组件作为具有发电能力的表面建筑材料,通常有不同的安装方向和角度,且易受到周围建筑物等形成的局部阴影影响,而采用常规的集中式、串式和多串式技术的电气结构由于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以光伏组件串或阵列为单位,难于获得高的能量变换效率,甚至可能形成热斑,导致光伏组件的不可逆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直流模块式BIPV,该系统以将光伏组件、具有MPPT功能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和表面建筑材料集成为一体的光伏直流建筑模块为核心,降低了系统成本,且每个光伏组件具有独立的MPPT,增强了系统抗阴影能力。论述了光伏直流建筑模块其拓扑设计的原则,比较分析了一族候选拓扑的性能,选择了一种适合的有源箝位型电流馈入的半桥变换拓扑做为光伏直流建筑模块中的集成DC-DC变换器,构建了直流模块式系统的实验原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 电气结构 光伏直流建筑模块 dcdc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链式可拓展电池储能系统及控制 被引量:34
8
作者 金一丁 宋强 刘文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66-70,共5页
随着储能系统的容量不断增大,储能装置将被接入10kV或更高等级电网。城市电网对于接入装置的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频变压器的占地与噪声等问题是限制大容量城网储能系统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链... 随着储能系统的容量不断增大,储能装置将被接入10kV或更高等级电网。城市电网对于接入装置的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频变压器的占地与噪声等问题是限制大容量城网储能系统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链式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链式多电平拓扑接入电网,并以多组移相全桥DC/DC变流器替代工频变压器,储能装置通过各自独立的接口电路与直流负荷一起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上。该系统易于实现模块化,可灵活拓展,也便于不同种类、不同特性的储能电池接入。设计了该系统的主电路拓扑、控制体系与各部分控制器,并基于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变流器 电池储能系统 移相全桥dc/dc 公共直流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模块化高频变换直流电源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文华 秦荃华 +1 位作者 赵素阁 刘文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37,共3页
介绍一种新型智能模块化高频变换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构成及其实现。整流模块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电流型PWM整流器及双正激变换电路,分别实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和DC/DC变换,采用最大值均流控制方法实现无主均流控制,... 介绍一种新型智能模块化高频变换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构成及其实现。整流模块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电流型PWM整流器及双正激变换电路,分别实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和DC/DC变换,采用最大值均流控制方法实现无主均流控制,并具有CAN总线通信接口。监控模块采用80C196单片机实现电源系统的监控,并具有RS232/RS485串行通信接口及CAN总线通信接口,来实现集中监控通信及对整流模块、接地检测模块和电池巡检模块的监控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源系统 高频变换 dc/dc变换 CAN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直流环网故障主动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媛 李希元 +2 位作者 曹子恒 曲妍 郎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6-115,共10页
在当前重要的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中,均采用两套独立的直流系统对设备进行供电,而直流环网故障则会导致两套系统发生一定的电气连接,严重危害了直流系统中的运行设备。针对直流环网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主动保护方案,... 在当前重要的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中,均采用两套独立的直流系统对设备进行供电,而直流环网故障则会导致两套系统发生一定的电气连接,严重危害了直流系统中的运行设备。针对直流环网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主动保护方案,即将变换器自身的结构优势应用在了直流系统的保护技术上,实现了对环网故障一系列的主动处理。文中阐述了环网故障的形成原因与危害,详细说明了主动保护的实现原理,分析了并联式变换器模块的控制策略,并且给出了环网故障的主动检测方案,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主动保护方案拥有良好的供电可靠性和故障隔离功能,最大程度保证了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环网故障 隔离型dc/dc变换器 直流系统 主动保护 安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燃料电池车复合直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曹晓娟 庹朝永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4,共6页
为燃料电池车提出了一种复合直流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DSP控制单个DC/DC变换器实现直流系统能量的统一管理。变换器有4种工作模式,且可归纳为两种电路拓扑: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和串联谐振变换器。详细分析了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 为燃料电池车提出了一种复合直流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DSP控制单个DC/DC变换器实现直流系统能量的统一管理。变换器有4种工作模式,且可归纳为两种电路拓扑: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和串联谐振变换器。详细分析了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件,由于考虑了变压器副边整流开关管寄生电容对死区时间内换流过程的影响,故分析得到的励磁电感限制条件更加精确。给出了该复合直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最后搭建了一台基于TMS320F28335的300W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车 直流系统 dc/dc变换器 软开关 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12
作者 孙帅 付婷婷 宋小娜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变换器的连续工作模式和断续工作模式的正确性,验证了应用于电池充电电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切换时间小于1 ms,电压波动小于1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dc)-dc电路 反激变换器 连续模式 断续模式 电压电流双闭环 恒流充电 恒电压充电 电池充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直流电源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万成安 于磊 刘建强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2期14-19,共6页
航天器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由于在母线上使用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等部件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各个部件间相互影响问题较为突出。文章就航天器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在&qu... 航天器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由于在母线上使用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等部件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各个部件间相互影响问题较为突出。文章就航天器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在"国际空间站"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针对我国航天器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特点,提出了开展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直流电源系统 dc/dc 稳定性 阻抗比 奈奎斯特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池系统热平衡控制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康 刘振祥 +1 位作者 唐丹 曹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实现电池系统的温度平衡,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的独立输入并联输出(IIPO)电池系统架构的热平衡控制方案。在该系统中,热平衡系统、输出电压控制系统相互结合。在放电操作阶段,通过调节功率转换器的占空比,将调节后的总线电压保持在期望... 为实现电池系统的温度平衡,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的独立输入并联输出(IIPO)电池系统架构的热平衡控制方案。在该系统中,热平衡系统、输出电压控制系统相互结合。在放电操作阶段,通过调节功率转换器的占空比,将调节后的总线电压保持在期望值,并引入电流控制回路来调节每只电池的放电速率,将调节后的电池放电电流保持在期望值,从源头上控制电池产热,以实现热平衡。所提出的热平衡控制器不需要额外的平衡元器件,电池的热平衡会在系统运行期间实现。提出并讨论了控制方案及可行性,并给出概念验证实验样机的理论基础和结果分析,评估和验证热平衡控制器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 直流(dc)-dc转换器 热平衡 锂离子电池 电池功率模组(B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分区配电系统--美国海军综合电力系统的基础(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美鸣 《国外舰船工程》 2003年第5期16-22,共7页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电力推进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但大多数发电和配电系统退回到带多个独立电源的传统交流辐射式或分区配电系统上来。能否在舰船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舰船的需求。因为军用舰船必须在战斗受损后还能完成任务,配电系...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电力推进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但大多数发电和配电系统退回到带多个独立电源的传统交流辐射式或分区配电系统上来。能否在舰船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舰船的需求。因为军用舰船必须在战斗受损后还能完成任务,配电系统的生命力就成为关键之一。自电力引入舰船以来,美国海军舰船的基本结构似乎没有什么变化,最主要的惯例是安装辐射式450 VAC配电系统。该系统给来自两个区域独立电源的负载中心供电,由母线转换开关提供正常和备用电源之间的转换。现已在DDG 51级舰上采用交流分区配电系统。美国海军正在调查直流分区配电系统的实现情况,作为下一代水面舰艇配置的综合电力系统核心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分区配电系统 美国 海军 综合电力系统 电力推进 舰艇 dc ZEDS” “AC ZEDS” 系统模块 系统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氧化铝生产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邱远 赵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介绍了化学品氧化铝生产自动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该系统采用DCS控制系统及模糊算法进行控制,PIMS网络管理系统完成过程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综合管理、调度生产自动化。
关键词 dcS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特种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
17
作者 杨俊辉 苗常盛 +3 位作者 张继达 郑晓亮 薛生 程王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4期10182-10192,共11页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选择与主管瓦斯浓度相关性高的特征指标建立规范化数据集,以增强模型的适应性;其次构建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对主管瓦斯浓度进行预测;进一步对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实时性从均方误差和样本运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模型集成于基于人工智能与软件界面开发的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61 1,运行时间为4 023 s,对主管瓦斯浓度的预测效果优于(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等模型,在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预测平台的预测效果接近监测值,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直流(dc)氧化系统 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 实时性 适应性 预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的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可靠性评估方法
18
作者 白雪岩 樊艳芳 +3 位作者 卢俊龙 侯俊杰 王一波 刘君怡 《电网技术》 2025年第7期2928-2937,I0076-I0078,共13页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可有效克服传统交流风电系统谐波谐振、无功传输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DC/DC变换器作为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及其关键设备;其次...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可有效克服传统交流风电系统谐波谐振、无功传输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DC/DC变换器作为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及其关键设备;其次在分析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及运行工况的基础上,构建其功率开关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以分析其功率损耗和结温变化情况;最后结合关键模块的寿命预测模型和疲劳损伤累积模型计算其故障率,利用改进可靠性框图法评估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该方法有助于减少设备可靠性的评估误差,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 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 电热耦合模型 改进可靠性框图法 功率开关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电场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大清 施刚 +1 位作者 彭思敏 蔡旭 《南方电网技术》 2012年第6期95-99,共5页
讨论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种类和结构,以隔离型直流风电机组构建串联型风电场,分析其工作原理、稳态和动态特性。从风力发电机和变流器的角度,分析了该风电机组的结构和特点。根据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特性,讨论了风电机组两种控制策略:正... 讨论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种类和结构,以隔离型直流风电机组构建串联型风电场,分析其工作原理、稳态和动态特性。从风力发电机和变流器的角度,分析了该风电机组的结构和特点。根据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特性,讨论了风电机组两种控制策略:正常模式和电压限幅控制模式。利用风电机组简化模型对风电场运行特性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直流串联型风电场的特性分析一致,说明该风电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风力发电系统 直流串联 整流器 dc dc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胜 赵剑锋 +1 位作者 倪喜军 唐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94,共5页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 在以SPWM-2H桥作为逆变器的AC/DC/AC变流系统中,逆变器作为系统直流侧的负载,其动静态行为,对其前端变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方法与动静态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直流侧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前端变流系统的负载特性。文章在建立SPWM-2H桥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相关的仿真与实验工作,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SPWM-2H桥逆变器直流侧等效模型及其简化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AC变流系统 SPWM-2H桥逆变器 直流侧等效模型 简化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