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移动通信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嘉雯 黄珊珊 +6 位作者 刘恺懿 梁鸿迪 冯慧莹 周芳静 梁安棋 陈亮 周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46-950,共5页
目的对比常规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和移动通信DOTS下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评价移动通信DOTS实施后的效果,为探索优化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6月在广东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被确诊... 目的对比常规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和移动通信DOTS下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评价移动通信DOTS实施后的效果,为探索优化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6月在广东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被确诊为肺结核的1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89例患者纳入常规DOTS组并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要求开展督导管理;85例患者纳入移动通信DOTS组,并采用了《结核病移动通信DOTS管理系统》进行全程、规范的结核病患者移动通信督导管理。通过现场收集两组患者诊疗转归及督导管理随访资料,对比分析应用不同DOTS方式下患者的规则服药、治疗转归、督导及随访管理情况。结果在治疗及转归方面,移动通信DOTS组患者强化期的规则服药率为97.6%(83/85),明显高于常规DOTS组的87.6%(78/89)(χ^2=6.297,P<0.05);常规DOTS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6(5,7)d,移动通信DOTS组为3(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43,P<0.01)。在督导随访方面,两组患者督导管理率均为100.0%,常规DOTS组接受规则督导率为88.8%(79/89),低于移动通信DOTS组的92.9%(79/8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9,P>0.05);移动通信DOTS组强化期和巩固期随访完成率均为100.0%(85/85),高于常规DOTS组的98.9%(88/89)和97.8%(8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强化χ强化2=0.000,P>0.05;χ^2巩固χ巩固2=0.461,P>0.05)。结论结核病移动通信DOTS能够提供全面、连续和主动的结核病管理,移动通信DOTS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规则服药率、及时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及强化定期随访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病例管理 计算机通信网络 直接观察疗法 对比研究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林 薛晓 +4 位作者 王芳 刘二勇 成诗明 王黎霞 万利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各国结核病患者的管理策略,探索结核病患者有效管理模式。方法以结核病、控制、管理、策略为中文检索词;以tuberculosis、management、control、strategy、polic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 目的分析各国结核病患者的管理策略,探索结核病患者有效管理模式。方法以结核病、控制、管理、策略为中文检索词;以tuberculosis、management、control、strategy、polic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 3个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共检索出384条文献,包括论文和政策性文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所有描述或评价实施结核病患者管理策略的文章25篇,并对文章信息进行分析。其中3篇文献与结核病防治立法相关,14篇文献与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相关,8篇文献与开展公立-私立机构及公立-公立机构合作相关。结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通过结核病防治专项立法,明确政府责任、落实主要防治措施,通过这些法规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降低了结核病疫情。1995—2011年,全球5500万例结核病患者接受DOTS管理,接受DOT管理的患者提高了治愈率(中国初治肺结核治愈率达96.8%,复治肺结核治愈率达91.1%),降低耐药率(美国降低93%),增加无家可归等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治疗完成率(西班牙DOT管理患者75.2%完成治疗,自服药患者仅26.7%完成治疗)。在卫生资源匮乏的地区,开展家庭督导、社区督导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坦桑尼亚社区督导与医务人员DOT对照,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是81%、72%(P<0.001)]。2009年全球有15个国家实施了PPM-DOTS项目,PPM提高了患者报告率(印度提高了12%),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尼泊尔治疗成功率超过90%,患者丢失率低于1%),增加患者规则服药率(中国规则用药率达到了90%),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孟加拉国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8%)。结论应尽快制订结核病防治法,因地制宜的选择督导方式管理患者服药,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结核病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病人依从 药物疗法管理 直接观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的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29
3
作者 桓世彤 陈嵘 +5 位作者 刘小秋 欧喜超 姜世闻 赵雁林 张治英 詹思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19-424,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结核病患者的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作为金标准的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了解应用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 目的通过对比结核病患者的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作为金标准的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了解应用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点的黑龙江、湖南、重庆和江苏4个省的9个县(区),纳入新登记的初治结核病患者4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5∶1,平均年龄为(45.98±17.36)岁,其中强化治疗期患者226例,继续治疗期患者206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采用隔日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并发放电子药盒用于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取药状况。研究人员于患者开始治疗的第2个月序或第4个月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日期上门收集患者尿液并用氯仿(三氯甲烷)检测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确定患者的服药状况。研究共对319例患者的尿液进行了检测,其中强化治疗期的患者166例,继续治疗期的患者153例,总检测率为73.84%(319/432)。未进行检测而退组的患者113例,其中64.60%(73/113)是因为检测当日患者外出不在家;20.35%(23/113)是因为更换治疗方案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研究,8.85%(10/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不足6h,不符合尿液检测条件,4.42%(5/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超过24h,医务人员误判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进行检测,另有1.77%(2/113)的患者拒绝检测。研究以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24h内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反应患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24h内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反映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2%(208/209)(95%CI:97.30%~100.00%)和95.45%(105/110)(95%CI:91.56%~99.35%)。同时,电子药盒在不同性别组患者的灵敏度[男:99.38%(160/161),95%CI:98.16%~100.00%;女:100.00%(48/48),95%CI:87.90%~100.00%]和特异度[男:95.24%(80/84),95%CI:90.68%~99.79%;女:96.15%(25/26),95%CI:88.76%~100.00%]以及处于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灵敏度[强化期:99.06%(105/106),95%CI:97.21%~100.00%;继续期:100.00%(103/103),95%CI:93.00%~100.00%]和特异度[强化期:93.33%(56/60),95%CI:87.02%~99.65%;继续期:98.00%(49/50),95%CI:97.12%~100.00%]均较高;统计学分析也显示两种方法在不同性别(男、女)、不同治疗阶段(强化期、继续期)和所有人群中的应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0.0、0.8、0.0、1.5,P值均>0.05)。结论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与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高度一致,可以作为监测及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服药依从性 直接观察疗法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DOTS策略下远期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艳光 房宏霞 +4 位作者 闫兴录 孙彦波 李洪海 李发滨 张学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 目的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到111例)及按1∶1比例为存活MDR-TB患者配对的非MDR-TB患者(对照组,选择并访视患者71例,其中对所有药物均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观察其4年来复发情况,分析存活病例中耐多药(71例)与非耐多药(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治疗分类(初治80例,复治62例)及治疗方案(规划方案124例,科研方案18例)对患者成功治疗后4年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暴露组,4年复发率为46.85%(52/111)。在暴露组患者中死亡40例,4年复发率为67.50%(27/40);存活71例,4年复发率为35.21%(25/71)。对照组71例,复发17例,4年复发率为23.94%(17/71)。存活MDR-TB的复发风险高于对一线抗结核药完全敏感患者(χ2=4.19,P=0.041;RR=2.06,95%CI:0.98~4.34)。复治患者的复发率(40.32%,25/62)高于初治(21.25%,17/80)(χ2=6.10,P=0.014;RR=1.90,95%CI:1.13~3.19)。采用规划方案、科研方案患者的4年复发率分别为29.84%(37/124)和27.78%(5/1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4)。结论对MDR-TB患者采用DOTS策略治疗成功后的4年复发率高,复治患者复发风险高于初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直接观察疗法 复发 治疗结果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