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法亭的企业融资方式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金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50,共5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合理融资结构的确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力图从希法亭在其《金融资本》一书中所阐述的企业融资方式理论出发,探究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和确立合理融资结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直接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009年直接融资达2万亿元
2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9-89,共1页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透露,2009年我国直接融资可能达到2万亿左右的规模。直接融资包括首发上市融资、企业债融资及央行、证券等部门有统计数据的股权融资、信托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受惠于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各地直接融资...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透露,2009年我国直接融资可能达到2万亿左右的规模。直接融资包括首发上市融资、企业债融资及央行、证券等部门有统计数据的股权融资、信托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受惠于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各地直接融资年内也都有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融资方式 财政金融司 国家发改委 上市融资 股权融资 统计数据 信托投资 积极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的投融资机制与管理体制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玉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中国的高速公路采取了以征收通行费为基础的投融资机制与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是由组织形态各异的国有公路公司实施管理。这类经营性公路并不是通过吸引私人投资的直接融资方式产生,相反更多的却是利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 中国的高速公路采取了以征收通行费为基础的投融资机制与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是由组织形态各异的国有公路公司实施管理。这类经营性公路并不是通过吸引私人投资的直接融资方式产生,相反更多的却是利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在此过程中,由于政府投资的非偿还性转化成了有偿性,国有公路公司得以延长收费期限。收费公路政策的扭曲不仅违背了公路资金的专款专用原则,还导致管理体制的扭曲并可能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融资机制 管理体制 体制问题 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方式 专款专用原则 公路公司 经营性公路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资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兆娟 《财会月刊(合订本)》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产权 行为激励 间接融资方式 股票价格 财务杠杆 直接融资方式 公司股东大会 资产市场 总资产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保险增信企业融资的方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婷 《金融发展研究》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支持一旦出现问题,企业的周转就不畅,更无法发展。对于中小微企业的众多管理者来讲,目前传统的内源资金和银行贷款仍然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资金来源,相对直接融资方式其成本不高,也可以不以牺牲企业股份、
关键词 企业融资 保证保险 资金支持 直接融资方式 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 企业股份 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集资亟待加强管理
6
作者 段有志 《山东金融》 1994年第8期56-56,共1页
社会集资亟待加强管理段有志最近,我们就社会集资问题对鄄城县部分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这次集资面广、量大,发生的时间集中,存在的问题多。调查的十九家企事业单位,有十四家集资,集资面达74%,集资总金额为1003.... 社会集资亟待加强管理段有志最近,我们就社会集资问题对鄄城县部分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这次集资面广、量大,发生的时间集中,存在的问题多。调查的十九家企事业单位,有十四家集资,集资面达74%,集资总金额为1003.7万元,人均在3000元以上。集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集资 鄄城县 企事业单位 信贷资金来源 流动资金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 主要资金来源 欠发达地区 九家 直接融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趋势中谈我债券筹资
7
作者 钱国荣 张悦 《西南金融》 1988年第11期42-45,共4页
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日益呈现出证券化的趋势,它已经引起各国金融界人士和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势态,为四化建设筹集资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债券筹资 国际资本市场 金融界人士 金融机构 货币的时间价值 发行债券 直接融资方式 表外业务 筹资者 间接融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债券信誉评级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燕 《西南金融》 1993年第5期15-16,共2页
企业债券是企业为解决生产和建设资金的不足而向社会借款的一种债务凭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债券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已逐渐成为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促进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债券信誉评级在提示企业... 企业债券是企业为解决生产和建设资金的不足而向社会借款的一种债务凭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债券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已逐渐成为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促进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债券信誉评级在提示企业的信用程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融资方式 保障投资者 资金供求矛盾 筹资者 债券发行 资金使用 评级结果 补充资料 信用程度 经济效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开放证券市场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胡文华 《西南金融》 1992年第6期31-32,共2页
开发金融商品,开放证券市场,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微观构建,合理配置资源,解决当前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措施。一、开放证券市场的基本条件1.国民经济运行。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通过证券 金融商品 证券资产 融资企业 直接融资方式 生产资料市场 发行市场 货币支付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银行机构理发行企业债券的思考
10
作者 陈卫华 李华明 温志俊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3-44,共2页
近年来,债券作为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1981年,随着国库券的发行,首先产生了国债的一级市场;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尤其是股份制试点,企业债券与股票发行成为必然。随着国库券公开面市,企业债券由内部发行转向公... 近年来,债券作为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1981年,随着国库券的发行,首先产生了国债的一级市场;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尤其是股份制试点,企业债券与股票发行成为必然。随着国库券公开面市,企业债券由内部发行转向公开发行再走向公开上市,初步形成我国债券市场雏形。银行机构作为过去金融市场的垄断者没有被动地任其冲击,而是主动的适应改革的需要,首先面向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其次是作为信用中介人积极参予直接融资服务,为自身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代理发行企业债券。至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债券市场 股票发行 银行储蓄 一级市场 银行信用 代理发行 直接融资方式 证券市场 信用中介 内部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资金紧缺的矛盾为何不断激化——对湖北省钟祥市资金营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熊顺学 饶风明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8-51,44,共5页
(一)去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钟祥市资金紧缺的矛盾日趋激化,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最近,我们对该市资金营运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资金紧缺的矛盾不断激化是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与新形势下出... (一)去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钟祥市资金紧缺的矛盾日趋激化,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最近,我们对该市资金营运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资金紧缺的矛盾不断激化是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集中反映。其紧缺的特征及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营运 湖北省钟祥市 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 资金周转 盘活资金 投资量 融通资金 企业资金 直接融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资金体外循环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赵建鄂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0-11,9,共3页
对于资金体外循环这个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认识很不一致。一般认为,所谓体外循环,是指资金(是包括现金)在银行“母体”以外的自我循环。要正确认识体外循环这个现象,以便分析把握其利弊,适当采取对策,那么首先就要界定其... 对于资金体外循环这个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认识很不一致。一般认为,所谓体外循环,是指资金(是包括现金)在银行“母体”以外的自我循环。要正确认识体外循环这个现象,以便分析把握其利弊,适当采取对策,那么首先就要界定其内涵与外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来研究考察。现试从以下几个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体外循环的问题。一、从信用形式看。根据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体外循环 信用形式 侧面观察 现代商品经济 企业流动资金 信贷管理 直接融资方式 金融事业 价值运动 利息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转换
13
作者 向秋方 《征信》 1994年第1期80-82,共3页
一、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概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整个社会广泛的货币化,中央政府对资源的集中程度不断削弱,市场导向的非集中成分增加,货币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金融体制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 一、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概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整个社会广泛的货币化,中央政府对资源的集中程度不断削弱,市场导向的非集中成分增加,货币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金融体制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也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性转换。在体制上,确立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在融资方式上,发展了以债券、股票为载体的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调控方式上,实现了传统的信贷和现金指令性计划管理向计划管理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调控模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机制 金融体制 人民银行 间接调控 直接融资方式 中央银行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导向 货币化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