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黄霞教授团队WR:铁氧化还原循环在介导厌氧产甲烷直接种间电子传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1
作者 赵奕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3,共1页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Neglected role of iron redox cycle in 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n anaerobicmethanogenesis:Inspired from biogeochemical proces...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Neglected role of iron redox cycle in 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n anaerobicmethanogenesis:Inspired from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的研究论文。厌氧消化是实现绿色低碳废水处理的重要技术选项,互营微生物之间的种间电子传递是影响厌氧消化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外源投加半导电铁氧化物可显著强化厌氧产甲烷种间电子传递,但关于该复杂多相体系中物化-生化耦合作用机制的认知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环境 厌氧产甲烷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废水处理 厌氧消化处理 多相体系 氧化还原循环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对缓解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司哺春 刘凯强 +3 位作者 林新宇 刘志丹 杨改秀 张源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27-235,共9页
厌氧消化是将生物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的原料性质以及反应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会使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多种抑制效应,易导致反应器运行不稳定,产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升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减缓抑制效... 厌氧消化是将生物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的原料性质以及反应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会使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多种抑制效应,易导致反应器运行不稳定,产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升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减缓抑制效应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区别于以氢气和甲酸为媒介的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过程,微生物间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能够在菌群间直接进行电子转移,传递效率更高。DIET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厌氧反应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效率,减缓抑制效应。基于此,该文总结了DIET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的种间电子传递机制,探讨了DIET对不同类型抑制效应的缓解作用,归纳了DIET潜在微生物的富集效果;在此基础上展望了DIET在减缓厌氧消化抑制效应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反硝化 抑制效应 微生物群落 导电材料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促进废水厌氧处理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心怡 夏天 +1 位作者 徐向阳 朱亮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电子传递方式,其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重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DIET效率能在促进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同时储存更多能量,优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性能并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DIET过程...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电子传递方式,其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重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DIET效率能在促进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同时储存更多能量,优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性能并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DIET过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活性炭、生物炭、碳纤维布、单壁碳纳米管4种碳材料对废水生物处理中DIET过程的促进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碳材料 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玲艳 刘星 周顺桂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3-1324,共12页
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IET)是指电子供体微生物与电子受体微生物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递电子形成互营生长关系,从而共同完成单一微生物不能完成的代谢过程的现象。IET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IE... 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IET)是指电子供体微生物与电子受体微生物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递电子形成互营生长关系,从而共同完成单一微生物不能完成的代谢过程的现象。IET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IET,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ET,DIET)。其中,前者一般需要氢、甲酸、核黄素等作为电子载体,而后者是指微生物间通过纳米导线、氧化还原蛋白、导电颗粒等进行直接电子交换。DIET是最新发现的IET方式,DIET的发现改变了微生物互营代谢必须依赖氢/甲酸等能量载体的传统认识。本文在论述MIET的同时,重点阐述了DIET的三种介导机制,列举了参与IET的典型微生物种类,系统介绍了IET在厌氧消化产甲烷、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脱氯等重要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潜力,并展望了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的未来研究方向。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IET发生机制的认识,为理解微生物IET在自然界碳氮等元素循环、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降解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IET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递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纳米导线 氧化还原蛋白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促进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机理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剑锋 王艳琼 王红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6-1868,共13页
厌氧消化常作为高负荷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的手段,经济高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过程由不同的微生物群体介导,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从而克服代谢过程的热力学障碍.在共生关系中,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极其重要,有机物氧化菌与产甲烷... 厌氧消化常作为高负荷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的手段,经济高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过程由不同的微生物群体介导,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从而克服代谢过程的热力学障碍.在共生关系中,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极其重要,有机物氧化菌与产甲烷菌一般通过种间氢或甲酸传递进行种间间接电子传递.随着研究进行,人们发现了电子传递效率更高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可实现微生物之间直接电子交换,而不需要如氢气、甲酸等作为电子传递载体.目前研究已表明具有导电性质的材料如某些碳材料以及铁氧化物能够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为加深对种间电子传递的理解以期提高厌氧消化效率,本文陈述了厌氧消化种间氢传递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机理以及非铁氧化物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铁氧化物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并分别从热力学、动力学、理化性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铁氧化物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传递 铁氧化物 异化铁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新策略:导电材料介导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被引量:4
6
作者 罗进财 王欣芸 +3 位作者 孙鸿 董姗燕 田帅 朱易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24,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碳基和铁基导电材料促进DIET产甲烷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机制,总结了碳基和铁基导电材料的结构特征、电子传递机理和强化剩余污泥厌氧产甲烷效果。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碳基和铁基导电材料促进DIET产甲烷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机制,总结了碳基和铁基导电材料的结构特征、电子传递机理和强化剩余污泥厌氧产甲烷效果。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方式耦合产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海明 王路路 李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3-1313,共11页
厌氧产甲烷体系中细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递,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通过种间H2/甲酸转移来实现。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电活性微生物与产甲烷菌之间存在可替代种间H2/甲酸转移以实现电子传递的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 厌氧产甲烷体系中细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递,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通过种间H2/甲酸转移来实现。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电活性微生物与产甲烷菌之间存在可替代种间H2/甲酸转移以实现电子传递的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通过DIET方式,产甲烷菌可从与其共生的微生物中直接获得的电子还原CO2产甲烷,该方式极大地提高产甲烷的效率和产甲烷的量。但是,目前对DIET方式耦合产甲烷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对DIET方式耦合还原CO2产甲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DIET方式耦合还原CO2产甲烷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今后研究方向,以为DIET方式耦合还原CO2产甲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电活性微生物 产甲烷菌 直接电子传递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增强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研究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万里 刘平 +3 位作者 王志康 邢万丽 李润东 张欢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96,共11页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是餐厨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其有机物互营产甲烷过程易受微生物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低速瓶颈和低氢分压限制的影响,导致有机酸累积抑制、甲烷回收效率低,系统稳定性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导...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是餐厨垃圾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其有机物互营产甲烷过程易受微生物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低速瓶颈和低氢分压限制的影响,导致有机酸累积抑制、甲烷回收效率低,系统稳定性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导电碳材料可通过介导互营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大幅提高种间电子传递速率,并突破低氢分压限制,强化餐厨垃圾厌氧产甲烷。文章在梳理有机物厌氧消化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活性炭、生物炭、碳布、石墨等多种导电碳材料介导微生物DIET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碳材料对互营细菌和产甲烷菌种间电子传递、产气滞后期及甲烷产量、有机酸代谢和系统稳定性、厌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演化的影响。尽管外源碳材料介导DIET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优异效果已被证实,但碳材料诱导互营微生物间DIET体系建立的机理尚未明确,而且碳材料如何在大型沼气工程中持续稳定发挥功效及其回收利用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在未来的研究中,碳材料诱导下高效DIET功能菌群的构建机制及其工程化应用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餐厨垃圾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导电碳材料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炭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军 王书琛 张津铭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74,共12页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是处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AD存在停滞期长、微生物活性受阻等问题。水热炭是一种新型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经水热炭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制备的多功能炭基材料,其具有可回收、...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是处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AD存在停滞期长、微生物活性受阻等问题。水热炭是一种新型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经水热炭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制备的多功能炭基材料,其具有可回收、制备成本低和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在AD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对水热炭在AD中综述较少,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首先总结了水热炭的理化性质和木质纤维素在HTC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发现温度是影响水热炭理化特性的关键因素以及水热炭相较于热解炭具有更小的比表面积,但水热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丰度比热解炭更高;其次,梳理了目前水热炭在AD中的研究进展,发现在AD系统中添加水热炭可有效缩短停滞期、缓解抑制作用、富集功能微生物、提高甲烷产量和产率,对AD有综合强化效果;最后,探讨了水热炭强化AD的微观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促进种间电子传递、富集AD功能微生物和缓解AD体系抑制。综述有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展水热炭在AD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未来应在当前研究基础上,着重研究不同来源的水热炭在不同底物和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对AD的影响,深挖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对AD的促进机制以及对水热炭在AD中的影响机理展开进一步探索,以为水热炭在AD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热炭 厌氧消化 甲烷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铁还原“电”耦合甲烷化处理蛋白质有机废水
10
作者 周欣玮 符祥壮 +2 位作者 郭梦霞 徐文 王德欣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针对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甲烷性能不佳、易于酸积累等问题,利用Fe_(3)O_(4)作为外源电子介体构建Fe_(3)O_(4)介导的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体系,考察体系的运行效能,分析反应器中污泥的生理特征,并探究群落演替对不同F... 针对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甲烷性能不佳、易于酸积累等问题,利用Fe_(3)O_(4)作为外源电子介体构建Fe_(3)O_(4)介导的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体系,考察体系的运行效能,分析反应器中污泥的生理特征,并探究群落演替对不同Fe_(3)O_(4)剂量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每克VSS中添加40 mg的Fe_(3)O_(4)能够实现体系厌氧发酵性能的最大优化,相较于未添加Fe_(3)O_(4)的对照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降解率与累积CH4产量分别提高了(27.23±4.16)%和(26.50±3.25)%,累积CO_(2)产量降低了(82.08±2.43)%。污泥生理特征分析表明,Fe_(3)O_(4)的添加能够促进污泥团聚,增强电子转移能力。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表明,添加40 mg/g的Fe_(3)O_(4)可促进互营菌属Syntro⁃phomonas、铁还原菌属Clostridium和嗜乙酸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的富集,从而形成异化铁还原耦合甲烷化的电子传递模式,提升种间电子传递效率,强化蛋白质有机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最终甲烷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蛋白质有机废水 磁铁矿 微生物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屑对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制分析
11
作者 宁冰玉 刘海林 +1 位作者 朱德锐 韩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2,共11页
零价铁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铁屑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零价铁。为评估铁屑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为基础,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0、2%、6%、10%、14%)的铁屑(粒径4 mm),探讨其... 零价铁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铁屑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零价铁。为评估铁屑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为基础,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0、2%、6%、10%、14%)的铁屑(粒径4 mm),探讨其对厌氧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①铁屑的添加提高了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的产甲烷性能,当添加浓度为6%时,累积甲烷产量最高,为389.67 mL/g(以挥发性固体计),较未添加铁屑的对照(CK)提高了22.39%;且该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微生物分析显示,与CK相比,细菌类群中,具有水解酸化功能的DMER64和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以及与产甲烷菌存在互营关系的unclassified_Synergistaceae、Syner-01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等类群的相对丰度在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较高;古菌类群中,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的乙酸营养型古菌类群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同时,铁屑的添加还通过促进参与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微生物(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的富集,强化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这可能是甲烷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③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共66种代谢物可能与铁屑添加有关,且铁屑的添加影响了共消化系统的代谢途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次生胆酸生物合成(Secondary bile acid biosynthesis)、细菌趋化性(Bacterial chemotaxis)、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等代谢通路。研究显示,铁屑的添加可以通过加速发酵启动、提高微生物活性、强化微生物间的DIET和促进关键代谢过程等来提升共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共消化 微生物群落 直接电子传递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铁矿物对酱香型白酒封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12
作者 杨亚飞 陈贺振 +5 位作者 周建国 高小旭 陈笔 杨帆 王岩 王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向废弃窖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分别添加强氧化性的水铁矿和弱氧化性但有导电性的磁铁矿,考察Fe(Ⅱ)、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探究不同类型Fe(Ⅲ)矿物对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组富集铁还原菌,Fe(Ⅱ)含量第12天迅... 通过向废弃窖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分别添加强氧化性的水铁矿和弱氧化性但有导电性的磁铁矿,考察Fe(Ⅱ)、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探究不同类型Fe(Ⅲ)矿物对窖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组富集铁还原菌,Fe(Ⅱ)含量第12天迅速增加至900 mg/L,表明水铁矿发生了异化铁还原。磁铁矿组与对照组中Fe(Ⅱ)含量几乎一致,说明磁铁矿没有发生异化铁还原。水铁矿组和磁铁矿组中COD去除量分别比空白组增加了16.1%和4.9%,表明水铁矿和磁铁矿均促进了有机物的去除。磁铁矿组富集了Geobacter和Methanosarcina,促进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增加了23.4%的甲烷产量,而水铁矿抑制甲烷化,降低了32.2%的甲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Fe(Ⅲ)矿物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异化铁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导电材料及其特性影响
13
作者 吕龙义 韩沐达 +4 位作者 马培禹 及文博 王新元 高文芳 任芝军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57-6967,共11页
厌氧消化是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降解有机底物并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工艺,在降低能源依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传统厌氧技术由于甲烷产率低、微生物富集慢、反应器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造成能源消耗和处理成本不断增加。导电材料可刺激互营... 厌氧消化是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降解有机底物并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工艺,在降低能源依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传统厌氧技术由于甲烷产率低、微生物富集慢、反应器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造成能源消耗和处理成本不断增加。导电材料可刺激互营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之间的种间电子传递,进而提高产甲烷效率,广泛应用于废水厌氧处理领域。本文在梳理了碳基、金属基及其他导电材料介导厌氧消化强化效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复合材料协同作用在高效生物降解和运行高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从粒径、导电性能、表面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材料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对强化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导电材料强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碳基导电材料 金属基导电材料 复合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的微生物机理 被引量:56
14
作者 张坚超 徐镱钦 陆雅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592-6603,共12页
陆地生态系统存在许多常年性或季节性缺氧环境,如:湿地、水稻土、湖泊沉积物、动物瘤胃、垃圾填埋场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每年有大量有机物质进入这些环境,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分解。甲烷是有机质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产生的甲烷气体... 陆地生态系统存在许多常年性或季节性缺氧环境,如:湿地、水稻土、湖泊沉积物、动物瘤胃、垃圾填埋场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每年有大量有机物质进入这些环境,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分解。甲烷是有机质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产生的甲烷气体可通过缺氧-有氧界面释放到大气,产生温室效应,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产甲烷过程是缺氧环境中有机质分解的核心环节,而甲烷氧化是缺氧-有氧界面的重要微生物过程。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共同调控大气甲烷浓度,是全球碳循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陆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的微生物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要回顾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新型产甲烷古菌即第六和第七目产甲烷古菌和嗜冷嗜酸产甲烷古菌的发现;短链脂肪酸中间产物互营氧化过程与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机制;新型甲烷氧化菌包括厌氧甲烷氧化菌和疣微菌属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发现;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与环境适应的新机制。这些研究进展显著拓展了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和氧化机理的认识和理解。随着新一代土壤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甲烷产生和氧化微生物研究领域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微生物机理 新型产甲烷古菌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莉芳 王泽 +4 位作者 马芷萱 范烨 蒋睿 杨佳毅 郑兰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99-208,共10页
厌氧消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废弃物的处置。然而,葡萄酒生产废弃物浓度高、pH值低以及季节性变化的特性容易造成负荷冲击,导致反应器微生物流失、运行不稳定。同时,剩余污泥组分复杂、水解率低导致产气效率低。厌氧共消化具有均... 厌氧消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废弃物的处置。然而,葡萄酒生产废弃物浓度高、pH值低以及季节性变化的特性容易造成负荷冲击,导致反应器微生物流失、运行不稳定。同时,剩余污泥组分复杂、水解率低导致产气效率低。厌氧共消化具有均衡营养素、减缓抑制效应、丰富菌群多样性和提高甲烷产量等优势,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的处置方式。尽管已有二者在不同运行策略下共消化性能的研究,但仍未有报道阐明其共消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葡萄酒生产废弃物特性建立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因此,该文介绍了葡萄酒生产废水与剩余污泥、葡萄酒生产固体废弃物与剩余污泥的共消化进展,并分别归纳了2种体系中影响消化效能的主要因子;随后总结了共消化体系中基于乙醇建立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最后,围绕以上内容展望了共消化技术在葡萄酒生产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协同处理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污泥 厌氧共消化 乙醇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材料强化厌氧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海峰 谢巧娜 +3 位作者 唐浩杰 吴昊 薛向东 单胜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76-3983,共8页
近年来,直接种间电子传递被发现是厌氧工艺重要的电子传递途径。并且,添加磁性材料更有利于驱动此种电子传递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将磁性材料分为单一磁性材料和复合磁性材料,分别介绍了零价铁、金属氧化物(FeO、Fe_(2)O_... 近年来,直接种间电子传递被发现是厌氧工艺重要的电子传递途径。并且,添加磁性材料更有利于驱动此种电子传递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将磁性材料分为单一磁性材料和复合磁性材料,分别介绍了零价铁、金属氧化物(FeO、Fe_(2)O_(3)、Fe_(3)O_(4))以及磁性炭材料强化厌氧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废水降解率、甲烷产量、挥发性脂肪酸、胞外聚合物、酶的活性等有积极作用)和影响因素(温度、pH、污染物浓度、磁性材料尺寸以及投加量等),分析了不同磁性材料诱导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机理和目前存在的不足,着重强调了磁性炭材料的技术优势,提出磁性炭材料诱导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方向,并指明构建厌氧微生物导电体系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厌氧 废水 甲烷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铁矿强化乙酸产甲烷过程的ADM1模型修正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慧敏 王进 +2 位作者 张勋 钟成 岳正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为探究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途径的调控作用,利用ADM1模型(厌氧消化1号模型)对添加针铁矿的产甲烷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引入氧化还原介质作为新变量,模拟SAO (syntrophic acetate oxidation,互营乙酸氧化)过程中的种间电子转移,进而建立... 为探究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途径的调控作用,利用ADM1模型(厌氧消化1号模型)对添加针铁矿的产甲烷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引入氧化还原介质作为新变量,模拟SAO (syntrophic acetate oxidation,互营乙酸氧化)过程中的种间电子转移,进而建立包含DIET (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产甲烷过程的ADM1修正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c(乙酸)分别为12和20 mmol/L时,添加40~2 000 mg/L针铁矿明显提高了乙酸体系的产甲烷速率.②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强化乙酸产甲烷过程.③12、20 mmol/L乙酸体系的敏感性参数km_Xst(最大比乙酸氧化速率)校准值分别从1.02、1.46升至1.76、2.03,km_DIET(最大比电子消耗速率)校准值分别从0.78、1.48升至2.44、3.99,表明添加针铁矿提高了互营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速率.修正的ADM1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贡献的计算结果显示,针铁矿对DIET过程的强化作用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添加2 000 mg/L针铁矿试验组〔c(乙酸)为12 mmol/L〕中DIET和SAO产甲烷的贡献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7.99%和130.73%.研究显示,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过程的强化作用,并且能用于评价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1模型 互营乙酸氧化(SAO)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 甲烷 针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促进高温厌氧消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怡然 崔康平 +2 位作者 张硕 常佳丽 黄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4-1328,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颗粒活性炭(GAC)可以通过种间电子传递(DIET)过程,来提高中温厌氧消化(MAD)产甲烷.然而,GAC是否能够提高高温厌氧消化(TAD)产甲烷,以及其促进产甲烷原理尚不明确.通过乙酸钠为基质的批试验研究了投加GAC对高温消化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颗粒活性炭(GAC)可以通过种间电子传递(DIET)过程,来提高中温厌氧消化(MAD)产甲烷.然而,GAC是否能够提高高温厌氧消化(TAD)产甲烷,以及其促进产甲烷原理尚不明确.通过乙酸钠为基质的批试验研究了投加GAC对高温消化产甲烷的影响.批试验结果表明GAC的加入促进了高温消化效果.定量PCR结果表明GAC的加入对生物量的贡献微小,说明促进效果可能不是通过生物量实现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高温下添加GAC富集了Thermodesulfolbiaceae,Anaerobaculaceae,以及古菌Methanosacinacea.该研究推测GAC的促进作用可能与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碳(GAC) 甲烷 厌氧消化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微生物甲烷化的石墨烯强化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艺璇 苏现波 +3 位作者 赵伟仲 王乾 于世耀 汪露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5-4156,共12页
强化煤制微生物甲烷的研究备受重视,是煤层气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向发酵系统中添加导电材料可以有效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提高甲烷产率,在强化有机物厌氧降解方面潜力巨大。以长焰煤作为底物构建厌氧发酵系统,通过对生物甲烷产气量、... 强化煤制微生物甲烷的研究备受重视,是煤层气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向发酵系统中添加导电材料可以有效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提高甲烷产率,在强化有机物厌氧降解方面潜力巨大。以长焰煤作为底物构建厌氧发酵系统,通过对生物甲烷产气量、中间关键液相产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甲烷代谢路径以及发酵前后残煤表面官能团等的测试和分析,探讨了石墨烯对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在以煤为底物的厌氧发酵系统中添加0.4 g/L的石墨烯有效增强了整个厌氧发酵的进行,不仅提高了甲烷产气量,同时也提前了甲烷的产出高峰期。在发酵初期,水解菌群(Paraclostridium)和产氢产乙酸菌群(Alcaligenes、Sphaerochaeta)的活性增强,前期积累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在产甲烷高峰期,添加石墨烯后Methanoculleus丰度降低而Methanosarcina丰度显著提高,乙酰辅酶A脱羰基酶/合成酶β亚基和γδ亚基作为乙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分别增加了233.54%和3.32%,这使得Methanosarcina丰度明显上升且主要进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细菌群落中能够利用乙酸乙醇类物质的Geobacter和Anaerovorax丰度增高,其中丰度升高较明显的Geobacter可能通过与石墨烯辅助的生物电连接与Methanosarcina进行DIET,这种电子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物甲烷的生成。产气残煤表面的羰基碳(C=O)、羧基碳(COO—)在添加石墨烯后分别下降了42.8%和49.5%,说明石墨烯有效促进了微生物对煤的降解。石墨烯的添加提高了菌群的活性和降解效率,加快了厌氧发酵进程,为产甲烷菌群提供了丰富的底物,提高了甲烷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甲烷 石墨烯 厌氧发酵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星星 焦彭博 +3 位作者 杨汇莹 吴睿敏 李咏梅 马黎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79-2194,共16页
为了推进污水厂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在工程规模中的应用,提高其能源回收率,系统分析了协同厌氧消化机制、产物类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综述了协同厌氧消化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协同厌氧消化的未来... 为了推进污水厂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在工程规模中的应用,提高其能源回收率,系统分析了协同厌氧消化机制、产物类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综述了协同厌氧消化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协同厌氧消化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高效经济的原料预处理方式,表征基质降解特性,基于多组学联用技术理解微生物代谢调控,缓解消化体系中潜在抑制剂影响,原位耦联其他种类废弃物进一步提升消化性能和稳定性,以期为城镇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能源回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餐厨垃圾 协同厌氧消化 影响因子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废弃物协同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