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碳基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季东 安欣 +3 位作者 郭鹏 王首登 达虎 李红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6,共8页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催化活性都与载体息息相关,而碳基载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DMFCs中。首先,介绍了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中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然后,对不同形式的碳基载体材料,如炭黑、介孔碳、碳纳米材料、氧功能化碳、杂原子掺杂碳以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在DMFCs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MFC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碳基载体材料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峣 刘雷 +2 位作者 高志华 黄伟 左志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11-2628,共18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因其能够在较低工作温度下提供清洁、可持续能源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但阳极缓慢的甲醇氧化反应(MOR)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光辅助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MFCs)能利用光电耦合机制加速MOR过程,实现甲醇的化学能高效...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因其能够在较低工作温度下提供清洁、可持续能源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但阳极缓慢的甲醇氧化反应(MOR)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光辅助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MFCs)能利用光电耦合机制加速MOR过程,实现甲醇的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为开发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转换系统带来了巨大希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PMFCs的背景、意义和在能源研究中的价值。从PMFCs的基本结构组成和酸碱介质下甲醇光电催化氧化的基本路径出发,总结了PMFCs阳极光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PMFCs阳极光电催化剂,讨论光辅助下的MOR增强机制,如催化剂的尺寸效应、晶面效应、吸光性能、导电性以及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等方面的影响。PMFCs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是深入理解PMFCs的光电耦合机制和PMFCs阳极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以及解决实际二电极系统下PMFCs光阳极的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辅助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 光化学 电化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及应对策略
3
作者 郭鹏 李红伟 +3 位作者 李贵贤 季东 王东亮 赵新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12-3823,共12页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高效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的迁移、团聚与浸出、中毒以及载体的腐蚀与坍塌等原因引起...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高效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的迁移、团聚与浸出、中毒以及载体的腐蚀与坍塌等原因引起的失活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如何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甲醇的电氧化原理和催化反应机理,详细综述了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以及抑制改善其失活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利用限域作用限制活性金属的迁移和聚集,构建多元合金,设计增强复合型载体,将理论研究和原位表征技术相结合,是今后开发更高效、稳定阳极催化剂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失活机制 金属粒子的迁移、团聚与浸出 载体腐蚀与坍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离网供电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华冲 鄂彬 +3 位作者 陈善平 李阳 崔红磊 魏伟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3-149,共7页
针对石油管道监测、司法监控等领域存在的离网供电不足问题,设计了离网供电系统,将自研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与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进行集成,用于实现离网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自主研制的DMFC具有较高的甲... 针对石油管道监测、司法监控等领域存在的离网供电不足问题,设计了离网供电系统,将自研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与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进行集成,用于实现离网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自主研制的DMFC具有较高的甲醇燃料转化率;在低温-40℃、常温20℃、高温45℃的模拟环境试验中,DMFC起动正常且均能够稳定运行;高温、低温环境中电堆性能相比常温环境会有下降。在离网供电系统实际运行的3904 h内,DMFC经历了0~40℃的环境温度波动,电堆以160 mA·cm-2的电流密度运行了1491 h,其性能可保持为初始状态的94.7%。研究表明,DMFC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离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离网供电 无人值守 低温 高温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含氧空穴CaTiO_(3)阴极助催化剂研究
5
作者 霍鑫 秦斌 孙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作为便携移动电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在高海拔、低氧浓度条件下的性能变化直接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针对低氧浓度条件下,DMFC阴极极化损失增大问题,通过水热模板法合成CaTiO_(3)助催化剂,与商品Pt/C催化剂进行不同比例掺杂,对掺杂... 作为便携移动电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在高海拔、低氧浓度条件下的性能变化直接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针对低氧浓度条件下,DMFC阴极极化损失增大问题,通过水热模板法合成CaTiO_(3)助催化剂,与商品Pt/C催化剂进行不同比例掺杂,对掺杂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等表征分析以及旋转圆盘电极(RDE)、单电池电化学测试。与商品Pt/C催化剂相比,掺杂(CaTiO_(3)与Pt/C的质量比为1∶1)催化剂的半波电位正移39 mV;当氧浓度从100%逐渐降低到10%,Pt/C膜电极峰值功率密度降低了38.62%,Pt/CCTO膜电极峰值功率密度降低15.03%。在10%低氧浓度下,Pt/C-CTO膜电极峰值功率密度较Pt/C膜电极峰值功率密度高4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电路模型法预测动态工况下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雨临 连冠 张大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5-1584,共10页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具有能量密度高、可便携使用、快速补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由于膜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会退化,μDMFC的有效使用寿命有限,所以需要对其健康状态与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燃料电池改性和控制策略提供...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具有能量密度高、可便携使用、快速补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由于膜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会退化,μDMFC的有效使用寿命有限,所以需要对其健康状态与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燃料电池改性和控制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在结合数据驱动和机理模型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动态运行工况,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ECM)的μD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燃料电池的性能退化指标中,电池输出电压可以被实时监测从而获得电池的退化趋势,但这一指标无法单独提供精确的预测结果.通过测量电化学阻抗谱并结合ECM可以得到电池内部阻抗等深层信息,但这些深层信息不易被实时监测,通常只能低频离线测量.此外,燃料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多处于变工况状态,其退化趋势和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传统基于电压退化趋势回归的预测方法无法应对工况的动态变化.因此,可通过定期离线获取内部退化参量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数据驱动的方法相比,基于内部退化参量的预测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变工况环境,在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等效电路模型 电化学阻抗谱 动态工况 剩余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汪兴兴 倪红军 +1 位作者 朱昱 黄明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6-388,共3页
概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特点;介绍了多种DMFC的异形结构及燃料异形流动相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异形DMFC的特点:自身可以储存燃料、可用于各种结构和尺寸的移动电源,有希望解决甲醇渗漏问题;说明了异形DMFC存在功率密度低和制备过... 概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特点;介绍了多种DMFC的异形结构及燃料异形流动相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异形DMFC的特点:自身可以储存燃料、可用于各种结构和尺寸的移动电源,有希望解决甲醇渗漏问题;说明了异形DMFC存在功率密度低和制备过程复杂等缺陷;指明了今后异形DMFC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膜电极组件(MEA) 管状结构 流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工况的匹配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桂成 张浩 +1 位作者 王一拓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阴极氧气加湿、预热及电池放置方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氧气加湿使电池内阻降低10.3%,改善了低温运行时的电池性能;在较高温度下,氧气加湿导致阴极出现水淹,降低了电池性能;氧气预... 研究阴极氧气加湿、预热及电池放置方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氧气加湿使电池内阻降低10.3%,改善了低温运行时的电池性能;在较高温度下,氧气加湿导致阴极出现水淹,降低了电池性能;氧气预热在保证阴极温度平衡的同时,避免了产物水分遇冷凝结,改善了阴极的传质性能,电池的功率密度在55℃时从46.70 mW/cm2提高到52.48 mW/cm2;运行温度越高,氧气预热对性能的改善越显著。设计了4种进料方式,其中垂直进料方式使CO2最易排出、甲醇渗透最少,甲醇流速较低时可得到最高的功率密度(54.13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电池放置方式 氧气加湿 氧气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进样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淇忠 马紫峰 +3 位作者 刘振泰 周锦鑫 黄碧纯 林维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1,共6页
报道了用研制的Pt-Ru/C催化剂, 采用特殊工艺制备了膜电极, 并组装了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单电池系统。考察了电极扩散层制备方法、催化剂层中催化剂、Teflon-C以及Nafion液的用量等电极制备工艺条件以及空气作为氧化剂对单电池性能的影... 报道了用研制的Pt-Ru/C催化剂, 采用特殊工艺制备了膜电极, 并组装了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单电池系统。考察了电极扩散层制备方法、催化剂层中催化剂、Teflon-C以及Nafion液的用量等电极制备工艺条件以及空气作为氧化剂对单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刷涂法制备电极扩散层比喷涂法好,催化剂层中催化剂的优化含量为0.6mg·cm-2,Teflon-C、Nafion液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3 mg·cm-2、0.5 mg·cm-2。当工作温度为80℃时,输出电压为0.3V,氧气作为阴极气体的输出电流密度为36mA·cm-2;而空气作为阴极气体的输出电流密度为22.5mA·cm-2。膜电极有效面积为9cm2的的液相进样直接甲醇/氧气燃料电池三电池电堆的最大功率为0.285W,此时输出电压为0.7V,输出电流为0.407A;而液相进样直接甲醇/空气三电池电堆的输出电压为0.635V,输出电流为0.252A时,最大功率为0.16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极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池 电极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替代燃料 被引量:25
10
作者 袁青云 唐亚文 +3 位作者 周益明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研究了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替代燃料的性能。结果发现,虽然甲酸的能量密度不到甲醇的1/3,但由于甲酸在碳载Pt-Ru(Pt-Ru/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性能远优于甲醇,故其氧化峰峰电位和起始氧化电位分别比甲醇负移约100和300 mV。加上... 研究了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替代燃料的性能。结果发现,虽然甲酸的能量密度不到甲醇的1/3,但由于甲酸在碳载Pt-Ru(Pt-Ru/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性能远优于甲醇,故其氧化峰峰电位和起始氧化电位分别比甲醇负移约100和300 mV。加上甲酸对Nafion膜的透过率约只有甲醇的1/5。因此,在DMFC中,甲酸是一种比较好的甲醇替代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甲酸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t-Ru/C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tRu/C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4
11
作者 周卫江 李文震 +5 位作者 周振华 宋树芹 魏昭彬 孙公权 Tsiakaras P.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8-862,共5页
用三种方法制备了PtRu/C[Pt和Ru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0%,记为PtRu/C(20%-10%)]甲醇阳极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PtRu/C催化剂的粒子大小和晶格参数的变化,利用单电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 用三种方法制备了PtRu/C[Pt和Ru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0%,记为PtRu/C(20%-10%)]甲醇阳极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PtRu/C催化剂的粒子大小和晶格参数的变化,利用单电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变溶剂的组成提高了贵金属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度,并改善了PtRu间的相互作用,用乙二醇/水/异丙醇混合溶剂制备的PtRu催化剂金属颗粒较小,PtRu间的相互作用较强,以该催化剂作甲醇阳极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PTRU/C 制备 表征 碳负载铂钌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炭载四羧基酞菁钴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旭光 邢巍 +3 位作者 陆天虹 季怡萍 梁宏莹 邵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46-1250,共5页
比较了甲醇对 Pt/C和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Co Pc Tc/C)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甲醇使Pt/C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严重降低 ,而对经 80 0℃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 )基本没有影响 ;并且Co Pc Tc/C-80 0催化氧还原的性能... 比较了甲醇对 Pt/C和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Co Pc Tc/C)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甲醇使Pt/C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严重降低 ,而对经 80 0℃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 )基本没有影响 ;并且Co Pc Tc/C-80 0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优于经其它温度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是一种较好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 .XPS结果表明 ,Co Pc Tc/C-80 0的活性位可能是含 Co N4结构的物质和零价 Co的混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 阴极 电催化剂 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紫峰 廖小珍 +1 位作者 冷拥军 黄碧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46,61,共4页
本文回顾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研究开发历史,系统阐述了DMFC系统中电催化剂选择与设计基本原则、电解质膜材料与甲醇渗透的关系。分析了电池工作温度、工作压力和甲醇进料方式对DM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甲醇 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电氧化 dm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维民 孙公权 +3 位作者 赵新生 孙丕昌 杨少华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1,共4页
通过单电池放电试验,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催化剂的性能衰减情况.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放电试验后阳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变化很小,而阴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则显著增大.DMFC内部的液相环境是促使Pt粒子聚结的... 通过单电池放电试验,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催化剂的性能衰减情况.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放电试验后阳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变化很小,而阴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则显著增大.DMFC内部的液相环境是促使Pt粒子聚结的主要原因.阳极催化剂中Ru的存在抑制了Pt粒子的生长.阳极和阴极电催化剂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在放电后都有所降低,且下降幅度均高于比表面积(SSA)的下降幅度.放电过程中阳极电催化剂发生了Ru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放电试验 性能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膜厚度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建国 衣宝廉 +3 位作者 王素力 魏昭彬 辛勤 陈利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35,共4页
采用Nafion 112、Nafion 115和Nafion 117膜作为电解质组装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通过测量电池的极化曲线 ,研究了Nafion膜厚度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放电情况下 ,电极和工作条件固定的直接甲醇电池的性能是由甲醇的... 采用Nafion 112、Nafion 115和Nafion 117膜作为电解质组装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通过测量电池的极化曲线 ,研究了Nafion膜厚度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放电情况下 ,电极和工作条件固定的直接甲醇电池的性能是由甲醇的渗透量和膜电导共同控制的。在低电流密度下 ,甲醇的渗透量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使用厚膜组装的电池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而在高电流密度时 ,甲醇渗透量减小 ,膜电导成为主要因素 ,所以使用薄膜组装的电池性能较好。由Nafion 112膜组装的电池在 75℃、1mol/L甲醇浓度、0 .2MPa的氧气条件下 ,功率密度可达 12 0mW /cm2 。考察了电池短期运转 (4 0h)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NAFION膜 电池性能 甲醇渗透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阳极二元催化剂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红艳 李伟 +1 位作者 黄青丹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9-471,共3页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状况、催化性能和机理。以Pt-Ru催化剂为例,综述了制备二元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前驱体和添加剂)。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阳极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魏昭彬 刘建国 +5 位作者 乔亚光 周卫江 李文震 陈利康 辛勤 衣宝廉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增加电池的温度和氧气压力均可明显提高电池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室温放电性能 聚合物电解质 电池性能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行为的交流阻抗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黎家纯 谢晓峰 +2 位作者 郭建伟 齐亮 周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4-568,共5页
采用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放电状态下的动态电化学行为及内部作用机理.通过L1R1[QR2(L2R3)]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图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电感(L1)相关于EIS的测量过程;系统电阻(R1)和电... 采用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放电状态下的动态电化学行为及内部作用机理.通过L1R1[QR2(L2R3)]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图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电感(L1)相关于EIS的测量过程;系统电阻(R1)和电荷转移电阻(R2)随工作电流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但传质状况对其具有一定干扰;低频电感(L2)和低频电阻(R3)随电流的升高均逐渐降低,这共同反映出阳极甲醇的电氧化行为;电极反应驱动力和内部传质共同决定常相位角元件Q的变化规律,随着放电电流的升高,电池内部表现出了由理想电容到浓差极化的中间过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交流阻抗 电感 电阻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童叶翔 刘鹏 +1 位作者 沈培康 杨绮琴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8-180,共3页
介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的一些国内外新进展 ,简述这两类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对发展聚合物膜燃料电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流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新型聚合物膜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磊 张军 +1 位作者 吴洪 王宇新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方法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聚苯乙烯磺酸 (PVDF_PSSA)、聚偏氟乙烯与Nafion(PVDF_Nafion)两种共混膜 .研究了膜组成对膜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率的影响 .与Nafion 1 1 7膜相比 ,PVDF_Nafion共混膜在Nafion含量为 2 5wt%时 ,电导... 通过溶液共混方法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聚苯乙烯磺酸 (PVDF_PSSA)、聚偏氟乙烯与Nafion(PVDF_Nafion)两种共混膜 .研究了膜组成对膜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率的影响 .与Nafion 1 1 7膜相比 ,PVDF_Nafion共混膜在Nafion含量为 2 5wt%时 ,电导率σ下降 2个数量级 ,而甲醇透过率P却降低 3个数量级 .若以 (σ/P)为综合指标 ,则PVDF_Nafion共混膜和PVDF_PSSA共混膜的综合性能分别比Nafion 1 1 7膜高约 4 0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聚合物膜 共混 导电率 透过率 PVDF P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