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效电路模型法预测动态工况下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 被引量:1
1
作者 苏雨临 连冠 张大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5-1584,共10页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具有能量密度高、可便携使用、快速补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由于膜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会退化,μDMFC的有效使用寿命有限,所以需要对其健康状态与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燃料电池改性和控制策略提供...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具有能量密度高、可便携使用、快速补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由于膜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会退化,μDMFC的有效使用寿命有限,所以需要对其健康状态与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燃料电池改性和控制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在结合数据驱动和机理模型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动态运行工况,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ECM)的μD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燃料电池的性能退化指标中,电池输出电压可以被实时监测从而获得电池的退化趋势,但这一指标无法单独提供精确的预测结果.通过测量电化学阻抗谱并结合ECM可以得到电池内部阻抗等深层信息,但这些深层信息不易被实时监测,通常只能低频离线测量.此外,燃料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多处于变工况状态,其退化趋势和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传统基于电压退化趋势回归的预测方法无法应对工况的动态变化.因此,可通过定期离线获取内部退化参量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数据驱动的方法相比,基于内部退化参量的预测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变工况环境,在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等效电路模型 电化学阻抗谱 动态工况 剩余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替代燃料 被引量:25
2
作者 袁青云 唐亚文 +3 位作者 周益明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研究了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替代燃料的性能。结果发现,虽然甲酸的能量密度不到甲醇的1/3,但由于甲酸在碳载Pt-Ru(Pt-Ru/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性能远优于甲醇,故其氧化峰峰电位和起始氧化电位分别比甲醇负移约100和300 mV。加上... 研究了甲酸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替代燃料的性能。结果发现,虽然甲酸的能量密度不到甲醇的1/3,但由于甲酸在碳载Pt-Ru(Pt-Ru/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性能远优于甲醇,故其氧化峰峰电位和起始氧化电位分别比甲醇负移约100和300 mV。加上甲酸对Nafion膜的透过率约只有甲醇的1/5。因此,在DMFC中,甲酸是一种比较好的甲醇替代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甲酸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t-Ru/C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tRu/C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卫江 李文震 +5 位作者 周振华 宋树芹 魏昭彬 孙公权 Tsiakaras P.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8-862,共5页
用三种方法制备了PtRu/C[Pt和Ru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0%,记为PtRu/C(20%-10%)]甲醇阳极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PtRu/C催化剂的粒子大小和晶格参数的变化,利用单电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 用三种方法制备了PtRu/C[Pt和Ru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0%,记为PtRu/C(20%-10%)]甲醇阳极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PtRu/C催化剂的粒子大小和晶格参数的变化,利用单电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变溶剂的组成提高了贵金属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度,并改善了PtRu间的相互作用,用乙二醇/水/异丙醇混合溶剂制备的PtRu催化剂金属颗粒较小,PtRu间的相互作用较强,以该催化剂作甲醇阳极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PTRU/C 制备 表征 碳负载铂钌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炭载四羧基酞菁钴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旭光 邢巍 +3 位作者 陆天虹 季怡萍 梁宏莹 邵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46-1250,共5页
比较了甲醇对 Pt/C和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Co Pc Tc/C)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甲醇使Pt/C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严重降低 ,而对经 80 0℃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 )基本没有影响 ;并且Co Pc Tc/C-80 0催化氧还原的性能... 比较了甲醇对 Pt/C和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Co Pc Tc/C)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甲醇使Pt/C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严重降低 ,而对经 80 0℃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 )基本没有影响 ;并且Co Pc Tc/C-80 0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优于经其它温度热处理的 Co Pc Tc/C,Co Pc Tc/C-80 0是一种较好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 .XPS结果表明 ,Co Pc Tc/C-80 0的活性位可能是含 Co N4结构的物质和零价 Co的混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 阴极 电催化剂 炭载四羧基酞菁钴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维民 孙公权 +3 位作者 赵新生 孙丕昌 杨少华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1,共4页
通过单电池放电试验,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催化剂的性能衰减情况.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放电试验后阳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变化很小,而阴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则显著增大.DMFC内部的液相环境是促使Pt粒子聚结的... 通过单电池放电试验,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催化剂的性能衰减情况.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放电试验后阳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变化很小,而阴极电催化剂的粒径则显著增大.DMFC内部的液相环境是促使Pt粒子聚结的主要原因.阳极催化剂中Ru的存在抑制了Pt粒子的生长.阳极和阴极电催化剂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在放电后都有所降低,且下降幅度均高于比表面积(SSA)的下降幅度.放电过程中阳极电催化剂发生了Ru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放电试验 性能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昭彬 刘建国 +5 位作者 乔亚光 周卫江 李文震 陈利康 辛勤 衣宝廉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增加电池的温度和氧气压力均可明显提高电池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室温放电性能 聚合物电解质 电池性能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行为的交流阻抗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黎家纯 谢晓峰 +2 位作者 郭建伟 齐亮 周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4-568,共5页
采用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放电状态下的动态电化学行为及内部作用机理.通过L1R1[QR2(L2R3)]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图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电感(L1)相关于EIS的测量过程;系统电阻(R1)和电... 采用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放电状态下的动态电化学行为及内部作用机理.通过L1R1[QR2(L2R3)]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图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电感(L1)相关于EIS的测量过程;系统电阻(R1)和电荷转移电阻(R2)随工作电流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但传质状况对其具有一定干扰;低频电感(L2)和低频电阻(R3)随电流的升高均逐渐降低,这共同反映出阳极甲醇的电氧化行为;电极反应驱动力和内部传质共同决定常相位角元件Q的变化规律,随着放电电流的升高,电池内部表现出了由理想电容到浓差极化的中间过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交流阻抗 电感 电阻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新型聚合物膜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磊 张军 +1 位作者 吴洪 王宇新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方法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聚苯乙烯磺酸 (PVDF_PSSA)、聚偏氟乙烯与Nafion(PVDF_Nafion)两种共混膜 .研究了膜组成对膜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率的影响 .与Nafion 1 1 7膜相比 ,PVDF_Nafion共混膜在Nafion含量为 2 5wt%时 ,电导... 通过溶液共混方法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聚苯乙烯磺酸 (PVDF_PSSA)、聚偏氟乙烯与Nafion(PVDF_Nafion)两种共混膜 .研究了膜组成对膜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率的影响 .与Nafion 1 1 7膜相比 ,PVDF_Nafion共混膜在Nafion含量为 2 5wt%时 ,电导率σ下降 2个数量级 ,而甲醇透过率P却降低 3个数量级 .若以 (σ/P)为综合指标 ,则PVDF_Nafion共混膜和PVDF_PSSA共混膜的综合性能分别比Nafion 1 1 7膜高约 4 0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聚合物膜 共混 导电率 透过率 PVDF P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苏怡 刘长鹏 +7 位作者 单义斌 李旭光 薛新忠 徐维林 田天 周小春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4-1117,共4页
以磷钼酸(H4PMo12O40·xH2O,PMo12)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添加剂,制备了Pt-PMo12/C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添加剂对于DMFC阴极氧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的Pt/C催化剂相比,相同载量下极限扩散电流提高了56.3%.... 以磷钼酸(H4PMo12O40·xH2O,PMo12)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添加剂,制备了Pt-PMo12/C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添加剂对于DMFC阴极氧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的Pt/C催化剂相比,相同载量下极限扩散电流提高了56.3%.在单电池性能测试中,这种促进作用使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了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庆红 唐亚文 +4 位作者 马振旄 陆天虹 刘长鹏 邢巍 杨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目前DMFC中所用的阴极催化剂一般是Pt,其主要问题是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低及透过隔膜的甲醇燃料会使阴极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在Pt催化剂中添加如Cr、N i、杂多酸或过渡金属的... 综述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目前DMFC中所用的阴极催化剂一般是Pt,其主要问题是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低及透过隔膜的甲醇燃料会使阴极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在Pt催化剂中添加如Cr、N i、杂多酸或过渡金属的卟啉和酞菁化合物等,不但能提高Pt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Pt的耐甲醇能力,因此,这些Pt基复合催化剂有望用作为DMFC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氧还原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煜 唐亚文 +2 位作者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8-462,共5页
质子交换膜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三年来DMFC中质子交换膜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甲醇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膜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会宁 李磊 +1 位作者 许莉 王宇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2-1375,共4页
制备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磺化酚酞型聚醚砜(SPES-C)两种质子交换膜,考察了其质子导电和阻醇性能.实验发现,两种新型质子交换膜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质子电导率,尤其在高温下两种新膜的质子电导率与Nafion膜接近.两种新膜的甲醇透... 制备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磺化酚酞型聚醚砜(SPES-C)两种质子交换膜,考察了其质子导电和阻醇性能.实验发现,两种新型质子交换膜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质子电导率,尤其在高温下两种新膜的质子电导率与Nafion膜接近.两种新膜的甲醇透过系数要比Nafion膜的低1~2个数量级.分别以两种新型膜和Nafion115膜为电解质制备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讨论了膜材料的性能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料的阻醇性越好,电池的开路电压越高;膜的电导率越高,在较高电流密度区域内电池的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膜电极组装 质子电导率 透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飞 刘长鹏 +1 位作者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65-871,共7页
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的几个方面研究进展 :如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合体、电池结构以及电池性能等 ,论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 膜电极集合体 电池性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文峰 辛文利 +1 位作者 吕玲 梁国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从铂系和非铂系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及进展。
关键词 dmfc 电催化剂 直接 甲醇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 铂系催化剂 非铂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国 顾军 +2 位作者 于涛 邹志刚 Zhao T.S.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针对空气自呼吸式(Air breathing)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阴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空气环境条件下例如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FC对环境湿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是由... 针对空气自呼吸式(Air breathing)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阴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空气环境条件下例如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FC对环境湿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是由于阳极侧甲醇溶液中水的渗透使得质子交换膜和阴极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含量.又从可视化方法发现,反应生成的水在阴极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靠重力的因素排出电池,这对阴极集流板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具有明显的作用.环境温度为40℃时,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接近30 mW.cm-2,是10℃时电池功率密度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空气自呼吸 电池性能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RuMo/C电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胜洲 林维明 董新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32-1036,共5页
研究了混合溶液浸渍、液相还原方法制备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PtRuMo/C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XPS、XRD和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tRuMo/C催化剂中存在PtRu合金相,而Mo则以氧化物的型式存在。XRD测得的催化剂平均粒经为7 nm。以自制的Pt... 研究了混合溶液浸渍、液相还原方法制备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PtRuMo/C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XPS、XRD和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tRuMo/C催化剂中存在PtRu合金相,而Mo则以氧化物的型式存在。XRD测得的催化剂平均粒经为7 nm。以自制的PtRuMo/C阳极催化剂和Pt/C催化剂为阴极催化剂,组装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并测试了电池性能。结果表明,PtRuMo/C具有较好的甲醇催化氧化性能,影响阳极在大电流密度下放电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层中高的质子传递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甲醇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伟 陈胜洲 +1 位作者 董新法 林维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硝酸钴为前驱体,在Ar保护下采用高温碳化方法制备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的含氮碳载钴(Co-N-C)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热重与红外光谱联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硝酸钴为前驱体,在Ar保护下采用高温碳化方法制备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的含氮碳载钴(Co-N-C)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热重与红外光谱联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对Co-N-C电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及电催化剂的耐醇性能,并采用该催化剂为阴极催化剂进行DMFC单电池测试.结果表明:Co-N-C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好的耐醇性能;其氧还原起始电位在0.5V(vs.SCE)左右;700℃碳化温度下制备的Co-N-C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甲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法制备磷钨酸掺杂的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质子交换膜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班辉 郭贵宝 张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将磷酸和钨酸钠溶于聚乙烯醇(PVA)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二甲基亚砜极性有机溶液中,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膜中分布均匀的磷钨酸掺杂的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质子交换膜(PWA-d-PVA/PVDF)。应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表征了膜的力学强度,使用交流... 将磷酸和钨酸钠溶于聚乙烯醇(PVA)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二甲基亚砜极性有机溶液中,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膜中分布均匀的磷钨酸掺杂的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质子交换膜(PWA-d-PVA/PVDF)。应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表征了膜的力学强度,使用交流阻抗谱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了PVDF含量对PWA-d-PVA/PVDF膜的质子导电、溶胀和阻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热重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对膜的热稳定性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膜中PVDF含量增大,膜的溶胀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强度增大。与Nafion膜的性能相比,PVDF质量分数为20%的PWA-d-PVA/PVDF膜的溶胀度降低了23.8%,甲醇渗透率降低了1个数量级。PWA-d-PVA/PVDF(20%)膜在甲醇浓度为2mol/L时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测得最大功率密度为15.08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原位合成法 磷钨酸 聚乙烯醇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层PTFE载量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才顺 王新东 +1 位作者 张红飞 王淑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4-47,共4页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扩散层中,处理好水、气、电子的通道对电池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30%、40%的PTFE乳液进行疏水处理的碳布组装成被动式DMFC以及测试系统。通过稳态电流-电压...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扩散层中,处理好水、气、电子的通道对电池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30%、40%的PTFE乳液进行疏水处理的碳布组装成被动式DMFC以及测试系统。通过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扩散层中的不同PTFE载量对被动式DM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开路电压随着阳极扩散层中PTFE载量的增加而上升,电池内阻也随着扩散层中PTFE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阳极,电池性能随着扩散层中PTFE载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阴极,用10%PTFE乳液处理的碳布对被动式DMFC性能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扩散层 碳布 PTFE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维民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9-1267,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衰减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电池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性能衰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