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 kVp联合像素闪烁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郁仁强 吕发金 +4 位作者 周旸 彭刚 张志伟 褚志刚 潘聚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评价80k Vp联合像素闪烁(pixel shine,PS)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将4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 k V)和对照组(100 k V),对照组采用滤波... 目的:评价80k Vp联合像素闪烁(pixel shine,PS)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将4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 k V)和对照组(100 k V),对照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实验组采用PS算法重建。比较2种成像技术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面积乘积(DLP)。分别选取腰5锥体层面图像、股骨头层面图像和腘窝层面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以上图像的图像质量和噪声做主观评分,并测量、计算静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结果:实验组的CTDIvol和DLP明显低于对照组(t=-89.95,P<0.01;t=-35.83,P<0.01);2名医师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较好(κ=0.78,P<0.01),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在下腔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P=0.92,P=0.75);2组患者在图像噪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血管CT值、SNR和CNR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80kVp联合像素闪烁算法可以常规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血管增强CT值、SNR和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闪烁 计算机断层成像 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下肢深静脉间接血管成像合理延迟时间的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良平 郭青 +1 位作者 徐香玖 黄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下肢深静脉间接血管成像合理的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51例无心脏及下肢血管病变者,以3ml?s注射速率从周围静脉注入100mlOmnipaque300,在行增强扫描或血管成像后于大转子水平行同层动态扫描,每隔30秒扫描1次,连续扫描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下肢深静脉间接血管成像合理的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51例无心脏及下肢血管病变者,以3ml?s注射速率从周围静脉注入100mlOmnipaque300,在行增强扫描或血管成像后于大转子水平行同层动态扫描,每隔30秒扫描1次,连续扫描10次。测量每一层面股动脉和股静脉的强化CT值,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股静脉的强化峰值为54~83Hu,平均67.7Hu;92%(46?51)股静脉的强化峰值大于60Hu。股静脉强化达峰值时间差异较大,为126~263秒,平均178.6秒。在180秒时间段股静脉平均强化CT值为63.1Hu,88%(45?51)股静脉的强化CT值超过其峰值的90%;在150秒及210秒时间段股静脉平均强化CT值分别为58.3Hu和59.4Hu,92%(47?51)和96%(49?51)股静脉的强化CT值超过其峰值的80%。结论:①150~210秒以峰值180秒为中心1分钟的时间段为ISCTV检查的适当扫描时间;②在扫描范围较长,1分钟的扫描时间无法完成ISCTV扫描时,扫描时间以向后延伸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间接血管成像 合理延迟时间 选择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静脉受压综合征 16层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