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顾培英 陈厚群 +1 位作者 李同春 邓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erence),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差分格式。在综合考虑相邻两有效极值点间有效距离比、有效极值之差绝对值、有效极值绝对最大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该指标能正确地判定损伤位置,尤其是损伤量较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模态 损伤识别 差分 损伤定位 直接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应变模态损伤识别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顾培英 邓昌 汤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介绍了笔者近几年提出的工作应变模态频域识别方法、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法、基于局域应变模态面积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为了验证所提方法,开展了悬臂梁多损伤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 介绍了笔者近几年提出的工作应变模态频域识别方法、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法、基于局域应变模态面积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为了验证所提方法,开展了悬臂梁多损伤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识别出的工作应变模态与锤击激励下的应变模态形状相似。初步验证并完善了损伤位置、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位于损伤处的损伤位置直接指标值远大于非损伤处指标值,识别出的损伤位置与实际损伤位置一致;同一损伤量下的损伤程度指标值变化不大,与损伤位置、模态阶数、是否归一化无关;对于多损伤结构,只要损伤间距大于影响区范围,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即可按单损伤方法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励 工作应变模态 损伤识别 直接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