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韦丽丽 班邓荣 +5 位作者 刘艺 李登星 杨琴 李绍发 黄志志 廖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技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pos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PC-LVO)患者首选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采用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技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pos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PC-LVO)患者首选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采用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的急性PC-LVO患者,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流程和相关参数,评估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结果共纳入36例患者,平均年龄61.31岁,男性占75.0%。发病至穿刺的中位时间419.5 min,穿刺至血管再通的中位时间60 min。血管再通率达91.7%,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1%,操作并发症发生率8.3%。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3分)的患者占41.7%,病死率25%。结论直接抽吸技术作为PC-LVO机械取栓治疗的首选策略,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直接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2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李嘉豪 商苏杭 程三平 张润宁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选直接技术(ADAPT) 支架(SRT)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露 李雪静 +4 位作者 翟其金 陈春 刘玉峰 王清 赵连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的22例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比较两者间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19例患者成功再通血管(mTICI血流分级3级或2b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良好率为36.4%,病死3例(13.6%)。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基线NIHSS评分更低(Z=-2.911,P=0.004),发病至到院时间更短(Z=-2.458,P=0.01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快(Z=-2.321,P=0.020);术后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血栓逃逸、对比剂滞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大面积脑梗死均为预后不良患者(P=0.006);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ABAO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ADAPT治疗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基底动脉闭塞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应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邱玉发 王驰 +5 位作者 舒张 吕楠 于瀛 杨鹏飞 翟万庆 王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ODT为1.0~5.5 h,中位时间3.0(2.0,4.7)h;DNT为26~35 min,平均(30±4)min;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min;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9,P<0.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 技术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付文 刘金朝 +5 位作者 康孝理 赵玉铁 杨思福 李红伟 史宏生 汪子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χ^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χ^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χ^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min对(100±35)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P>0.05),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别为48.4%、46.4%(P>0.05)。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ICA闭塞患者血管最终再通率分别为83.3%、0%(χ^2=5.833,P=0.016);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6%、0%(P>0.05),但Solumbra组占优。结论Solumbra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术相比取栓效率更高,推荐用于一些路径血管迂曲、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 动脉内 支架 支架联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