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胡发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93.5%)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成功,其中mTICI 3级30例,mTICI 2b级13例;19例(41.3%)患者实现一次再通,8例(17.4%)患者实现两次再通(mTICI≥2b);有16例(34.8%)患者抽吸后再辅以支架取栓实现再通。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1)。术后90 d随访,29例(63.0%)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DAPT技术联合ACE导管在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2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李嘉豪 商苏杭 程三平 张润宁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选直接技术(ADAPT) 支架(SRT)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取栓技术,实验组采用ADAPT技术,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脑出血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T技术能够提高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 直接一次性通过技术 支架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华东 姚子峰 +3 位作者 丁小勇 丁海东 余辉 刘志阔 《安徽医学》 2015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而后采取"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配合导管溶栓及抗凝。结果... 目的探讨"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而后采取"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配合导管溶栓及抗凝。结果 28例患者"翻山鞘"全部跨越髂静脉分叉,进入患侧髂外静脉。本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翻山鞘” 大腔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