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覃婉元 梅城 +5 位作者 彭芳 王娟 周晓英 周蓉蓉 范学工 李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DAT进行检测,并对影响DAT阳性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DAT进行检测,并对影响DAT阳性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P<0.05),而慢重肝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慢乙肝和健康组(P<0.05);慢重肝患者、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DAT阳性率分别为62.82%、13.33%和0。DAT阳性的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Hb浓度和HCT均低于相应DAT阴性患者(均P<0.05),RDW却高于DAT阴性慢重肝患者(P=0.001);慢重肝患者红细胞毛细管分离后,衰老红细胞的DAT阳性强度高于年轻红细胞DAT阳性强度(P<0.001);在慢重肝患者中,DAT的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补体C3、C-反应蛋白及是否并发糖尿病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贫血的产生可能与衰老红细胞吸附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红细胞相关参数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丹 王琳 +4 位作者 杨世明 杨琳 穆士杰 江涛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抗体特...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采用NS、MGT及IAT对患者与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21例患者中ABO血型A型6例、B型9例、O型4例、AB型2例,Rh血型均为ccDEE,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确认21例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抗体效价1∶4~1∶8,其中6例伴DAT阳性。结论抗Ce抗体为免疫性IgG型抗体,可引起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筛选 特异性鉴定 RH血型 Ce IGG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MAP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佟丽 余艳丽 石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探讨MAP洗涤红细胞(MAP washes the red blood cells,Map WBC)及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normal saline mixed with red blood cells,WBC)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MAP洗涤红细胞(MAP washes the red blood cells,Map WBC)及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normal saline mixed with red blood cells,WBC)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207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为MAP组(n=93)和盐水组(n=114),MAP组输注MAP洗涤红细胞治疗,盐水组输注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治疗,通过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疗效,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各指标变化程度进行比较,组内HGB和TBI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GB和TBIL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输血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AT阳性患者输注两种洗涤红细胞均安全有效,但MAP洗涤红细胞由于保存时间长,更能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洗涤红细胞 生理盐水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输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宁 张勇萍 +4 位作者 杨世明 王琛 江涛 穆士杰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 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谱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DAT阳性4例,其中多特异性抗体和IgG同时阳性3例,多特异性抗体和C3d同时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其中抗E抗体3例,抗M抗体2例。结论献血员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输血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检测既可方便再次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 血型不规则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配血不合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0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50
5
作者 郭莹莹 霍姿含 +1 位作者 王震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7-1359,1363,共4页
目的:探讨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临床送检的O型或Rh阴性的产妇脐带血标本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 目的:探讨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临床送检的O型或Rh阴性的产妇脐带血标本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 350例标本中,母婴血型不合者占918例,确诊为HDN的有569例,阳性率为62.0%。569例HDN三项试验结果为:直抗试验阳性率为27.9%(159/569),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为86.5%(492/569),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直抗阴性+游离阳性+释放阳性的组合与其他各组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18例血型不合标本中,ABO HDN阳性率为73.8%(551/747),Rh HDN阳性率为10.5%(18/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47例ABO血型不合标本中,A型阳性率为80.0%(280/350),B型阳性率为68.3%(271/3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71例Rh血型不合标本中,Rh D阳性率为17.7%(14/79),Rh E阳性率为6.8%(4/59),Rh C阳性率为0(0/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HDN最有力的证据。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不合,A型血患儿发生HDN的概率明显高于B型血患儿,Rh D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 E和Rh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游离试验 体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药源性溶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卉 杨丽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刘景汉 王全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97-600,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β内酰胺类药物诱导患者溶血性贫血的机理。对2004年6例肺部感染且不明原因贫血分析的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用药、感染病原体等信息进行归纳,对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WBC)、网织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TB)、...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β内酰胺类药物诱导患者溶血性贫血的机理。对2004年6例肺部感染且不明原因贫血分析的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用药、感染病原体等信息进行归纳,对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WBC)、网织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糖(Glu)检测,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补体结合实验、细胞培养与涂片镜检,对患者血浆中的抗体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发现: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药物都属于β内酰胺类;住院期间患者的WBC、TB、DB、Glu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红细胞的DAT试验结果均为阳性,IAT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将DAT阳性的红细胞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时,结果为阴性;细胞涂片见部分红细胞表面有颗粒状物质附着,细胞培养见部分红细胞被白细胞识别、黏附;改用其它抗生素后,患者的上述化验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DAT试验结果转为阴性。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某些蛋白在红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这些物质很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溶血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溶血 Β内酰胺类生素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283例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周晋宇 沈茹 +6 位作者 吴翰欣 郭举鼎 刘宏梅 舒丽丽 朱昱 孙靖越 常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283例母婴血型不合患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送检的28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的相关检测结果,包括母子ABO血型、RhD血型,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283例母婴血型不合患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送检的28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的相关检测结果,包括母子ABO血型、RhD血型,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母子ABO血型不合者283例,发生HDFN187例(66.08%)。其中,A抗原不合170例,发生HDFN126例,阳性率为74.12%;B抗原不合112例,发生HDFN60例,阳性率为53.57%;母子血型组合为O/A者HDFN阳性率最高,为75.45%(126/167),O/B次之,为54.55%(60/110)。患儿≤1d、2d、3d、4d、5d和≥6d组的HDFN阳性率分别为76.03%(111/146)、67.86%(38/56)、57.14%(24/42)、38.46%(5/13)、46.15%(6/13)和23.08%(3/13),随着患儿日龄增加,HDFN阳性率逐步降低,且≤3d日龄组与>3d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间抗+放散+”组新生儿TBil和IBil水平较HDFN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FN阳性患儿在出生1天内胆红素指标迅速升高,≤1d组的HDFN阳性患儿的TBil和IBil值明显高于阴性新生儿(P<0.01),出生后2-6天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N阳性患儿的TBil和IBil峰值出现在出生后d4。结论:ABO-HDFN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的新生儿,母子血型组合为O/A者发生率最高;患儿日龄会对HDFN检出率造成影响,二者呈负相关;ABO-HDFN组新生儿黄疸发展迅速,胆红素峰值高。因此,应尽早对血型不合的母亲和新生儿进行HDFN3项筛查试验,发现并对症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体释放试验 游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宁 吴海婴 +4 位作者 左方财 周光莉 夏敏 任勇 黄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O型Rh阳性血产妇脐带血溶血三项(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出生的母为O型,子为A或B型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256例中溶... 目的:探讨O型Rh阳性血产妇脐带血溶血三项(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出生的母为O型,子为A或B型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256例中溶血三项阳性率为17.58%(45/256),阳性率在性别间及不同血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血溶血三项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病 脐带血 新生儿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清游离试验 体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朝 周雪丽 +3 位作者 薄丽津 徐艳 刘慧娟 赵玉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为此类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AIHA患者59例。根据DAT试管...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为此类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AIHA患者59例。根据DAT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DAT两方法均阴性组(Ⅰ组,n=5)、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组(Ⅱ组,n=26)、DAT两方法均阳性组(Ⅲ组,n=28)。Ⅱ组与其他组别相比,年龄、性别组成均无显著差异,DAT微柱凝胶法抗IgG+抗C3d阳性比例低于Ⅲ组(P=0.015)。Ⅱ组临床表现以胸闷、憋气、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以及皮肤、巩膜黄染或尿色加深等溶血相关症状为主,但发生率与其他组别无显著差异。Ⅱ组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等贫血相关指标低于参考范围,但与Ⅰ组、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的网织红细胞(Ret)比率、间接胆红素(IBIL)、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血红蛋白(F-Hb)等溶血相关指标高于参考范围,其中后2项显著高于Ⅰ组(P=0.031和P=0.036)。Ⅱ组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Ⅲ组(P=0.010和P=0.037)。结论: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AIHA患者与两方法均阴性和均阳性患者相比,贫血程度接近,但补体系统参与溶血的机制和程度可能不同。这一结果可能对此类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法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