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直井压裂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熊文学 袁旭 +3 位作者 惠涛 王圣涛 刘挺 申超 《非常规油气》 2016年第4期95-103,共9页
考虑煤层气直井压裂近井地带裂缝中的非达西紊流效应及气、水两相流动特征,结合水力压裂裂缝中净压力约束、最小缝宽约束的限制条件,建立了完整的煤层气储层直井压裂裂缝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 考虑煤层气直井压裂近井地带裂缝中的非达西紊流效应及气、水两相流动特征,结合水力压裂裂缝中净压力约束、最小缝宽约束的限制条件,建立了完整的煤层气储层直井压裂裂缝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煤层气储层的物质平衡法的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对压裂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直井压裂裂缝中非达西紊流效应对产能的影响明显,高渗透煤储层中紊流降低支撑剂有效渗透率来减小裂缝导流能力,对气井产能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渗透煤储层易形成短而宽的裂缝几何形态,低渗透煤储层易形成长而窄的裂缝几何形态。产能对比和经济评价指标表明,煤层气压裂直井数越多,越有利于动用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净现值越高,投资回收期越短。设计结果为煤层气直井压裂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直井压裂 物质平衡法 生产动态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消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南建华 《煤炭科技》 2019年第2期118-120,126,共4页
阳泉煤业新景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特别是构造带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突出危险性大,有必要开展地面直井压裂配合井下抽采技术研究防治瓦斯突出。提出了突出煤层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抽采瓦斯区域防突技术和方法,为解决阳泉矿区... 阳泉煤业新景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特别是构造带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突出危险性大,有必要开展地面直井压裂配合井下抽采技术研究防治瓦斯突出。提出了突出煤层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抽采瓦斯区域防突技术和方法,为解决阳泉矿区常规地面煤层气井抽采效果差、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防突 直井压裂 技术研究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地面直井压裂抽采瓦斯技术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阳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第12期120-122,125,共4页
针对阳煤新景矿区3#煤层瓦斯含量高、井下钻孔抽采瓦斯效果差、突出动力现象频繁的难题,提出建立以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预抽瓦斯为主、井下钻孔抽采瓦斯为辅的突出煤层立体防突技术体系。设计施工期间,工作面进尺效率提高1.7倍,未出... 针对阳煤新景矿区3#煤层瓦斯含量高、井下钻孔抽采瓦斯效果差、突出动力现象频繁的难题,提出建立以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预抽瓦斯为主、井下钻孔抽采瓦斯为辅的突出煤层立体防突技术体系。设计施工期间,工作面进尺效率提高1.7倍,未出现明显的突出动力现象,有效地抑制了瓦斯突出问题,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直井压裂 水力 气相 钻屑解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m以深直井煤储层压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兆中 杨苏 +1 位作者 张健 李小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沁水盆地800 m以深煤层气井为例,统计归纳了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分析了与之对应的压裂难点;通过统计10口采用活性水压裂技术且产气效果显著提升的深煤层气井的压裂数据,总结了现有技术体系下深煤层直井压裂施工参数特征,分析了导致深部... 以沁水盆地800 m以深煤层气井为例,统计归纳了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分析了与之对应的压裂难点;通过统计10口采用活性水压裂技术且产气效果显著提升的深煤层气井的压裂数据,总结了现有技术体系下深煤层直井压裂施工参数特征,分析了导致深部煤层气藏压裂施工中压力异常偏高的因素,提出了深部煤层气藏开发对策。结果表明:深部煤层气藏的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的地质环境、较差的储层物性以及较强的非均质性等特征,使得现有压裂技术体系在适用性和有效性上面临严峻挑战;增产效果较好的深部煤层气直井,普遍采用大液量注入,同时控制砂比在15%左右;压裂时压力异常偏高是受到压裂液性能、地层微裂缝、储层岩性、钻井液污染及煤粉堵塞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应对深部煤层气藏的开发,除了要对活性水压裂技术进行优化,还有赖于压裂理论的发展和新型压裂材料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地质特征 直井压裂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致密储层渗流模型及压裂直井产能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朱维耀 邓佳 +1 位作者 杨宝华 祁红英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纳微米孔隙,其中气体的流动规律不同于常规气藏.文章考虑克努森扩散及解吸作用的影响,建立页岩气稳态条件下产能公式,利用渗流阻力法得到了页岩气储层压裂直井产能方程.结合生产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纳微米孔隙,其中气体的流动规律不同于常规气藏.文章考虑克努森扩散及解吸作用的影响,建立页岩气稳态条件下产能公式,利用渗流阻力法得到了页岩气储层压裂直井产能方程.结合生产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裂缝导流能力达到0.12μm2·cm后,产气量增幅减小,由此对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优化.游离气产量占总产气量的85%~90%,游离气对总产气量贡献较大.该模型为页岩气产能预测及开发指标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直井压裂 稳定渗流模型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竖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生产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石书灿 李玉魁 倪小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针对我国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和竖直压裂井的生产特点,从垂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的钻完井方式、增产措施、增产原理等方面阐述了两种煤层气井产气机理的异同;根据地下水流动特点及各自钻完井方式,结合达西定律得出两种煤层气井排采过... 针对我国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和竖直压裂井的生产特点,从垂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的钻完井方式、增产措施、增产原理等方面阐述了两种煤层气井产气机理的异同;根据地下水流动特点及各自钻完井方式,结合达西定律得出两种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压力动态变化模型;根据地层供液能力及各排采阶段主要任务,把煤层气井饱和水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调整和稳定降液两个过程;把气水两相流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制度适应过程、井底压力稳定下降过程、控压稳产过程及配产生产过程共4个过程。提出了钻完井及生产排采过程中关键阶段应注意的事项,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水平 煤层气 排采制度 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压裂直井非稳态复合产能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崔传智 吴忠维 +4 位作者 杨勇 刘志宏 黄迎松 曹刚 吕广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7,共7页
产能预测对油藏开发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结合直井压裂开发特点,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稳态复合产能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Laplace空间解,再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产量。实例验证结... 产能预测对油藏开发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结合直井压裂开发特点,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稳态复合产能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Laplace空间解,再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产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由无因次产量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流体流动阶段共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人工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A、天然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裂缝耦合双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B、基质线性流动阶段和边界控制流动阶段。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储容比影响前期和后期产能,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前期产能越小;基质与溶孔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后期产能越小;而中期产能受窜流系数的影响,窜流系数越大,中期产能降低速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三重介质 非稳态 复合产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部分射开压裂直井产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海龙 刘传喜 +1 位作者 孙建芳 徐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7-44,59,共9页
目前国内外针对压裂直井产能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渗流模型上,并且求解产能模型的方法采用了近似的处理方法,产能模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修正压裂直井产能方程,提高产能预测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最基本的三维渗流方... 目前国内外针对压裂直井产能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渗流模型上,并且求解产能模型的方法采用了近似的处理方法,产能模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修正压裂直井产能方程,提高产能预测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最基本的三维渗流方程出发,考虑裂缝、非均质性和储层射开程度等因素,推导出适合致密砂岩油藏部分射开压裂直井产能方程,并进行了模型论证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油井生产早期,主要受裂缝长度、储层射开程度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优裂缝长度和合理储层射开程度;油井生产中后期,主要受裂缝方位、储层各向异性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油井生产后期,主要受油藏宽度的影响。该方法可以优化水力压裂参数,指导压裂工艺设计,有助于产能预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射开 产能分析 流体渗流 致密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直井瞬态压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准 吴晓东 +3 位作者 任允鹏 李超 韩国庆 史殊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59,共8页
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存在较强的应力敏感性,采用体积压裂的方式进行改造后,改造区和未改造区的储层物性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分析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直井的瞬态压力响应特征,通过将直井体积压裂改造后的储层简化为双区径向复合模型,利用... 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存在较强的应力敏感性,采用体积压裂的方式进行改造后,改造区和未改造区的储层物性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分析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直井的瞬态压力响应特征,通过将直井体积压裂改造后的储层简化为双区径向复合模型,利用摄动变换、拉氏变换、牛顿—辛普森迭代、数值反演等方法,建立了体积压裂直井的瞬态压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商业数值模拟软件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体积压裂直井主要有6个典型的流动阶段,外区的应力敏感主要影响外区径向流阶段,而内区应力敏感则对内外区各个流动阶段都有较大的影响。新模型可为体积压裂直井的压裂效果评价和试井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应力敏感 体积 复合模型 瞬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中一种模拟压裂直井的等效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窦莲 彭小龙 +1 位作者 冉艳 王可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99,155-156,共4页
直井压裂是1种开发煤层气的重要方式,如何准确模拟直井压裂后的排采规律是数值模拟研究的难点。根据压裂直井和两分支水平井流线的相似性,提出了1种等效模拟方法,推导出了直井压裂缝传导系数和虚拟多分支水平井传导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根... 直井压裂是1种开发煤层气的重要方式,如何准确模拟直井压裂后的排采规律是数值模拟研究的难点。根据压裂直井和两分支水平井流线的相似性,提出了1种等效模拟方法,推导出了直井压裂缝传导系数和虚拟多分支水平井传导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该关系式等效模拟直井压裂后的排采规律。以沁水盆地南部一口压裂气井FZ-005井为例,进行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该等效方法符合实际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PEBI网格 等效多分支水平 导流系数 FZ-005 沁水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低渗油藏偏心压裂直井井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瑞忠 高岳 +2 位作者 孙召勃 郜益华 何书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783,共6页
压裂改造已经成为我国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在实际试井测试中,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和井网分布不均,测试井常常不位于地层中心,因此有必要对偏心压裂井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建立了双重介质低渗油藏偏心压裂直井试井模型,根据点源理论,将压裂... 压裂改造已经成为我国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在实际试井测试中,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和井网分布不均,测试井常常不位于地层中心,因此有必要对偏心压裂井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建立了双重介质低渗油藏偏心压裂直井试井模型,根据点源理论,将压裂裂缝离散为2N段,再通过叠加和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下的压力解析解;然后,绘制压力响应曲线并分析参数的影响规律,压力响应曲线共出现8个流动阶段,偏心距造成系统径向流段后期轻微上翘,且偏心距越大,偏心影响段开始的时间越早,其斜率越小,同时裂缝长度越长,裂缝系统对井底压力波的影响程度越大,线性流段结束的时间越晚,其持续时间越长;最后,提出该模型的解释方法,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曲线分析,该模型拟合精度较高,解释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偏心 解释 低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的探测区域计算公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洪军 李新春 +3 位作者 王瑞刚 王小军 李二党 韩章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为解决压裂直井和水平井探测区域的计算问题,分别建立了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的瞬时点源模型。使用Laplace及Fourier等积分变换方法求取了这2种井型的无因次储层压力解,给出了2种井型探测区域外边界随时间变化的曲面方程,并与部分学者的研... 为解决压裂直井和水平井探测区域的计算问题,分别建立了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的瞬时点源模型。使用Laplace及Fourier等积分变换方法求取了这2种井型的无因次储层压力解,给出了2种井型探测区域外边界随时间变化的曲面方程,并与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大,2种井型探测区域的外边界均趋于圆柱面;当无因次时间分别大于1.674和8.348时,可以采用文献[7]的直井探测半径公式近似计算压裂直井的无因次探测体积,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和1%左右;当无因次时间不小于40/(πL_(D))^(2)时,水平井的压力传播规律与压裂直井完全类似。水平井实例计算结果与试井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可用于压裂直井和水平井探测区域的精确计算以及气藏瞬态流期间的拟时间计算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探测半径 探测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压裂直井非稳态井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龙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5期72-78,共7页
精确求取压裂直井非稳态井底压力,有助于实时监控和预测油井产量。基于渗流控制方程,考虑裂缝与基质的窜流,引入双重介质流体交换系数,建立双重介质油藏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方法、数值反演和轴对称变换解相似方法... 精确求取压裂直井非稳态井底压力,有助于实时监控和预测油井产量。基于渗流控制方程,考虑裂缝与基质的窜流,引入双重介质流体交换系数,建立双重介质油藏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方法、数值反演和轴对称变换解相似方法,求取了井底流压的实数域数值解,并对井底流压进行了敏感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曲线可以分为早期线性流、中期径向流、晚期球形流、边界控制流四个阶段;裂缝半长和渗透率比主要影响早期线性流,弹性储容比(基质)和交换系数主要影响中期径向流,表皮系数则主要影响晚期球形流。井底压力的动态分析,为油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非定常流 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直井水压致裂防控巨厚硬岩运动型矿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尚晓光 朱斯陶 +7 位作者 姜福兴 张修峰 王春耀 王超 谢华东 闫宪洋 刘金海 魏全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39-650,共12页
巨厚坚硬岩层运动产生的矿震和冲击地压灾害防控难度大,已经成为我国多个巨厚坚硬岩层矿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以东滩煤矿六采区巨厚硬岩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根据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发生规律、地层结构特征及煤层开采条件,提出... 巨厚坚硬岩层运动产生的矿震和冲击地压灾害防控难度大,已经成为我国多个巨厚坚硬岩层矿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以东滩煤矿六采区巨厚硬岩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根据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发生规律、地层结构特征及煤层开采条件,提出了地面直井分段水压致裂防控深井巨厚硬岩运动型矿震的方法,通过地面直井压裂降低巨厚硬岩的完整性、减小巨厚硬岩运动释放的弹性能,压裂期间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连续采集微震监测系统对压裂过程中形成的裂缝形态进行监测,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的管路压力曲线、微震事件以及压裂后63_(上)0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微震事件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压裂曲线以及压裂过程中接收到的有效微震事件在时间上分布规律的分析,将地面直井巨厚岩层水压致裂裂缝形成发育的整个过程分为起裂、岩石裂隙扩展、主裂缝形成、主裂缝延伸与次生裂缝形成和裂缝闭合返排5个阶段;(2)根据微震监测结果,地面直井高压水致裂形成的主裂缝方向143°~150°,长度为220~300 m,竖直高度300~344 m,基本实现了对目标巨厚硬岩的全厚压裂;(3)根据63_(上)06工作面在地面直井压裂区域开采期间的微震监测结果,对比相邻3个工作面在0~500 m开采期间1.5级以上矿震事件平均减少约54%,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地面压裂减震目标,为东滩煤矿六采区巨厚硬岩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分段水力 矿震防控 巨厚坚硬岩层 地面与下联合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致密气田多层合采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铭洋 李菊花 位云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8-42,共5页
多层合采压裂直井是苏里格致密气田提高单井产量、实现规模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由于储层和流体物性差异,压裂直井产量随各层产量贡献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采用考虑非达西和压敏的数值模拟方法,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建立三层层间有窜流的典... 多层合采压裂直井是苏里格致密气田提高单井产量、实现规模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由于储层和流体物性差异,压裂直井产量随各层产量贡献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采用考虑非达西和压敏的数值模拟方法,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建立三层层间有窜流的典型地质模型,分别从高、中、低渗透储层的储量分布、渗透率级差和压裂裂缝半长等方面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分析方法入手,评价了多层合采压裂直井影响程度。并引入无量纲表征法,展示各产层无量纲产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渗透率级差不同,各层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采收率差异越大;随着储量比的增大。差异逐渐减小;压裂改善了渗流通道,但裂缝改造效果有限裂缝半长对采收率影响程度不高。通过三因素五水平总计25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影响最大,裂缝半长其次,储量比影响较小。该方法对评价致密气藏多层合采压裂直井产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多层 数值模拟 产量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压裂直井气水两相产能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思婧 侯大力 +5 位作者 强贤宇 向雪妮 龚凤鸣 余洋阳 顾康福 韩鑫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研究气井产水对致密气藏产能的影响,以A气田为例,针对当前致密气藏产能方程因只考虑单一气相多因素或者气水两相单因素导致模拟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致密气藏气水两相压裂直井产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气井产水对致密气藏产能的影响,以A气田为例,针对当前致密气藏产能方程因只考虑单一气相多因素或者气水两相单因素导致模拟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致密气藏气水两相压裂直井产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实例计算,新模型计算的无阻流量与实际产能测试的无阻流量结果相比误差较小,仅为2%,说明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2)敏感性分析表明,裂缝参数对产能影响较为明显,滑脱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较小。3)水气比对产能影响较大,气井产水导致气井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应力敏感性增强,渗流阻力增大,气井产能减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气井见水。该模型实现了产能的准确预测,对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产能预测 气水两相流 敏感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文龙 余辉 +1 位作者 郭佳 石美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0,I0007,共10页
煤层气藏储层中孔隙裂缝分布杂乱、无序,传统欧几里得空间试井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利用数值离散和叠加原理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 煤层气藏储层中孔隙裂缝分布杂乱、无序,传统欧几里得空间试井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利用数值离散和叠加原理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并划分流动阶段,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分形特征的压力图版与传统图版存在一定差异;质量分形维数和反常扩散指数对压力动态曲线影响较大,人工裂缝条数、长度、角度和导流能力主要影响中期曲线,应力敏感因子主要影响后期曲线。该结果更好地反映多翼压裂直井的煤层气流动特征,为研究分形煤层气藏提供一种参数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煤层气 多翼 应力敏感性 有限导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压裂井油水两相渗流不稳定压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洋 于海洋 +2 位作者 张佳 冯乃超 程时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基于两相渗流理论,考虑聚合物的剪切变稀、剪切增稠、对流、扩散、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和有效渗透率下降的综合影响,建立了聚合物驱压裂井油水两相渗流不稳定压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体积差分和牛顿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 基于两相渗流理论,考虑聚合物的剪切变稀、剪切增稠、对流、扩散、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和有效渗透率下降的综合影响,建立了聚合物驱压裂井油水两相渗流不稳定压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体积差分和牛顿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裂缝导流系数、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地层初始聚合物质量浓度和含水饱和度对压裂井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导流系数增加,压力传导加快,压降减小,过渡流段压力曲线下移,双线性流段的持续时间更短,线性流段出现更早,且线性流持续时间更长。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水相有效黏度增大,压力传播损耗增加,压力和压力导数上移,双线性流段缩短。地层初始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水相有效黏度增加,井筒储集段后的压力曲线整体上移。地层含水饱和度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减小,油水两相总流度增加,压力传播损耗减小,井筒储集段后的压力曲线整体下移。模型退化后计算结果和商业试井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及实测试井资料验证了新模型的可靠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两相渗流 分析模型 典型曲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力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的直井注水能力预测模型
19
作者 赵传峰 曹博文 +2 位作者 王冰飞 臧雨溪 王大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2,共6页
基于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一个压裂直井注水能力预测的解析模型。根据导流能力或渗透率的非均质性首先对裂缝分段及对基质分区。模型中各裂缝段和基质区的属性可以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呈现衰减。在同一条裂缝段及对应的基质区内的... 基于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一个压裂直井注水能力预测的解析模型。根据导流能力或渗透率的非均质性首先对裂缝分段及对基质分区。模型中各裂缝段和基质区的属性可以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呈现衰减。在同一条裂缝段及对应的基质区内的流动为双线性流。注入的流体从注水井流入裂缝,并依次流经各裂缝段进入对应的基质区。给定初始条件和裂缝导流能力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的衰减规律等,便可根据该模型确定直井的注水能力以及各裂缝段的流量和压力。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接近于数值模拟解,优于已有模型的解析解。算例表明,注水裂缝内的流体流量和压力沿着缝长方向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现先急后缓的特点;相对于裂缝导流能力的空间衰减,其时间衰减对缝内流量和压力分布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能力预测模型 水力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井CO2驱试井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永正 姜瑞忠 +2 位作者 郜益华 乔欣 王琼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180,共9页
目前利用压裂井进行CO2驱已成为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水力裂缝导流能力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而试井研究多采用与实际不符的恒定缝宽假设对水力裂缝进行描述。基于三区复合理论,建立考虑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直井的CO2驱试... 目前利用压裂井进行CO2驱已成为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水力裂缝导流能力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而试井研究多采用与实际不符的恒定缝宽假设对水力裂缝进行描述。基于三区复合理论,建立考虑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直井的CO2驱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进行求解,进行数值反演,绘制典型试井曲线。典型曲线可分为井筒储集段、井筒储集后过渡段、双线性流段、地层线性流段、第一径向流段、第一过渡流段、第二径向流段、第二过渡流段、第三径向流段共9个阶段。对模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裂缝导流能力越大,双线性流段阶段压差越小,CO2越容易注入;考虑裂缝导流能力变化后,早期压差增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呈现一定的上升,表现出类似表皮系数增大的现象;CO2及过渡区半径主要对径向流的持续时间及过渡流出现时间产生影响,半径越大,对应过渡流出现的时间越晚;一区与二区流度比越大,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二区与三区流度比,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导流能力 CO2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