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梁姝恒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矫治疗程为(17.72±1.54)个月,矫治后上下前牙内收明显,尖牙和磨牙关系达到中性,软组织侧貌改善。15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角、U1-NA距、U6-RL距均减小,U1-L1角、L6-RL距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轻力细丝可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充分利用口内支抗,且无牙根吸收等正畸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非减数矫治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 磨牙远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临床应用观察
2
作者 孙新国 张君 +1 位作者 刘世元 范丰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应用观察 OPA 2002年5月 错牙合畸形 临床 直丝弓托槽 2004年 正畸医师 矫治程序 有效控制 东方人 牙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锋 张磊 +2 位作者 张翼 宋锦璘 樊瑜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6-430,共5页
目的基于CT法结合Mimi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快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思路,探索建立几何相似性良好、可灵活调整、模拟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生物力学数值分析模型。方法以牙列完整的成人上颌骨为标本,通过螺旋CT扫描后将图像传... 目的基于CT法结合Mimi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快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思路,探索建立几何相似性良好、可灵活调整、模拟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生物力学数值分析模型。方法以牙列完整的成人上颌骨为标本,通过螺旋CT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Mimics系统进行牙列及上颌骨的三维重建,并按东方人预成直丝弓矫治器的数据将牙齿调整至完全排齐、整平。再运用ABAQUS前处理程序生成矫治弓丝和托槽,通过布尔运算生成最后的模型。结果获得的“直丝弓-上牙列-上颌骨”模型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可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并能有效反映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生物力学状况。在模型上以2N的力加载后,上前牙出现舌向初始位移,舌侧牙周膜出现压应力区。结论建立了符合预定目标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技术 滑动法 MIMICS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卫革 王云 +3 位作者 刘向辉 黄辉 刘震宇 应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进行矫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和轻力,能够迅速移动牙齿,并利用双层弓丝的作用移动牙根达到控根正轴的目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畸形、拒绝外科手术矫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传动效应 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倩倩 邱靓星 +1 位作者 邓锋 张翼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基于CT法建立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后倾弯曲度、位置以及载荷对Tip-Edge矫治力系中组牙的应力分布以及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精确的组牙和颌骨DICOM格式的图象信息,采用MIMICS软件... 目的:基于CT法建立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后倾弯曲度、位置以及载荷对Tip-Edge矫治力系中组牙的应力分布以及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精确的组牙和颌骨DICOM格式的图象信息,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结合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的Tip-Edge矫治器,在ANSY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组装和相关受力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上颌骨-组牙-Tip-Edge"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在30度后倾弯,2盎司II类牵引力作用下,上颌切牙出现舌向旋转和压入初始位移,同时舌侧颈缘和颊侧根尖区出现压应力集中区。结论:本实验创建的"上颌骨-组牙-Tip-Edge"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保证了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可用于关键参数对于这一复杂力系影响的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差动直丝弓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志欣 周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分析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非生长期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2名,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 目的:分析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非生长期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2名,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P<0. 001),Z角增加(P<0. 01);而上下磨牙前移量较小,平均分别为2. 33mm和2. 61mm。结论: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可相对高效简便地矫治双颌前突畸形,能较好地控制支抗,显著改善患者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口外唇 直丝弓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不同治疗阶段的根吸收状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季彤 赵丹 余国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4-66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直丝弓矫治不同阶段牙根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直丝弓矫治与根吸收的关系。方法:50名正畸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转矩阶段开始(T2)及治疗后(T3)3个阶段对同一象限的上中切牙及侧切牙进行平行投照,通过计算并分析根吸收状况... 目的:通过观察直丝弓矫治不同阶段牙根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直丝弓矫治与根吸收的关系。方法:50名正畸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转矩阶段开始(T2)及治疗后(T3)3个阶段对同一象限的上中切牙及侧切牙进行平行投照,通过计算并分析根吸收状况。结果:直丝弓矫治过程中,前牙牙根长度受到影响,特别是加入转矩力后,根吸收趋势更加明显,但所有根吸收都没有超过根长的1/3。结论:直丝弓矫治可能会造成切牙根吸收,在加入转矩力后这种根吸收趋势更加明显,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矫治技术不易造成中度以上的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 根吸收 切牙 转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完成阶段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堃 陈国新 金卫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多曲方技术 直丝弓矫治 临床应用 磨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直丝弓托槽改换打开咬合方法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轲 单国章 《安徽医学》 2016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直丝弓托槽改换打开咬合患者的牙齿改变,探讨该技术特点。方法 7例Ⅱ类错患者均拔除4颗前磨牙,按照改换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及打开咬合后行牙齿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患者覆减少6.00 mm,拔牙间隙减少24.14 ... 目的观察利用直丝弓托槽改换打开咬合患者的牙齿改变,探讨该技术特点。方法 7例Ⅱ类错患者均拔除4颗前磨牙,按照改换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及打开咬合后行牙齿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患者覆减少6.00 mm,拔牙间隙减少24.14 mm,上颌支抗磨牙近中移动仅为0.8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托槽改换利用口内支抗,快速打开咬合、减少拔牙间隙,结合细丝弓和直丝弓技术优点,可有效矫治Ⅱ类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安氏Ⅱ类 直丝弓矫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畸形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瑞珠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畸形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6例采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畸形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疗程最长为22个月,最短为6个月,平均为10.3个月。126例患者由突面型变为直面型,牙列拥挤解除,排齐牙列,磨牙尖... 目的探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畸形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6例采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畸形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疗程最长为22个月,最短为6个月,平均为10.3个月。126例患者由突面型变为直面型,牙列拥挤解除,排齐牙列,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中线正,牙齿转矩正常。结论护理人员在配合过程中需把握好材料调拌、托槽就位时间,在不同阶段正确传递所需器具,矫治毕做好详尽、全面的健康教育,为确保矫治效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托槽 直丝弓技术 错袷畸形 正畸矫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牙周病直丝弓矫治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强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3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对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8例成人牙周病患者运用直丝弓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结果:经牙周及正畸治疗后,患者面形、牙周情况、前牙覆牙合覆盖、牙齿松动度都有明显改善。结论:成人牙周病经过直丝弓矫治可以...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对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8例成人牙周病患者运用直丝弓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结果:经牙周及正畸治疗后,患者面形、牙周情况、前牙覆牙合覆盖、牙齿松动度都有明显改善。结论:成人牙周病经过直丝弓矫治可以很好的恢复移位的牙齿及面型,改善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 直丝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丽萍 刘玉梅 +2 位作者 杨伟明 余爱凤 刘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MEAW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矫治错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矫治特点。方法:选择0.022″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使用MEAW技术对10例Ⅲ类错和3例前牙开病例进行矫治。结果:1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在直丝弓矫治器... 目的:观察MEAW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矫治错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矫治特点。方法:选择0.022″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使用MEAW技术对10例Ⅲ类错和3例前牙开病例进行矫治。结果:1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在直丝弓矫治器中使用MEAW技术矫治错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W 直丝弓矫治器 开[牙合] Ⅲ类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20例前牙反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前牙反合的机理、疗效。方法:20例前牙牙性和轻度骨性反合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7~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疗程6~15个月,矫治完成以后所有患者均解除反覆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前牙反合的机理、疗效。方法:20例前牙牙性和轻度骨性反合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7~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疗程6~15个月,矫治完成以后所有患者均解除反覆合,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达到正常前牙的覆合、覆盖,建立了中性偏远中的磨牙关系。结论: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反颌简洁、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 反合反覆合 骨性Ⅲ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序列托槽直丝弓矫正器在青少年双颌前突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林瓯峰 张晓菁 姚宜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0,共2页
应用预成序列托槽直丝弓矫治器(SWA)治疗青少年双颌前突20例。结果表明,与普通方丝弓矫治器相比,SWA具有以下优点:①弓丝入槽后与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同时开始,缩短了疗程;②独特托槽设计与牙面接触更紧密,减少了对龈组... 应用预成序列托槽直丝弓矫治器(SWA)治疗青少年双颌前突20例。结果表明,与普通方丝弓矫治器相比,SWA具有以下优点:①弓丝入槽后与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同时开始,缩短了疗程;②独特托槽设计与牙面接触更紧密,减少了对龈组织刺激及对咬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成序列托槽 直丝弓 矫治器 双颌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型直丝弓托槽定位器的临床效果评价
15
作者 兰青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71-67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标记型直丝弓托槽定位器后,能否提高托槽粘接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35例正畸患者,随机选择其左侧或右侧牙齿为实验组,另侧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牙面应用标记型直丝弓托槽定位器粘接直丝弓托槽,在对照组牙面按传统方法完成... 目的:评价应用标记型直丝弓托槽定位器后,能否提高托槽粘接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35例正畸患者,随机选择其左侧或右侧牙齿为实验组,另侧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牙面应用标记型直丝弓托槽定位器粘接直丝弓托槽,在对照组牙面按传统方法完成托槽粘接,粘接完成后常规取模型,在模型上观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托槽粘接误差的区别。结果:实验组托槽粘接误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记型托槽定位器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托槽粘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托槽定位器 标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vator错畸形功能矫治器与直丝弓双期矫正Ⅱ类错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51-51,53,共2页
关键词 ACTIVATOR 直丝弓矫治器 双期矫正 Ⅱ类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力山大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新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3期174-175,共2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亚力山大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矫治中的作用。采用该技术对11例拔除双尖牙的患者进行矫治,平均疗程24个月,均达到上、下牙排列整齐、覆盖覆(牙合)正常,磨牙、尖牙关系中性。提示该技术可较理想地用于拔牙病例的矫治。
关键词 拔牙 直丝弓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冯云霞 任改仙 袁志强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应用直丝矫治技术治疗错牙合畸形10例并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技术简化了临床医师椅旁操作时间,牙位的调整也更加精确,但该技术更易出现支抗丧失,因此在矫治过程中更应注重支抗的保护。
关键词 错HE 正畸 直丝弓矫正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松 叶怀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HGA)组和MIA组,其中HG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HGA矫治,MI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IA矫治,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最终获得47对匹配样本,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头影测量数据、美容效果、牙周健康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IA组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咬合打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磨牙位移时间均短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ANB、U1-SN、U1-NA、ULP、LLP均降低,L1-MP、L1-NB、Z角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NA、SNB、MP-SN、MP-FH、Ulip-E、Lli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整齐美观度、舒适度、固位能力均高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GI、PLI、SBI值均提升(P<0.05),且MIA组高于HG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采用MBT直丝弓和MIA联合矫治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周期,美容效果良好,且更利于维护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 下颌骨 咀嚼功能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在恒前牙脱位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建鹏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在恒前牙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恒前牙外伤移位患者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12例,采用牙弓夹板固定11例,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的12例病人中,固定的总牙齿数是21颗,成功21颗;...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在恒前牙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恒前牙外伤移位患者23例,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12例,采用牙弓夹板固定11例,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的12例病人中,固定的总牙齿数是21颗,成功21颗;采用金属牙弓夹板固定的11例患者中,固定的总牙齿数是16颗,成功13颗,失败3颗,P<0.0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直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恒前牙的疗效可靠,比牙弓夹板固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应用 损伤 牙脱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