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用户检测中盲自适应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艺 薛强 吴伟陵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多用户检测中的盲自适应算法包括最小输出能量(MOE)算法、Sato算法、恒模算法(CMA)和约束恒模算法(C-CMA)。本文比较了以上算法和均方误差(MSE)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表明在保证收敛的条件下,CMA或C-CMA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稳态性能好的... 多用户检测中的盲自适应算法包括最小输出能量(MOE)算法、Sato算法、恒模算法(CMA)和约束恒模算法(C-CMA)。本文比较了以上算法和均方误差(MSE)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表明在保证收敛的条件下,CMA或C-CMA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稳态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实际系统中可以先用MOE算法,当达到稳态后,转到CMA或C-CMA算法上以提高稳态性能,且计算复杂度只有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盲自适应算法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频分复用码分多址系统盲自适应频率同步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爱刚 殷勤业 +1 位作者 赵铮 张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4-837,共4页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码分多址系统对载频偏移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分析基于循环前缀的最大似然联合时间频率同步和基于虚拟子载波盲载频偏移估计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用曲线拟合实现类MUSIC的快速算法 .考虑信号功率曲线随载频偏移的sinc函...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码分多址系统对载频偏移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分析基于循环前缀的最大似然联合时间频率同步和基于虚拟子载波盲载频偏移估计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用曲线拟合实现类MUSIC的快速算法 .考虑信号功率曲线随载频偏移的sinc函数形式 ,在曲线峰值点附近选取测试点 ,进行近似曲线拟合 ,通过对曲线参数估计 ,得到信号功率随载频偏移的解析表达式 ,闭式解得到载频偏移 ,解决了类MUSIC估计器多项式根搜索运算量大、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 ,在估计精度和载频偏移初值均相同的条件下 ,快速算法的运算量是类MUSIC算法的 1/8 5 ,而系统频谱利用率则提高了 2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码分多址系统 自适应频率同步算法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 载频偏移 OFDM-C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DMA多用户检测盲自适应梯度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艳军 朱怀松 朱近康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9-722,共4页
本文在直接序列 /码分多址 (DS/CDMA)系统盲检测自适应梯度算法 (BAG)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多用户检测盲自适应梯度算法的改进算法 (IBAG) .BAG算法包括自适应梯度算法 (TBAG)和时变自适应梯度算法 (TIBAG) ,TBAG算法的跟踪特性较好 ,... 本文在直接序列 /码分多址 (DS/CDMA)系统盲检测自适应梯度算法 (BAG)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多用户检测盲自适应梯度算法的改进算法 (IBAG) .BAG算法包括自适应梯度算法 (TBAG)和时变自适应梯度算法 (TIBAG) ,TBAG算法的跟踪特性较好 ,但起始收敛特性不好 ;TIBAG算法的收敛特性较好 ,但跟踪特性较差 ,几乎不具备跟踪能力 .本改进算法结合了这两种自适应梯度算法的优点 ,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梯度算法 DC/CDMA 多用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信号的前馈-反馈型自适应盲分离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乐慧丰 林家骏 俞金寿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实现信号的盲分离已被证明是实现信号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分离算法的效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在线监测控制的要求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前馈 -反馈型...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实现信号的盲分离已被证明是实现信号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分离算法的效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在线监测控制的要求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前馈 -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盲分离算法用于过程信号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离 自适应分离算法 过程信号 前馈-反馈型神经网络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新的自适应半盲波束形成算法
5
作者 杜江 彭启琮 钟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9-994,共6页
该文根据MIMO-OFDM物理层结构和无线移动矩阵信道的特性,从神经网络和信息论观点详细推导了一种新的多天线阵列自适应半盲波束形成器算法.与常规的盲估计和导频辅助信道估计算法不同的是,本文提出的新的半盲算法在权矢量自适应更新时,... 该文根据MIMO-OFDM物理层结构和无线移动矩阵信道的特性,从神经网络和信息论观点详细推导了一种新的多天线阵列自适应半盲波束形成器算法.与常规的盲估计和导频辅助信道估计算法不同的是,本文提出的新的半盲算法在权矢量自适应更新时,不断地用基于导频估计的权矢量进行修正.最后,用实际的HIPERLAN2协议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不增加发射信号功率和不占用额外带宽,能提高天线增益性能和有效地提取出期望的发射信号,在收敛速度和BER性能方面优于常规的导频辅助信道估计算法.该波束形成器能自适应调整权矢量,其更新方式与TDMA和CDMA相似,所以本算法可直接用于有天线阵列的基于OFDM的第三代(3G)和三代后(3G beyond)的无线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信道 自适应算法 神经网络 波束形成器 MIMO-OFDM 多天线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信噪比低信干比环境下盲自适应波束形成
6
作者 高勇 肖先赐 周治中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针对通信双方是合作方这一特点,利用信号的周期平稳性,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于高信噪比、低信干比环境的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采用了特征向量识别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CAB、CCAB等方法存在的主特征向量误判的问题。该方法不需要系统... 本文针对通信双方是合作方这一特点,利用信号的周期平稳性,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于高信噪比、低信干比环境的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采用了特征向量识别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CAB、CCAB等方法存在的主特征向量误判的问题。该方法不需要系统提供波束指向和估计目标信号方向、具有对系统误差的稳健性,能够较好地抑制干扰。模拟实验验证了本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特征向量识别 系统误差 信噪比 低信干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匹配追踪的语音盲源分离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涛 曹继华 瞿丽华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基于Gabor的过完备字典的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MP)稀疏分解算法,首先对混合语音信号进行稀疏分解。针对传统MP算法运行时间长,占用存储范围大以及语音信号稀疏分解特性的特点,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研究基于Gabor的过完备字典的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MP)稀疏分解算法,首先对混合语音信号进行稀疏分解。针对传统MP算法运行时间长,占用存储范围大以及语音信号稀疏分解特性的特点,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的MP稀疏分解缩小了最佳原子的搜索范围,提高运行速度。然后基于峭度的自适应盲源分离算法,通过自适应地学习算法中的激活函数最终实现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此算法经过仿真实验,证明分离效果比传统算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实验结果证实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Gabor过完备字典 峭度 自适应源分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DMA系统决策反馈多用户检测算法之实验研究
8
作者 卢光跃 刘强 邵朝 《无线通信技术》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多用户检测技术 (MUD)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 - 2 0 0 0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中盲自适应决策反馈检测器 (DFBD)进行了性能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通过与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DB)及解相关决策反馈多用户检测器 (DD... 多用户检测技术 (MUD)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 - 2 0 0 0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中盲自适应决策反馈检测器 (DFBD)进行了性能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通过与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DB)及解相关决策反馈多用户检测器 (DDFD)的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DMA系统 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自适应决策反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多用户检测器的级联结构
9
作者 王晓颖 《信息技术》 2004年第2期27-29,38,共4页
探讨了一种级联结构的空时多用户检测器。它可认为是改进的(或优化的)2D-RAKE接收机或改进的CMOE盲多用户检测器。其结构类似ST2D-RAKE接收机,但能充分利用所需用户的扩频码信息,用优化的方法生成解扩序列,从而大大改善了性能。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码分多址 约束最小输出能量 盲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ind Adaptive MMSE Equaliz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 Based on the Linear Prediction Method
10
作者 张银兵 赵俊渭 +1 位作者 郭业才 李金明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The problem of blind adaptive equ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 (SIMO) acoustic channel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inear prediction method.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blind equalizers with ... The problem of blind adaptive equ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 (SIMO) acoustic channel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inear prediction method.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blind equalizers with arbitrary delay were described on a basis of channel identification.Two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linear MMSE equalizers were proposed.One was based on full channel identification and realized using RLS adaptive algorithms,and the other was based on the zero-delay MMSE equalizer and realized using LMS and RLS adaptive algorithms,respectively.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proposed algorithms and comparison with two existing zero-forcing (ZF) equalization algorithm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ulations utilizing two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robust enough to channel order mismatch.They have almost the same performance as the corresponding ZF algorithms under a high signal-to-noise (SNR) ratio and better performance under a low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prediction blind equalization channel identification second order statistics MM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