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音 田刚 +2 位作者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目视解译法 模型 潋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75
2
作者 满卫东 王宗明 +4 位作者 刘明月 路春燕 贾明明 毛德华 任春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揭示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变化规律,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东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3年耕地信息,辅以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 为揭示1990-2013年东北地区耕地变化规律,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东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3年耕地信息,辅以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93%以上;2013年东北地区现有耕地4.17×105 km2,占东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3.51%,其中旱田比例为86.24%;1990-2013年耕地总量增加,2000-2013年比1990-2000年耕地增加速度减小,空间上,耕地呈现南减北增的趋势,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北移,建设用地侵占耕地速度加快,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东北部蔓延;对湿地、林地、草地开垦减弱,对裸地和海面的农业开发增强,退耕还湿、还草、还林效果明显,耕地变化活跃区处于年降水量在500~700 mm、年均气温在2~4℃、坡度小于3°、高程小于200 m的地理环境中;旱田改为水田规模扩大,旱田质心变化不显著,水田质心向东北移207.41 km。23 a间,虽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耕地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人文因素仍然是耕地变化和时空分异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发展转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将是未来东北地区耕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耕地 目视解译法 驱动力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3年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国玲 李艳红 +2 位作者 苏志珠 李想 马义娟 《农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8-43,共6页
旨在了解人类活动对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晋北地区2008—2013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GIS等软件的技术支持下,... 旨在了解人类活动对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晋北地区2008—2013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GIS等软件的技术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期间,晋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62561.10 hm^2,林地增加55774.23 hm^2,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增加22895.49 hm^2,草地减少15395.60 hm^2,水域面积增加1090.24 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803.29 hm^2。这与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大量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等人类活动相关。综上,2008—2013年期间,晋北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转移矩阵 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法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