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抢劫罪之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梁晟源 李登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共8页
抢劫罪中的暴力是用来排除被害人反抗的有形力,包括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暴力的对象只能是人(不包括物),但并不限于有权处分财物的人,还应包括其他能妨碍劫取财物的人。暴力、胁迫的下限必须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但不必... 抢劫罪中的暴力是用来排除被害人反抗的有形力,包括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暴力的对象只能是人(不包括物),但并不限于有权处分财物的人,还应包括其他能妨碍劫取财物的人。暴力、胁迫的下限必须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但不必实际上抑制被害人的反抗,更不要求达到危及被害人生命或健康的程度;在现行刑法规定下,暴力的上限应包括故意杀人,但从完善立法角度,抢劫故意杀人的应通过立法途径纳入结合犯的范畴。抢劫罪的其他方法主要是指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等致人"昏醉"方法。抢劫罪的目的行为是强取财物的行为,乘对方没有注意时当场取得财物,不属于强取。暴力、胁迫与取得财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时,才应以抢劫既遂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罪 方法行为 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辨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小五 曾建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0-42,共3页
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目的 ,就是道德从根本上而言的价值目标指向 ,亦即人内在客观道德需要的总体实现。道德行为的目的 ,就是人们在践行道德行为时的主观目的。
关键词 道德 德的目的 道德行为目的 道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司目的限制的性质及目的外行为之效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熙海 舒符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6-30,共5页
从公司人格平等及公司和交易相对方利益平衡的角度观之,公司目的限制应为对公司机关代表权的限制。公司能力不受公司目的限制,但目的条款仍有存在的必要。对公司目的外行为的效力问题,应首先区分该行为是公司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然后再... 从公司人格平等及公司和交易相对方利益平衡的角度观之,公司目的限制应为对公司机关代表权的限制。公司能力不受公司目的限制,但目的条款仍有存在的必要。对公司目的外行为的效力问题,应首先区分该行为是公司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然后再依民事行为的生效规则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目的限制 目的行为 效力 公司能力 公司行为 性质 公司目的条款 代表权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暇时间对旅游者目的地和交通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坤晓 吴晋峰 +2 位作者 石晓腾 段婉粉 郑朝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2,共7页
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基本因素。运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对比研究闲暇时间对旅游者目的地和交通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闲暇时间的长短和连续性共同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闲暇时间越长且连续性越强的群体,对相同目标... 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基本因素。运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对比研究闲暇时间对旅游者目的地和交通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闲暇时间的长短和连续性共同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闲暇时间越长且连续性越强的群体,对相同目标景区的到访率相对越高,到访率距离衰减速率相对越慢。②闲暇时间的长短和连续性共同影响旅游者的交通选择行为。闲暇时间越长且连续性越强的群体,主交通方式从自驾变为火车的跃迁带位置越向内移动,从火车变为飞机的跃迁带位置越向外移动。③闲暇时间可作为旅游市场细分变量,国内旅游市场可据此分为教师和学生,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企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服务业人员3个细分市场。依据不同细分市场旅游者目的地和交通选择行为的特征,目的地管理组织可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实施精准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时间 目的地选择行为 交通选择行为 连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被引量:6
5
作者 倪德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刑法中的行为虽然含义不一,多种多样,但危害行为乃是刑法研究的行为之核心部分。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内容,而危害行为是犯罪的实体或核心的缘故”。①但是刑法学界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 刑法中的行为虽然含义不一,多种多样,但危害行为乃是刑法研究的行为之核心部分。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内容,而危害行为是犯罪的实体或核心的缘故”。①但是刑法学界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科学地界定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中危害行为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社会危害性 法律特征 忘却犯行为 行为概念 犯罪构成 因果行为论 刑法行为 目的行为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侦查行为及其识别与分析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俊平 徐国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6,共6页
反侦查行为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摆脱嫌疑、抗拒侦查的犯罪行为;它的竞合性、辅助性、附加性、对立性是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相比,行为模式的背离是根本反常;人员调查、实地勘查和犯罪现场的分析重... 反侦查行为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摆脱嫌疑、抗拒侦查的犯罪行为;它的竞合性、辅助性、附加性、对立性是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相比,行为模式的背离是根本反常;人员调查、实地勘查和犯罪现场的分析重建是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手段;命案中的反侦查行为可为确定案件性质、刻画犯罪人特征和串案并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侦查行为 行为模式 目的行为 侦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的语法及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虽然有主观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客观的。功利主义伦理观构筑了目的行为的合理化。目的性行为的话语构建,可分成目标型行为、手段型行为和结果型行为等三种类型。从伊战前夕布什对萨达姆政权发出的最后通牒和《华盛顿邮报》上一篇反... 目的虽然有主观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客观的。功利主义伦理观构筑了目的行为的合理化。目的性行为的话语构建,可分成目标型行为、手段型行为和结果型行为等三种类型。从伊战前夕布什对萨达姆政权发出的最后通牒和《华盛顿邮报》上一篇反战派的评论可以看出,这二个语篇中构建美政府及盟军、伊政权和伊人民行为的目的的语言手段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目的性在话语中的分布与社会行为中权力的分布密切相关。运用目的的语法可以识别话语作者力图建立的权势关系,分析话语中意识形态的生成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行为 功能语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特征对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一个基于TPB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宋慧林 吕兴洋 蒋依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3,共11页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对TPB模型在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口特征在行为意向与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TPB模型对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问题具有很好的解释力;(2)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为代表的人口特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意向与选择行为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3)居民对旅游目的地态度作为人口特征影响目的地选择意向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研究不仅为中国出境旅游组团社经营出境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旅游目的地国家针对中国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居民出境旅游 目的地选择行为 TPB模型 人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地开发的市场问题 被引量:204
9
作者 D·布哈利斯 马晓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地的市场行为已越来越成为激烈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行为。本文解释了与目的地有关的一些概念 ,并介绍了几个关于目的地管理和市场策略的理论模型。通过几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分析 ,作者强调了目的地市场行为中产品细分 ,公共部门和私有... 目的地的市场行为已越来越成为激烈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行为。本文解释了与目的地有关的一些概念 ,并介绍了几个关于目的地管理和市场策略的理论模型。通过几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分析 ,作者强调了目的地市场行为中产品细分 ,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合作 ,以及协调各利益集团物关系和当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此外 ,作者还指出新技术和互联网络也是提高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总之 ,目的地的市场行为应突出优化旅游业影响和保证目的地各方获利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市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鲜铁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副主编鲜铁可博士团藤重光(1913──)是日本旧派阵营的一位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当今日本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影响最大的头号权威。他曾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最高法...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副主编鲜铁可博士团藤重光(1913──)是日本旧派阵营的一位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当今日本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影响最大的头号权威。他曾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他的主要著作有:《刑法纲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思想 构成要件 罪刑法定主义 人格责任论 人格形成 行为 死刑 罪刑均衡 犯罪和刑罚 目的行为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一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结合分析信息的本质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存在及变动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组织系统对于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和改组。此外还探讨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所发生的历... 本文结合分析信息的本质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存在及变动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组织系统对于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和改组。此外还探讨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所发生的历史演变:从报道何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可能性空间 目的行为 主体能动性 虚拟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信息的本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一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3,共4页
信息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及其表征,既是客观环境中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自组织系统中的反映,又是自组织系统产生的用以规定环境中对象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的东西。自组织系... 信息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及其表征,既是客观环境中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自组织系统中的反映,又是自组织系统产生的用以规定环境中对象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的东西。自组织系统的处理信息的控制程序把上述客体的被动的信息(输入)和主体的施动的信息(输出)连接起来。控制程序作为有组织的整体化的主体信息,通过归纳整理在处理个别的零散的信息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形成,并变动和发展。根据处理环境信息得出的控制信息能否实现预期的行为目的,自组织系统认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组织的生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客体信息 主体信息 控制程序 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国金 《商业经济研究》 1987年第10期39-40,43,共3页
一、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武汉市商业管理委员会自1984年8月成立以来,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全国省、市、地、县级成立商委的已近50家。它们对改革的试验,向理论提出了要求,商业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深化改革,2000年商业行政管理的目标... 一、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武汉市商业管理委员会自1984年8月成立以来,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全国省、市、地、县级成立商委的已近50家。它们对改革的试验,向理论提出了要求,商业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深化改革,2000年商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如何分步实施,近期如何办?改革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总体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设想 改革形势 商务委员会 经济管理职能 行为 经济监督 中央银行职能 个体劳动者协会 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哲学”与价值困境 被引量:5
14
作者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4,158,共7页
一般系统论自冯·贝塔朗菲提出以来,学界表现出了将系统论上升为系统哲学的努力。但是,系统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无法实现与分析对象的实质同一或原则同构,这是系统论的本体论疑难。其次,系统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数理逻辑与科学理... 一般系统论自冯·贝塔朗菲提出以来,学界表现出了将系统论上升为系统哲学的努力。但是,系统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无法实现与分析对象的实质同一或原则同构,这是系统论的本体论疑难。其次,系统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数理逻辑与科学理论自身的不完备性是其不可克服的困难,当它作为管理方法运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中时,有着某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这是系统论的方法论疑难。再者,系统论在系统的目的论解释上存在着疑难,其功能主义价值观和功能优化理论应用到人文社科理论存在着人文价值灭失的危险。论文讨论了"系统哲学"元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还提出了系统要素表达式、系统功能表达式、"机器人种佯谬"、生命目的性行为临界条件等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Sy=s{C I S B E} F=I(C S B E) 机器人种佯谬 系统方法 生命目的行为临界条件 价值 人文价值的灭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系统思想与“安人”系统工程
15
作者 张华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文首先阐明社会系统论的思想。它分析了人的目的性行为的组成要素,指出人的行为的性质是价值定向的,因而关心人,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对人的行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个个体成员按共同目标进行不同角色的分工合作和相互竞争便整合成... 本文首先阐明社会系统论的思想。它分析了人的目的性行为的组成要素,指出人的行为的性质是价值定向的,因而关心人,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对人的行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个个体成员按共同目标进行不同角色的分工合作和相互竞争便整合成为社会系统,这时共同目标的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个人对组织的忠诚与奉献便构成了社会系统的生命。作者依据这种观念来分析广钢集团公司提出的“安人”系统工程,指出它的核心概念是企业命运共同体,它有六大要素,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种机制,它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政治人、经济人、伦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行为 社会系统 命运共同体 安人系统工程 全面发展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中的好书·《文明是副产品》
16
作者 于文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7,共1页
推荐理由人类的历史书写充斥着"目的论"或是"进步论"。郑也夫教授通过对外婚制、农业、文字、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六项文明里程碑的起源考辨,干脆利落地论证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往往不是如相关学说所言由目的性行为所致,而是... 推荐理由人类的历史书写充斥着"目的论"或是"进步论"。郑也夫教授通过对外婚制、农业、文字、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六项文明里程碑的起源考辨,干脆利落地论证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往往不是如相关学说所言由目的性行为所致,而是偏离最初目的的副产品。本书不仅揭示了外婚制是维护氏族内部秩序的副产品,农业是获取天赐圣米的副产品,造纸术是制作树皮布的副产品,雕版印刷是制作印章拓片的副产品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婚制 历史书写 雕版印刷 目的行为 郑也夫 内部秩序 树皮布 推荐理由 文化演进 爱森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去了”说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冠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14,共5页
§0.“V去了”即“动词+去+了”,可以表示三种不同的语法关系: ①述宾关系,如“以为去了|同意去了”; ②述补关系,如“擦去了|花去了”; ③连动关系,如“吵去了|出差去了”。 §1.表示述宾关系的“V去了”是一个多义格式:
关键词 “去” “来” 趋向补语 说略 述补结构 连动关系 述宾关系 语义特征 多义格式 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价值的源泉——佩佩尔的自然主义价值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4-39,共6页
美国哲学家S .C .佩佩尔从目的性行为结构分析和选择系统理论两方面探究价值的来源和基础。它代表了在价值本质与来源问题上的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为反思自然主义价值论径路提供了一个经典蓝本。
关键词 佩佩尔 价值 目的行为结构 选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初炳东 《政法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13-14,共2页
谈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初炳东刑法理论界普遍认为: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种犯罪为目的,而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一种情况;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被另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仅以吸收的... 谈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初炳东刑法理论界普遍认为: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种犯罪为目的,而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一种情况;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被另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仅以吸收的那个行为来定罪,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犯 牵连犯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 犯罪行为 牵连关系 方法行为 目的行为 结果行为 挪用公款 伪造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教学中反馈控制的若干问题
20
作者 杨晓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33,共6页
反馈和控制是控制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控制论指出:控制是系统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实现的,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的系统,是盲目的系统,这样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反馈不良的系统是不健全... 反馈和控制是控制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控制论指出:控制是系统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实现的,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的系统,是盲目的系统,这样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反馈不良的系统是不健全的系统。作为电化教育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电化教学系统,当然也不例外。从本质上讲,电化教学就是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新的教学方法,去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实现教学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控制论 媒体 优化 目的行为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