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至善、目的王国与永久和平——康德共同体理论可实现性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201,共8页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康德的政治共同体与伦理共同体在立论基础、制度内容以及可实现性上均有着较大差异。前者彰显的是最高的政治善,旨在通过强制的法权与渐进的改革走向国家间的永久和平;后者则彰显的是神学层面的至善,需要预设上帝作...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康德的政治共同体与伦理共同体在立论基础、制度内容以及可实现性上均有着较大差异。前者彰显的是最高的政治善,旨在通过强制的法权与渐进的改革走向国家间的永久和平;后者则彰显的是神学层面的至善,需要预设上帝作为最高的公共立法者,以此对所有人的德性法则进行普遍规定。这两种共同体理论之间的“断裂”使得康德实践哲学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受到挑战。但康德同样还提到了一种目的王国共同体,它以道德世界中的至善为依托,旨在通过行动者间的道德自律达成交互责任、立法意志与平等自由的状态。这不仅向上承接了道德存在者所向往的伦理共同体,同时还向下规定了政治共同体联结的前提,为真正走向国家间的永久和平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至善 伦理共同体 目的王国 永久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目的王国理念新解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共10页
当代研究者们通常把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目的王国理念解读为世俗意义上的道德理想,即由道德存在者构成的共和国。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其主要缺陷在于忽略了目的王国理念所具有的宗教意义。目的王国理念实际上是一个以上帝为首脑的理想的道... 当代研究者们通常把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目的王国理念解读为世俗意义上的道德理想,即由道德存在者构成的共和国。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其主要缺陷在于忽略了目的王国理念所具有的宗教意义。目的王国理念实际上是一个以上帝为首脑的理想的道德共同体。康德所使用的"王国"概念,已经提示了目的王国中应该有一个国王或统治者。更为重要的是,有两个关键的证据支持对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阐释。第一,康德区分了目的王国中成员与首脑,前者是有限的负有义务的理性存在者,而后者是具有无限能力且不受义务约束的理性存在者,即上帝;第二,康德阐释了目的王国理念的理想性,即其实现单凭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帝的帮助。这两点都有力地表明了目的王国理念具有宗教维度。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意义使得这一道德理想可以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王国 上帝 道德理想 宗教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王国与伦理共同体——就康德哲学中道德理想的宗教维度与宫睿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云飞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宫睿的《康德目的王国公式绎解》对当前学界关于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性、政治性和形而上学解读方案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一种基于多边交往模式的准形而上学解释。针对宗教性解读,宫睿提出三项质疑:目的王国中的成员与首脑身份可以统一到人身... 宫睿的《康德目的王国公式绎解》对当前学界关于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性、政治性和形而上学解读方案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一种基于多边交往模式的准形而上学解释。针对宗教性解读,宫睿提出三项质疑:目的王国中的成员与首脑身份可以统一到人身上,不涉及更高的存在者;目的王国的理想性意味着引入上帝是不必要的;引入上帝会导致他律。结合康德哲学中目的王国与伦理共同体这两个核心理念,这三项质疑均可得到回应。首先,就首脑身份而言,非宗教性的阐释会与康德主要文本的表述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就目的王国所指向的伦理共同体理想的必要性、建构要素与意义而言,其宗教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保留康德哲学中道德理想的宗教维度,才能既凸显康德对于人的理性与自由本质的确证,又不忽略康德对于人的有限性的深刻阐释。最后,由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一切理性存在者,服从上帝的命令与道德自律是相容的,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维度与康德伦理学的自律精神也是相容的。宗教性解读不会陷入传统道德神令论的他律困境。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性阐释展现了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理想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王国 伦理共同体 自律 相容性论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目的王国思想的逻辑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齐贵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以善良意志为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以绝对命令为逻辑中介,通过严密的理性推理从而建立起其道德王国即目的王国。康德目的王国思想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人格的伟大。康德从形而上的层次给予人们以一种终...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以善良意志为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以绝对命令为逻辑中介,通过严密的理性推理从而建立起其道德王国即目的王国。康德目的王国思想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人格的伟大。康德从形而上的层次给予人们以一种终极关怀,他告诉人们,尽管现实生活是不完美的、不尽人意的,但在现实生活之上还有一个完美的、更值得追求的目的王国,并且,如果人们能够合理地认同这种超世俗社会的价值时,那么人们就会以德性来日益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以利己主义日益恶化我们的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意志 目的王国 自由意志 绝对命令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威登堡与康德的思想衍变
5
作者 马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康德哲学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其他思想家交流碰撞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的。在这些思想家中,斯威登堡无疑是值得书写的一位。1766年之前,斯威登堡的社会声望无远弗届,加之康德在道德转向时的困境,这一时期的内外环境促成康德必然走... 康德哲学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其他思想家交流碰撞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的。在这些思想家中,斯威登堡无疑是值得书写的一位。1766年之前,斯威登堡的社会声望无远弗届,加之康德在道德转向时的困境,这一时期的内外环境促成康德必然走近斯威登堡。随后,康德日益认识到斯威登堡本质上就是一个狂热的“灵神论者”。斯威登堡虽与传统独断的形而上学存在区别,但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妄想”之中。1770年以降,在历经了理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情感论等之后,康德逐渐意识到斯威登堡“灵神世界”这一概念与其“目的王国”的相契之处。康德之于斯威登堡经历了一个由起初的趋近,到拒斥,再到改造后的接纳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斯威登堡 灵神世界 目的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定言命令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康德对普通人的道德理性知识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对其道德动机持有悲观的态度。普遍法则公式是定言命令的主导公式,自然法则公式、人性公式以及目的王国公式是它的变式。通过不同的类比,它们从直观和情感上说明了定言命令,让我们更好地... 康德对普通人的道德理性知识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对其道德动机持有悲观的态度。普遍法则公式是定言命令的主导公式,自然法则公式、人性公式以及目的王国公式是它的变式。通过不同的类比,它们从直观和情感上说明了定言命令,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定言命令的同时,彰显了人的尊严,增强了我们道德行为的动机。这种解读更好地解释了康德不同著作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也具有反思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言命令 普遍法则公式 人性公式 自然法则公式 目的王国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外人》的几种读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国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共31页
加缪的名著《局外人》出版后,域外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值得阐发:1.从文本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叙事;2.从三种不同层面的“荒谬”说来阐释《局外人》的精神内涵,分别为默尔索个性的... 加缪的名著《局外人》出版后,域外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值得阐发:1.从文本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叙事;2.从三种不同层面的“荒谬”说来阐释《局外人》的精神内涵,分别为默尔索个性的荒谬、存在主义的荒谬和作为社会批判的荒谬;3.从两种社会理论的认识框架来把握该小说的可能意义,关涉的主要是康德目的王国与马克思交换价值的理论。文章最后结合基拉尔的分析,通过《局外人》与加缪晚期小说《堕落》的对比,尝试指出《局外人》艺术上的某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局外人》 荒谬 目的王国 交换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晓芒《哲学起步》评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会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在邓晓芒教授的数十部著作之中,就其哲学原创性而言,恐怕要属他新出的《哲学起步》(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该书博汲古今、自成体系,对于"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和"自由的本质"这些重大问题均不乏独到见解。归纳起来,至少... 在邓晓芒教授的数十部著作之中,就其哲学原创性而言,恐怕要属他新出的《哲学起步》(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该书博汲古今、自成体系,对于"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和"自由的本质"这些重大问题均不乏独到见解。归纳起来,至少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了一个解决人猿之别问题的新方案——"携带工具说";二是建立了一个完善而又具有独创性的"自由论谱系"。下面分别述之,并在文末提两点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论 邓晓芒 人的本质 目的王国 古多尔 人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对康德伦理学两次演绎的考察
9
作者 孙小玲 马雨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0,共7页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伦理学有两次不同的先验演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一先验演绎是康德论证"一项定言命令式如何可能"的关键环节。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否定了先验演绎的必要...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伦理学有两次不同的先验演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一先验演绎是康德论证"一项定言命令式如何可能"的关键环节。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否定了先验演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其归咎于我们无法对自由理念作出理论阐明。然而,作为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的替代方案,《实践理性批判》的"理性事实"并不令人信服。本文将考察两版演绎问题,进一步重构一个新的先验演绎,它将以《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演绎为基础,通过"目的王国"概念联结道德法则与理性存在者;《实践理性批判》的"敬重情感"可以为这一新的演绎提供情感意义上的动机。这将形成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互补的解释,目的是通过构建新的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尝试阐明康德的道德法则如何可以运用于现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言命令 先验演绎 目的王国 动机 敬重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